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体投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汉地有两部不同的《楞严经》,其中之一全称《大佛顶如来蜜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也略称《大佛顶经》、《首楞严经》或《大佛顶首楞严经》,是最早进入汉土的佛教典籍。

    这部《楞严经》以阐述心性本体是佛法的精髓为内容:“心精遍圆,含裹四方”,众生由于不明白这个道理而流转于生死;应修习禅定来破除各种“颠倒”之见,通过由低至高的修行次第,“成无上道”。

    这部《楞严经》的卷1里面说:释迦牟尼的弟子阿难,曾在夜间遇见一个饿鬼。饿鬼说,阿难将在三天后命尽,堕入“饿鬼道”。佛教所说的“饿鬼”,源于印度古代神话中一种名为“毕舍遮”的鬼怪,据说,它“腹如沧海喉似针”,喜欢吃肉,但是由于没有人供养它,只能吃尸体、虫子等,常在黄昏时分到人们的房间里、门口或路上游荡,遇见它的人9个月之内必死。佛教把这种鬼怪改造为“饿鬼”。饿鬼的种类很多,“焰口”就是其中之一。它们住在阎罗王的地宫里面或坟地、黑山洞等地方,由于没有人供养它们,常常受饥饿干渴的折磨。阿难听说自己要变成这种饿鬼,非常害怕,“五体投地,长跪合掌”,哭着求释迦牟尼救他。于是,释迦牟尼就把向饿鬼施食的方法教给了阿难,使阿难得以免除堕入“饿鬼道”。

    这段佛经里说到了3种礼节:其一,“五体投地”:指把左膝、右膝、左肘、右肘、头顶等5个部位着地行礼,《翻译名义集》卷4里说,这是佛教最为敬重的礼节。其二,“长跪”:指挺直腰股而跪,是汉地自古就有的礼节。其三,“合掌”:指两手正当胸前,十指相合,也叫做“合十”,原是印度的一般礼敬方式,正如《观音经义疏》里面所说的:“此方以拱手为恭,外国以合掌为敬。”诞生于印度的佛教,也以“合掌”为普通礼节。

    作为一条成语,“五体投地”用来比喻敬佩到极点。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