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密教的典籍非常多,传到中国后翻译的也不少,篇幅一般都不大,总共汉译的大约有四百部、六百八十一卷。早期的杂密类典籍各位翻译家都有所译传,这里主要介绍中国汉传密宗宗奉的主要经典。
1.密宗的主要经典
中国汉传密宗主要尊奉的有《大日经》、《金刚顶经》、《苏悉地经》和一行编撰的《大日经疏》。
《大日经》,全称《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七卷,胎藏界密法的基本经典,属于真言密教类。“大毗卢遮那”的意思是“大日”。据说这部经是大日如来在金刚法界宫为金刚手秘密宣讲。后来龙猛菩萨在南印度铁塔中亲自秉受金刚萨埵讲授,后龙猛从要义中编出略本,共三千多颂。
善无畏来长安后,与一行赴华严寺,检索无行法师印度求法所带回来的梵本经典,从中发现龙猛三千颂的《大日经》。开元十二年(724),善无畏在洛阳大福先寺译出一部分,编为六卷,次年又译出善无畏自己带来的梵本,编为第七卷。该经共三十六品,前六卷三十六品为正经,最后一卷是供养法。第一卷主要是叙说密教的基本宗旨、教义,第二卷到第六卷讲述密法修持的方式。全经以大悲胎藏界的坛场为主要坛场。认为清净菩提心所持无尽庄严藏为众生本有,众生自心具足一切智,以此法门修习,可以身、口、意三密显示此清净菩提心,成就佛道。这部经翻译出后,许多学问僧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写有不少疏记,如一行的《大日经疏》、日本僧空海的《大日经开题》、圆仁的《大日经成道心目》等,各自对密法中胎藏界法门的深奥旨意进行了研究、阐释,促进了密教义学的普及。
《金刚顶经》,全称《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又名《金刚顶大瑜伽经》、《金刚顶瑜伽经》,三卷,不空翻译,属于瑜伽密教类。内容为解说金刚界曼荼罗为主的瑜伽密教的教法和修持仪轨,是密宗宗奉的根本经典之一。金刚顶类的经典还有金刚智翻译的《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四卷,也叫《金刚顶经》,略称《出念诵经》,是金刚顶类偈颂中的选集。
《苏悉地经》,全称《苏悉地羯啰经》,三卷。苏悉地羯啰,汉语意思是“妙成就作业”。善无畏翻译,属于持明密教类。共分三十八品,主要讲说佛、莲花和金刚等三部曼荼罗法,息灾、增益和调伏的三护摩法,以及三成就法。三成就法各分为三三上中下成就,以上乘空而进为上成就,藏形隐迹为中成就,成就世间事为下成就。经中的禁戒法与《苏婆呼经》中的戒法组成了密宗的戒律。
《大日经疏》,二十卷,一行所撰写。由于一行亲受善无畏教诲,自身又博学多闻,这又是第一部中国人写的密教著作,所以后世对此评价非常高,称为《本疏》、《大疏》。据崔牧的《大日经序》记载,一行作为善无畏翻译《大日经》的助手,将善无畏在翻译过程中对自己的讲解记录下来,录为十四卷。在临去世的时候,一行托付弟子智俨、温古等修改了疏文,最后定本。《经疏》第一卷至第三卷前半部分,阐释《大日经》的《住心品》,概括全经的基本要义。其余的内容讲解《大日经》具缘品至《嘱累品》的事相。
这部著作问世后,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密宗的理论体系,之后有很多人对这部著作作了研究,特别在日本,有关于这部著作的多种研究成果。
2.密宗的基本理论
密宗虽然继承了印度密教的神秘性,但仍秉承大乘性空的基本思想,即所谓“当相是道,即事而真”,在现实的事相上直观宇宙的真相。认为本门的教义法门与其他门派不同,最为尊贵神秘,而其他门派都比较浅显。认为法身佛大日如来所宣说的金刚界、胎藏界教法,才是佛自内证得的境界,深妙奥秘。同时,密教的教法不得向未受灌顶的人讲说,实际的修持也与其他宗派有明显的区别。密宗在主观和客观上都有很强的实践性,必须师师相传,而且有非常细密的修持步骤。这些修持步骤都有相应的经内依据,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密宗所特有的仪轨制度。
密宗在修持上结合了本门的三密、四曼、诸曼荼罗以及本尊瑜伽的修习,在智识路径上分为金刚界和胎藏界两部法门,但在法理上并无区别。
三密,即身密、口密和意密。口密又叫语密,意密又称心密。三密的概念产生比较早。显教用三密来指佛的身体、语言和意识的不可思议性。而密教则认为,佛的三密属于体、相、用中的真如之用,凡人无法理解,但这种真如之用与众生的身、口、意三业是相融通的。众生身、口、意之业,实际上是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法性实相的显现,与佛的三密有相应的作用。所以密宗信徒在修持时要严格遵照经典仪轨“三密相应”的规定,按手结印契、口诵真言、心观本尊等等非常繁琐的要求进行。
曼荼罗,梵语mandala的音译,本意为修密法的场所或诸尊会聚之处,意译为坛场。可以以图形所表示,也可以以实际的场所布置。法门寺地宫所出土,即以实际的场所所布置,无论图形或场所,效果相同。曼荼罗有四种,即四曼:1.大曼荼罗,亦称尊形曼荼罗,依《金刚顶经》所说为根据。2.三昧耶曼荼罗,诸尊所持表示本誓的器物、兵器等。3.法曼荼罗,又名种子曼荼罗,以梵字或其他经论文字表示。4.羯磨曼荼罗,相当于九会中的供养会。曼荼罗图形所示,主要为金刚界曼荼罗和胎藏界曼荼罗,其他还有杂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又叫西曼荼罗、果曼荼罗或月轮曼荼罗。以《金刚顶经》为根本经典并建立的曼荼罗,称为金刚界曼荼罗。金刚,是取其字面所含的意思,一是坚固不坏,二是可破除其他物质,象征该法不但永存且无往而不胜。金刚智和不空以弘扬金刚界为主。曼荼罗的图形以上端为西方,纵横等分为三,由九幅曼荼罗会组成,也叫九“会”曼荼罗、金刚九“会”。前六会为大日如来的自性轮身,第七会为大日如来的正法轮身,第八会和第九会是大日如来的教令轮身。每一会都是按经典的规定所绘制,有多重含义。例如“成身会”,又叫羯磨会,是四种曼荼罗中的大曼荼罗,图形以五圆轮相对应五佛排列成十字,中央的佛是大日如来,周围是四波罗蜜菩萨,四方又各有一月轮,月轮内各有一佛。每佛又以四菩萨相配,共有十六菩萨。此外还有内外八供养菩萨、四摄菩萨以及诸天神等等围绕,佛菩萨数量在千尊以上。整个图形显示的是佛果的实相,因而也叫果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又称理曼荼罗、东曼荼罗,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并建立的曼荼罗,称为胎藏界曼荼罗。胎藏的意思是含藏、融摄、生出之义。善无畏和一行主要译传此法门。胎藏界曼荼罗的图形所传不一,一般由若干叫作“院”的区域组成,内容则分为佛部、金刚部和莲花部。院的数量多少也不一样,空海所传为十二大院,佛菩萨共四百一十四尊。上东下西,左南右北,正中为中台八叶院,左右分别为金刚手院、除盖障院和观音院、地藏院,上方依次为遍知院、释迦院、文殊院、外金刚部院,下方是持明院、虚空藏院、苏悉地院。每一院都有独特的含义,安置有若干佛尊。如中台八叶院,大日如来居中,周围为四佛四菩萨,各象征四智和四行。中台八叶院开显众生本身所具佛性之因德,因以“胎藏”比喻。此种德性即萌发菩提心的根源,所以也叫理曼荼罗。
3.密宗的流传
密宗发源于长安,以大兴善寺为基地,形成之后首先以两京地区为中心向外辐射,主要流传于甘肃一带和山西、四川等地,然后流衍全国。同时,善无畏、不空以及惠果的弟子中有不少日本、新罗的求法僧,因此密宗也迅速地传到了东亚地区,枝叶蔓延,蔚为大观。尤其日本的密宗法系,代代传承不绝,绵延至今。
善无畏弟子众多,嗣其法者有智严、义林、宝思、明思、玄超、一行、不可思议等。义林传顺晓,顺晓再传日本最澄。最澄归国后,综合各种在中国所学,创立“台密”一派。玄超门下有惠果,后惠果亦从不空学法,得到金刚、胎藏两部大法的传法导师资格。
金刚智弟子也不少,但嗣法弟子不多,以不空和一行最著名。
不空的弟子最多,亲自挑选的嗣法弟子有六位。如他在临终前的《遗书》中写道:“吾当代灌顶三十余年,入坛授法弟子颇多,五部琢磨,成立八个,沦亡相次,唯有六人。其谁得之?则有金阁含光,新罗慧超,青龙惠果,崇福慧朗,保寿元皎、觉超。后学有疑,汝等开示,法灯不绝,以报吾恩。”不空所说“五部”者,指金刚界代表五佛内证之五智,为佛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和羯磨部,分别以大日如来、阿閦佛、宝生佛、阿弥陀佛、不空成就佛为部主。另外,不空的弟子中著名的还有昙贞、俗家弟子李元琮。又,含光再传元晓。慧朗在不空去世后主持大兴善寺寺务,宋代认为他是金刚智、不空之后的密宗第三祖。慧朗的嗣法弟子有天竺,天竺又传德美、慧谨。德美传雅霄,慧谨传义灌、志清、善贞。觉超门下有慧德和契如。
精通金刚、胎藏两部大法的惠果门下传承比较盛,继承两部大法的有诃陵国(南海古国,今印度尼西亚境内)辨弘、新罗国惠日、惠应、惠则、惟尚、日本空海、义明、义满、义照、义操、义愍,继承金刚界法的有义政、义一,继承胎藏界法的有义澄、法润,另还有俗家弟子吴殷。而惠则门下又传缘会、元政和文悟,元政再传造玄和日本圆仁。
惠果门下的义操一支传承最盛。义操门下有学会两部大法的大遇、海云、深达、义真、文苑、法全,传承金刚界密法的法润、义舟、从贺、常坚、智深、文密,传承胎藏界的有新罗国均亮。而义真门下又传慧运以及日本国圆仁和圆行。法全门下的传承,有日本国宗睿、圆载、圆仁和圆珍,中国僧人智满、文懿、造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