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庄严法界宫,显示大雄风
庄严法界宫,显示大雄风。
生老病死了,常乐我净空。
三德宝珠伊,一字金轮吽。
顶供心相应,光天化日虹。
这八句五言诗,乃佛学专家、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吴立民所长为1998年秋法门寺地宫庄严而写的颂歌,名曰《法门寺地宫庄严颂》。庄严即装修,今日新庄严的法门寺地宫,规模宏大,设计精心,鬼斧神工,金壁辉煌。
今日法门寺地宫并不等于原唐代地宫。它位于真身宝塔下,原唐代地宫的四周。1988年重修宝塔时,在塔下原唐代地宫周围扩修了一个圆形的大地宫,面积约200平方米。现在人们称法门寺地宫,就是指这个扩修的大地宫。原唐代地宫仍位于其中心。佛指舍利尤如佛祖释迦牟尼的化身,安奉其中。每天都有不少国内外佛教信徒、善男信女对它五体投地,顶礼膜拜,神圣莫测!
1997年法门寺特邀吴立民等专家设计,投资近千万元,聘请国内一流能工巧匠,对塔下大地宫进行了再次庄严。于1998年农历10月初1,即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日,建成开光开放。
这次庄严,根据原唐代地宫体现的佛教密宗曼荼罗文化内涵,沿承了唐密大师智慧轮、惠果等供养佛指舍利的“金胎合曼”、“显密圆融”的法门思想,运用现代手段,把法门寺地宫建成一个体现佛教无上瑜珈法门,重重无尽法界。熔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社科艺术等内容为一体,与国宝佛指舍利供奉瞻礼相匹配。使之成为一个神圣的宗教坛场,又成为体现大唐佛教文化的历史宝库,和促进当今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旅游景观。使所有有缘来法门寺的人们,在这里通过历史文化和艺术的熏陶与感染力,增加知识智慧,净化情操灵魂。
(2)地宫入口——“入涅槃城”
新庄严的法门寺地宫入口铜门匾上题着四个大字“入涅槃城”。令人回味无穷!
涅槃是什么意思?有些游人平时听到将高僧圆寂(逝世)称涅槃,便以为这门匾上涅槃就是圆寂或逝世之意。实则大错特错了。这里“涅槃”义为寂灭无明、解脱烦恼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是佛教全部修习最终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所以“入涅槃城”的寓意为进入佛教的最高境界,净化自身灵魂,做到乐善好施,利乐有情。
入口楼梯间右侧墙上敲铜像是密宗十大高僧中的五位:龙猛、龙智、金刚智、善无畏、不空。另五位:一行、惠果、智者、弘法、最澄的铜像在出口安放。这十位为佛教密宗创始人或为密宗发展作出贡献的著名高僧。楼梯左侧墙是两个飞天拥护着金灿灿的佛手,闪闪发光,好象每时每刻为众生指引着除障业断烦恼的途径。正对的墙面是密宗胎藏界种子“阿”字:表示进入胎藏界曼荼罗法界,出口墙为金刚界种子“巴”字,表示进入金刚界曼荼罗法界。整个地宫为“金胎合曼”的大曼荼罗最高法界。地宫内诸佛菩萨,诸天诸神,详见《法门寺佛教诸神及涵义》。
楼梯顶棚天花板上是四只伽陵频迦鸟拥护着法轮。佛教的法轮常转,泽惠众生。伽陵频伽鸟为佛教极乐世界的一种人首鸟,优美的叫声能向众生传播佛音。
(3)地宫前厅——法界的护摩部
下楼梯后,就是地宫前厅。前厅可以说是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整个法界的护摩部。你看,英姿威武的四大天王,守护在唐地宫的两侧。
东方提头赖吒天,即东方持国天王。此天王,护持国土,安抚众生,故称持国天王。
南方毗楼勒叉天,即南方增长天王。此天王折伏邪恶,增长善根,故称增长天王。
西方毗楼博叉天,即西方广目天王。此天王常以净天眼观摩世界众生,司掌处罚恶人,令起道心,故称广目天王。
北方大圣沙门天,即北方多闻天王。此天王常守护道场,听闻佛法,故称多闻天王。
四大天王个个神态活龙活现,尽职尽责地维护佛法,镇邪扶正。
前厅的中心部位是赫赫有名的唐代地宫洞口。洞口门楣上雕刻着一对朱雀,栩栩如生。从洞口向里望去,似乎全是沉沉无穷,神秘莫测的气息,似乎唐时的空气拂面而出。啊,这就是闻名华夏与世界的唐代地宫!在此,人们好象又看到1987年由此出土的四枚佛指舍利和数千件供佛珍宝,还在里面闪闪发光;又好象看到了那佛指舍利供养唐密曼荼罗的精彩画面。唐代每隔30年一启迎法门寺佛指舍利,相传可岁丰人和,国泰民安,大唐三百年间,共约20位皇帝,仅有8位“有福气”的皇帝来此迎奉。今天,我们有缘来此瞻礼舍利,确实比众多的唐皇“福大命大”。
前厅南面是唐代地宫的踏步漫道,上面供放着捧真身菩萨,两侧墙是汉白玉浮雕的坚牢地神。两边墙上镶着两通石碑,右侧为唐地宫中的志文碑,全名为《大唐咸通启送歧阳真身志文》,它记载法门寺历史,相当于史书。左侧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出土赞歌”,全名为《扶风法门寺佛指舍利出土赞歌》,两碑一古一今,均为赵老的手迹,书法艺术极高。
五佛各用一个梵文字母表示叫五佛种子,它是五佛的象征。唐代地宫洞口上面的园形图是密宗五方五佛种子图。分别代表南方宝生佛、东方阿閦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中央大日如来。
顶部中间二龙戏珠表示天龙八部,为众多庞大的佛教护法队伍。四角为地、水、火、风四大天神,表示地、水、火、风和含在其中的空、识等“六大缘起”哲学理论。
整个前厅按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外院诸神的仪规布设。
(4)正厅中心塔柱——舍利与四佛
从前厅下台阶后便是地宫正厅。它是地宫的核心部位。可分中心塔柱、周边围墙和顶部三大部分。整个正厅,金光耀眼,辉煌无比!其内容全面展示了佛指舍利供养曼荼罗坛场和佛法主要教义。
中心塔柱与地面宝塔为通身一体,全部用洁白的汉白玉雕刻而成。八面三层,其上佛龛供养的佛指舍利是金胎两界大日如来的象征,和供养的四方四佛则是唐密曼荼罗坛的最高领导层,即法界的“政治局”。
中心塔柱的第一层,南面是唐代地宫,其余七面各有一个佛龛,供奉着四方四佛和四个供奉着佛指舍利的金塔。北面佛龛中安放的四门纯金塔,按照地宫出土文物铜浮屠复制,精美元比,巧夺天工,供奉的为真身佛指舍利即“特级3号”舍利(灵骨)。西面佛龛安放的是胎藏界五轮舍利金塔,即五轮塔,里面供奉着“特级2号”佛指舍利。东面佛龛中安放金刚界瑜祗塔,里面供奉着“特级4号”佛指舍利。
南面原唐地宫中安放“金胎合曼”舍利塔,里面供奉着“特级1号”佛指舍利。由于在唐地宫深处,外面看不到。地宫漫道中的捧真身菩萨,恰面对着这个塔在虔诚的朝拜,也面对着北面的灵骨金塔,犹如朝拜佛祖一般。中心塔柱二层,北面汉白玉刻着唐玄奘法师翻译的《心经》,又名《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为佛法的重要经典,赵朴初书写。二、三层其余各面为梵文的十六陀罗尼经咒,其内容都与供养佛舍利有关。
国宝灵帐。中心塔柱的南边一侧是放置第二枚佛指舍利的灵帐,为唐中宗命华严宗之祖法藏大师敬造,国宝级文物。另一侧是新复制的灵帐,两边遥相对应,表示重重无尽之意。
(5)正厅周边铜墙壁——辉煌的绕佛菩萨群
周边围墙分上下两部分。上半部为斜墙面,用敲铜件拼装,所有铜像面镀金,金光灿灿。内容以灵骨五重宝函中第二重45尊造像为依据,有慧门十六尊、定门十六尊、二十天、八大明王和贤劫千佛等。具体位置如下:
正厅入口左侧西南墙,正对中心塔柱南方宝生如来的是他的四亲近菩萨:
金刚宝菩萨;
金刚光菩萨;
金刚幢菩萨;
金刚笑菩萨。
正西围墙有二层铜像,上层西方五天菩萨。下层为定门的外四供:
金刚香菩萨;
金刚花菩萨;
金刚灯菩萨;
金刚涂菩萨。
西北面正对西方阿弥陀佛的是他的四亲近菩萨:
金刚法菩萨;
金刚利菩萨;
金刚因菩萨;
金刚语菩萨。
北面围墙二层铜像,上层为北方五天,下层是定门的四波罗密,即大日如来的四亲近菩萨:
金刚波罗密菩萨;
宝波罗密菩萨;
法波罗密菩萨;
羯摩波罗密菩萨。
东北面正对北方不空成就如来的是他的四亲近菩萨:
金刚业菩萨;
金刚护菩萨;
金刚牙菩萨;
金刚拳菩萨。
东面围墙二层铜像,上层是东方五天,下层为定门的四内供:
金刚嬉菩萨;
金刚蔓菩萨;
金刚歌菩萨;
金刚舞菩萨。
东南面正对着东方阿閦如来的是他的四亲近菩萨:
金刚萨菩萨;
金刚王菩萨;
金刚爱菩萨;
金刚喜菩萨。
南方围墙二层铜像,上层是南方五天,下层是定门的四摄:
金刚钩菩萨;
金刚索菩萨;
金刚锁菩萨;
金刚铃菩萨。
以上四方佛的各四亲近共16尊,表慧德,称慧门16尊。四波罗密、外四供、内四供、四摄共16尊,主定德,故称定门16尊。
二十天菩萨名称为:
南方五天:月天,金刚食天、罗刹天、荧感天、日天;
西方五天:太白天、风天、金刚衣天、火天、昆沙门天;
北方五天:金刚面天、琰摩天、金刚调伏天、欢喜天、水天;
东方五天:那罗延天、拘摩罗天、金刚摧天、梵天、帝释天。
正厅进口、出口侧墙,唐地宫外侧墙上安放的是八大明王:
1.降三世明王;2.大威德明王;3.军荼利明王;4.无能胜明王;5.步掷明王;6.马头明王;7.大轮明王;8.不动明王。
密宗认为佛是大日如来的自性轮身,菩萨为正法轮身,明王为教令轮身,明王或护法神多为佛菩萨的愤怒相。八大明王像造形出自捧真身菩萨。
周边铜侧墙的其他空间为贤劫千佛铜像,约3000尊。代表三千大千世界的诸佛都汇集此曼荼罗中。唐密曼荼罗,确实法力无边!说明了金胎两界大日如来光照宇宙的各个地方,泽惠每个角落。
(6)正厅周边玉雕——佛陀历史和教义
地宫周边围墙的下层全为汉白玉石雕,内容有四部分:①佛本生故事;②八相成道;③八大处;④缘起偈。
佛本生故事,记述佛陀生前化为国王、商人、动物等行善积德的故事。地宫正厅选刻了四个故事:
a:九色鹿;
b:弃老国;
c:舍身饲虎;
d:漂人与虫兽;
八相成道即佛陀释迦牟尼一生的八个阶段。八相成道为:
第一相:降天。在兜率天。
第二相:降诞。四月初八诞生。
第三相:游四门,知疾苦;
第四相:出家。
第五相:降魔成道。
第六相:初转法轮;
第七相:涅槃;
第八相:荼毗。即火化,得许多舍利。三分舍利,以帝释天为首的诸天得一份,以阿耨达为首的诸龙得一份,人间留一份,由八国国王带回各自起塔供养。另有二国国王来迟,一国得舍利瓶,另一国仅得火化剩余的炭灰。这就是佛典记载的:“八王起八塔,金瓶与炭灰,如是闫浮提,始起于十塔。”到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时,下令发掘这十塔的佛舍利,分送世界各地,以神力建八万四千塔,供各地众生供养。法门寺真身舍利为其中之一,因此始称阿育王塔。
八大处,即佛教八大圣地,为释迦牟尼在世活动过的地方。
八大处是:
1.尼泊尔的兰毗尼园,是释迦牟尼的降生地。
2.印度佛陀伽耶,是释迦牟尼成道地。
3.印度萨尔那特(鹿野苑),释迦牟尼初转法轮地。
4.印度王舍城,佛教徒第一次集结处。
5.印度祗园精舍,历史上第一个僧院。
6.印度维复里,群猴供养释迦牟尼处。
7.印度桑卡西亚,为母说法从三十三天降地。
8.印度拘尸那迦,涅槃处。
缘起偈。地宫正厅正北的围墙上,刻着佛教的小乘、大乘、密宗的“缘起偈”。所谓“缘起偈”,即各派对宇宙万物从何而来这一根本问题的概括,一般以押韵的诗句表达。佛教把产生某种结果的直接原因叫“因”,把直接原因与结果之间的间接原因叫“缘”。认为世界诸相,是因缘合和而生的现象,无有因缘,就无有万相,没有脱离因缘而存在的实体,也没有常住不变的自体。凡事不可极端。
小乘的缘起偈:
诸法因缘生,缘谢法还灭,
吾师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大乘的缘起偈: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
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密宗的缘起偈:
幻炎梦影城,响月泡花轮,
观察十缘生,遍知诸心相,
阿字本不生,如实知自心,
诸法及诸有,一切皆清净。
概括起来,其主要思想核心是“缘起论”和“因果论”,小乘主张“人空法有”;大乘主张“诸法性空”或“我法两空”;密宗主张“当相而道,即事而真”,即“六大缘起”,“阿字本不生,如实知自心,诸法及诸有,一切皆清静。”详见本书《谈佛教的基本思想、发展历史和主要派别》。
(7)地宫正厅顶部——大日金轮曼荼罗
顶部为大日金轮曼荼罗。外围布置有七宝:金轮、如意宝珠、象宝、马宝、女宝、主库藏宝、主兵神宝。
顶部的中心为一字金轮咒字。释迦牟尼为了度众生了生死这一大事因缘,而来人世现示八相成道,修持四念处,其色蕴因观身不净而净,成为法身德,四大合成金刚体,碎金刚体为舍利。其受蕴因观受是苦而乐,其想蕴因观想无我而(灭)我,其行蕴因观行无常而常,这受蕴、想蕴、行蕴成为解脱德。其识蕴因戒、定、慧而转识成智,成为般若德。这般若解脱法身是涅槃三德相,即三德宝珠,成为三德秘藏。而常乐我净,是涅槃四德性,成为常寂法光。佛涅槃分身舍利已化作一音而成顶部一字金轮种子,此一字含三密三身五智功德,有无量光,无量音,故有特大威力,加持众生成就各种特别功德,不可思议。
(8)地宫出口——沿佛祖足迹,做高尚之人
出口与入口相对应。右侧墙为密宗十大高僧的另五位:一行、惠果、智者、弘法、最澄。左侧墙上是两飞天拥护着佛足,正对的墙上是金刚界种子,读“巴”字。顶部为四伽陵频迦鸟围绕着羯摩轮,出口门匾题字“出生死地”。整个出口的主题是告诉人们要按照佛陀的教导和足迹行好人生路,济世救人,大慈大悲,利乐有情,修行正果,做一个高尚的人。
佛教是佛祖释迦牟尼为广大众生的理论,是人间佛教,五佛代表的五种智慧功德,菩萨代表的是修行,众多的菩萨是佛指给众生修行的过程和多种方法。我们前来拜佛或旅游,要正确的认识这些,取其精华,学习佛陀的精神,追求真理,广增智慧,多做善事,利乐有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