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佛法者,创自隋信行禅师。其出发点认为现世已入末法时期,因而有浊世之教行。三阶者或依时分,佛灭后第一五百年正法时期,第二五百年像法时期,总一千年为第一、二阶。佛灭一千年后入末法,为第三阶。然所说并非一致,或言一千五百年后入末法,为第三阶。或依处分,第一阶处即净土,第二、三阶处即三乘世界。《三阶佛法密记》云:“明三阶时处,处别有二:第一阶处即一乘世界,亦名净土莲花藏世界,常纯有诸佛菩萨无声闻缘觉处是。第二、第三阶处同即三乘世界,亦名五浊诸恶世界、娑婆世界、盲暗世间、三界火宅,一切众生起于断常,即是空见有见众生,亦名三乘众生十恶世界是。”或依人分,最上利根一乘之根机在第一阶。利根正见成就三乘之根机为第二阶。第一阶戒见俱不破,第二阶破戒不破见,而第三阶为戒见俱破之颠倒众生。
信行自信其时在第三阶,应行普法,不堕爱憎,于一乘三乘俱能信。譬如生时即盲,不辨众色,故曰生盲佛法。一方既普认各个之众生常住颠倒,故一方对于一佛菩萨等加以普敬,而应行三阶教之普行舍财(立无尽藏)、礼忏、作头陀行等。三阶教者,盖对于所谓末法时人而普设之苦行也。
信行禅师生于梁武帝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卒于隋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年五十五岁,①魏州人,于相州法藏寺受具足戒,唱三阶法,为世所趋。开皇七年相州知事奏闻,九年奉召入长安,仆射高颎立真寂寺居之。后长安有三阶寺五所,即化度(真寂)、光明、慈门、慧日、弘善是也。信行撰《三阶集录》等书四十余卷。②弟子颇众,沙门有僧邕、本济等,白衣有裴玄证等。信行卒后葬于终南山楩梓谷*(左至右鸟)鸣埠。其后教徒多葬于其侧,因有百塔之称,亦可见其教人对其教祖之信仰矣。然其教颇为时人所不许,故即在隋开皇二十年,敕断不听传行。③而其徒既众,蔓延益广,敕断竟不能杜其本。唐初化度寺无尽藏院,施舍钱帛金玉,积聚不可胜计,每日所出亦不胜数。(《太平广记》卷四九三)则天如意元年(公元692年)令检校东都福先寺无尽藏院,长安中(公元701—703年)复敕检校化度寺无尽藏院。(见《两京新记》)天后对于三阶教,认为邪说,故证圣元年(公元695年)敕列三阶教书于伪经中,谓为“违背佛意,别构异端”。又圣历二年(公元699年),敕“其有学三阶者,唯得乞食长斋绝谷持戒坐禅,此外辄行,皆是违法”。(均见《开元录》卷十八)但其后此教仍甚流行。至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敕毁除化度寺无尽藏院。(《两京新记》)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诏除诸寺三阶院隔障,禁断《三阶集录》。然其后三阶教仍有信奉者。德宗时,圆照仍编三阶教籍入藏。④圆照并撰《隋传法高僧信行禅师碑表集》五卷(或作三卷),并奏上之。(见《宋高僧传·圆照传》)敬宗尝赐化度寺无尽藏院金文额文。⑤但在会昌法难以后,三阶教罕闻于世,后竟其名亦湮没不彰。迨信行卒后一千三百三十二年,日本学者矢吹庆辉搜集敦煌古卷之散在各地者及日本旧藏之三阶教残卷,复广罗中华书中事实,勒成一巨帙,名曰《三阶教之研究》,此宗史实,乃得显于世云。盖此书于三阶教史、教籍、教义论之均详,故本书不须详述,然亦有数事当辨证缀补。
书中详述武则天时《大云经谶》事,极饶兴味。但与三阶教毫无干系。盖谓《开元录》“天授立邪三宝”之语系指《大云经谶》,著者实误解原文。缘《开元录》卷十八“伪经”中著录三阶教撰述,而谓此宗:“即以信行为教主,别行异法,似同天授,立邪三宝。”夫天授明即提婆达多也。《翻译名义记》:“提婆达多,……无性《摄论》云:唐云天授,亦云天与。”提婆达多欲害佛者三次,初放醉象,次使狂人,后投大石,而皆目的不果,遂自称大师,又谤瞿昙,谓五法是道,瞿昙所说八支圣道则非真道云云。益此“天授”为破释迦僧伽之人,非指则天年号。况唐朝人民无直斥武后之理,即如下文“我唐天后证圣之元”云云已可证。提婆达多别行异法,据法显、玄奘所传,自晋及唐,印土尚有信者,则所谓“邪三宝”也。书中并录大英博物院藏敦煌写本一卷,乃疏《大云经》弥勒授记事,卷首残缺,不省书名及作者姓名。按《东域传灯录》,载《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一卷,则此书或原标是名。又其疏末有“来年正月癸酉朔”之语,矢吹氏谓是咸亨元年,岁在癸酉。然此自系天授二年,其正月朔日,恰为癸酉。按载初元年七月沙门薛怀义等表上《大云经》,至九月九日武则天称帝,改元天授。此残卷之作正在斯年,或亦怀义等所表上也。
书中详叙信行弟子,而未载灵琛。琛俗姓周,弱冠出家,即味大品经论。后遇禅师信行,更学当机佛法,居相州慈润寺。(《八琼室金石补正·慈润寺故大灵琛禅师灰身塔铭》)相州为信行早年所在地,慈润寺为唐慧休住寺。武德中,玄奘曾游相从休学。灵琛则于贞观三年卒于慈润寺,是玄奘或得见之。又三阶教居士除裴氏有数人外,又有管氏。唐万安令管均卒于乾封元年,其子僧嗣泰在调露元年收骨起塔于终南山*(左至右鸟)鸣埠禅师林左。管真卒于显庆四年,亦同时在同处起塔。二人均城阳人,显属一族。(墓志皆载《八琼室金石补正》)三阶教徒死后恒葬于终南山*(左至右鸟)鸣埠信行塔侧。(事不知起于何时。宋张茂中《游城南记》之续注谓始于裴行俭妻,非是。)则管均、管真、嗣泰皆服膺信行之教者也。又《续高僧传》卷十八载禅师慧欢卒子大业六年,遗命舍形寒林,并葬楩梓谷,此均三阶僧送死常例。慧欢亦姓管氏,但传又言为京兆云阳人,系清禅寺昙崇弟子(崇,《续僧传》十七有传),则恐非与管均等同族同信仰也。
建无尽藏实始于梁武帝,《祐录》十二谓皇帝造《十无尽藏记》是也。至嘉祥大师尝用财施充十无尽藏,委付昙献,资于悲敬。(《续高僧传》卷十二)而唐玄琬亦撰有《无尽藏仪》。(见《内典录》卷五)据《南海寄归传》,善遇法师曾在齐州营无尽藏食供养无碍,所受檀施咸随喜舍。古藏、玄琬俱一时名德,善遇乃义净之师,均非三阶教徒,可知无尽藏固一时风尚也。至于玄奘弟子神昉,确与三阶教有关。(见前)大英博物馆藏有上元三年(系高宗时)《法华经》写本,校者有慈门寺无及、化度寺法界,均三阶教寺僧。阅者有太原寺嘉尚、慧立,皆玄奘弟子。慧立,《宋僧传》谓为魏国寺沙门,按此即崇福寺,原名太原及魏国。《开元录》亦言慧立高宗时为太原寺主。嘉尚之在斯寺无考。法相名宿固亦曾共三阶教人校阅写经也。此或因玄奘大师广译经论,而译有《十轮经》故也。
① 《续高僧传·信行传》曰:卒年五十四,当误。按此据S.2137《信行遗文》,见矢吹氏之《三阶教之研究》。
② 此据《续高僧传》。《房录》为三十五卷;《内典录》为四十卷;《开元录》、《贞元录》均为三十五部四十四卷,《开元录》著录三十五部之目录。
③ 《房录》卷十二注。
④ 日本僧人道忠《释净土群疑论探要记》曰:“《贞元录》云:上从《三阶佛法》下三十五部四十四卷分为五帙,隋沙门倌行撰集。奉贞元十六年四月十三日敕,右街功德使牒入《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⑤ 《长安志》卷十:“化度寺本真寂寺,……寺中有无尽藏院,敬宗赐化度经院金文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