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宝光寺被称为「蜀中首刹」?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宝光寺位于成都北郊18千米的新都县城,相传始建于东汉年间。隋代时称大石寺。唐僖宗时赐名为宝光寺。

    据说唐末黄巢义军攻破长安,僖宗不得不西逃,途中曾驻跸大石寺。夜间,僖宗看见寺内的福感塔下有宝光进射,遂命人发掘,竟挖出藏有十三颗舍利的石匣。僖宗因此敕命重修寺宇,并赐名为宝光寺。寺内的宝塔也加以改造,用来珍藏佛舍利,并易名为舍利宝塔。从此以后,宝光寺也水涨船高,身价百倍,成为一方胜境。明末寺毁于兵火,至清康熙年间重建,以后又陆续加以扩建和修葺,逐渐形成了一座拥有1塔、5殿、16院,占地9万多平方米的庞大规模的寺院建筑群。

    宝光寺的5殿是指分布在中轴线上的5座主要的殿宇,即山门、天王殿、七佛殿、大雄宝殿及藏经楼等。一塔是指位于七佛殿与大雄宝殿之间的高达30米的13级方形的舍利砖塔。很显然,塔的位置居于全寺的中心。这是唐宋时期寺院建筑格局的典型特征,即“寺塔一体,塔踞中心”。所谓16院是指分布在寺院深处的环境清幽、玲珑别致的一些小的院落。

    除此之外,宝光寺还有一个更为驰名的建筑,就是名闻遐迩的罗汉堂。此堂位于大雄宝殿的东部,建于清咸丰元年(1851),是一个由4个小天井组成的“田”字形结构的殿堂,既利于采光,又便于布置塑像。在天井十字交叉的正中,矗立着一尊28头、56只手、196只眼的千手观音的塑像,殿的四面则分4层分布着五百罗汉的群塑。另外,还有佛、菩萨、西天28祖师及清初的8位宝光寺方丈等76尊塑像散布于殿堂之中。这些2米高的彩绘贴金泥塑像神态逼真,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喜怒哀乐等各种表情;造型生动,起立坐卧各种体态应有尽有;线条流畅,生动自然。在众多的罗汉塑像中,有2尊竟然是身穿龙袍的皇帝,那就是第215尊的者夜多尊者与第360尊的直福德尊者。其中前者头戴风帽,肩披锦氅,身穿龙袍,赫然正是康熙皇帝的御容。因为康熙出过天花所以塑像的脸上还塑有出过天花以后留下的麻斑呢,虽然是已经被美化为5个一团的“梅花”了,但毕竟还是麻斑。之所以将康熙皇帝塑为罗汉,缘于康熙在游镇江金山寺时,曾慨叹“朕本西方一衲子,缘何落入帝王家。”佛门为了讨好皇室,同时也为抬高自身的地位,自然乐于将康熙说成罗汉投胎转世了。而后者则是附庸风雅的乾隆皇帝。宝光寺罗汉堂的塑像是四川现存的最为完整的清代泥塑群,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在宝光寺设有5个展馆,分别展出寺内所收藏的珍贵文物以及书法、字画等精品,素有小型“博物院”之称。在约300余件文物珍品中,主要有刻于六朝萧梁大同六年(540)的千佛碑,此碑四面上刻有1000尊仅高5厘米的浮雕佛像,面部表情细腻逼真,堪称绝品。还有明永乐年间建立的尊胜幢,以及清光绪年间的石刻艺术珍品——舍利塔。塔由三块青石雕成,而且中段镂空的六方形亭阁及上部的各种结构,是由取材于佛教故事中的人物雕像组成的,确实是妙绝人寰。

    而在约400余件书画精品中,有元代赵子昂的群马,明代陈老莲的荷花、唐伯虎的《红树青山归晚樵》、清代宫廷画家朱裳为乾隆祝寿而作的《福寿图》(此图所有的线条全部是由福、禄、寿、喜、平、安、全等字组成,可谓独具匠心。)王浩的《十八应真图》,以及近代大师张大千的《水月观音图》等名家字画。而书法精品则有清竹禅大师的九分书,佛贞和尚的口书,刘右庵的三异图,以及近现代书法大师的墨宝。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