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出土文物中的有关密教内容考释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法门寺出土的大批佛教文物中,有一部分与密教有关的文物,引起了人们的特别注意。自1987年发掘以来,已有不少学者对此发表看法,笔者现就其中有关内容加以考释,以就正于方家。笔者未能亲睹文物,仅据发掘简报,疏漏和错误之处一定很多,敬请批评指正,并容以后补正。

    出土文物中的有关密教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供奉物及地宫中的各种密教造像和一些密教法器,另一类是地宫文物放置程序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的密教仪轨。

    供奉物中的密教造像,最主要的是唐懿宗供奉的八重宝函中的第四和第七重宝函造像。第五重宝函造像也有可能属于密教内容,但未见详细报道,有待以后补考。第四重宝函造像,据《扶风法门寺塔唐代地宫发掘简报》图八①,正面主尊作菩萨形,思维相,通身金色,有头光、身光,头右侧,著宝冠,被妙衣,颈饰项圈,竖右膝踏左趺上,坐莲花座,有六臂,右上手竖掌托右颊,侧头就手,中手当心,掌持如意宝,下手伸臂置右膝上,垂下向内,以头中无名指执念珠,小指稍屈,左上手竖肘仰掌,屈指竖执金轮,中手屈臂出前腋下,竖侧掌屈头中指执莲花,下手伸臂垂下,指头向左膝后按金山。按密教经轨,此种造像形象为思维相六臂如意轮观世音菩萨。最典型的例子见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的观音院第二位尊相。又金刚智译《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不空译《观自在菩萨如意轮瑜伽》、宝思惟译《观世音菩萨如意摩尼轮陀罗尼念诵法》、菩提流志译《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九、十二所述形象,均与金函造像一致。日本密宗所图六臂如意轮像,右上手多作屈指撑颊,或右中手宝珠上有光焰,右下手作降魔印,左中手开敷莲花上有三枚如意珠,珠上有光焰②。另据兴然集《图像》卷二、承澄《阿娑缚抄》卷九二等载,日本密宗另有《如意摩尼转轮圣王经》(或作《如意摩尼金轮咒王经》》所说六臂如意轮像,与流行图像稍异:坐身圆满端正,臂饰环钏;右上手于胁前,大、头、无名、小指并舒展,中指直竖,指头上立竖一金刚杵,上有火焰,中手下垂作降魔印,五指舒展;下手向脐下华上作捻花势,以无名指捻之,左上手仰掌,大中指把一开敷莲花,上有如意珠,珠上有光焰;中手下屈向膝上,五指作拳把一天磬,磬口向下;下手向脐下,以中、头指捻红莲花,但这种形象并不多见。

    金函主尊左右有眷属造像,各四尊,髻冠,著妙衣,饰项圈、臂钏。后二尊头光,余六尊头光、身光,前二尊双手托盘,盘中盛供物;均面向主尊,双手合十,跪莲花座。按《现图胎藏界曼荼罗》,如意轮前右使者,两手擎金盘,盘上有宝珠。另有一些图像中或盘上置花、山;或者图平跪、身向内院、仰面瞻视之形,冠缯在背飘摇,白带在前垂下;或图无带③。知金函眷造像为莲花部使者,或称如意轮诸供养菩萨。

    如意轮观音,或称如意轮菩萨、如意轮王菩萨、密号持宝金刚,其意为以如意宝珠和法轮拔济一切众生之苦,成就一切世间、出世间所求一切心愿之菩萨。其形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十二臂诸种,而以六臂、十臂、二臂像较为流行。六臂如意轮,或说由大悲观音化现,其意在金刚智及不空译《观自在如意轮菩萨瑜伽》中说:“手持如意宝,六臂身金色,皆想于自身,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住于说法相。第一手思惟,愍念有情故。第二持意宝,能满一切愿。第三持念珠,为度傍生苦。左按光明山,成就无倾动。第二持莲手,能净诸非法。第三契轮手,能转无上法。六臂广博体,能游于六道,以大悲方便,断诸有情苦。”又《如意轮菩萨观门义注秘诀》引《金刚顶经》进一步解释说:“宝能随施过,山表不动故,莲性不染故,轮摧障恼故。六臂广庄严,能游于六道,以大悲方便,断诸有情苦,身流千光明,随念能普照。犹如于明镜,能现于万像,自性本不生,法性圆寂故”。④又有一种解释说以六臂配六观音化六道。

    如意轮观音的信仰,唐初即已开始,密宗兴起后大量流行,敦煌莫高窟历代造像中出现的如意轮菩萨总有六十躯。其中晚唐造像十六躯,此前十二躯⑤,同时四川大足、广元等石窟中也出现如意轮造像,广元千佛崖大云洞(等16窟)韦抗窟外西壁南上方龛,中雕六臂如意轮菩萨,造像年代在天宝及其之后⑥。《益州名画记》卷上记载成都大圣慈寺普贤阁有大中年间(849~859)所画如意轮菩萨像。

    第四重宝函后面主尊造像,如来形,被服袈裟,戴宝冠,有头光、身光,光中流出诸多金轮,双手作智拳印⑦,全跏趺坐狮子座。按密教经轨,该主尊为大日金轮。据日本静然《行林》卷六、澄圆《白宝抄》中《一字金轮法》,金轮佛顶有二种:释迦金轮和大日金轮。释迦金轮,螺发形,身金色,定印上置轮,以须弥山为座,应身金轮。大日金轮,著五佛宝冠,身金色(一作白色),住智拳印,以七狮子为座,法身金轮⑧。《陀罗尼集经》卷一说金轮佛顶像法,“著赤袈裟,戴七宝冠,作通身光,手作母陀罗。结跏趺坐七宝庄严莲花座上,其华下竖著金轮”。知金轮佛顶亦著赤袈裟。又不空译《菩提场所说一字顶轮王经》说佛顶形象,“身如金色作说法印,于白莲上结跏趺坐,如来遍身光明炽盛,从光中出众多轮,从顶出光明”(卷三)。知(金轮)佛顶背光中流出众多金轮。不空译《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说:“即观此智轮,变成金轮玉,遍照如来身,形服如素月,以一切相好,用庄严法身,,戴金刚宝冠,轮鬘为首饰。众宝庄严具,种种挍饰身,持智拳大印,处于狮子座,日轮白莲台”。所谓遍照如来身,即大日如来,持智拳印者为金刚界大日。据《白宝口抄》卷二十七《金轮法》解释,金刚界大日别称金轮或一字金轮。故金轮佛顶与金刚界大目形象相同,均著宝冠,住智拳印,坐狮子座,惟金轮因大日所现之金轮王,身光中现出众多金轮,或以金轮为鬘,或座下竖金轮,或手持金轮,实际上大日金轮即为金刚界大日与金轮佛顶结合的形象。 
  
    按密教经轨,修大日金轮法,其最大功用在于“五百由旬内一切明世间不流通,不成就”。“修此法时五百由旬内修行何秘法,不可有其验”。

    金函眷属造像,左右各四尊,前二尊单腿胡跪,有头光、身光、莲花座、双手托盘。次二尊明王形,后四尊菩萨形,均头光、站立、面向主尊、双手合十。按经轨应为大日金轮供养诸眷属。*(上巧下言)弘译《顶轮王大曼荼灌顶仪轮》说佛右边座下画转轮王形,坐白莲花,作观佛势,又圣者右边画持诵人,手持香炉,观如来面,下画二大明王。

    大日金轮造像,在我国石窟造像中尚未见到,此金函造像属首次发现,研究价值极高。    

    金函左面主尊造像,如来形,著冠,被服袈裟,跏趺坐,右手执锡杖,左手持钵于腹前。按唐代密教造像,该尊为药师如来。但传统的药师形象手中多持宝珠,或钵、壶等药器,或施印,而执持锡杖与钵的很少见,实例仅见于觉禅集《觉禅抄》卷三图像第三十二《唐本药师像》,该像髻冠,头光、身光,被服袈裟,全跏趺坐于莲花台,左手持钵于腹前,右手屈臂于胸前,拇指头指相捻,小指竖上,中指无名指屈持锡杖,与金函主尊形象相同。这种唐代药师造像,传入日本,据高野山真别处圆通寺藏本《图像抄》,流行于世的药师佛像有二样,一扬右手垂左手,一左手持药壶,右手作施无畏,或右手屈水指(无名指),或火(中指)空(拇指)相捻;另又有唐本药师佛持钵和锡杖(或左手持钵,钵十二角,右手作施无畏)。在我国石窟造像中,与此种造像相近的唐代药师佛,如四川巴中水宁寺一号龛药师立像,左手前臂上举于左肩前托钵,右手执锡杖于右肩侧⑨。四川资中重龙山北岩100龛唐大中十二年药师造像⑩、广元千佛崖大云洞(16窟)下右龛药师造像,立莲花座,手持锡杖和宝珠(11)。    

    金函眷属造像,有二傍侍弟子,沙门形、头光,二胁侍菩萨,头光、身光、坐莲花座,次后又二供养菩萨,次二明王侍立,前二供养菩萨单腿胡跪,双手托盘献花,均面向主尊合十。按药师经轨,左右二胁侍菩萨为日光、月光(或药上、药王)二菩萨,或观音、势至,此眷属或为一般供养菩萨。

    药师如来,全称药师琉璃光如来,密号不动金刚、福聚金刚,金刚智译《药师如来念诵法》说:“由本愿大悲力,为众生烦恼病与法药,故称药师。发菩提心勤精进,得福智庄严身,内外清净如明珠,故名琉璃光,乘如实道无虚妄,真实无去来,常住不变,名如来。”玄奘、义净等译《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等说药师发十二大愿,救度众生。《药师琉璃光佛大陀罗尼》说:“若有受持,能使一身中过去生死一切重罪,不复经历三涂,免离九横,超越安乐,自在无碍。”故药师信仰在我国亦很普遍,早在刘宋之时已流行于世。《出三藏记集》卷五《新集疑经伪撰杂录》第三录《灌顶经》一卷,说一名《药师琉璃光经》,或名《灌顶拔除除生死罪过得度经》,宋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陵鹿野寺比丘慧简依经抄撰,此经后有续命法,故流行事。此事隋慧矩《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序》说:“背宋孝武之世鹿野寺沙门慧简亦曾译出,在世流行。”又因“以梵宋不融,文辞杂揉,致令转读之辈多生疑惑。”故于大业十一年(615年)请达磨笈多等重新译出(12)。《续高僧传·释真观传》载,隋杭州灵隐山天竹寺释真观其母桓氏洁斋立誓,诵《药师》、《观音》、《金刚波若》,愿求智子绍嗣名家……依《药师经》七日行法,至于三夕觉有光照身……”(卷三十)。唐初玄奘、义净分别译出《药师琉璃光本愿功德经》。开元年之后金刚智、不空又译出药师经轨,药师信仰盛行一时。不空弟子元皎至德初(756)曾受肃宗之命,于凤翔开元寺置药师道场,择三七僧,六时行道,燃灯歌呗,赞念持经,以至法会之内生一丛李树,有四十九茎(13)。唐代药师造像见载较多(14),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四川资中,巴中诸石窟亦多遗存。

    金函右面主尊造像,如来形,著髻冠,被服袈裟,跏趺坐莲花台,有头光、背光,左手舒置腹前,右手屈前臂于胸前,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余三指舒。按密教经轨,该尊为释迦如来。法全集《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莲花胎藏菩提幢标帜普通真言藏广大成就瑜伽》(略称《青龙寺仪轨》或《青龙轨》)说:“东方初门中,释迦狮子坛……紫金光聚身,具相三十二,被服袈裟衣,坐白莲花台,为令教流布,住彼而说法,智手吉祥印,入宝处三昧”(卷下)。又《释迦文佛金刚一乘修行仪轨法》说:“画释迦牟尼像,金色之身具四八相,被服袈裟,应身说法相,智手吉祥印,理手向上置脐前,于白莲花台结跏趺坐”。这与金函主尊造像完全一致。其中所谓智手即右手,理手即左手。吉祥印,即大拇指与无名指相捻,余指舒展。其它经轨与此稍异,《六日经疏》说:“作说法之状,谓以左手执袈裟角,如今之阿育王像,右手竖指,以空(拇指)水(无名指)相持,是其标帜也”(卷五)。在密教中释迦牟尼说法之印主要有三种:一种法身印,左右手当心前,头指大拇指各各相捻;应身印或报身印,中指大拇指各相捻,化身印,也就是吉祥印,无名指大拇指相捻。其它印如《大日经》卷四作释迦大钵印(或持钵印),以定慧手(左定右慧)俱在脐间,右加左上稍屈;《大日经疏》卷十三作施无畏印、《不空羂索神变真言经》卷二十五右手仰掌,左手施无畏,同卷九以右手背押左手掌(即钵印)等。
  
    金函释迦眷属造像,左右各五尊,后二尊沙门形,头光,次二尊著冠,头光、背光,半跏趺坐莲花上,次二尊头光、立身;前二尊单腿胡跪,双手托盘。按经轨及一般造像,左右二侍立弟子为迦叶和阿难,二胁侍菩萨或左文殊、右普贤(《集经》),或左金刚藏、右观音;或四尊;普贤、文殊、观音、弥勒(《释迦文佛仪轨》)。单腿胡跪二尊为供养菩萨。

    八重宝函第七重银函造像,有铭文錾刻于像右上角(15),表明四面主尊为四大天王。四天王造像是比较常见的题材,其形象也多种多样,但显密有别,中国寺院的四天王造像,比较常见的形象,东方持国天王,身白色,持瑟琶,南方增长天王,身青色,持宝剑,西方广目天王,身红色,手缠绕一龙,北方多闻天王,身绿色,持伞。但密教四天王像与此不同,且有多种形象,如《青龙仪轨》、《陀罗尼集经》卷十,东方天王左手伸臂执矟,右手把赤索;南方天王左手把刀,右手执矟;西方天王左执鎙,右赤索;北方天王左执鎙柱地。右手托宝塔。《五佛顶经》中,东方天左执剃,右仰掌,南方天左鎙,右仰掌,西方天左执鎙,右金刚杵;北方天左鎙,右宝花或金刚杵,等等。银函四天王造像是依密教经轨錾造,东方提头赖叱天王,天冠,头光,金甲,坐二夜叉上,右手持刀,左手仰掌托刀身。《金刚智口诀》说:东方持国天王,其形态忿怒如夜叉,发除,身色绿青,著金刚甲胄,五指端微屈恰如捧物,右手执刀横胸前,刀下首左如切物势(16)。此与银函造像相同。日本京都仁和寺藏《唐本四天王像》之持国天王,左手持刀于胸前,右手掌宝珠(17)。银函南方毗娄博叉天王,左手持弓,右手执箭。此种形象少见,一般持刀、剑、槊、宝花等。银函西方毗娄勒叉天王,左手向下执剑著地,右手支于腿上。此种形象亦少见。银函北方毗沙门天王,左手捧宝塔,右手持宝棒,与《现图胎藏界曼荼罗》中外金刚部北方所安毗沙门天王像,完全相同。

    四天王作为护法神很早就出现在佛教经典中。我国早在东晋之时(四世纪初至五世纪初)就有了四天王信仰,东晋时编纂的《陀罗尼杂集》中收入多篇四天王咒经,北周明帝武成年间(559~561年)在长安敕造四天王寺(18)。唐初阿地瞿多译《陀罗尼集经》,其卷十一介绍四天王印咒及形象坛法。开元、天宝年之后,四天王尤其毗沙门天王信仰,由于密宗的奉持和皇室的信仰而其形象遍布城门,流行天下。敦煌、四川等地石窟中的造像大都属于盛唐及其以后所造,据《宋高僧传·慧云传》载:“开元十四年(726),玄宗东封回,敕东政道往于阗国摹写天王样,就寺壁画”(卷26)。又《不空传》载,天宝中,西蕃、大石、康三国率兵围西凉府,不空受诏作毗沙门天法,致安西城门现天王像,敌兵惊溃,玄宗即敕诸道城楼置天王像(19)。此事《毗沙门仪轨》亦载,并说:“其天王神样,谨随表进上者,天宝十四载于内供养僧大悲处写得经及像,至大历五年(770年)于集州见内供养僧良贲法师移住开元寺,勘经像与大悲本同”(20)。由此可见唐代四天王信仰之一斑。

    除银函天王造像之外,从地宫还出土许多天王力士造像,其中中室后部银风炉两侧有二石雕天王立像,后室八重宝函两侧亦有二石雕天王立像。中室门扇刻二天王像,前室门框内侧刻二力士像,铜浮屠正面门外刻二力士像,中室鎏金双凤纹银棺,棺体侧面前部刻二力士像。这些天王力士遗像属一般护法天王和金刚力士形象,都是为了保护地宫舍利而雕刻的,其制造当与法门寺天王院有关。在密教中,寺门亦有刻天王形象的,如《不空羂索自在王咒经》就说:“东门外画二天王,守护其门,左边应作持国天,右边应作增长天,具被衣甲,器杖严净,作忿怒面,眼光赤色。持国天王以手执剑,增长天王以手执□。”日本东大寺寺门即刻多闻、增长二天王。但一般所刻造金刚力士像,手中多执持金刚杵,故名执金刚,又名密迹金刚,由金刚萨埵所现。    

    另据说捧真身菩萨底座莲花上刻有八尊多头多臂明王,还刻有伎乐天及菩萨,和一些梵文字母,束腰部分还刻有四大天王。因未见诸报道,其内容无法详考。但八尊多头多臂像可能与密教中的八大明王有关。按密教经轨,八大明王即不动明王、大威德明王、降三世明王、马头明王、无能胜明王、大轮明王、步掷明王、大笑明王。不动明王,由除障盖菩萨变现,密号常住金刚。按不空译《底哩三昧耶经》等,其形象,瑟瑟座,身青黑色,面忿怒形,顶有七莎髻,左垂一辫发,右手执利剑或金刚杵,左手执羂索,或四面四臂,二牙外露,或亦有四足,或一面二臂,各执兵器,右三手持利剑、金刚箭、金轮,左三手持索、弓、金刚杵(不空译《圣无动尊守护国界法》),或六臂六足(金刚智译《圣无动尊念诵仪轨》》。大威德明王,或称焰曼德迦明王,六足尊。据不空译《圣焰曼德迦威怒王仪轨》等,由妙吉祥(文殊)菩萨变现,身青黑色,具足六头六臂六足,各执器杖,左手执戟、弓、索,右手执剑、箭、棒,或面有三目,以水牛为座。降三世明王,由金刚手菩萨变现,多四面八臂,各执器杖,或放青色光明,口现二牙,右手执五股金刚杵。马头明王,由观自在菩萨变现,一面四臂,或四面八臂,顶有马头,各手执器杖。无能胜明王,由地藏菩萨变现,常现四臂,各执器杖。大轮明王,由慈氏菩萨变现,遍身黄色,放大光明,右手持八辐金刚轮,左手柱独股金刚杵。步掷明王,由普贤菩萨变现,右手把一张盖,左手持金刚杵,或十六臂,各执器杖。大笑明王,二牙上出,左手柱青棒,右手把羂索。大笑明王或作军荼利明王,四面四臂(《甘露军茶利菩萨供养念诵仪轨》),或四面三目八臂,或手持两蛇。另有金刚夜叉明王,现三面六臂,各执器杖,或面有五眼。八大明王造像国内较少见,云南大理石钟山石窟第六窟雕八大明王形象,大足石窟宝顶山大佛湾刻有十大明王像,《益州名画记》载成都大圣慈寺兴善院有唐中和年间(881~885)张南本所画八大明王像,均属密宗明王造像。

    法门寺出土的密教法器,主要是六件阏伽瓶或吉祥瓶,六件臂钏,二枚锡杖等。六件阏伽瓶或吉祥瓶,有五件放置在地宫后室,四件为银质鎏金(《简报》图版叁之3),一件黄琉璃(彩色插页贰之1),有一件放置在地宫中室(图版柒之1),为八棱秘色瓷。按密教经轨,这六件瓶并不一定都是阏伽瓶。阏伽瓶是阏伽器之一,另有阏伽桶、阏伽碗等也为常见盛器。阏伽瓶,也称功德瓶,主要用来盛装净水,以供诸尊澡浴洗涤以及供行者涤除烦恼陈垢,三业清净。这六件瓶也可能为吉祥瓶,吉祥瓶也叫贤瓶、五宝瓶。主要用来盛装为诸尊供奉的五宝(金、银、珍珠、瑟瑟、颇梨或水精、琥珀、珊瑚、毗琉璃等)、五药(通常以赤箭、人参、伏芩、石昌蒲、天门冬代替)、五谷、五香(沈水香、白檀香、紫檀香、沙罗罗香、天木香等)以及插花果枝条等。但阏伽瓶和吉祥瓶有时互用,形质用法相同。《大日经疏》说:“吉祥瓶法,当用金银等宝,乃至无者应以瓷或净瓦为之,极令圆满端正,又不泄漏……净水盛其中,内五宝、五药、五谷……于瓶中口插于宝花,以彩缯缠颈并系花鬓、涂香”。“诸阏伽器亦然,当用金银白琉璃等为碗,乃至商佉熟铜石木,或以树叶新瓦”(卷八)。《苏悉地羯罗经》说:“盛阏伽器,当用银,或用熟铜,或以石作,或以土木,或取螺作,或用束底,或用荷叶以缀作器,或乳树叶”(卷中)。又据《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罗经》说:“其外曼荼罗所有门及四角,当安置阏伽瓶。其瓶中当盛满五宝五药五谷等。”其种类,“有七种,所谓金瓶、银瓶、铜瓶、玻璃瓶、铁瓶、木瓶、瓦瓶”。其用法,“若为息灾、增益及灌顶法,可用金瓶、玻璃瓶、瓦瓶;若为降伏、调伏及作阿修罗法,可用铜瓶;若作诸忿怒法,可用银、铁及木等。”其制造质量,“高二十指,腹阔十六指,项高五指,口广八指,此等之量为最上”。其瓶色用法,“若为息灾法用白色瓶,若增益法用黄色瓶,若敬爱法用赤色瓶,若降伏法用极黑色瓶”。又“所有系瓶缯绵一随瓶色”,“降伏法瓶其项*(左月右庸)细乃是吉祥”(卷1)。阏伽瓶或吉祥瓶传入日本的有多种形状,但上饰密教图案的却少见,地宫后室四角所置阏伽瓶,腹部有四幅相同的图样,足面有一幅图样,据密教经轨,该圈样即为羯磨金刚杵,或称羯磨杵、十字金刚杵,由两枚金刚杵交叉组合而成,为金刚杵之一种。《陀罗尼集经》说:“其外院四角各安交叉二跋折罗”(卷四)。《一字佛顶轮王经》说,“其四角各画二十字交叉金刚杵”(卷五)。《大日经疏》解释说:“十字金刚即羯磨金刚”(卷十六)。又《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罗经》说:”“金刚杵或如优钵罗花形,有四面十二股,于莲花中出股头,不相著,此名羯磨金刚杵”(卷五)。由此可知,腹部羯磨杵为十字交叉形四面十二股羯磨金刚杵,足底羯磨杵为“莲花中出股头”而“不相著”的八面二十四股羯磨金刚杵,为四面十二股的扩大。又从阏伽瓶、吉祥瓶、羯磨杵均可置于坛场四角看,放置于四角的四瓶兼有三种功用,其它二瓶兼有二种(阏伽瓶和吉祥瓶)功用,中室八棱秘色瓶或仅有盛净水的阏伽瓶一种功用。如果四角阏伽瓶专为供养舍利而造,作三种功用的可能性很大。

    六件臂钏,如《简报》图二十二,顶面錾饰羯磨金刚杵,外壁亦錾饰金刚杵,为密宗道具无疑。臂钏是密教遗像中的八庄严之一。《造像度量经解》说:“五部等报身佛相,以八件宝饰为庄严。何者为八件?一宝冠,即五佛冠也,二耳环,三项圈,四大璎珞,五手钏及手镯,七珍珠络腋,八宝带也,谓之大饰。耳垂上前临优波罗花,冠左右下垂宝带,脚镯上围绕碎玲戒指等,谓之小饰”。其中所谓手钏即臂钏,臂钏也是密教阿阇梨道场用具之一,在举行修法灌顶仪式时也臂饰宝钏。其钏面图样,如上考,并见诸于日本密宗物具(21),莲花上置一羯磨杵为金刚界曼荼罗中业波罗密菩萨的三昧耶形。

    出土的二枚锡杖,其一迎真身银金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简报》图二十五),杖杆錾十二体缘觉僧。锡杖为佛教一般法器,不独密教所有。据《得道梯橙锡杖经》及《持锡杖法》,该锡杖为四股十二环锡杖,四股(双轮)表四谛,十二环表十二因缘,  但该杖首两重顶端莲座之间,以五股金刚杵相接,顶端莲座又承托宝珠,以别于一般的塔形相接顶端,可证其为依密教经轨所造。五股金刚杵,为金刚杵之一种,又名五智金刚杵、五峰金刚杵,表五佛五智。《一切如来大秘密王未曾有最上微妙大曼荼罗经》说:“五股金刚杵,上五股表毗卢遮那佛、阿阇佛、宝生佛、无量光佛、不空成就佛,下五股者表四波罗密。所谓金刚波罗蜜等,中表清净菩萨变化身忿怒明王”。“金刚杵有随部种种之相,若复五股作圆相,令股不相著,其中股比余股长半指节,其杵上下正分三份,两头并中是名三分。此金刚智慧自在菩萨金刚杵”(卷五)。《大日经疏》说:“所持密印,即是五股金刚也,五如来智,皆权实二用”(卷五)。锡杖顶端置一宝珠,即表智慧,为智慧珠,或表舍利,为如意宝珠。

    另一枚锡杖(22),二股十二环,从图片上看杖柄似乎很短(有关数据未见报道)。如是,则亦为密教所用锡杖。一般锡杖或用来倚杖,杖柄较长,而密教所用锡杖,主要用以道场作法,杖柄极短,如日本鱼山大原寺所藏圆仁携去锡杖即是(23)。密教的锡杖还用于佛菩萨塑像手执之器,如《大日经疏》等所载。释迦、药师、地藏、八臂不空羂索观音、千手观音、锡杖菩萨等均手持锡杖。

    在出土文物中,又有智慧轮所施物数件,包括金函、锡函、水碗、银香炉等物。但具体情况未见报道。其中银函正面錾十行八十三字铭文:“上都大兴善寺传最上乘祖佛大教灌顶阿阇梨三藏比丘智慧轮敬造银函壹重伍拾两献上盛佛真身舍利永为供养殊标功德福资皇帝千秋万岁咸通拾贰年闰捌月拾伍日造勾当佛(?)教原匠刘再荣邓行集。”(24)这些铭文及供奉物为研究智慧轮及晚唐密宗提供了极珍贵的资料。智慧轮,据《宋高僧传》卷三《释满月传》附本传、圆珍《上智慧轮三藏决疑表》等,梵名般若斫迦(Pra jnaCakra),或译作般若惹羯罗、般若斫羯罗,西域人。唐宣宗大中年中(约851年)至唐僖宗中和二年(882年)活动于长安。其师承关系,圆珍《决疑表》有“又大师祖师即先三藏也”之句。按密宗诸传人中,此前可称为三藏者只有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人。其中金刚智从未到过西域,不空学密之后最西也只到凉州传法,只有善无畏曾在域传授密法。据李华《大唐东都大圣善寺故中天竺国善无畏三藏和尚碑铭并序》载:“讲《毗尼》(应为《毗卢》,当讹文。《宋高僧传》本传改)于突厥之庭,而可敦请法,乃安禅树下,法为金字,列在空中。至西州渡河,龙陷驼足,没于泉下,乃和尚入泉三日,止龙宫而化之”(《宋高僧传》作“止住龙宫,宣扬法化,开悟甚众”)。此语虽带有神话色彩,却说明善无畏曾在西突厥可汗都庭及西州一带(原高昌故城,今吐鲁番一带)传授过胎藏密法。故圆珍所说先三藏当指善无畏,智慧轮是善无畏在西域传承下来的后辈弟子,《宋高僧传》说他“已受灌顶为阿阇梨”,也是指在来长安之前已经受密教灌顶为阿阇梨。因西州一带自贞观年起由唐朝管辖,汉语亦当流通,故其传中又说他“善达方言”。一般据“祖师”二字认为“先三藏”是指不空,故《望月佛教大辞典》说他为“不空三世传法阿阇梨”。但“祖师”并非一定指祖父辈之师,祖辈以上亦可称祖,始祖亦可称祖师。故圆珍所说之祖师当指始祖;又从圆珍的角度说,他虽然从法全、智慧轮受两部大法,但以传胎藏为主;又上表首先问到的是《大日经义释》,文首又说“圆珍谨请先三藏大师传持《大毗卢遮那经义释》一本,特为此事,辱以咨干”,此中所说先三藏显然指善无畏,因为传持《大日经》及其《义释》的是善无畏,而非金刚智和不空,再则善无畏以下传持者中并无可称为“三藏”之人。故此点亦可证明智慧轮为善无畏在西域的传持胎藏密法的后辈弟子。另外,圆珍《决疑表》又说“大师祖师即先三藏也,文师是阿难,必垂付脉图。小师昧劣,福稀列未,莫抛弃”。其意是请问在西域或从印度到西域及其以下的血脉图,因为在中土的血脉图,一是很清楚,其师法全之上不过三代而已;二是与智慧轮同时及以后的海云、造玄的传承图中均无智慧轮一名;三是有关史料中也未见有阿难其人,故中土传承图大可不必问智慧轮。又海云《付法记》作于大和八年(834年),圆珍之前,圆仁、惠运、宗叡均将其文带回本国呈上,并流行于本宗,圆珍理应见到。即便未见到,入唐之后总该见到,故所问血脉指西域传承无疑。按年龄和时间推算,智慧轮当为善无畏第三代或第四代弟子,从善无畏算起,为第四代法嗣,其可能性较大。

    智慧轮在中土传法,有嗣法弟子绍明一人(《宋高僧传》),此绍明未见其它记载。但与此同时另有东都圣善寺比丘绍明。唐大中四年(850年)五月所书《唐东都圣善寺志行僧怀财于龙门废天竺寺东北原创先修茔一所敬造尊胜幢塔并记》(25),末署“门人比丘绍明”。按塔记所述为禅僧有则上人修建坟茔及造尊胜塔一事,绍明自称门人,按理应为禅僧,但禅僧兼修密教在唐代很普通,尊胜塔兼刻诸陀罗尼即可为证,又圣善寺曾是善无畏译经传法之所,为东都密宗中心,该寺禅僧习密及至改宗亦可顺理,故有可能圣善寺绍明在智慧轮于大中年中大行曼荼罗法之时,至大兴善寺随其习密,改从密宗,成为智慧轮法嗣。    

    智慧轮在当时弘扬密教,名望极高,时法全曾说:“兴善三藏和上非常会义,此经论之江海,梵文之山岳,我九州无双者”(见《决疑表》)。圆珍归国之后,咸通四年(863年)曾托唐朝商人詹景全致书问法,中和二年(883年)又托唐人李达致《决疑表》及黄金等,求赐教法及经轨。智慧轮曾译《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摩诃吠室啰未那野提婆喝啰阇陀罗仪轨》、《圣欢喜天式法》各一卷,撰《明佛法根本碑》、《示教指归》各一卷,《宋高僧传》说他“著《佛法根本》,宗乎大毗卢遮那,为诸佛所作,法之根本者,陀罗尼是也。至于出生无边法门,学者修戒定慧,以总持助成。速疾之要,无以超越。又述《示教指归》共一千余言,皆大教之钤键也”。此次所出智慧轮奉施物及银函铭文,充分表明了智慧轮在当时的尊崇地位,也表明密宗在当时所仍然拥有的地位和影响。   
 
    地宫文物的放置程度是否与密教仪轨有关?这是人们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现从种种迹象来看,舍利入藏之时,在地宫进行过密宗的舍利供养法仪式。凡供养造像及文物设置程序都与此有直接的关系。但地宫三室中后室最为典型,后室文物中大部分仅仅是供养物而已,只有少数与密宗有关的文物及其内容具有意义。首先从密宗舍利供养法会所奉主尊来看,据《觉禅抄》(卷128)所记,日本真言宗舍利法会所奉主尊有以下几种:(1)据《摄真实经》卷下载:“安毗卢遮那佛像,于其前安置舍利,此名金刚界”。(2)据宝思惟《大陀罗尼未法中一字心咒经》,供释迦金轮、舍利,或大日金轮、释迦金轮。(3)释迦,宝生。(4)佛眼、大日(金刚界)、本尊、宝生、宝菩萨、军荼利、如意轮、大轮金刚、一字金轮佛顶。(5)金刚界大日、胎藏界大日、本尊、四天王、一字金轮。(6)部主大日,或宝生、或金轮,诸尊三十七尊或四天王。(7)佛眼、大日、五佛、本尊、宝生、吉祥天女大金刚轮、一字金轮。《阿娑缚抄》(卷68)记:(1)大毗卢遮那、三部诸尊、护塔善神。(2)释迦、宝楼阁(宝菩萨)。兴然《四卷》(第二)记。(1)部主:胎藏大日,诸尊:四天王、本尊、佛舍利、一字金轮。(2)释迦、金轮。(3)释迦、三十七尊。《白宝口抄》(卷165~167)记:(1)金刚界大日、宝生。(2)胎藏大日、宝菩萨。(3)释迦、宝生。(4)大日、佛眼、本尊、一字金轮。《门叶记》(卷95)记:胎金大日,释迦、药师、阿弥陀等(舍利报恩讲法会)。从上记载看,供奉舍利时,所请部主最常见的是大日、释迦、宝生、金轮,所请诸尊最常见的是佛眼、四天王、三部诸尊、三十七尊等。八重宝函的主尊造像,也不外以上诸尊,以舍利、大日金轮、释迦、如意轮、药师为部主,以四天王为诸尊(包括第五重造像主尊),组成舍利供养曼荼罗。其中,如意轮观音,密号持宝金刚,以莲花如意宝珠为三昧耶形,又圣观音入宝部三摩地为如意轮观音,故造如意轮观音像为代表宝生佛、宝菩萨,又表佛舍利。因宝珠与舍利同体。药师作部主的较少,据《白宝口抄》(卷12)药师法,有胎藏“大日与药师同体”之说;又东寺金堂安药师,讲堂安金刚界大日,有安二部大日之意(以药师代表胎藏大日)。故金函亦以药师代表胎藏大日,以大日金轮代表金刚界大日(住智拳印故),同时表金轮(五佛顶以金轮为最),以如意轮代表宝生佛,以舍利法中最尊崇诸尊:两界大日、释迦、宝生、金轮并舍利为部主,以四天王等为护法诸尊。另据报道,第八重函造像为礼佛图、说法图、阿弥陀极乐世界图等。其中说法图或取意于释迦说舍利事(《涅槃经》后份)。阿弥陀图取意供养舍利可超生西方净土之说(如《作佛形象经》说,“若有人住慈悲心,叉手礼舍利塔,命终之后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诸造像或与舍利曼荼罗无关。

   其次,从供养坛场看,前、中室呈长方形,而后室呈方形,与密宗供养法中的护摩坛场相同。舍利护摩坛,一般用增益法,增益法即方形。《金刚顶瑜伽护摩仪轨》说“增益炉应正方”。空海《秘藏记》说:“增益法,其终福德者即观我身。遍法界成黄色方坛。”后室即方形,又作法供物均金黄色。    

    再次,从供物分布看,后室以八重宝函为中心,靠后正中。两边立护法天王,四角各置阏迦瓶或吉祥瓶及羯磨杵图样,宝函前置香炉,其它供物均在宝函前方(后室前部)。这也基本符合供养坛场的一般分布位置。尤其从后室五瓶的位置看,四隅各一瓶,偏东北一瓶,疑原来在中央部位。《陀罗尼集经》说:“取五宝瓶,东北角安一瓶,东南角安一瓶,西南角安一瓶,西北角安一瓶,正中心安一瓶”(卷一):又增益法用黄色瓶,此五瓶皆黄色(四角鎏金,中黄琉璃)。凡息灾、增益、灌顶用金瓶、玻璃瓶、瓦瓶(见上阏伽瓶考释部分),此五瓶,四角之瓶皆鈒金成形,中一瓶为玻璃质,又中室八棱瓶为瓷质,属瓦类。又增益法四角置羯磨杵。《一字佛顶轮王经》说:“扇底迦坛方四角各画二金刚杵,十字交叉”(卷五)。《大日经疏》说秘密曼荼罗,“其界惟用羯磨金刚智印,周匝相连以为其道”(卷16)。阏伽瓶五组羯磨杵或即表示四界,以羯磨杵周匝相连。《阿娑缚抄》“护摩坛上以羯磨四枚置四角”(卷五)。故四角瓶如上所说,充当阏伽瓶、宝瓶、羯磨杵三种功用。又日本真言宗报恩舍利讲,有梵赞锡杖并置锡杖座一项,地宫后室二枚锡杖或与此相关;又《释迦文佛仪轨》释迦曼荼罗中佛后置锡杖,或也与此相关。

    舍利供养法在唐代及其以前很盛行,就法门寺舍利来说,每次迎奉都要在内道场举行供养法会,也送两街诸寺供养。圆仁入唐时诸寺也多次举行佛牙供养会。密宗寺院也多进行佛牙会,形成了独特的密宗舍利供养法(也称驮都法)以及报恩舍利讲。后来日僧入唐,空海、圆行、圆仁等均从大兴善寺、青龙寺等寺携回舍利,并将舍利供养法传入日本,形成日本东、台两密舍利供养法及舍利讲,日本真言宗和天台宗定期举行舍利供养会和舍利讲,如东寺每年十月十五日在金堂举行(《东宝记》卷6),有记载的最早的一次是在康和五年(1104年);金刚峰寺最早在久安二年(1146年)十月二十三日(《高野春秋编年辑录》第六);比叡山舍利会由圆仁创建于贞观二年(860年),在总持院始行(《三宝汇词》卷下)。这说明东台二舍利密法是由空海、圆行、圆仁等从唐代密宗东传过去的。清代天台僧继僧作《舍利忏法》,其中坛供诸尊(供释迦,左金刚手,右摩尼金刚菩萨),所作经轨,持念奉请,多密教内容。元度《舍利忏缘起序》说继僧“既隐天台,蝉蜕人世,乃修一切秘密法门”,又说他“稽古考今,立为忏法”。亦说明此前诸代舍利忏法多取自密宗内容,密宗舍利法流行于世。

    通过以上两个部分的考释,可以得出这样几个结论:第一,凡与密教有关的文物,大多来自皇室的供奉,由文思院特意制造,表明晚唐皇室信奉密教,或者说在皇室的佛教信仰中密教占有突出的地位。第二,地宫及其文物中的密教内容,大多依据密教经轨,与唐代密宗有直接的关系,说明会昌法难之后密宗仍然十分活跃,仍然影响着皇室以及社会上的佛教信仰。第三,整个地宫及其文物内容体现两个思想:一供施舍利,以求所愿,二保护舍利,佛法永存。故地宫中最多的文物及其内容,一是供奉物,二是护法造像。密教造像和坛场设置也并不十分严格,就是说并非通常所见的诸种曼荼罗,所有内容均以供舍利,护舍利而取舍,地宫及其文物中也多与密宗无直接关系,而属于传统的一般密教信仰内容。

    为了进一步论证以上考释的合理性,也为了回答会昌法难之后密宗即行衰亡的看法,现将会昌法难之后的晚唐密宗史作一考察,以为本篇第三部分。

    晚唐密宗的史料,由于唐末五代战乱,史籍散失,自赞宁《宋高僧传》以下诸史均付阙如。本世纪初编辑《大正藏》时将一直在日本密宗中流传下来的海云《两部大法相承师资付法记》以及入唐求法诸录编入刊行,而随其流行被人们所见,晚唐密宗面貌始昭揭于世。但海云的《付法记》作于唐文宗大和八年(834年),即会昌法难之前,此后情况涉及不多,故人们仍然以为密宗至海云一代即已绝响,或完全移植日本。其实,晚唐密宗史,海云《付法记》之外,另有造玄《付嘱师资血脉图》,亦传之于日本密宗,本世纪初刊入《大日本续藏经》(第95册),因该藏流行不多,故见之者较少。造玄的《血脉图》作于唐懿宗咸通六年(865年),距海云《付法记》(26)相去三十一年,故补充了这三十一年来的传法情况。又《续藏经》刊入的海云《付法记》末附《金胎两界师相承图》,亦署海云集,但亦系有海云之后一代,并标明寺属,显系后人补充,现据以上三种史料和入唐诸家录及其它资料,将会昌法难之后晚唐密宗活动情况作一概述。        

    会昌法难之后,密宗法嗣仍然枝繁叶茂,活动频繁。圆仁入唐之时,正值会昌法难,所撰《入唐求法巡礼行记》记述了法难及其前后的密宗情况。据载,其时大兴善寺有文悟,“解金刚界,城中好手”;元政“深解金刚界,事理相解”,“解金刚界,持念文书备具”。青龙寺有“义真和尚兼两部”,法润“但解胎藏,深得一业,城中皆许好手”。安国寺有元简“解金刚界好手,兼解悉昙,解画、解书梵宇”。玄法寺有法全“深解三部大法”。此法全历文宗、武宗、宣宗、懿宗四朝,鼎力弘密,广大门庭,为晚唐密宗的支柱人物。他先后移住玄法寺、清凉寺、青龙寺,其弟子遍布长安诸寺,在安国寺有敬友、文逸,慈恩寺有造玄,永寿寺有文懿,永保寺有智满,青龙寺有弘悦,兴唐寺有自怤,荐福寺有惠怤,西明寺有日僧圆载,还有俗居士茂炫,新罗僧弘印,又有日僧圆仁、圆珍、遍明、宗叡先后受法归国,与法全同时,还有其许多同学在各寺传法,义操门同学景公寺深达、净住寺海云、崇福寺大遇、醴泉寺文苑,均习传两部大法。青龙寺义舟、义圆、常坚,醴泉寺从贺,玄法寺智深、文秘,会昌寺新罗僧均亮(或作谅)习传金刚界大法。法润门同学净住寺道升、玄法寺惟谨习传胎藏界大法。其中惟谨后移住慧日寺和净影寺,据安然《胎藏大法对受记》载,《宗叡录》有慧日寺惟谨和上三卷仪轨(胎藏)。并称该法自大毗卢遮那相次传付金刚手、达磨掬多、善无畏、玄超、惠果、法润,“大和八年甲寅岁(834年)三月七日付瞩慧日寺五部持念僧惟谨”(28)。其著有《大毗卢遮那经阿阇梨真实智品中阿阇梨住阿字观门》,题“净影寺比绮院五部持念僧惟谨述”,末署“巨唐开元年三月中旬五部持念惟谨集”,其中“开元年”。当为开成元年,脱“成”字,由此知惟谨在大和八年时住慧日寺,二年之后(836年)移住净影寺;又屡称“五部持念僧”,知其在玄法寺时习金刚界五部大法。另外,慧朗一系弟子也在晚唐时比较活跃。慧朗弟子天竺付嘱金刚界法于德美、惠谨、居士赵政。其中德美有法嗣雅宵,赵政有法嗣四人,制本、善贞、志请、义灌。此后一代密宗又有传人,法全俗弟子茂炫传两部于丁建武,传金刚界于郭氏。除长安以外,洛阳仍有善无畏传付后辈弟子。宗叡于咸通三年(862年)曾在圣善寺接受该宗门人所付善无畏遗物金刚宝杵及经论仪轨等。汴州有玄庆传金刚界法,可能为辨弘的再传弟子。扬州有*(上巧下言)弘弟子全雅在开元寺嵩山院习传两部坛法及如意轮坛法,无量寿寺有道悟习真言法。淮南栖霞寺文深传真言法,惠应弟子文*(左王右祭)传金刚界法及大元帅秘法,常晓说他“妙钩经律,深通密藏,法之栋梁,国之所归”(《常晓录》)。蜀地川西一带有柳本尊传金刚界法(当系惟尚弟子)。以上事实均表明,会昌法难之后的六十年间,密宗有三代弟子以长安为中心,活动于两京、川西、江南诸地。法全最后一次见载是在咸通三年(862年),是年宗叡从其受法,此后四十年有两代弟子弘扬密法,大兴善寺、青龙寺仍然是密宗活动的中心,而玄法寺、安国寺、兴唐寺、慈恩寺、荐福寺等也都是密宗僧人活动的主要寺院,日僧圆载一直在西明寺习密,直至唐僖宗乾符四年(877年)才离开长安。此后唐朝仅三十年,密宗传人其下又有丁建武、郭氏一代,有唐一代密宗共传七代,非自始而至终。

    会昌法难之后,又有许多印度西域密教僧人至唐传密,加入密宗行列。据《宋高僧传》载,西域人释满月“务在翻传瑜伽法门”,开成、会昌年间应悟达国师知玄之请,与菩提缚日罗、金刚悉地等重译出《陀罗尼集》四卷,《佛为毗戍陀天子说尊胜经》一卷(卷三)。据圆仁《巡礼记》载,大兴善寺有北天竺难陀三藏,青龙寺有南天竺宝月三藏及其弟子三人弘传密法,宝月及其弟子于“中天成业,并解持念大法,律行精细,博解经论”(卷四)。如上所述,还有西域人智慧轮。自大中(847~859年)起一直在大兴善寺弘密,圆珍、宗叡从其受法,在中土有弟子绍明承其衣钵。 
   
    以上晚唐密宗史充分表明,唐代地宫中出现如此丰富的密教内容,完全是理所当然的事。众所周知,自唐玄宗开元年之后,密宗高僧一直是黄阁上宾,内供大德,诸代国师。密教在皇室佛教信仰中占有绝对优势。德宗贞元年之后,惠果诸弟子仍充内道场大德(如*(上巧下言)弘等),或各传弟子,广大门庭,尤其义操,法全传付最多,深受教内外僧俗的尊崇。唐宪宗时罽宾僧般若三藏译出新《华严》,又译《般若心经》、《理趣经》、《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佛说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等密典。他曾从南天竺法称“受瑜伽教、入曼荼罗,三密护身,五部契印”(《贞元录》卷上),故入唐译经弘密,深得唐宪宗崇奉,称其“凤诸证源,早观密藏,赐三藏名号及紫袈裟”。直至会昌法难之前,密宗仍然为皇室所推重,据圆仁《巡礼记》载,会昌元年(841年)二月十五日敕兴唐寺为国开灌顶道场,同年四月一日至二十三日敕大兴善寺翻经院为国开灌顶道场,五月三日青龙寺设供养,敕置本命灌顶道场(卷三)。由此可以说,玄宗之后,密教已成为皇室的传统信仰,密宗僧人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皇室的御用僧人,而一旦恢复了佛教之后的唐宣宗及其以后诸代,尤其在内外纷争的形势下,绝对不可能抛弃这一传统信仰,恰恰相反,更加尊崇和信仰它,充分利用它。所以,唐懿宗以及僖宗在迎送真身舍利这样盛大的法事活动中,从迎奉入内道场到送诸寺供养,从制造供奉物到送还入藏,较多地采用了密教的内容和方法,而以持咒护法为己任的密宗僧人也在这次盛大法事活动中,在很大程度上充当了主角。这就是地宫中出现很多密教内容的历史背景。

    青海省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

    注  释:    

    ①《文物》,1988年第10期。

    ②见心觉《别尊杂记》卷18,图像第66;《诸尊图像》卷上,图像第67;《图像抄》卷6,图像第66;承澄《阿娑缚抄》卷92,图像第30等;《大正藏》图像部38。

    ③见真寂《大悲胎藏普通大曼荼罗中诸尊种子标帜形象圣位诸说不同记》卷3,《大正藏·图像部》卷1。

    ④《大正藏》密教部三。

    ⑤宿白《敦煌莫高窟密教遗迹札记》,《文物》1989年第9期。

    ⑥丁明夷《四川石窟杂识》,《文物》1988年第3期,《广元千佛崖石窟调查记》,《文物》1990年6期。

    ⑦不空译《金刚顶经一字顶轮王瑜伽一切时处念诵成佛仪轨》说:“智拳印所谓,中小无名指屈,拇头指柱大背,金刚拳乃成,右握左头指一节,面当心,是名智拳印”。东京丹治竹次郎氏藏《大日金轮》像,《大正藏》图像部5,等等。

    ⑧可参见日本兵库武腾金太氏藏《大日金轮》像,《诸尊图像集》别纸四,《大正藏》图像部12。

    ⑨《四川巴中水宁寺唐代摩崖造像》,《文物》1988年8期。

    ⑩王熙祥、曾德仁《四川资中重龙山摩崖造像》,《文物》1988年8期。

    (11)《广元千佛崖石窟调查记》,《文物》1990年6期。

    (12)《大正藏》卷14。

    (13)《宋高僧传》卷24本传。

    (14)如《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91佛像部所载。

    (15)《简报》图二十三。

    (16)见《白宝口抄》卷147。

    (17)《大正藏》图像部7。

    (18)《续高僧传·阇那崛多传》卷2。

    (19)《宋高僧传》卷1。

    (20)《大正藏》第21密教部四。

    (21)参见《醍醐寺三宝院并遍知院灌顶道具绘样尺寸等》羯磨及羯磨座图;《三宝物具抄》卷五圆珍请来羯磨杵;《灌顶道具本记》图像第22羯磨、第23羯磨座,《大正藏》图像部十。

    (22)陈景富《法门寺》图十二,三秦出版社,1988年4月。

    (23)《三宝物具抄》卷4。

    (24)铭文全文托陈景富先生由法门寺博物馆梁贵林同志来函提供,特此感谢。   
 
    (25)见温玉成《龙门天竺寺遗址发现唐代尊胜幢塔》,《南亚研究》1988年增刊。

    (26)关于海云《付法记》的藏本,据《大正藏勘同目录》,有长久五年(1044年)写青莲院藏本(上卷)、安元三年(1177年)写青莲院藏本(下卷)、囗仓(1192—1333年)初期写东寺金刚藏本、康安元年(1361年)写东寺金刚藏本、正德二年(1712年)栂尾写大谷大学藏本。

    (27)卷1、卷7,《续大正藏》卷75。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