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十八年(甲辰)
谱主事略
玄奘四十五岁,岁初到于阗国境勃伽夷,今和田西帕尔漫附近。“停七日,于阗王闻法师到其境,躬来迎谒。後日发引,王先还都,留儿侍奉。行二日,王又遣达官来迎”,《慈恩传》五。玄奘至都城。故都在今和田县治额里齐(Uchi)西七英里Borazan区中的今玉珑哈什、哈喇哈什二河之间。唐时都西山城,在和田县西。于阗为大乘佛教国家,又当中西交通的冲会,佛典传入于阗甚早,三国时魏甘露五年(260)朱士行所获梵本《般若经》即得自于阗。印度佛教系从迦湿弥羅传入于阗。据《西域记》十二:“王城南十余里有大伽蓝。此国先王为毘卢折那(原注唐言遍照)阿罗汉建也。昔者此国佛法未被,而阿罗汉自迦湿弥罗国至此林中……”《慈恩传》略同。玄奘行至离都城四十里就宿,明日,国王与道俗“将音乐香华接於路左。既至,延入城,安置於小乘萨婆多寺。”《慈恩传》五。于阗王坚请玄奘留住说法,为之开讲《瑜伽》、《对法》、《俱舍》、《摄大乘论》,一月四遍,听者千余人。同时,因高昌人马玄智来知道麴文泰已死,玄奘就中止去高昌,从天山南路直接回国。一面因渡河失落经本,更派人到屈支、疏勒一带访求;一面因玄奘原系违禁出国,今虽载誉返归,但经本众多,不克运致,遂遣马玄智随商队前往长安上《表》,报告“私往天竺”,“历览周游一十七载”,“还达於于阗”,案玄奘上表云:“历览周游一十七载”,如从贞观三年出游到十八年,以首尾计为十六年,实足计为十五年,如元年出发则适为十七年。听候发落。玄奘在于阗待命约七八月之久,始奉到敕令,即辞别于阗国王出发,东行三百余里经古战地,《西域记》十二:“王城东三百余里大荒泽中,数十顷地,绝无蘖草,其土赤黑。闻诸耆旧曰,败军之地也。”东行三十余里至媲摩城。据斯坦因的调查,其地在今和田东北约五十五哩的乌邨塔第村落,当塔里木流域之南为入西域的交通孔道(《Ancient Khotan》pp·H52—59)。参见《解说西域记》(页一〇四八)、《西域研究·扞弥与Dandan-Uilik》(页十二)。从此向东进入戈壁大沙漠,“望人畜遗骸以为标帜”,行二百里经泥壤城,斯坦因考定古泥壤城故址,即今之Niya,发现公元三世纪的佉楼虱底文字(Kharostht)(《Ancient Khotan》p.154)。其地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专区民丰县城北约一百五十公里的沙漠中,玄奘所记与今考古发掘相似。隋唐时泥壤城在今尼雅遗址以南或东南,以今地理考之,当在伊玛目扎法沙狄克村和亚通古子村一带。详见《文物》一九六五年七八月合刊史树青《谈新疆民丰尼雅遗迹》(页二四)。又行四百里经覩货罗故国。藤田丰八《月氏故地与其西迁年代》:“据《魏志》卷三十注,所引用之《魏略》载:‘敦煌西域之南山中,从婼羗西至葱岭数千里,有月氏余种……’《史记》所谓南山羗中保有月氏余种,盖沿南山蔓延於西方之谓。《西域记》所云覩货罗故国,岂非即此月氏余类所建之国耶?若然,则月氏又名Tokh?ra,愈益确实,盖即其区分‘大’‘小’月氏名称以前之称谓也。於是此地沙漠中有Takla Mahan一名,亦得说明其所以矣。”(《西北古地研究》,杨鍊译本,页八九—九〇)斯坦因考订以为即且末县的安得悦。又行六百余里经折摩驮那故国。《西域记》十二:“折摩驮那故国即沮末地也,城廓归然,人烟断绝。”李光廷《汉西域图考》一:“由鄯善已西为且末国,在尉犂之南,今沦为戈壁,……至唐康艳典筑城楼蘭,开镇且末,今亦不知何在矣。”其地据瓦塔尔斯所考,当为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且末县治车尔成或其附近(《玄奘行纪论》页三四三—三四四)。又东北行千余里至纳缚波故国,即楼蘭地,《释迦方志》上《遗迹篇》:自沙州“又西南入碛,七百里至纳缚波故国,即娄蘭地,亦名鄯善。”鄯善,楼蘭的遗址所在,因久已湮没于穷沙荒漠,中外学者论说纷纭,主要有罗布淖尔之南与之北两说:黄文弼《罗布淖尔考古记·绪论》认为鄯善国都之伊循城在南道,楼蘭国都在北道,已明白可信。其地据斯坦因的考定,则约当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米蘭、楼蘭间。展转以达沙州。武德五年改瓜州为西沙州,贞观七年改为沙州,治敦煌,今甘肃敦煌西。玄奘又上《表》报告行踪,听候发落。这时唐太宗在洛阳,“表至,知法师渐近,敕西京留守房玄龄《隋唐嘉话》上:“征辽之役,梁公留守西京,敕以便宜行事不请。”使有司迎待。”玄奘闻唐太宗将出征,“恐稽缓不及,乃倍途而进”,《慈恩传》五。将近长安已届年终。
有关人物与大事
西域利涉来唐,途中遇玄奘,遂师事之,後成为奘门高足之一。据《宋僧传》十七,利涉西域人,婆罗门种姓,後来唐游学,至东梭岭恰逢玄奘归国,遂师事之,尔後研覈羣经众论,遂为奘门高足之一,在光(普光)、宝(法宝)季孟之间。案利涉著述颇多,今可考见的有《立法幢论》一卷(见《宋僧传》)、《与寿珽论》一卷(见圆仁《入唐进求目录》)、《唯识论同异义》一卷(见《东域录·藏俊录》)、《因明入正理论钞》一卷(见《东域录·藏俊录·谦顺录》)《梵纲经疏》一卷(见《谦顺录》但以上均题作太平寺利涉)。利涉生平不详,《贞元录》著录《大唐安国寺大法师释利涉纪传》十卷,已亡佚。其逢玄奘的年代,兹据常盘大定《支那佛教的研究》第二,《安国寺利涉法师》的假定。
李大亮卒,年五十九。《新书》九九、《旧书》六二本传。大亮曾严禁玄奘越境。
九月,安西都督郭孝恪率师灭焉耆。《通鉴》一九七、《册府》九八五。
火辞弥《魏书·西域传》作呼以密,《新书·康国传》作火寻,或货利习弥,《元史》作花剌子模。与摩罗游即木鹿城,《元史·西北地名附录》作鹿里兀。使者抵唐。《新书》二二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