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色瓷浅议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根据考古发掘和科学研究已确认浙江上林湖窑址是我国著名越窑青瓷的重要产地之一,也是受人注目的作为贡品的秘色瓷——越窑青瓷精品的产地①。

    从以往对越窑青瓷研究所得的化学分析结果看②③,胎的特征是高硅的瓷胎,其中含Fe2O3(~2%)和TiO2(~0.8%)量亦比一般白瓷胎高,故呈淡灰色,主要是Fe2O3和TiO2形成Fe2O3·TiO2,2Fe2O3TiO2和FeO·TiO2等使瓷胎着成灰色的化合物,原料上是在胎泥中掺用了紫金的缘故。因为浙江若干紫金土中含Fe2O3和TiO2量都较高,少量的掺入既可改善胎泥的可塑性性能,又会使胎在烧成后呈现清灰色。越窑青瓷釉的特征则是高质灰釉。其含CaO量一般在~15%,最高者可达19%以上;另含有2~4%的MgO和1.5~2%的K2O,对釉色色调的影响最主要是起着色作用的Fe2O3和TiO2,釉中Fe2O3含量在1.5~2.5%,而TiO2含量在0.7%左右,P2O5含量在0.8~2%。起着一定的乳浊作用,釉中主要溶剂氧化物CaO的引入是使用了草木灰,同时也伴随引入了P2O5和着色氧化物MgOFe2O3和TiO2的引入乃是利用掺入釉料中少量的紫金土。一般说Fe2O3在钙质灰釉中的着色在Fe2O3含量~2%左右的范围时,若在强还原焰下烧成,釉色呈现翠青色,如梅子青、鸭蛋青茶色调,但有TiO2存在於釉中,釉色往往很难呈翠青色,而常呈现灰青色。由此可见越窑历代所烧大量青瓷产品大多是呈现带不同程度灰色色调的灰青色,加上MgO和P2O5的折晶和乳浊作用,则釉更会呈带木色的灰青色。所谓秘色应该是翠青色为主或至少是稍带灰色的翠青色,越窑中发掘出的瓷片中很少找到像陕西省法门寺出土的唐代的秘色瓷的釉色,这说明利用越窑一般用的原料和工艺要获得翠青的釉色瓷釉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推断着越窑在唐代能制出精美的秘色精品是采用了精选原料和特定的加工和烧成工艺技术才得到了如此高的水平。可以肯定既使利用现代制瓷工艺技术要仿制出精美的秘色瓷也不是轻而易举的。这充分表明在千年前和古代的技术并不发达的条件和环境下,先人们制出如此精美的秘色瓷实在是十分了不起的技术成就。

    注  释

    ①朱伯谦《中国陶瓷·越窑》,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3)。

    ②郭演仪  王寿英  陈尧成《硅酸盐学报》8,232(1980)。

    ③李家治等,《古陶瓷科学技术国际讨论会论文集》336—344,(1989)。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