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哲学与佛教哲学之比较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怀特海(A.N.Whitehead 1861-1941年),过程哲学创始人,一生经历了数学、数理逻辑(1891-1913年)到科学哲学(1914-1923年)再到形而上学研究(1924-1941年)三个阶段,一、三两阶段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其过程哲学经过哈茨霍恩(C.Hartshome)、芝加哥学派(芝加哥大学神学院)、小约翰·B·科布(J.B.Cobb Jr)、大卫·格里芬(C.D.Griffin)等的发展,产生了目前很有影响的过程神学。怀氏哲学在东西方都受到广泛研究。关于其思想,他在《过程与实在》中自称:“就我的有机体哲学的总的立场,似乎多少更接近于印度人或中国人的某些思想线索。”怀氏的跨文化、跨宗教思想究竟与东方思想有何异同?可不可以沟通?可以沟通的话,又有何前景?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事实上,早就有人探讨这个问题了。1975年10月出版的《东西方哲学》(Philosophy East and West)第二卷第四期专门讨论了“怀特海和佛教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小约翰·B·科布和大卫·格里芬在《过程神学》一书中专辟一节评价了怀特海哲学与佛教哲学的关系。本文拟进一步对这一研究课题作高阶比较。

    1.“无神的宗教”和“有神的哲学”之间。从学术角度参照西方意义上的哲学和宗教观看,佛教既可说是宗教亦可说是哲学,既可说是“非宗教”亦可说是非哲学。佛教哲学追求的是超越理性与信仰相离的大觉悟、大智慧、大解脱。怀特海说:“提出一种宇宙论,也就提出了一种宗教。”怀氏哲学中“上帝”有独特意义,这个上帝拒绝传统基督教神学中“不变的和冷漠的绝对的上帝”、“道德主义化的上帝”、“作为控制权威的上帝”、“刚硬秩序维护者的上帝”、“男性化的上帝”,可以说这种新“上帝”是哲学智慧的化身。就统一宗教和哲学、就这种统一认识的圆通性、智慧性形上特征看,怀氏哲学与佛学佛教相通,并且都兼有未来普世宗教的理想形貌。

    2.非实体取向。西方哲学在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求是”、“求真”的历程,而根本上则可以说源于对“存在”的探求。在巴门尼德那里,存在只能是绝对静止的、独立不变的、充实刚硬的;到柏拉图那里“存在”变成各种“相”的实在世界;到亚里斯多德那里,变成“存在之存在”。其结果存在与生存、一与多、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断裂分离的局面就出现了。依这种进路,存在者被置于孤立、失根、从属的地位,“存在”自身的追问结局也变成了抽象化实体。佛教对实在和非实在很关注,然而却没有坎陷于存在和非存在的单线性运思。佛教认为“若见缘起便见法,若见法便见缘起”,“缘起”是说一切法都是由因缘和合而产生,一切事物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因陀罗网”呈现的就是宇宙法的非线性内部关联性,宇宙乃互相渗透的网联关系共同体。由缘起而生灭,事物都无自性,处于无常变动之中。这种思路的确与西方哲学中的存在运思和求解大相径庭。怀特海的哲学是反叛西方对存在偏求思路的产物,他的哲学有三个基本概念:“过程”(process)、“事件”(events)、“客体”(或“对象”)(objects)。“过程”意指自然界无永恒静止不变的实体,自然、世界、一切事物处在生化(becoming)之中,生化比“存在”更实在、意义更重要。世界过程,正是刹那生灭即创造性事件活动之流。怀氏的客体使活动与事件等有相对性留住特点,隐约遇合于假有观。怀氏讨论“事件”时,有“事态”含义,他一并地设计了“现实机缘”(actual occasion)的概念,这个概念使世界被付与了“缘起”态势。

    3.怀氏哲学有个“超体”(superject)概念,他用此代替旧的“主体”。超体出自于世界,是住无住,是世界投射作用。他利用这个“超体”反对自我中心主义、唯物论。佛教主张法空、人空二空,人空即反对实体我执著,反我执方始能超越小我走向与大我融合的归真境界。怀氏这个超体是反对心身、心物二分的,主张的是心身、心物一元论,怀氏说自然中包含着人的当下直观经验,这个直观观照与所谓纯客观的物自身分离从来都是谬误之见,怀氏这个观点暗合于“唯识无境”说,我们在佛教里面,可以到处发现唯心、心识、直观对佛教世界观的重要参与。

    4.上帝。有人对怀氏说,从你那哲学中拿掉“上帝”似乎无妨,怀氏说那不行,因为没有这个“上帝”,东方人可能觉得西方文化支离破碎。从实质上讲,“上帝”是怀氏哲学中最高的“合一”,它与万物却又有“不二”的关系,他这个上帝像“太极”,也颇似真如,是个真俗不二、一本万殊、理事无碍的精神归宿,是终极性实在,不过它也是能动的,充满无限可能性的,因而决不是实体及其观念化或精神化。怀氏强调同于上帝即可得不朽,虽然他这里无解脱法中介理论,可是在对终极实在与具体过程之意义根本相关的裁定上,与佛教哲学的彻底了悟也有可比性。

    5.二者都有后现代性、生态哲学和生态伦理学的功能。现代性包含所谓客观主义、主体(人类)认知主义、表象主义,还原论、机械决定论等教条,怀氏哲学对它是公开的反叛,佛教哲学中没有那些执著。怀氏今天被奉为20世纪环境主义哲学的先驱之一,在生态智慧这一点上佛教学有更多的可阐释性空间,二者有功能交叉性,这是今天沟通二者的前景所在。

    不过我们也要知道,二者亦有明显的区别。①怀氏哲学是在20世纪新科学如相对论、心理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突破背景下敏觉到近代机械哲学、物质主义、客观主义等的过时,从而创建机体哲学的。他的形而上学宇宙观科学气味是很浓厚的,从根本上说是复魅的现代自然观形式,他也自称说他的思想在这个方面很接近中国天道观(Heavnly Tao),这与佛教那彻底的非实体精神不同。②怀氏的上帝观从根本上看也与佛教真如观不同,他的门人后学直接了当地说他的哲学是过程神学就颇能说明西方传统注定的差异。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