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文物保护的反思及设想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去年五月,全国文物工作会议在古城西安召开,国务委员李瑞环同志,就文物的保护问题,作了重要的讲话,党中央、国务院制订了“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基本方针,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也符合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心愿。法门寺历史文物,为唐代诸帝迎奉佛骨所供养,其质量之优,等级之高,为历次唐代文物发现所罕见,对研究我国唐代的历史,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这批祖国瑰宝,如何进行保护,成为法门寺博物馆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法门寺文物,从质地上划分,主要有金银器,丝绸、瓷器、琉璃器、铜器、铁器、漆木器、石刻(带有彩绘)、钱币等。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与探索,要搞好这批文物的保护,我认为应根据自己博物馆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抓好小环境保护,防止文物继续变化

    法门寺博物馆,属专题性的中型博物馆,馆藏文物基本为一次性发掘,以后文物增加有限,与省级博物馆相比,其藏品数量是相对较少的,但众所周知,法门寺文物,等级很高,对于藏品数量较少,等级却很高的文物,实行小环境保护,使文物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之中,则是一种可行的,较为理想的保护方法。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各地的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大气中因燃烧碳,石油而产生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硫化氢等,因化工生产而产生的氯化物,以及大气中本身存在的氧气、灰尘、都严重危害着文物的长久保存。其中,二氧化硫遇水(包括空气中的水蒸汽)变成硫酸或亚硫酸,不仅可使文物色彩褪变,也可腐蚀金属器物,如银、铜铁等。特别是使铜器产生难以治愈的粉状锈。硫化氢可以使银器文物表面产生黑色烟熏状的硫化银。二氧化氮熔水后,产生硝酸,对文物有强腐蚀作用。氯气不仅对颜料,丝织物有破坏作用,对文物中的铜器,铁器有着很大的危害。大气中的氧气,对铜、铁等金属器物有氧化作用,甚至可以毁灭铁器。

    大气中的灰尘及潮湿的空气,对文物也有着很大的危害。大气中的灰尘,在文物的表面形成灰尘层,在潮湿的空气下,利于其它有害气体的渗入,同时,也为霉菌的寄生和繁殖,提供了理想的场所。

    除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尘埃等外,光线中的紫外线对文物也有较大的影响,紫外线可以使器物失去光泽,褪色和变色,使丝绸,漆木器等有机物老化脆化。

    1989年三月至1990年三月,法门寺博物馆与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联合,对博物馆展厅、展柜、库房等主要地方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展厅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及尘埃等,成份相对偏大,展柜不密封,灯光中的紫外线也未经过任何处理,库房湿度偏高。这些所形成的危害,已反映了出来。如银器普遍发灰,有色彩的文物,特别是彩绘石雕,没有刚出土时鲜艳。丝绸文物不能对外展出,金银器焊缝上铜锈明显增多(过去金银器用铜焊接)等等。因此要搞好法门寺文物的保护,首先要从环境抓起,密封展柜,严防灰尘落入,过滤有害气体。对于个别珍贵的文物,可以存放在密闭而透明的容器之中,对容器进行除湿,去氧等处理,过滤展柜内自然灯光中的紫外线,对库房进行除湿处理。只有做好了小环境的保护,才能杜绝文物的继续变化。

    二、与国内外科研单位,专家学者联合,搞好法门寺文物的保护

    法门寺地宫文物发现之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其知名度还在不断上升。国内外的专家,也非常重视这一瑰宝的保护工作。但是我国是一个文物大国,而陕西又是我国的文物大省,如果法门寺文物的保护工作全部由国家来负担,在目前情况下还不太现实。因此还主要依靠自己去完成这项伟大的工作。而目前文物保护技术在国内还属一个尖端科学,它不仅需要一个现代化的实验室,先进的仪器,还需要一批专业的科技人才,这对于象我们这样的中小型博物馆来说是难以办到的。如果我们和一些与文物保护有关系的科研单位联合,利用他们的实验室仪器和人才技术,博物馆为他们提供研究的场所,这样,即有利于他们的科学研究工作,也利于博物馆的文物保护。1992年,由陕西省文物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牵头,与德国巴伐利亚州文物专家联系,对我馆一批文物,特别是铜器,进行了保护与修复。其中有象首金则铜熏炉,单轮六环铜锡杖,十字金刚杵纹铜圆盒,铜鞢*(左革右燮)十事及铁锁,淡黄色琉璃杯等,文物基本恢复了原貌,保护与修复效果十分理想,并得到了省上领导的充分肯定。现在他们还继续与我馆合作,将对我馆的其它器物进行逐步的保护与修复,在这次保护中,我馆未出任何资金,而他们则在保护中使他们的技术更加完善。

    与此同时,我们也与国内专家,单位联系。近几年来,我们多次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博学院,西北大学化工系等单位与专家联系,对我馆部分文物,特别是金银器,做了必要的保护。

    丝绸保护,是法门寺文物保护的重点。根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地宫内共有皇帝、后妃、大臣及高僧等所赐丝织品八百余件,其中包括武则天绣裙。但至今保存完整的仅蹙金绣袈裟、拜垫、襕、半臂、案裙及织锦棺衬、小金塔包袱、系带等二十余件,绝大部分因年代久远而无法揭开。从经绸残片中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些丝织品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丝织物品类,代表着唐代最高的丝织技术。如果这些丝绸能够得到较为完善的揭取与保护,那么法门寺将会再次引起世界的轰动。现在,法门寺的丝绸保护工作几乎还没起步,我们热忱希望与国内外丝绸保护专家合作、争取使这一祖国魂宝早日面世。

    三、培养自己的文物保护人员,建立长期的文物观察制度

    法门寺博物馆,自建馆以来,还没有正式的文物保护人员,因此,培养自己的文物保护人员,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当然,对于较为珍贵的,保护程度较难的文物,还是要聘请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但对一般性的,简单的保护工作、则需要我们自己去完成。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建立长期的文物保护观察制度,随时做好观察记录,如实了解馆内文物的变化情况,定期对展厅、库房环境进行监测,监督因陈列不当或其它人为原因造成的对文物的损害。

    文物保护,是功在当代荫及子孙的一项事业,它也直接关系到博物馆发展的前途与命运。法门寺博物馆,是我国新兴的一所专业性博物馆,带动着陕西西线的旅游事业、其馆藏文物在国内国际也是一流的,这使我们的保护工作,显得更为重要。以上观点仅是我们在工作上的一点体会,我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能关心和支持法门寺文物的保护工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