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永徽元年(庚戊)
谱主事略
玄奘五十一岁,自去年还慈恩寺後,专心致志於翻译事业,“既知上座之任,僧事复来谘禀。复有内使遣营功德,前後造一切经十部,夹紵宝装像二百余躯,亦令取法师进止。”案玄奘归国後造一切经与印经像,有功于我国印刷事业的发展。唐冯贽《云仙散录》印普贤引《僧园逸录》:“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象,施於四众(僧、尼、善男子、善女子),每岁五驮无余”,《寄师传》四、三十一《灌沐尊仪》:“造泥制底及拓模泥像,或印绢纸,随处供替,或积或聚,以甎裹之,即成佛塔。”这种雕板印象,或泥制底及柘模泥像一类的印刷品,当为刊书的先导。“至唐代印度佛印传入中国,摺佛之风一时大盛,一纸中动辄印百千佛像,一印或数百千张,而後印刷方告萌芽,遂有後日之盛”(《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唐代刊书考》页一二二),其後见于记载的如太和九年(835)“勑诸道明府不得私置历日板”(《旧书·文宗纪》)、冯宿《禁版印时宪书奏》(《全唐文》六二四),以及王傥《唐语林》七、叶梦得《石林燕语》八、《柳玭家训序》(《爱日斋丛钞》卷一引)等的记载,可知唐代印刷业在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发展着,从现存的唐咸通本《金刚经》(这一印本书发现于敦煌千佛洞莫高窟为斯坦因所窃去,现藏伦敦不列颠博物院,其介绍见斯坦因《中国西陲考古记》与卡德《中国印刷术之发明及其西传考》)和近年在四川成都市唐墓中出土的印本陀罗尼经咒一方的实物看来,足证唐末印刷技术已达相当高的水平,这与玄奘归国後“录造俱胝画像弥勒像各一千*,又造素像十俱胝”(《慈恩传》十),施於四众也不无关系。
又《慈恩传》谓:“夹紵宝装像”。案《一切经音义》七七引《释迦方志》云:“夹紵者,脱空像,漆布为之。”《西域记》十二原注“夹紵今称脱沙”,就是用漆涂裹麻布而制成的各种佛像,其制作据虞集《道园集古录》七《刘正奉塑记》与钞本《圆明园内工佛作现行则例》等的记载,在造像时先搏制泥模,再在泥模上裹缝紵布,用漆涂凝光饰,然後将泥除去,脱空而成像。这一工艺品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制发明,汉人写作夹紵如汉王盱墓夹紵杯铭,或作夹紵如夹紵盘铭。由于佛教的传入,即将这一技艺用来造像,成为我国特创的夹紵像,据《续传》十九《旧书》二二及《朝野僉载》五等的记载,到唐代夹紵造像的技艺有惊人的发展。八世纪时鉴真及其弟子如宝、思托等把这一技艺传入日本,并在奈良唐招提寺制造了丈六本尊卢舍那佛、丈六药师、千手观音等夹紵像,至今日本奉为国宝。
正月初一日,译《称赞净土佛摄受经》一卷,大乘光笔受。《开元录》八。第三译,与鸠摩罗什译《阿弥陀经》同本,惟旧译内容为所谓六万方佛之劝信,而玄奘译本则谓所谓十方佛之劝信。又《开元录》以安世高《无量寿经》为此经的第一译,但不见于《祐录》。
二月一日,译最胜子《瑜伽师地论释》一卷,大乘晖笔受。《开元录》八。
二月三日至八日译《分别缘起初胜法门经》二卷,大乘询笔受。《开元录》八。第二译,与隋达磨笈多《缘生经》同本,阐明所谓十一种“殊胜”之事故。
二月八日,译《说无垢称经》六卷,八月一日毕,大乘光笔受。《开元录》八:“《说无垢称经》六卷,见《内典录》第七译,与罗什《维摩经》等同本。”案此经先後经七次重译:一、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经》一卷;二、吴支谦译《维摩诘说不思议法门经》二卷;三、西晋竺法护译《维摩诘所说法门经》一卷;四、西晋叔蘭译《毗摩罗诘经》三卷;五、东晋祗蜜多译《维摩诘经》四卷;六、後秦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法经》三卷;七、即玄奘译本。藏语译本有法戒译《圣无垢称所说大乘经》六卷,共三十品,收入丹珠尔。据陈寅恪先生考证《维摩诘经》之作者,必为一在家居士(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二本《敦煌本维摩诘经文殊师利问疾品演义跋》)。
五月五日,译《药师瑠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慧立笔受。《开元录》八:“《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一卷,见《内典录》第二出,与隋笈多等出者同本。”案此为第四译:一、东晋帛尸黎密多罗译《佛说灌顶拔除过罪生死得脱经》一卷;二、宋慧简译《药师琉璃光经》一卷;三、隋达摩笈多译《佛说药师如来本愿经》一卷;四、即玄奘译本。其后义净又重译《药师瑠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经》二卷。前四译单译出药师如来之部,义净译本译出七佛,较前完备。玄奘译此经後,窥基曾作《经疏》一卷,其後净挺、灵耀、新羅太贤、日本善珠、亮汰等又相继作疏解。
六月十日《武周刊定众经目录》六作贞观二十一年,似舛。译圣天(提婆)《广百论本》一卷,大乘谌笔受。《开元录》八。案《广百论》为大乘中观学派的要典,皆五言偈颂,凡二十品,所谓破我见等之一切法。玄奘所译只是论本的後半部十品,藏语译本完全。
六月二十七日译护法《大乘广百论释论》十卷,十二月二十三日译讫,敬明等笔受。据《开元释教录》八。《内典录》六与《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六作显庆年译。案此释论以瑜伽行宗的观点来解释《广百论》与《成唯识论》的破我、法二执相表里,玄奘译出《广百论》与护法的《释论》系从反面用以建立其法相宗的学说。似应在译出《广百论》後,即译《释论》。
九月十日译小乘《本事经》七卷,十一月八日毕,静迈、神昉笔受。《开元录》八。
九月二十六日译大乘《诸佛心陀罗尼经》一卷,大乘云笔受。《开元录》八。
有关人物与大事
道宣再入弘福寺参与译经并编竣《释迦方志》。《释迦方志·序》、《开元录》八。
伽梵达磨译经一卷。案《宋僧传》二载伽梵达磨此云尊法,西印度人,远跃沙迹,来抵中华,永徽之岁,译经一卷,後不知所终,永徽凡六载,其译经一卷的确切年代今不可知,兹姑系于本年。
诏天宫慧威禅师补四大师朝散大夫。《统记》三九。
玄照西行,道经吐蕃,由文成公主送往天竺,新罗僧玄恪、慧轮等随往。《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上。
五月壬戌,吐蕃赞普弃宗弄赞卒。《通鉴》一九九。年三十四。弃宗弄赞(松赞干布)的年寿,颇有异说,兹据王忠《新唐书吐蕃传笺证》与《松赞干布传》。
六月,高侃与突厥战于金山,败之,俘车鼻可汗。《通鉴》一九九,《新书》本纪三,参见《唐会要》九四。
八月壬午诏以龟兹旧王布失毕归国复位。《通鉴》一九九。
吐火罗遣使至唐馈驼鸟。《新书》二二一下。
波斯(伊朗)为突厥所侵迫来朝于唐,唐置波斯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