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宁藏》全名为“杭州路余杭县白云宗南山大普宁寺大藏经”。始刻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十四年(1277),至元二十七年(1290)完工。千字文编次由天字至感字,计558函,1430部,6004卷。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时,松江府僧录管主八从弘法寺本藏经内(即《赵城金藏》版输入燕京后的元代补雕本)选出南方版本藏经所缺的秘密经轨约97部,315卷,编为武字至遵字28函,刻完后随同《普宁藏》一同流通。最后又补入约字函的7部6卷,收录元代沙罗巴译的秘密经轨5种,白云和尚初学记和白云和尚正行集2种。除武字至遵字的28函秘密经(因详细目录佚失)不计外,应为559函,1437部,6010卷。该藏基本上是依照思溪本藏经复刻的,但比《圆觉藏》多收济字至感字《宗镜录》100卷10函,比《资福藏》少收武字至最字《妙法莲花经玄义》等23部350卷,41函,其中最字函仅为目录两卷(武字至遵字秘密经及后补入的约字函不计入)。《普宁藏》版式较思溪、圆觉和资福略小,但刻工精巧细致,装帧古朴典雅,特别是部分印本的每卷封底上还附粘上入磺书衣,再行摺合,用以保护经卷,书衣上的经名题签,字体洒脱秀丽,有六朝碑铭风韵,这也是其他版本藏经没有的特点。
《普宁藏》雕印时,系据思溪浙本目录刊行,故未另编目录入藏。大德三年(1299)时,该寺比丘如莹因对经书题而编为四卷,仍未编有武字至遵字的28函目录。这个单行目录,保存于日本增上寺,《大正藏》编印时,收入《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卷,得以流传下来。目录卷一前有如莹的序言,每卷之末有“奉口峨嵋山崇圣寺传天台宗教比丘师正校勘”字样。如莹的序中说:
……今思溪浙本是本寺所刊目录,照思溪式行于世。考之闽本则小异焉。余因暇日详观此录,博改众经卷帙,丰约各殊,或有函不能尽储者,则不免赘上附下,卒然转看,疑以为舛。于是本乎旧目,创以新意,分为“文行忠信”四卷,号之下该若干卷,卷数之中,逐卷次第,该以经名。凡造经橱以六百函为率,或卷有多者,增一函以储之,不易其号,分为上下。务使藏有列函,函有列卷。寄经之例,寄后不寄前。明该某经总若干卷,本函储若干卷,余若干卷寄某函内,于所寄函中亦明注脚,某函寄下,标目帙数,开卷明白,诚亦可为披阅之助。
如莹对《普宁藏》目录的编写,对逐卷次第、函分上下及寄经之例等,对藏经目录编写传统方式,起到一番创新的作用,也是它的特点,的确有“开卷明白,亦为披阅之助”的效果。惜这一改革未为后来各版藏经所采用。
普宁藏目录,因系单行未编入藏,以致几乎无存,幸日本增上寺保存下来,《大正藏》编印时,收入《昭和法宝总目录》第二卷内,得以流传。但对武字至遵字的28函秘密经轨详细名称和卷册,仅说另有目录,并未附上。因此也无从得知《普宁藏》的全貌。
到目前为止,国内发现的《普宁藏》印本,虽有六部之多,但都残缺不全,尤其是目录未载的28函秘密经,残存下来的更为少数。此外,各地博物馆、图书馆和寺庙也还收藏有为数甚少的普宁印本卷册或散页。兹分述如下:
一、云南省图书馆所藏的两部残本。以五大部诸经重复卷册为多。
二、苏州灵岩寺藏残本。原为康有为氏藏书,解放后,几经转折,方为灵岩山寺在杭州购入收藏。经初步整理后,计存266部,1622册,1706卷及一时无法核对的残卷残页一包。约占全藏的18.5%。
三、山西省襄汾县博物馆藏残卷。1985年初发现。距襄汾县治——史村约20公里的灵光寺后,有一八面十三层浮图,由塔座往上,四层各开东南西北一门,每门左右有小龛各一,每层八龛,共为32龛。塔身系青砖建造,小龛则用硫璃砖封砌,每龛分为三格,每格内藏佛经一函。塔身最上数层已于地震时倾圮。寺内仅有僧人一名看守,4月10日夜,最下一层的两小龛被砸坏,盗走龛内佛经若干册,4月17日破案后,全部赃物追回,并将第一层其余六龛中藏书取出,但因风化严重,且受潮粘连,无法分开和检阅,仅从其中较好的一卷中看到,有至元二十年(1283)题识,从版式、纸张和字体等初步判定,应是属于《普宁藏》的早期印本,估计四层32龛中,每龛藏书3函,共96函,约近1000卷,不可能是完整的一藏。
四、太原崇善寺藏本。原系晋城青莲寺故物,后移藏崇善寺,现存500余函,缺少57函及其他函中零散缺卷共1000余卷,是现存《普宁藏》中保存卷册最多的一部。特别是28函秘密经中仅缺少武俊叉密4个整函和丁勿两函的6卷,是恢复《普宁藏》武字至遵字28函秘密经目录的可靠依据。
五、陕西扶风法门寺塔藏本。1981年8月20日,上午10时至下午7时,在风雨交加中,法门寺塔两次倾圮,由顶至塔基中分倒下大半,塔内所藏佛像及经卷等亦随之堕地,大部掩埋于巨量泥土之中,佛经残页四散飘零,住持澄观法师和文管所负责同志冒着风雨,拾得零散佛经残页若干保存下来。至1984年5月由西北大学历史系古籍整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何元远景、吴敏霞会同澄观法师及寺文管所同志初步整理了这些佛经残页,按千字帙号卷次、残页版次等分别列出,编为简目。后经进一步校对经名等项,计有北宋刻本佛籍残卷数册,其余都是《普宁藏》残缺卷册,由天字起至敕字止,共208号残页,近450卷,此外还有重复而完整无损者4卷。这些残页每卷所存最少者1,最多者亦不过10,而且同卷之中,有的亦不是顺序残留下来,给核校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值得庆幸的是,绝大部分残页上都有原来附刻的刻工姓氏或姓名,为将来和其他普宁本同卷的比勘工作带来不少方便。
法门寺塔普宁藏残页在佛教文献和经录研究方面,有着两个重要课题:
一是武至遵字28函秘密经,法门寺塔残页存有19函中的29卷残页,可作为太原祟善寺藏本的比较研究资料,恢复至今尚未发现的普宁本所收秘密经单行目录的原貌。其次,法门寺塔藏本发现如莹目录未载的烦四卷第二十四残页第一板;颇三残页第3至5板,颇五残页第16至17板;敕一第12板,共4个残卷7板。如果说这是后来普宁本藏经续有刊刻刷印,而从法字函增至下限为敕字函的话,那就增加了101函之多,则全藏数目将由原来的587函增至688函,在现存历代各版藏经中仅次于《清藏》的724函,位居第二。考诸烦字函四卷第二十四,只有碛砂藏本收录元代明本所著《天目中峰和尚广录》三十卷,千字文编次为“韩弊烦”三函,而烦四恰是第二十四卷,别无其他典籍符合。通过今后的深入比勘研究,如果证实不是碛砂本的羼入,则属于普宁本无疑,对普宁本藏经雕印史将增加新的篇章。
法门寺塔内所藏普宁本经册,何时入塔?是否全藏?均无原始记录可考。民国二十九年(1940)康寄遥所写的“民国重修工程记略”曾提到;
塔上藏经,初为尘所埋,此次取下者,共装两小箱余,不但无一整部,几无完整之一册,约200余卷,决非宋版,纸色似明物。然数卷后有大德元年,后至元六年,至正二十六年某僧题字样,当系元代刻印。又某卷经背草写洪武七年某书,为父母作功德,其字潦草。……以此或可推知系明洪武七年以前之物,或系以前所藏者。至万历七年修塔时,仍存塔上,当时卷数或足,其所以现存如是少者,或系顺治十一年地大震不无毁坏散遗耳。
从康寄遥这段话中可以看到,塔内经卷至万历七年(1579)修塔时,估计为全藏,也许后来到顺治十一年(1654)地震时损毁散失,以致到1939年开塔修理时,仅发现200余卷(康文记录不确)而且无一整部,也无完整之卷册,此说似有一定的理由。从塔倒毁时散落下业遗存的残卷册页,也可以证明被埋入土中经册为数不多,现存者基本上接近1939年开塔修理时之数目和残缺情况。不过康文中统计的卷数有误,把440余残卷记为200余卷,相差达到一倍以上。
全国各地图书馆、博物馆和寺院所藏的普宁藏散本中,以山西省图书馆藏的《解脱道论》卷第一残卷和两个半页的施经愿文最有价值。这个残卷和施经愿文提供了《普宁藏》主持雕板及功德主僧人法名和普宁本经卷的扉画问题;施经愿文则说明在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印刷的普宁本全藏施于太原显圣寺情况和印经、监寺等职务僧名录和《普宁藏》的另一名称等。
《解脱道论》十二卷十二品,为优波底沙所造,梁武帝天监四年(505)扶南三藏僧伽婆罗译。现存之普宁诸本中,除山西省图书馆藏卷一外,仅有太原崇善寺藏有全函。《解脱道论》的千字文函号,在普宁本以前各藏中,仅《赵城金藏》为“二”字函,其余均为“背”字函,以后各藏编次都不同。卷一内容为“因缘品”,全卷14版。山西省图书馆所存者略有残缺,卷首缺半页,卷尾三个半页全缺。现在看到的普宁本卷册都无扉画,而山西省图书馆的这个残卷却附有扉画一幅,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继承碛砂版扉画遗风。最重要者为扉画左侧的题记两行,文为:
千缘雕大藏经板白云宗主慧照大师南山大普宁寺住持沙门道安功德主檐八师父金刚上师慈愿弘深普皈摄化
这两行题记说明了以前未见记录的雕造普宁本人藏经板工作是由当时的白云宗主慧照和南山大普宁寺住持道安主持进行的。其次是,题记中的功德主檐八师父金刚上师,即元代著名之大喇嘛胆巴,据现存故宫博物院所藏赵孟*(左兆右页)书撰的无上帝师碑墨本(延祐三年,1316立石)称:
胆巴生于突甘斯旦麻,童年出家,事圣师绰里哲哇为弟子,受名胆巴(微妙),从师受秘法,后游西天竺,遍参高僧,受经律论,融会显密两教,深入法海。至元七年(1270)与帝师巴思八同来内地,巴思八返回西藏后,命胆巴继其教务,始于五台山建立道场,行秘密法,作诸佛事,祠祭摩诃伽剌,持戒甚严。昼夜不懈。……武宗皇帝,皇伯晋王及今皇帝、皇太后皆从其受戒法,下至诸王将相、贵人委重宝为施,身执弟子礼,不可胜记。胆巴初来时,龙兴寺讲主僧宣徽大师普整、雄辩大师永安等即礼请为该寺首住持。元贞元年(1295)正月,曾奏徽仁裕圣皇太后奉今皇帝(仁宗)为大功德主,主其寺。至大元年(1308),东宫即建,以旧邸田五十顷赐寺为常住业。大德七年(1303)在上都弥陀院入寂。
施经愿文刊于元成宗大德二年(1298),共14行237字,每行字数不等,抬头两字1行,一字2行。首行缺4字。文为:
1.□□□□一大藏教随机演说以无穷众生若干种心在处
2.流通而有赖为涅槃之梯蹬作苦海之津梁今有
3.福建平海道释教总统所经历唆南朵鲁只谨发诚心
4.印造龙龛法宝一大藏六千二十卷施于
5.阿只吉大王位下大显圣寺永充看转恭祝
6.今上皇帝圣寿万岁皇太后皇后同增睿算
7.阿只吉大王福寿千春国泰民安法轮常转更冀自身
8.增添禄位以崇高历劫亲缘而利乐四恩三有法界
9.含生同乘法宝慈舟共到菩提彼岸
10.太岁戊戍大德二年 月 日
11.印经沙门 文定谨志
12.监寺僧门人 广兴 孙武和
13.提点僧 普开 宗觉 管勾僧 文祥 王环
14.宣授太原大显圣寺大同天王上生等寺住持沙门雄辩大师 完吉祥
从以上愿文中可以看到下面的几个问题:
1.这部藏经是在大德二年(1298)由福建平海道释教总统所经历唆南朵鲁只印施给太原显圣寺住持完吉祥的;
2.普宁寺所刻藏经在当时曾被称之为“龙龛法宝藏”;
3.全藏共6020卷,印刷时间早于如莹目录编成前一年,而卷数却多出10卷,可能系统计有误,而武至遵字28函300余卷的秘密经显然也不在此数之内。
现存的普宁本藏经函卷,虽有多少残缺之别,但可分属两类,一是未附有武至遵字28函秘密经卷册的,云南的两部残函、苏州灵岩山寺残函、山西襄汾灵光寺残卷及“龙龛法宝藏”(虽仅系愿文,但证实有此部印本存在过)均属此类,另一类只有太原崇善寺本和扶风法门寺塔残页属之,或多或少地保存一些普宁本的秘密经卷册,而这些卷册应是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以后的印本,为解决普宁藏目录外的另一目录,提供翔实的资料。
普宁藏武至遵字28函秘密经内容,来源于碛砂藏的元代续雕本。大德元年(1297)开雕,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方始竣工,中间历成宗、武宗、仁宗和英宗四个朝代,共26年。增收了合字函以后的济至烦字的43函,包括当时南方版本所缺的武至遵字28函秘密经在内。普宁本虽早在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1290)刻完,函次编号恰好是由天字起至感字。在如莹对经书题编目时,已经把碛砂本续刻的秘密经目录用来充实普宁本藏经,但当时碛砂续刻本刚刚开雕,并无印本,只好以另有目录而无内容列入函号,最后把普宁寺已刻就的沙罗巴译著及白云和尚著述六种七卷编为约字函印刷流通。所以早期印刷的普宁本全藏,不可能存在武至遵字28函诸经在内,直到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以前,碛砂续刻本竣工印刷流通后,普宁本在元成宗大德十年(1306)时,方获得武至遵字28函诸经印本补充入藏。大德二年(1298)福建平海道释教总统所经历唆南朵鲁只施经愿文中所说的6020卷和如莹在大德三年(1299)对经书题编写目录时对武至遵字28函诸经的注释,都是对这些经籍当时没有包括在内的最好说明。至于法门寺残页所存的法至敕字101函中的烦、颇、敕三函的残页,是否为普宁本的问题,只好待诸异日另有其他同本或函卷发现后,经过详尽比勘,方能作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