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严寺为什么是南岳丛林之首?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福严寺初名般若寺,或称般若台,福严寺为宋代初年所改。此寺坐落在南岳衡山的掷钵峰下,为佛教天台宗的第三祖——慧思和尚,在南朝陈光大元年(567)创建的。

    唐代开元元年(713)禅宗七祖怀让又辟此为道场,弘扬南宗禅的“顿悟”法门,此寺又因而获得了“天下法院”的美誉,为南岳衡山诸寺院丛林之首。但是旧日的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了,现存的寺内建筑为清同治九年(1870)重建。

    福严寺的主要建筑有山门、过殿(知客厅)、岳神殿、大雄宝殿、藏经阁,以及祖殿、方丈室、法堂、云水堂、莲池堂、禅堂等,皆为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这些建筑依山就势,层叠而上,颇为壮观。

    福严寺的山门规模不大,但门楣所题却也道尽了此寺的辉煌与灿烂。山门的门额是横书的“天下法院”,左右是“六朝古刹”与“七祖道场”的对联,字体一看就知是名家风范,遒劲有力,流畅自然。

    寺内的岳神殿是福严寺独具特色的殿宇。在佛寺中供奉道教之神,并且是道教中的主神,这在国内的其他寺院中是颇为少见的。之所以如此,关键在于南岳衡山自古以来就是道教的名山胜地,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入乡随俗,佛道融合。殿内供的是一尊南北朝时期铸造的南岳神的青铜像,重约1.3万斤。

    寺内的大雄宝殿内供有“华严三圣”的铜像,以及侍立两厢的十八罗汉。

    寺后的最高处为拜经台,台上有一陡峭壁立的石岩,上面有唐中期宰相李泌手书的“极高明”三个大字。说来此中还有一个故事。当年李泌未发迹时,隐居福严寺苦读,见到一位绰号“懒残”的游方和尚,识出此为异人,竭力结识。他的至诚感动了“懒残”,“懒残”特将自己吃剩下的半块煨芋头扔给李泌,李泌坦然领受并拜谢而去。“懒残”颇为赏识李泌,预言他将有十年宰相的官运。李泌在德宗时果然入朝为相,屡次相邀“懒残”进京,而“懒残”竟留诗飘然而去,诗中云:“三十年来独掩关,使符哪得到青山。休将琐末人间事,换我一生林下闲。”李泌读此,只能叹服“高明”而已。并在寺后的高岩上书“极高明”三字,以表自己的感佩之情。

    在大岩石的一侧还有一石,叫“慧思一生石”。提到慧思,福严寺中与之有关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寺内“三生塔”的塔下就埋藏着这位南朝高僧的尸骨,寺两侧的那两根千年古银杏树据说曾受过慧思的法戒,而寺东“虎跑泉”井壁的石刻更是详述了慧思一生的逸事神通。而且这位高僧不仅在国内有影响,还影响到了日本。当年慧思创建福严寺后,在寺弘扬佛法。日本的沙门玄光来华特意向慧思求教《法华经》,后归国演教,成为海东诸国传教之始,福严寺也相应地在宗教史上占据了特殊的地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