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记载,法门寺历史上第一次启奉佛指舍利发生于公元555年(或谓558年),即元魏二年。所依据的资料是《大唐圣朝无忧王寺大圣真身宝塔碑铭并序》[其中有云:“大魏二年,岐州牧小冢宰拓拔育以为事出于古,名同于今,乃削旧规,创新意,广以台殿,高其闬闳,度僧以资之,刻石以纪之”(原有脱文,此据韩金科编著《法门寺》,五洲传播出版社P23)]、《大唐咸通启送岐阳真身志文》(其中有云:“元魏二年,岐守拓拔育初启塔基,肇申供养”)。
唐代皇室迎奉佛骨的目的,于公一般是保国平安,祈民富裕;于私则是求福延寿。唐代首礼佛骨发生在唐太宗时期,据《集神州三宝感通录》记载:“贞观五年,岐州刺史张亮素有信问。来寺礼拜……古老传云,此塔一闭,经三十年一示人,令生善。亮闻之,以贞观年请开,剖出舍利示人。”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在当地举行仪式,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
第二次迎奉佛骨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僧人智琮、慧辩等人入宫谈及法门寺内舍利,高宗于是令智琮、慧辩和王长信一道去法门寺迎奉佛骨至长安供养。第二年三月又敕请舍利往东都洛阳供奉瞻礼。皇帝先后赐钱五千,绢三千五十匹。武则天在东都洛阳舍其所寝衣帐真绢逾千匹,又按中国传统的土葬制度,为佛骨营造了价值连城的金棺银椁,数有九重,极为富丽。此期间,民众接连二百里往来相庆。龙朔二年(662)送还法门寺,前后历时四年,仪式庄严,供奉豪华,规模宏大。
第三次是长安四年(704),女皇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高僧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佛骨从地宫取出后,先在法门寺停放数日,除夕日迎至长安崇福寺,长安留守会稽王率官属五部众“投身道左,竞放异供,香花鼓乐之妙朦聩亦可睹闻”。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神都洛阳,武则天敕令皇宫王公以降,洛城及附近全部民众倾城恭迎,精事幡华幢盖,太常亲自具乐奏迎,置舍利于明堂之上。女皇亲自顶礼祈祷,迎奉盛况空前。同年,武则天退位,随后驾崩,佛骨便滞留洛阳。直到景龙二年(708)二月十一日,中宗为法门寺塔题名“大圣真身宝塔”。二月二十五日,令法藏等造白石灵帐一铺,与舍利一同送归法门寺。中宗、韦后、温王以及长宁、安乐二公主等还以发代身供奉舍利于法门寺地宫内。此次迎奉历武周、中宗两朝,前后五年,是唐代历次迎奉时间最长的一次。
第四次迎奉佛骨活动发生在唐肃宗时。上元元年(760)五月十日,肃宗敕令僧人法澄和中使宋合礼等人迎舍利赴长安内道场供养。肃宗“圣躬临筵,昼夜苦行”。其年七月一日送还法门寺,诏赐瑟瑟像一铺及金银之具和瑟瑟数珠一索、金袈裟一副、沉檀等香三百两。
第五次诏迎佛骨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六年(790)正月,德宗下敕迎舍利来宫中供养,然后送往京城诸寺供僧人和一般民众瞻礼,当年二月送还法门寺。据说这次也是“倾都瞻礼,施财巨万”。第六次迎奉佛骨因为韩愈的激烈反对而广为人知。元和十四年(819)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上了道措辞严厉的谏书,宪宗大怒,差点要了他的命。据《旧唐书·宪宗记》载:“(元和十四年春正月)迎凤翔法门寺佛骨至京师,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如不及。刑部侍郎韩愈上疏极陈其弊。癸巳,贬愈为潮州刺史。”佛骨所到之处,人们“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唯恐后时”。
唐代最后一次,也是规模最大一次迎奉佛骨活动发生在懿宗时期。咸通十四年(873)三月敕令开塔,四月初八至京师,皇帝亲自到安福楼迎入内道场供养。皇室广造浮图、宝帐、香舆、幡、幢、盖相迎,并饰以金玉、锦绣、珠翠等宝。自京城至寺三百里间,导以禁军、兵杖、公私音乐,沸天烛地,绵亘数十里。仪卫之盛,过于郊祀。富室夹道制作彩楼及无遮会,水银为池,金玉为树,竟为奢靡。懿宗“亲自顶礼,泣下沾衣”。皇帝一带头,大臣、百姓有的断臂供佛,有的烧头“烁顶”。聚僧吹螺,集众载歌。同年,懿宗晏驾。年底,僖宗将佛骨送还法门寺,下令关闭地宫。
虽然送佛骨礼仪有些草率,但十二岁的唐僖宗创造了佛教史上的另一个奇迹,于咸通十四年十二月诏送佛指舍利还法门寺时,将佛骨及京城迎奉时帝后王公等人所赐的金银器、琉璃器、秘色瓷、丝织物、法器、宝函等一并送入地宫供养佛指舍利,并在唐密大阿阇黎惠果、智慧轮的指导下,用这些珍宝在法门寺地宫中完成了大唐密宗佛舍利供养曼荼罗世界,随后封闭了地宫。这是法门寺佛指舍利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现世,将诸帝礼佛推向高潮并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