一、概述
草堂寺是西安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古寺之一,位于陕西西安西南三十公里处,户县县城东南二十公里处的草堂镇。最早建立的年代已不可考,4世纪中叶已称长安大寺。后秦(384—417)时期,秦主姚兴在此设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立佛经翻译场所,寺内曾临时构筑一堂,权以草苫顶,故名草堂。后来长安大寺分化,草堂独立成寺,因而得名草堂寺。在朝代的兴替中,曾一度改名栖禅寺,后又改名清凉建福院,至元代,逍遥园、栖禅寺与草堂寺名并用,清代曾改名圣恩寺,后沿用草堂寺名。1983年,寺内的鸠摩罗什舍利塔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草堂寺被中国佛教三论宗奉为祖庭。在中国佛教的历史发展中,三论宗是较早形成的一个宗派。此宗以印度大乘中观学派龙树、提婆的重要论著《中论》、《百论》和《十二门论》等三部经论为立宗依据,所以称之为三论宗。
“三论”也常扩展为“四论”,即再加龙树为解释《大品般若经》所造之《大智度论》,也是三论宗所依据的重要论典。四部经论是在姚秦弘始年间(399—415)由鸠摩罗什法师在长安主持翻译的,其门人僧肇、僧睿、昙影、僧导、道融、道生等传弘讲说,使三论学说流传开来,为三论立宗开创了端绪。罗什之后,三论学说在北方流行。僧朗在刘宋时入关研习三论,后将三论传到江南。经僧诠、法朗等弘扬和传承,至隋代吉藏而建成一大宗派。三论宗在吉藏时达到极盛,并同时向东传入了高丽和日本。
鸠摩罗什原为我国西域龟兹国高僧,在公元401年被秦主姚兴迎请入长安,先后在逍遥园、西明阁、长安大寺和尚书令姚显第宅等处进行佛经翻译活动,从弘始八年起,则入住长安大寺中之草堂译经弘法,直至去世,其舍利塔也建于寺中。中国的翻译事业从佛经翻译开始。鸠摩罗什是我国五大佛经翻译家中的第一位,他的译场也是我国第一个国立译场。
三论宗将草堂寺奉为祖庭,自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大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是因为鸠摩罗什在草堂寺首次将三论译介入中土。鸠摩罗什在草堂寺长期活动,在此圆寂并有舍利塔建于寺中。
其次,鸠摩罗什翻译的佛教经论有七十四部之多,而其入室弟子僧肇、僧睿和昙影等曾明确地将“三论”作为一个有深刻内在联系的整体来注释、讲解和弘传,这就为后来以“三论”立宗奠定了基础。
再次,僧肇、僧睿和昙影等人对三论大义首次解释,成为后人理解三论基本依据。
最后,三论宗最后的创建人吉藏大师,其弘扬三论的大部分著作是在长安写定并得到了认可,为三论宗在中国的最终形成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圆”。同时,吉藏本人对三论宗的认定也以“什、肇”旧说为核心,并且在《大乘玄论》(卷三)中说:“若肇公名肇,可谓玄宗之始。”非常明确地指明了僧肇等人对三论宗的创始意义。
总之,鸠摩罗什及其门下僧肇、僧睿、昙影、僧导、道融、道生等在草堂寺解释、弘传三论,汉地三论学说实滥觞于此。草堂寺自然被奉为三论宗的祖庭。同时,罗什、僧肇等人也被视为三论宗的创宗祖师。
草堂寺不仅是作为三论宗祖庭,它与中国佛教许多宗派都有很密切的关系,是韩国、日本等国佛教许多宗派的较早发祥地和祖庭,是我国佛教发展史上第一个国立译场所在地,是许多佛教著名经论的首次译传地,是许多高僧大德的驻锡之地和圆寂入灭并埋葬遗骨之地。因此,草堂寺的历史文化具有深刻的宗教价值、历史价值和国际文化交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