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佛教高僧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土尔扈特蒙古原是克列特(史籍中又称客列亦惕)部酋长王罕(亦称翁罕)的一支禁卫军,当时称托尔胡图。《卫拉特蒙古简史》云:“另外设有专门保卫王官的护卫军叫土尔扈特,这个词后来就成了克列特的直系后裔土尔扈特部的名称。”①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高原诸部后,这支禁卫军又成为保护成吉思汗斡尔敦(即府)的禁卫军之一,并随成吉思汗大军西征。《土尔扈特部落史》云:“土尔扈特一词与克列特有着密切的联系,‘克列特’有‘包围’、‘警卫’的意思,因为王罕家族中的克列特人确曾充任过成吉思汗的护卫。而土尔扈特方言中‘护卫军’亦称土尔扈特,因此,克列特使称为土尔扈特。”②13世纪中期,蒙古人在地跨欧亚大陆的广大地区先后建立了伊尔汗国、金账汗国、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以后,托尔胡图军就逐渐演变成为土尔扈特蒙古,并与整个克列特部游牧于色楞格河、叶尼塞河、鄂毕河等流域。14世纪后期至15世纪初期,土尔扈特逐步迁徙到阿尔泰、塔尔巴哈台一带牧游。1630年前后,又在其首领和鄂尔勒克的率领下西迁到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乌拉尔河一带,并驻牧下来。1771年,土尔扈特在其首领渥巴锡的带领下回归故土,在新疆天山南北游牧至今。

    土尔扈特蒙古的祖先克列特部信仰原始宗教,即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图腾崇拜等,原始宗教、萨满教在土尔扈特人中有广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信仰过景教、袄教、天主教、道教。

    13世纪时,藏传佛教萨迦派传入蒙古人中,主要为蒙古上层人士信奉,元朝的统治瓦解后,藏传佛教也很快在蒙古人中失去影响。藏传佛教再次传入蒙古是16世纪的半期,在阿勒坦汗的倡导下发展和必盛起来,成为蒙古全民族信仰的宗教,而这次传入蒙古的是藏传佛教格鲁派。

    土尔扈特首领们深知宗教在统治中的作用,他们原来“在林中信仰萨满教,被草原人征服之后,首领们在部落中专门设置了萨满教长来管理土尔扈特的萨满教事务”③部落人民离开林中来到广阔的草原上,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林中的萨满教越来越不能满足土尔扈特人的精神需要,萨满们穿着各种奇装异服,他们招摇过市,胡乱怪叫,使土尔扈特人渐为反感,萨满教开始在土尔扈特人心中动摇,而喇嘛们温文尔雅,其教义博大精深,这给土尔扈特首领们留下较好的印象,藏传佛教渐在王公贵族和富牧中扎根。土尔扈特蒙古特尼斯墨尔根特穆纳诺颜最早提出信奉藏传佛教,其子内齐托音最先离家赴西藏学佛法。④关于藏传佛教初传土尔扈特蒙古时的情况,教史中有这样的流传:“有一天,土尔扈特部的一位名叫特尼斯姆尔根特姆尼诺颜的儿子,名叫阿布达在野外打猎,一箭射死一头母野山羊,母山羊临死时生下了头小山羊,阿布达见到这种情景,就产生了怜悯之心,从此再也不杀生了,皈依了佛教,去西藏学佛去了。他进入扎什伦布寺学佛经,经过十几年的刻苦学习,当上了大喇嘛,回到蒙古地方广泛地传播了佛法。听内蒙古的一些大喇嘛说,以前在内蒙古地区传佛道的一位名叫那吉图纳的、学问渊博的大喇嘛,就是当年的土尔扈特部落颜特尼斯姆尔根特姆尼的那位一箭射死一头母野山羊后,皈依待释教,去西藏学佛的儿子阿布达。”⑤据噶班色拉勃《四卫拉特史》,最初四卫拉特诺颜们“邀请察罕诺们汗到卫拉特来传教”⑥,并派人打通经过噶斯、巴里坤等地到西藏的道路。17世纪初,土尔扈特蒙古在其首领赛音特勒斯墨尔根特穆纳的倡导下,五虎、六子、车臣诺颜的儿子们皈依了佛法。对此,文献史料有如下记载:

    1.《四卫拉特史》载:“邀请察罕诺门汗给四卫拉特教授法文,并派人寻找通往西藏的道路……引导四卫拉特皈依佛教的首领是贡献卓著的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赛英特纳斯墨尔根特码尼也,这如同黑暗见阳光。此乃佛教初传时期”。⑦

    2.《卫拉特蒙古简史》记:“卫拉特诺颜们邀请察罕诺们汗到卫拉特来教习文字,并派人打通经过噶斯、巴里坤等地到西藏的道路。在土尔扈特的赛音特勒墨尔根特穆纳的倡导下,五虎、六子、车臣诺颜的儿子们皈依了佛法。”⑧

    3.《西域通史》曰:“清代西域民族中最早信仰喇嘛教的民族是额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赛英台奈思麦根台曼奈诺颜向额鲁特四部盟主释巴噶斯提出信奉格鲁派教的建议……格鲁派应邀代表彻甘诺们汗赴额鲁特蒙古地区传教。”⑨

    4.《西域文化》云:“西域最早信仰喇嘛教的民族是清代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首领赛英台奈思麦根台曼奈诺颜向厄鲁特四部盟主释巴噶斯提出信奉格鲁派喇嘛教的建议……格鲁派应邀派彻甘诺门汗为代表前往厄鲁特蒙古地区传教,所到之处,受到各部首领的欢迎。”⑩

    5.《西域佛教史》谓:“根据《内齐托音传》载,土尔扈特墨尔根特穆纳提出要倍奉藏传佛教,其子内齐托音为此于16世纪后期离家出走,赴西藏学佛……约1610年,土尔扈特部的领袖人物诺颜赛音特勒斯墨尔根特穆纳,发起信奉藏传佛教的倡导,在卫拉特王公会议上,五虎、六子、率臣诺颜的儿子们皈依佛法。”(11)

    6.《准噶尔汗国史》说:“在蒙古西部的卫拉特人中,这一过程进行得略有不同。只是到了17世纪20年代中期,喇嘛教才开始在这里顺利发展。加班色拉勃利巴图尔乌巴什丘缅认为,发起信奉喇嘛教的,是土尔扈特的诺颜——赛英台奈思麦根台曼奈……大约在1610年,他向卫拉特丘尔干的头面人物——和硕特的释巴噶斯以及他的弟兄和其他领主,提出信奉喇嘛教的有关建议”(12)。由此观之,毫无疑问当时在卫拉特蒙古诸部里,最初与藏传佛教格鲁派接触的是土尔扈特蒙古。国内外蒙古历史研究资料表明,随着藏传佛教三四个世纪在土尔扈特蒙古的传播及发展,在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前后涌现出格西、然坚巴、泽然巴、拉然巴、格根、达彦齐、堪布等学位职务的许多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和喇嘛。

    一、宫明活佛

    新疆土尔扈特蒙古高僧宫明江巴却日木(九世宫明活佛)生前曾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新疆佛教协会会长,是新疆佛教界颇有名望的上层人士,在广大信教群众中威望甚高。宫明活佛生前拥护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爱教,团结群众,为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为新疆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在抗美援朝,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中,宫明活佛捐献了50匹马、3支枪、1000块银元和10两黄金。他并向群众讲话说:“现在政府是我们自己的政府抗美援朝,保卫我们的胜利。”在他的带动下,很多人把枪捐出来抗美援朝。宫明活佛为了积极执行政府的政策,发展蒙古族人民的文化事业,曾亲自带着队到各地进行宣传,拜访贫苦的蒙族人民。每到一地,宫明活佛都群众讲话,要蒙古族人民把自己的子女送到学校去。经过他多次宣传,又有200多名学生报名上学了。学生的父母说我们今天能把自己的儿女送到学校学文化,真是想不到的事。在政府的领导和宫明活佛、丹德尔喇嘛的努力下,当时在焉耆专区已恢复和新建了7所蒙古小学校,共有学生1200多人,其中1个是他自己创办。全体学生的吃、穿、用都是各地的佛寺捐付。学校的课程是蒙文和藏文。在佛庙里,宫明活佛领导大家成立了识字班。因为学校校址困难,宫明活佛还亲自骑马到伊犁雇了工人,给学生修建澡堂。宫明活佛从党的十一届兰中全会以来,旗帜鲜明地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经常深入信教群众中去积极进行工作,实事求是地落实宗教政策,妥善安排佛教活动场所,恢复正常宗教活动,做了大量有益于政府和群众的事情,增强了宗教人士、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之间的团结,调动和发挥了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积极性。他坚持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其爱国爱教精神和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统一祖国和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而深受党和人民政府以及广大信教群众的尊敬。

    宫明江巴却日木于1932年10月5日生于新疆乌苏县,1935年转为巴仑台黄庙九世活佛。从此在黄庙、和静县城学习经文。1952年被邀请出席新疆省各族各界代表会并赴北京参加国庆观礼。1953年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副会长;新疆佛教协会会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委委员;自治区青联委员和全国青联委员;自治区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自治区第一、二、三届政协常委,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政协副主席,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自治区第四、五届政协副主席。1987年3月28日在北京参加全国政协会议期间因病圆寂。十世宫明活佛于1994年7月3日,在土尔扈特蒙古总寺——巴仑台大黄庙坐床。郭茫(即宫明)活佛由“灵童”转世共10世,其世系如下:

    一世:顿鲁布嘉措

    二世:尕勒桑伯尔拉希日布却吉扎拉层。

    三世:罗布桑青里丹增。

    四世:尕勒桑伯尔拉扎拉层。

    五世:罗布桑伯尔拉丹增。

    六世:尕旺尼玛。

    七世:希日布丹增伯尔拉嘉措。

    八世:丹增尼玛

    九世:江巴却日木。

    第九世宫明江巴曲日木于15岁坐床,管理巴伦台黄庙宗教事务。第十世郭茫活佛名叫郭茫多布敦丹巴热玛,年幼在甘肃藏传佛教拉布楞寺学习佛法。

    宫明高僧是早期新疆卫拉特蒙古四部之一,土尔扈特蒙古最有影响的藏传佛教传世活佛。宫明是藏语,其意为“多门”、“大门”、“天门”之意。此名称在文献史料中有郭莽、果莽、郭芒、果芒、郭茂、古码、共明等不同写法。高僧宫明尊称的来历与西藏甘丹、哲蚌、色拉、札什伦布等藏传佛教四大明寺之一,哲蚌寺果莽扎仓之“果莽”一名称有密切关系。换言之,宫明活佛之“宫明”一尊称以西藏哲蚌寺果莽扎仓的“果莽”称号为命名。

    哲蚌寺,在拉萨市区境内,位于市驻地以西约10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的山坳里。“哲蚌”,意为“米堆”、“积米、,全称“吉祥米聚十方尊胜洲”,旧译“别蚌寺”、“布赉绷”等。占地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哲蚌寺,由藏传佛教格鲁派始祖宗喀巴的著名弟子绛青曲结·扎西贝丹于1416年创建。建成后,宗喀巴曾亲往主持“开光”仪式。17世纪上半叶,第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又进行扩建,第五世达赖以前的几世达赖都曾担任过该寺的堪布。哲蚌寺建成之初,设有果莽扎仓、罗赛林扎仓、干巴扎仓、多桑林扎仓、难拉巴扎仓、夏布丹扎仓、阿克巴扎仓等7所扎仓。后合并为现存的果莽、罗赛林、德阳和巴克巴4大扎仓。其中前三个月为显宗扎仓,后一个为密宗扎仓。

    目前,有关宫明活佛诸世之事迹,没有完整的文献可考,故有很多传说。藏文《果莽大圣大宝本生辰》说,宫明活佛诞辰到现在已有二十位传世化身,其中前十位前世是早期的阿罗汉,后十位前身始于果莽一世顿鲁布嘉措高僧。(13)高僧宫明一世顿鲁布嘉措,他是土尔扈特蒙古自额尔齐斯河西迁伏尔加河流域后派往西藏学习的喇嘛之一。他性格开朗、耳懦目染、学习刻苦、才智过人、富有文采,后来在拉萨哲蚌寺果莽扎仓当堪布,取得了宫明、嘉木措的法号。据说高僧一世宫明活佛在西藏负有盛名,是四大经师之一。《卫拉特历史宗教研究》一书云:“第一世宫明活佛是顿鲁布嘉木措,他是土尔扈特人,在朋楚克汗时期从伏尔加河来到西藏哲蚌寺学习佛经。1673年,担任哲蚌寺果莽扎仓堪布,当时他充当在果莽扎仓学习佛法的嘉木样协巴一世之法师。”(14)

    佛教研究资料表明,高僧一、二世宫明活对于佛藏传佛教在新疆卫拉特蒙古诸地的传播,特别是伏尔加河之土尔扈特蒙古的弘传和发展作出了宏伟的贡献。17世纪末,名僧一世宫明活佛顿鲁布嘉措(即顿珠嘉措)遵照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之命,在藏传佛教圣地西藏与遥远的伏尔加河土尔扈特之间不断来往,在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建寺,诵经进一步弘扬了藏传佛教(15)。此外,他还参加卫拉特蒙古诸部政治、军事活动和法会。于1688年冬,他专门从伏尔加河土尔扈特蒙古地域起程来到咯客尔客蒙古科布多之地,劝说准噶尔卫拉特蒙古噶尔丹博硕克图汗停战。(16)

    18世纪初,高僧二世宫明活佛也马不停蹄地四处奔走西藏哲蚌寺、青海佑宁寺(17)。阿玉奇汗时期,他游走新疆准噶尔汗国之金顶寺、银顶寺等几座藏传教寺院,在伏尔加河流域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兴建寺院,建立许多显宗扎仓和密宗扎仓,进一步弘传佛法。《蒙古佛教史》和《新疆社会科学》杂志分别曰:“此外,在土尔扈特的阿玉奇汗的地方佛教也很兴盛”(18),“阿玉奇汗时期,土尔扈特从西藏请来很多喇嘛,佛教在额济勒(即伏尔加河)地区进一步发展起来,建立了昂嘉恩库理雅(即昂嘉寺),巴克希恩库理雅(即巴克希寺)……喇嘛库热(即喇嘛寺)、共芒库热(即果莽寺)、却进库热(即却进庙)、宗咯巴库热(即宗喀巴寺)、克列特喇嘛却进库热)(即喇嘛却进寺)八座库热。”(19)值得一提的是近三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岁月的流去,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更替,现在叙述宫明三世罗桑青里丹增、四世尕桑伯尔拉扎参,五世罗桑伯尔拉丹增、六世尕旺尼玛等四代传世活佛事迹的详细史料基本流失,所以我们无法论证这四代世活佛的具体事宜。

    高僧七世宫明活佛罗桑西日布丹增伯尔拉嘉措,农历庚子年(1840年,清道光廿年)诞生于新疆天山北麓土尔扈特蒙古之一个富户人家。1843年,土尔扈特蒙古汗王,王公、高僧们派几位德高望重的宫吏、喇嘛名僧前往西藏,向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请示,并通过十一世达赖喇嘛克主嘉措、七世班禅丹白尼玛算卦,看兆以后,正式认定灵童为六世宫明活佛的传世化身。名僧七世宫明活佛童年时候入天山南麓土尔扈特蒙古藏传佛教寺庙之一却布藏庙学习藏文。他10岁时被送到拉萨,在哲蚌寺学经长达12年之久,前后进哲蚌寺郭莽扎仓、罗赛林扎仓、干巴扎仓、多桑林扎仓、堆拉巴扎仓、夏布丹扎仓、格克巴扎仓学习藏传佛教显宗、密宗、天文、法舞等学。22岁又被送往佑宁寺、拉布楞寺、禅定寺学佛法12年左右。他在三大寺进一步学习显宗、密宗、时轮、医明等学文,期间主要加强了时轮、医明学知识,获得格布西学位。1876年返回新疆土尔扈特蒙古译经、绘画、治疗继续弘传藏传佛教。1886年,他与阿昴嘉喇嘛等一起主持参加黄庙的创建工程。1890年至1912年,高僧七世宫明活佛担任土尔扈特蒙古总寺大黄庙之堪布。他组织汉、蒙、藏工艺、工匠绘制、制造各种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和多种法哭。与此同时,他还遵照土尔扈特汗王之命,不断走访西藏四大寺(即甘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青海两大寺(即塔尔寺、佑宁寺),甘肃两大寺(即拉布楞寺、禅定寺)等藏传佛教名刹一连串地引进释迦牟尼佛、三世佛、六勇佛、三方佛、三十五佛、长寿佛、药师佛、弥勒佛、五方佛、五本尊、马头金刚、马头观音、金刚手;八大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金刚十六尊菩萨、白度母、绿度母;大黑天护法、波罗门大黑天、财宝护法、布禄金刚护法、护法金刚、坟主护法、四天王、吉祥天母、贡布;米拉日巴、莲花生、阿底峡、宗咯巴;圣僧图、财神牵象图、八吉祥物、十相自在图、八瑞相、六长寿、妙翅鸟、禅麟法轮、法轮、坛域、生死流转图;六灵捧座、六舁座、熬鱼、吉廓、八宝塔、玛尼堆、中柱、五佛冠、钵、供水杯、颅骨碗、胫骨号、护身符、长柄鼓、神鼓、长号、唢呐、天杖、禅杖、钹、铙钹、佛珠、金刚杆、十字金刚杆、碰铃。月刀、金刚玲、六字真言等规横空前的佛像、菩萨像、护法神像、图案类、建筑类和法器。从而进一步丰富了大黄庙的佛像和法器等文物的完善。

    高僧八世宫明活佛丹增尼玛,农历丙辰年(1916年,民国五年)诞生于新疆天山南麓土尔扈特蒙古一个牧民家。后来请示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尼玛之后,又经过土尔扈特蒙古汗王、高僧们的同意,于1922年,在土尔扈特大黄庙坐床。12岁被土尔扈特圣僧阿昂嘉喇嘛等名僧送往拉萨,进哲蚌寺郭莽扎仓学佛法。但不久在拉萨病故。

    二、阿昴嘉喇嘛

    阿昴嘉,此名称在文献资料中有阿昴嘉恩、阿嘉腾、昴嘉、昴嘉恩、昴嘉腾、安江等不同写法。据文献载,土尔扈特蒙古高僧阿昴嘉喇嘛之“阿昴嘉”尊称的来源与17世纪末期之土尔扈特蒙古阿玉奇汗的“阿”姓和西藏嘉木样法师之“嘉”姓有一脉相承的密切关系。(20)圣僧阿昴嘉喇嘛是新疆土尔扈特蒙古习俗传世高僧之一。17世纪初,土尔扈特蒙古游牧于伏尔加河流域期间,尤其是其首领阿玉奇汗和敦罗布喇什汗执政时期,藏传佛教在伏尔加河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得到全面发展,喇嘛人数大增、寺庙规模益大,喇嘛们注重教义修习,戒律僧制日臻完备,名师高僧辈出,当时在土尔扈特蒙古法师大德中闻名于世的有宫明活佛、阿昴嘉喇嘛。他们广招徒弟、翻译佛经、讲解道次、医药、历算、诗韵,并传播金刚鬘灌顶等许多灌顶、随许、教诫、广利佛法。“阿昴嘉喇嘛和郭莽(宫明)活佛是土尔扈特蒙古在伏尔加河时期阿玉奇汗建立的习俗活佛。”(21)

    阿昴嘉喇嘛共20世,其世系如下:

    一世:罗布桑达尔加。

    二世:罗布桑葛鲁克。

    三世:罗布桑楚里腾。

    四世:罗布桑根敦。

    五世:罗布桑丹波尔。

    六世:罗布桑达姆拉。

    七世:罗布桑罗卜藏丹津。

    八世:罗布桑西里甫。

    九世:罗布桑杜甫。

    十世:罗布桑宗格日甫

    十一世:罗布桑加木祥。

    十二世:罗布桑勒克西。

    十三世:罗布桑撒姆登。

    十四世:罗布桑道布登。

    十五世:罗布桑丹姆布勒特。

    十六世:罗布桑桑铁木格特。

    十七世:罗布桑丹得尔。

    十八世:罗布桑才布克。

    十九世:罗布桑阿鲁克。

    蒙古历史宗教研究表明,18世纪初期,伏尔加河土尔扈特蒙古与西藏佛教集团的关系特别密切,佛教圣僧不断来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和睦相处,进一步加强了伏尔加河草原与青藏高原之间的联系。这就导致了跨洲友好关系。据传,在阿玉奇汗执政时期,伏尔加河流域从西藏哲蚌寺来了一位罗布桑达尔加高僧,他来到土尔扈特蒙古地区,广泛招弟子、建庙、讲法、译经、治疗、弘扬藏传佛教。高僧罗布桑达尔加法师临行时身带一世阿昴嘉喇嘛返回西藏(22)。一世阿昴嘉喇嘛被送到西藏以后,十几年在拉萨哲蚌寺系统学习显密诸论以及医学、工巧、历算、声韵、文法、绘画、梵文等,学习大小五明各学科。《士尔扈特地区佛法传播及来源福利普显史》(简称土尔扈特地区佛法史)云:“那就是伊犁准噶尔卫拉特之官吏家族一位徒弟,伏尔加河土尔扈特地区一名徒弟,从各自的故乡迁往圣地卫藏学习佛法。当时嘉木样协巴、阿旺宗哲活佛担任哲蚌寺郭莽扎仓之堪布。准噶尔和土尔扈特二位弟子在嘉木样仁布且尊者膝下启请膜拜,以尊者为师,多年刻苦学习,精通各种学文。后来,准噶尔徒弟罗桑彭楚克获得拉然巴学位,土尔扈特徒弟罗桑格鲁克荣获热布江巴学位”。(23)值得一提的是上面所记述的伊犁准噶尔徒弟拉然巴罗桑彭楚克,他是准噶尔汗国策旺阿拉布坦洪台吉的儿子,噶尔丹策凌汗的亲弟弟,其法号叫“诺颜堪布”。《圣人成吉思汗朝廷继承者的历史》载:“策旺阿拉布坦就是卓力克图洪台吉,他的大妇人是和硕特济农的女儿,生有三子。长子是噶尔丹策凌,称号是:‘德迪诺颜’,次子是罗桑彭楚克,称号是‘诺颜堪布’(24)其与上述记载相呼和。二世阿昴嘉喇嘛罗桑格鲁克在西藏获得热布江巴学位返回伏尔加河流域之后,在土尔扈特蒙古封建主的技特下,全面招徒弟,建寺、立塔、讲法、译经、治疗,进一步弘扬藏传佛教。从此土尔扈特蒙古藏传佛教诸寺庙在历代阿昴嘉转世喇嘛治理下,政教不断发展。卫拉特蒙古历史研究表明,历代阿昴嘉喇嘛基本上都参与土尔扈特蒙古政治、军事活动。其中最为突出的是第七世阿昴嘉喇嘛罗桑丹津高僧。他除了佛教事务之外,不断参加土尔扈特蒙古政务活动。1771年伏尔加河流域的土尔扈特蒙古为了脱离沙俄政府的困境武装起义,东迁回归祖国时他作出了很大贡绩。这一历史事件,文献史料有如下叙述:

    1.《新疆宗教》曰:“在东返的动员、组织、计划以及归途的整个过程中,喇嘛们都起了重大作用。著名的土尔扈特部阿嘉库仑寺主洛桑.丹增喇嘛,就是东返的最高决策人之一,是渥巴锡汗的智囊。”(25)

    2.《卫拉特蒙古史纲》云:“1770年秋,渥巴锡从高加索前线回来后,即与亲信王公在伏尔加河东岸维特梁卡(阿斯特拉罕省叶诺塔耶夫斯克以北处)召开了一次绝密会议。为了防止泄密,参加会议的除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外,仅有巴木巴尔(渥巴锡族弟)、达什敦杜克和大喇嘛罗布藏丹增。”(26)

    3.《土尔扈特部落史》记:“渥巴锡在1767年开始反复酝酿了东返祖国的计划……其属下的领导成员主要有5人:1是策伯尔多尔济;2是舍楞;3是巴木巴尔;4是阿嘉库伦寺主持书库尔洛桑丹增大喇嘛;5是达什敦多克。”(27)

    4.《渥巴锡的子孙们》说:“1770年秋,渥巴锡从高加索前线回来以后,当机立断,秘密召集汗国首领们开会。参加会议的除渥巴锡外,还有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巴木巴尔、达什敦杜克大喇嘛罗布藏扎尔桑(又译写成罗布藏丹增)等五名上层贵族喇嘛。(28)

    5.《土尔扈特源流》谓:“1770年渥巴锡又一次组织召开秘密会议,参加会议者有策伯克多尔济、舍楞、巴木巴尔、达什敦多克和阿昴嘉喇嘛罗桑丹津。”(29)

    6.《藏传佛教在新疆的传播和发展》又说:“土尔扈特东返祖国,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宗教信仰问题,而且有材料说明,达赖六世曾派出代表劝说土尔扈特部回到原来的驻牧地。在东返的动员、组织、计划以及归途的整个过程中,喇嘛们都起到过重大作用。著名的土尔扈特部阿嘉库仑大喇嘛洛桑丹增,曾参与了东返的最高决策,并为渥巴锡汗确定东返日期。(30)

    7.《土尔扈特蒙古与藏传佛教》又谓:“土尔扈特蒙古西迁伏尔加河流域以后,藏传佛教也成了远在伏尔加河蒙古汗国和祖国联系的一条最紧密的纽带。土尔扈特蒙古自伏尔加河东迁回归故土过程中藏传佛教起了不少作用。”(31)由此可见,七世阿昴嘉喇嘛罗桑丹津高僧是震惊中外的土尔扈特蒙古跨国、跨洲东迁回归祖国的决策者之一。他不仅主持土尔扈特蒙古藏传佛教事务,甚至参加土尔扈特蒙古汗廷政治、军事活动。总而言之,历代高僧阿昴嘉转世喇嘛为土尔扈特蒙古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教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土尔扈特蒙古习俗传世法师阿昴嘉喇嘛历来都是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第十九世高僧阿昴嘉喇嘛罗桑丹毕尼玛(1918——1985年)法师在位期间,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新中国各民族团结,创办学校,捐献抗美援朝,为国家民族做了不少不益之事。于1985年病故,终年67岁。

    三、森勤活佛

    高僧森勤法师是藏传佛教传世活佛之一,其中第五世是新疆土尔特蒙古人。佛教研究者认为,名僧森勤活佛的前世来自印度,而且说把印度佛学输入西藏的阿底峡大师就是森勤活佛的前世。阿底峡法师予公元1027年入藏后,恢复西藏佛教,对西藏佛教的教理和修持的系统化、规范化起了极大作用。所以,西藏纪元以其为元年,足见对他的尊重。《五世森勤活佛传记》载:“他留居西藏十几年,复兴了被朗达玛赞普消灭了的佛教,像在黑暗中点燃了神灯…一同年,西藏嘎尔丹寺四世森勤活佛巴勒敦车敏因为将《丹珠尔》经……投入河流中”(32)。在此需要一提的是目前有关名僧一世至三世森勤活佛事宜的详细史料十分缺乏,所以,这三世高僧森勤法师的具体情况无法考证。五世森勤活佛,全名多布敦策楞车敏,故简称“多活佛”,蒙古人民则尊称他为“格根”(活佛之意)“托音喇嘛”(学位高的喇嘛)。他是新疆蒙古族现代史上具有远见卓识而且富有改革精神的显赫人物。

    多布敦策楞车敏生活的年代(1888—1932年)是我国历史上阶级斗争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复杂的转折时期。辛亥革命后,腐朽没落的清王朝虽被推翻,而中华民国尚未巩固,内地各省反动军阀割据混战;边疆地区又有英俄帝国主义插手,煽动西藏和外蒙古“独立”。他在这政治风云变幻莫测、社会局势动荡不安的非常时期,作出正确抉择,毅然拥护民国政府,为振兴土尔扈特经济,稳定新疆局势,维护祖国统一建树了卓越的功勋。《卫拉特蒙古简史》云:“巴伦台黄庙还曾有五世森勤活佛住寺。森勤活佛原为西藏重孜寺(又名马兰寺)的活佛。重孜寺建于明洪武年间,历世森勤活佛为该寺的寺主,其中有与班禅为师徒关系者,该寺过去一直是扎什伦布寺属寺”(33)。

    1884年西藏重孜寺高僧四世森勤活佛罗桑巴丹从毕力被西藏佛教内部集团杀害并没收其寺产,众徒四分五裂。《卫拉特蒙古史纲》日:“据陶思曾的《藏輶随记》(宣统元年四川官印书局)记载:‘江孜、后藏之间有一座庙焉,其产颇富,森金(即森勤—著者)胡图克图主之。光绪十年间(应为光绪八年,即1882年),有印度高僧(乃孟加拉国藏学家达斯,非僧长)至,与森金胡图克图谈说佛法,机牙相合,住寺数月,遂阴绘后藏地图而去。事觉,唐古忒政府焚杀(乃溺毙)森金胡图克图,籍没寺产,徒众逃散’。四世森勤被害以前就预感到下一世不可能在西藏传世,因此,他曾暗示应在遥远的土尔扈特部转世。当时被选定的五世森勤才刚满周岁,因其生长在土尔扈物汗王府,不便迎往西藏,仍留在王府。森勤7岁时,在西藏戈拉丁寺院学经文,给娃子尔达仁大喇嘛当满金。大喇嘛给森勤取名多布东才仁全毕力(又译作多布栋策楞车敏)。以后他又获得了确克奇确尼子提(大寺庙的主持者)的地位。1905年,达赖喇嘛赐予多布东才仁全毕力(森勤)法名。1916年(民国5年)4月20日民国政府赏多布东才仁全毕力托音堪布名号。1917年(民国6年)又加封班第达名号”(34)。

    1914年,民国北洋政府授予年方26岁的五世森勤“托音堪布”(即高学位的喇嘛)名号。两年后,赏布彦蒙库汗“一等嘉禾”章,加封五世森勤“班第达”名号。在这次授勋赐名仪式上,森勤活佛认识了新疆杨增新,并得到了他的极力赏识。1917年1月26日,布彦蒙库汗逝世时,其子满楚克扎布年仅一岁多。杨增新令其母色尔济布特(福晋)署理盟长印务,多活佛统带蒙古骑兵团,实际上一切权力均掌握在多活佛手中,杨增新时期官方称多活佛为多统领、摄政王。杨增新对多统领非常器重,支持他壮大蒙古武装。1922年,色尔济布吉特福晋病故,满楚克扎布还年幼,翌年,经蒙藏院上呈北洋政府国务院批准由满楚扎布的叔父多布敦策楞车敏班第达摄理汗位,主持盟政。1928年,迪化发生了“七七政变”,杨增新被杀,不久,金树仁继任。多活佛也由哈密调回喀喇尔驻地。金树仁上台之后,首先整顿军备,大力扩充军队,购置新式武器,增强实力。多活佛统带的蒙古骑兵团也扩编为一个旅,仍驻扎焉耆,因此金树仁主新时期,官方均称多活佛为多旅长。

    多活佛很注重改良和引进畜牧业品种,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南路土尔扈特的牧地——尢勒都斯大草原,系高原山区,不利于牲畜的生长繁衍,尤其不适合发展养牛业。多活佛在西藏学经时,看到了遍地耐寒冷、耐饥饿的牦牛,牦牛既能驮,又能食肉食奶。他认为牦牛一定会适应在尢勒都斯草原牧放。于是,1914年,他从西藏那曲地区买了200头母的和6头公的体壮毛密的牦牛。由于路途遥远,这群牦牛到了家乡时仅剩176头。不久,这些牦牛在尢勒都斯草原迅速繁衍起来,至1949年,巴音布鲁克草原牦牛存栏已达5499头,成了新疆牦牛主要生产基地。而且在多活佛的倡议下,牧民将黄牛和牦牛杂交,培育出第二代犏牛,犏牛体格高大。

    焉耆马,又称巴音布鲁克大山马或巴伦马,原先体型短小,走不快。酷爱马的多活佛先后从逃亡的白俄罗斯手中及中亚、伊犁和咯尔咯买来了良种马,将其分别放入每一马群交配、改良,以过改良后的马胸廓宽大,跑得很快,成了驰名全国的焉耆马良种。当时,杨都督看到体格壮实的焉马非常赞赏,听了多活佛经营牧放马匹的经验后,他对多活佛说,能否将即将倒闭的吉木萨尔和巴里坤两个军场承包给焉耆土尔扈行部经营,每百匹马,每年只交仔马十匹,其余均归承包方所得。多活佛认为这样牧民也有利可图,就答应了。1919年5月,多活佛正式接管了两个牧场的2472匹官马,并将其交尢勒都斯的牧民牧放。

    森勤活佛还注重改良绵羊品种,从伊犁买来苏联的细毛羊种,当时由于牧民不大懂得照料不耐寒的细毛羊羔,因此,细毛羊在当地未得到繁衍。总之,多活佛牲畜改良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从当时民间流传的顺口溜中就可看出,即:“巴伦(旗名)的马是千里马,茶腾(旗名)的羊好比牛,杜乃尔及谢毕尼尔(均为旗名)的犏牛、黄牛大如驼和象。”(35)

    多活佛经介绍,前往迪化找兼营盈丰豫商号而闻名的教育厅厅长刘文龙请教、商议做生意之事。刘文龙正考虑做皮毛生意,商议结果,决定合股创办公司,公司名称取刘文龙的名号“三”及多活佛的“多”字,故取名“三多”。1927年三多公司成立,多活佛和刘文龙共任经理,锡伯人通宝任副经理,多活佛负责皮张羊毛等土产的购运业务,通宝经营盈丰豫的砖茶到焉耆牧区,换取牧民的皮毛等土产,发往天津变成现款,由盈丰豫做汇兑生意并负责与苏联商人贸易。公司收购牧民的皮张、畜毛等,特别是牧民过去常常浪费掉的山羊、牦牛绒和马鬃马尾等,增加了牧民的收入。公司将收购价皮毛等销往迪化或卖给苏联商人,又买回布匹、茶叶等日用品。三多公司成立后,不仅便利和改善了牧民的生活,而且促进出了当地的商业贸易,更主要的是为土尔扈特人从传统的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结构这一变革开了先河。1932年,多活佛被害,三多公司也随着夭折。

    文武双全、博学多才的多活佛非常重视民族的文化教育事业,他鼓励甚至强令王公贵族子弟上学读书,还要求各盟旗资助牧民子女上学。并要求各大寺庙集中各满金(学徒)教习托忒蒙文和讲授医学、畜牧、农耕知识。《多活佛之死》一文赞赏当时的多活佛改革道:“多活佛主持盟务后从西藏引进了牦牛,从俄罗斯引进种马和细毛羊,以改良原有的畜群。他与刘文龙等联合成立了以经营皮毛为主的三多公司,发展商贸。他在和静还兴办了皮革厂、面粉厂、地毯厂等,促进了当地工业的发展。他还号召牧民弃牧从农发展农业。为了提高民族素质,他开办学校强令蒙古王公子女入学读书。这些举措推动了旧土尔扈特部南路盟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他还从俄罗斯请来军事教官训练军队,强化战斗力,使蒙古骑兵成为当时战斗力很强的军队”。(36)

    综上所述,多活佛的改革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土尔扈特蒙古的经济得到了发展,部众的生活得到了提高。1727年底及1930年初在焉耆土尔扈特部考察和生活长达两年的哈士伦在书中谈到近年来土尔扈特蒙古的变化时谈到了两点,一是“牲畜群的规模增加了,马匹的品种已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二是“近年来账篷里出生了更多的儿童”。仅此两点可以看出,经济发展了,人口的数量也增长了,无怪乎人们都称多活佛为“土尔扈特强人”。

    1932年5月21日,森勤活佛被时任新疆省主席兼边防督办金树仁谋害,现年44岁。他的转世灵童又转回西藏。高僧六世森勤活佛名罗桑坚参,他生于1936年2月12日。名僧罗桑坚参6岁时在重孜寺学习,8岁时进扎什伦布寺念经、学法。1956年开始担任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中国佛教协会西藏分会副会长等职。1998年圆寂。他生前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部楞蒙古自治州和静县巴仑台大黄寺的建设立下了汗马之功。

    四、夏律瓦活佛

    新疆土尔扈特蒙古高僧夏律瓦法师是藏传佛教传世活佛之一。夏律瓦活佛在妙舟《蒙藏佛教史》五篇四章一节中曾提及,但无说明。据访问十四世夏律瓦活佛,他是由青海省的夏律寺的活佛转世而来,而青海夏律寺的活佛又是由西藏的夏律寺的活佛转世而来。“夏律”是西藏的一个地方名称,靠近日喀则,“瓦“相当于汉语的“字”。“夏律瓦”就是西藏夏律地方的人的意思。西藏藏传佛教高僧布敦·仁钦朱(1290-1364年)到夏律地方讲弘法,修建了夏律寺,成为该寺的寺主。《西藏佛教寺庙》谓:“夏鲁寺是西藏佛教中较大寺庙之一,也是藏传佛教夏鲁派的祖寺。……据西藏宗教史书记载:1320年,夏鲁万户长扎巴坚赞(系吉尊家族)将其中妹旬奴贝嫁与萨迦以联姻,后来家族势力不断扩大。后扎巴坚赞去内地朝觐元朝皇帝,元仁宗赐给他金册金印,并按扎巴坚赞请求,皇帝布施财物派遣工匠以助扩建夏鲁寺。今天夏鲁寺的建筑规模和模式及大多数绘画和雕塑作品都是在这次扩建中创作完成的。寺庙建成后,万户长迎请佛教大师布顿·仁钦珠担任寺主。”(37)布敦·仁钦珠本人也就成为第一世夏律瓦活佛。他后改宗格鲁派,夏律寺也就成为格鲁派的寺院,开始实行活佛转世的制度,在此之前都是师徒传承。由布敦·仁钦珠一直转世到七世,都是西藏地区的人。夏律瓦七世活佛时,青海地区的郭莽寺活佛赞布,邀请夏律瓦七世活佛到郭莽寺讲经传法,并让他同赞布共同主持郭莽寺,形成一寺二主。夏律瓦七世活佛圆寂后,其灵童就转世到青海,即八世夏律瓦罗桑贝丹,成为郭莽寺高僧,一直转世到十一世都是青海人。夏律瓦十世、十一世活佛曾先后到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弘法。夏律瓦十一世活佛圆寂后,其灵童就转世到北路土尔扈特蒙古。其后十二世、十三世、十四世也都在北路土尔扈特蒙古转世。须要提及的是,夏律瓦十三世活佛有两位:一位在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一位在青海的夏律寺。夏律瓦十二世活佛涅槃,其灵童本来转世到新疆北路土尔扈特蒙古,但青海夏律寺又在青海选了一位灵童,所以就有了两位十二世夏律瓦活佛,达赖喇嘛承认了新疆的十三世夏律瓦,而没有承认青海的夏律瓦。

    夏律瓦活佛世系如下:

    一世:布顿·仁钦珠。

    二世:布顿·哲布。

    三世:堪布·葛罗。

    四世:维巴葛罗。

    五世:桑布道尔基晓努。

    六世:夏律瓦·拉马坚赞。

    七世:复律瓦·图不等尼玛格旺。

    八世:夏律瓦·罗桑贝丹。

    九世:夏律瓦·阿旺格鲁克嘉措。

    十世:夏律瓦·嘉木样罗桑坚赞。

    十一世:夏律瓦·罗布桑扎巴坚赞。

    十二世:夏律瓦·罗布桑莫拉丹增尼玛。

    十三世:夏律瓦·嘉木样图布登嘉措。

    十四世:夏律瓦·格桑图布登伯尔勒嘉措。

    为了方便这里有必要叙述传世于新疆土尔扈特蒙古的三代夏律瓦活佛的事迹。蒙古学文献资料表明,清咸丰六年(1856),第十一世夏律瓦呼图克图活佛来和布克赛尔旧土尔扈特蒙古传教时因病圆寂。咸丰七年(1857)转世于旧土尔扈特北路左旗扎萨克和雄祖尔嘎尼部组尔特尼巴扎尔的次子、第三世扎萨克台吉之弟拉喇扎布丹增尼曼。拉喇扎布赴藏学经后回青海广惠寺。光绪九年(1883),奉旨赴塔尔巴哈台传经,就近赴和布克赛尔省亲,回寺后赴藏朝佛,光绪十八年(1892)在藏圆寂。第十二世圆寂后,于光绪十九年(1893)转世于旧土尔扈特北路第六世亲王东鲁布才登次子、第七世亲王额尔鲁玛札布之弟,名叫夏律宛·嘉木样图布登嘉措。

    十三世夏律瓦呼图克图活佛一生为和布克赛尔县群众办了不少好事,深受蒙古族群众的尊重,在群众中有极高的威望。民国16年(1927),邀请俄罗斯建筑专家来和布克赛尔建盖了王爷府。为了便于交通,民国26年(1937),从牧主手中捐了许多牲畜,主持修建了和布尔克赛尔、和什托洛盖、纳木郭楞河(白杨河)3座木质大桥。民国22年(1933),陕甘宁一带回部与和布克赛尔蒙古族发生战争,夏律瓦活佛为了使群众免受战争灾难,亲自带着礼品,赶着牲畜前往会见回族首领,平息了这场战争,同时同俄罗斯开展边境贸易。民国26年(1937),为了发展和布克赛尔教育事业,在3个和雄(“旗”的意思)办起了3座小学。民国26~28年(1937~1937),蒙古第七世亲王欧尔鲁木加甫病逝后,亲王印由其代管。民国29年(1940),主持修建了和什托洛盖蒙古族学校校舍,并计划派蒙古族学生去苏联留学,结果被盛世才以通敌为名抓进监狱,当年2月于狱中被迫害致死。十四世夏律瓦活佛,民国31年(1942)出生,是扎萨克和雄布热斯苏木牧民托德巴音布勒格之子,原名格桑图布登伯尔勒嘉措。1949~1956年,在县王爷府喇嘛庙念经。1957年6月至1959年,去青海省塔尔寺学习佛法。1960~1963年,去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现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理事、新疆佛教协会会长。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①《卫拉特蒙古简史》上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6页。

    ②张体先:《土尔扈特部落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第2页。

    ③策.达赖:《蒙古萨满教简史》(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59年,第2页。

    ④伯尔吉那·萨卡尔著《内齐托饮转》转引自[蒙古]策·达木丁苏荣编《蒙古古代文学一百编》(蒙文)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79年9月版第3册,第1045页。

    ⑤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编《新疆宗教研究资料》第14辑,第34-35页。

    ⑥土尔扈特噶旺。希拉布著:《四卫拉特史》(托忒文),转引自《卫拉特历史文献》(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第191页。

    ⑦噶旺·希拉布著《四卫拉特史》转引自巴岱等整理注释《卫拉特历史文献》(蒙文)内蒙古文化出版社1985年版,第240页。

    ⑧《卫拉特蒙古简史》,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第1版,上册,第59页。

    ⑨余太山主编:《西域通史》,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年第1版,第487页。

    ⑩尚衍斌著:《西域文化》,辽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6月版,第251页

    (11)魏长洪等著:《西域佛教史》,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第217页。

    (12)兹拉特金著:《准噶尔汗国史》,商务印书馆,1980年l2月版,第160页。

    (13)藏文古籍:《果莽大圣大宝本生辰》一册,收藏于新疆社会科学院。

    (14)格.李杰著:《卫拉特历史宗教研究》,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年12月版,第193页。

    (15)刘立千译注:《土观宗派源流》,民族出版社,2002年6月版,第230页。

    (16)诺尔布校注:《札雅斑第达传》,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0年5月版,第297页。

    (17)吴均等译:《安多政教史》,甘肃民族出版社1989年4月版,第67页。

    (18)陈庆英等译注:《蒙古佛教史》,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02页。

    (19)《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112页。

    (20)《中国佛学》(台湾)第一卷,第一期,第268页。

    (21)《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114页。

    (22)《新疆宗教研究》第14辑,第25页。

    (23)江巴却热玛著:《土尔扈特地区佛法史》(藏文古籍),藏于新疆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24)巴岱等整理注释:《卫拉特史迹》,新疆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第12页。

    (25)李泰玉主编:《新疆宗教》,新疆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78页。

    (26)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242页。

    (27)张体先著:《土尔扈特部落史》,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123~124页。

    (28)吐娜著:《渥巴锡的子孙们》,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版,第4页。

    (29)道·乃岱著:《土尔扈特源流》,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华9月版,第357页。

    (30)《新疆社会科学院首届学术报告会论文选集》1982年,第309-310页。

    (31)《新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第113页。

    (32)党金等著,乔伦夫等译:《五世森勤活佛传记》,民族出版社,1997年3月版,第12-13页。

    (33)《卫拉特蒙古简史》下册,新疆人民出版社,1996年3月版,第52页。

    (34)马大正,成崇德主编:《卫拉特蒙古史纲》,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5月版,第344页。

    (35)政协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委员会文史资料编缉室编《巴音郭楞文史资料》第5辑,第63页。

    (36)《西域研究》2006年2月第48~49页。

    (37)杨辉麟编著《西藏佛教寺庙》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3月版,第365~366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