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佛教史稿》 第三章 隋唐佛教撰述 第三节 纂集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典浩如烟海,整理归纳,常有纂集。一曰“合经”:藏中盖尝有同本异译之经论,会列其文以见源委,隋开皇中僧就合《大集经》四家成六十卷,释宝贵合《金光明经》四家为八卷之类是也。二曰“法苑”:或汇集佛典事理,俾便翻寻;或集中华撰述,免至佚遗,前者如《法苑珠林》,后者如《广弘明集》。兹以限于篇幅,未能详叙,仅列其目,简叙如下:

    《内典文会集》

    隋彦琮与陆彦师、薛道衡等共撰集。

    《香城甘露》五百卷

    隋智果等撰,见《珠林》。

    《众经法式》十卷

    隋彦琮等撰,《房录》、《内典录》著录。《续僧传》曰:“开皇十五年,文皇下敕,今翻经诸僧撰《众经法式》,时有沙门彦琮等,准的前录结而成立,一部十卷。”详见《房录》。

    《论场》三十一卷

    隋僧琨集,《房录》、《内典录》著录,并叙曰:“采摭先圣后贤所撰诸论,集为一部称曰场论。”

    《沙门不敬俗录》六卷

    唐彦悰撰,今存,《内典录》、《开元录》、《新唐志》著录。《开元录》作“《集沙门不拜俗议》”,并略谓:“龙朔二年有诏令拜君亲,恐伤国化,令百司遍议。于时沙门道宣等共上书启闻于朝廷。众议异端,所司进入,圣躬亲览,下敕罢之。惊恐后代无闻,故纂斯事并前代故事及先贤答对,名《集沙门不拜俗议》。”

    《诸经要集》二十卷

    唐道世撰,今存。《开元录》曰:“显庆年中,读一切经,钞诸要事,撰成一部,名《诸经要集》。”

    《法苑珠林》一百卷

    唐道世撰,今存。

    《集古今佛道论衡》三卷(或四卷)

    唐道宣撰,今存。《开元录》曰:“见《内典录》,前三卷龙朔元年于西明寺撰,第四卷麟德元年撰。”

    《续集古今佛道论衡》一卷

    唐智升撰,今存。《贞元录》著录。

    《广弘明集》三十卷

    唐道宣撰,今存。

    《心要集》

    唐印宗撰,《宋僧传》曰:“著《心要集》,起梁至唐,天下诸达者语言总录焉。”

    《三教文》

    唐印宗撰,《宋僧传》曰:“纂百家诸儒士三教文,意表明佛法者,重结集之。”

    《法义例类》

    唐宗密撰,见《宋僧传》。

    《禅林妙记》前集十卷、后集十卷

    唐玄则撰,麟德二年成,《珠林》著录,《广弘明集》载序二篇。《后集序》曰:“凡建十章,章分上下,成二十卷,经寻一千五百余轴,义列三百六十余条。所建十章,辄成四例:初二立真俗之境,次双明染净之由,中四坦修证之途,后两垂汲引之范。”

    《禅林要钞》三十卷

    唐麟德二年会隐、玄则等十人奉敕撰,《宋僧传》曰:“于一切经中略出精义玄文三十卷。”

    又武后有《玄览》一百卷,见《新唐志》;隋诸葛颖撰《玄门宝海》一百二十卷,则想均道教之纂集也。

    此外,释子之诗文集,隋唐二代见于正史及佛书者甚多,然多诗文唱和,无关教理。最有名者,总集如慧净《续古今诗苑英华》二十卷,别集如皎然、寒山之诗集。(《唐志》均著录)然集僧人导文赞呗,则可谓纯粹佛家文字,如真观《导文》二十余卷,道世《百愿文》一卷,知玄《礼忏文》六卷,都昂《僧宝道呗赞》六十首一卷等。又变文、五更转等佛教通俗文学,敦煌卷甚多,兹不能详。至若武后时,集三教学士纂《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目十三卷,至为有名,然非释教专书也。

    一曰字书:有解释名相者,如李师政之《法门名义集》一卷,义楚之《释氏六帖》,玄畅之《科六帖名义图》三卷,则依事分类者也;隋法上之《增一数法》四十卷,则依数分列者也,而通释音训之书则亦颇多,最著名之群经音义如下列:

    《大唐众经音义》二十五卷  玄应撰

    《一切经音义》百卷  慧琳撰

    《大藏经音疏》五百余卷  行瑫撰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