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门寺的魅力
法门寺因为供奉着释迦牟尼佛舍利,而释迦牟尼佛又是全世界各个派系的佛教唯一公认的具有最高神格的崇拜对象,所以,法门寺便具有了为世界各个不同派系佛教共同认可推崇的基本前提。像法门寺这样拥有如此地位的佛教圣地在中国是不多的。这是我们为何称法门寺为世界佛教圣地的基本原因。
法门寺的灵魂在佛指舍利,而佛指舍利的核心要素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佛,二是舍利。
关于佛,这里的佛不是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不是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不是密教的至高崇拜对象大日如来,也不是其他世界的佛,而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释迦牟尼佛,这一点非常关键,他基本限定了法门寺佛教文化内涵的核心和灵魂。大乘佛教所信奉的世界很多,每个世界都有一佛主持教化,佛的世界总是美丽无比,令人向往,而所有的佛在基本属性方面也都是平等的,既具有无上的智慧,也具有无边的慈悲,是福慧具足、神力无边的圣者,所以都受到崇敬。佛教还相信我们这个世界在过去和未来会有很多佛,他们和释迦牟尼佛都是在我们这个世界主持教化的教主,过去的燃灯佛,未来的弥勒佛,都同释迦牟尼佛具有相同的神圣性。可是,在空间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整个世界佛教的高度,就会发现,在所有的佛当中,只有释迦牟尼佛才具有各派一致的认同性。在时间上,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在我们这个时代,而不考虑佛教所说的过去世和未来世,释迦牟尼佛也是我们这个世界至今唯一的佛。可见,释迦牟尼佛在法门寺文化中具有特殊的宗教地位和现实意义。
关于舍利,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舍利是佛教自古相传的一种宗教圣物,这同其他宗教有很大的区别。早期佛教反对偶像崇拜,没有佛像,佛教信徒对佛的崇拜主要以各种其他方式体现,其中舍利崇拜就是最重要、最流行、也最具魅力的崇拜模式,后来因为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才发展出佛像的制作,甚至密教的坛场等,佛教对信奉对象的崇拜才具有了更加丰富的形态,但舍利崇拜作为早期业已流行数百年的传统崇拜方式却一直延续下来,在佛教的信仰中,无论后来的佛学理论如何更新,佛教的修行实践如何变革,佛舍利崇拜从来没有受到任何的怀疑,而且一直受到很高的认同,所有的佛教派系都完全地接受,一直延续到今天。
2.源与流及其当代意义
以佛舍利为灵魂来宏观把握法门寺的历史与文化特性,我们认为有三个问题应该予以特别的说明:一是源,二是流,三是当下。
关于源,法门寺以供奉佛指舍利而立足天下,佛指舍利来源的可靠性、传承的有序性直接关系到佛指舍利的宗教神圣性和信仰感召性。所以,在这个问题上有两个原则要同时坚持,即既要讲学术的原则,即严肃的理性的考证与分析,也要讲宗教信仰的原则,即尊重信仰的神圣性和超理性特征。根据佛教的信仰,所有真身佛舍利都源于释迦牟尼圆寂火化后所遗留下来的结晶体或遗骨。佛的舍利最初由八王均分,各自在自己的国家起塔供奉。到了阿育王时代,阿育王把这八个塔挖开,重新分配成很多分,据说多达八万四千分,在世界各地建塔供奉。在印度,因为各种原因,后世的阿育王塔所供奉的佛舍利又有一些通过外出弘法的印度僧人和中国去印度求法的僧人,带到中国等国家和地区,从而在阿育王塔之外又有了很多佛舍利。但每一种佛舍利都应该有明确的来历,具有清晰可信的传承,否则难以获得广泛的认同。所以,按照佛教的历史记载和信仰,在印度以外的佛舍利,都是八王所供舍利经阿育王重新分配之后留下的舍利,在这些舍利当中,阿育王直接分配赠送而确立供养的舍利当然要比后世对阿育王所分发的舍利重新再传或三传、四传乃至无法辨识来源的佛舍利要更加可信,更加具有宗教的神圣性和感召力。所有历史资料都一致认为法门寺佛舍利来源于阿育王的那次世界性大分发,无论是文献,还是碑刻,抑或是寺塔的早期名称,都显示了这一点,唐代皇室以及佛教信徒和一般民众对法门寺的推崇,也都建立在这个基本点上,今天也是这样。所以,在法门寺佛指舍利的源这个问题上,宗教性的原则就是尊重“源于阿育王”这个传统的信仰。当然学术的探讨是必要的,按照学术界的几种看法,法门寺可能创建于北魏,也可能创建于西魏末年或北周,还有人认为可能创建于东汉初期。不过,笔者认为,现有学术性探讨在坚持理性原则的同时,也显示出很多武断性和猜测性,没有一种观点可以绝对成立。我们认为,在没有足够而确凿的历史资料前,最好的结合方式就是使用“相传创建于阿育王时代”这种都能接受的说法(具体下面还要论述)。
关于流,按照传统佛教的信仰,法门寺创建于阿育王时代,相当于中国的秦代,大约是公元前3世纪时期,从那时至今,法门寺的历史已经长达两千二百多年。如果从东汉初期算起,至今则有一千九百多年的历史,若从北魏和西魏时代算起,至今也长达一千五百年左右。在如此漫长的历史中,法门寺始终以佛舍利为核心,早期的供奉形式应该类同于古代印度的小乘佛教,因为阿育王推崇小乘佛教,他所信奉的教义以及实践中所推行的教法都是小乘上座部,也就是后来传到斯里兰卡,再由斯里兰卡传到东南亚的南传佛教。早期法门寺舍利供奉处俗称为圣冢,这暗示着它同阿育王塔的格式相同,也可使我们有理由推测,在北魏或北周之前长达八百年的历史中,法门寺始终以小乘佛教的格式供奉佛指舍利。北魏或北周以后的历史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唐乾符元年(874)封闭法门寺地宫之前,为法门寺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二是法门寺地宫封闭期间,即从乾符元年到1988年法门寺佛指舍利重新对外开放瞻礼,这是法门寺历史最暗淡的时期;其三是1988年至今,这是法门寺复兴时期。如果加上北魏或北周以前,法门寺的历史则是由四个阶段构成的。在北魏或北周到唐代乾符元年期间,因为大乘佛教早已成为中国佛教的绝对主流,所以法门寺佛教应该属于大乘,但大乘从来不排斥小乘,而是融摄小乘,在小乘的基础上前进,所以在实践的层面依然保留了小乘的大量成分。在大乘之中,因为又有显密之分,表现在法门寺的历史中,在北周到唐懿宗之前,法门寺基本上都处在显教盛行时期,纯粹的密教在唐代开元年间传入中国,唐代后期在宫廷里盛行,所以法门寺只是在唐代晚期很可能就是在唐懿宗和唐僖宗时期才开始有了大量密教内容,而且这种密教的内容也主要体现在地宫之中。
总之,从法门寺的源与流来看,法门寺塔的密教历史只能占很小的比重。所以,关于法门寺的现状,我们认为,法门寺真身宝塔以密教格式进行供奉和珍宝馆的浓厚密教色彩,都值得慎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