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2立地成佛——放下压迫生命的重负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无害于天下,终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为怨。

    ——《法句经·刀杖品》

    一个人如果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伤害,那他自己终身也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因为,一个人若常常以慈悲之心对待一切,那么任何人都不会找到与他为敌的理由,因此说,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从小我们就知道,善待他人是传统美德,是为人之本。当你善待别人,别人也会因此善待你,你还会感受到其中的乐趣。任何一个人的存在,都是以别人的存在为前提、为条件的。一个人只有善待他人,自己才能存在,才能做真正的人,才具有人的尊严和神圣,才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做人的资格与权利。所以,善待他人实际是在善待自己,是为自己争得人的尊严、资格、神圣和权利。同时,你在善待他人时,你的内心也会获得幸福和快乐。

    一个极其寒冷的冬日的夜晚,路边一间简陋的旅店来了一对上了年纪的客人。不巧的是,这间小旅店早就客满了。“这已是我们寻找的第16家旅社了,这鬼天气,到处客满,我们怎么办呢?”这对老夫妻望着店外阴冷的夜晚发愁地说。店里的小伙计不忍心这对老人出去受冻,便建议说:“如果你们不嫌弃的话,今晚就睡在我的床铺上吧,我自己在店堂里打个地铺。”老夫妻非常感激,第二天要照店价付客房费,小伙计坚决拒绝了。临走时,老夫妻一再感谢小伙计的帮助。

    没想到两年后的一天,小伙计收到一封寄自纽约的来信,信中夹有一张往返纽约的双程机票,并邀请他去拜访当年那对睡他床铺的老夫妻。

    小伙计来到繁华的大都市纽约,老夫妻把小伙计引到第五大街和34街交界处,指着那儿的一幢摩天大楼说:“这是一座专门为你兴建的五星级宾馆,现在我们正式邀请你来当总经理。”

    年轻的小伙计因为一次举手之劳的助人行为,竟然成就了自己的事业。这就是著名的奥斯多利亚大饭店经理乔治·波菲特和他的恩人威廉先生一家的真实故事。

    生活中常是这样:对人多一份理解和宽容,其实就是支持和帮助自己。你善待别人,别人同样会善待你。人生在世,只要我们人人都心中充满爱,都拥有一颗幸福、宽容、感恩的心,去善待每一个人,你会发觉这个世界是如此的美丽,人与人之间是如此的美好。

    其实,我们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善待着自己。善待他人,就会觉得心安,心安,即是善待自己。假如一个人没有一颗善心,总喜欢他人为自己付出,自己却从来不想着为别人付出。表面上看来这样的人不吃亏,其实他们是吃了大亏。因为他们在缺乏对待他人的善心的同时,自己的良心也会不安,由此而受着心灵的折磨。因此说,善其实是通过善待他人,也善待了自己。

    卡耐基说:“如果我们想交朋友,就要先为别人做些事——那些需要花时间、体力、体贴、奉献才能做到的事。”正像我们自己需要别人的关心一样,别人——你的朋友、同事、上司、下级也需要你的关心,对别人的冷暖无动于衷的人是无法得到别人的好感的,你真诚地关心别人,别人也会关心你,说不定在你困难时还会助你一臂之力。

    唐朝的龙潭禅师,他少年未出家时很贫穷,靠卖饼为生,无处栖身,所以道悟禅师把寺旁的小屋子借给他住。

    为了表示谢意,他每天送十个饼给道悟禅师,而道悟总是回赠一个给龙潭,并祝福他说:“这是给你的,祝你子孙繁昌!”

    他实在不解,有一天他问何故,道悟却说:“你送来的,我送给你有什么不对?”

    龙潭听后从此开悟出家,后来成为一位大德禅师。

    可见,善待他人是人们在寻求成功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我们先去善待别人,善意地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

    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任何人都离不开他人的合作。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如果你想获得成功,就应该想方设法获得周围人的支持和帮助。只有你真诚地对待别人,对方才会与你真诚合作。因此,善待他人也就是善待自己!

    【结语】生活就像山谷回声。你付出什么,就得到什么;你耕种什么,就收获什么。善待他人,就是在善待自己。当你对别人付出善心的时候,你就埋下了一颗善的种子,因此你也会得到善的回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