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石刻佛像?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中国西部地区有许多高达几米至几十米的巨佛,它们大多依山就崖,凿石为像,构成了当地特殊的景观。

    四川的乐山大佛、潼南大佛、潼南卧佛、荣县大佛、石门大佛、屏山立佛,甘肃的拉梢寺大佛、大像山大佛,陕西的彬县大佛,以及河南的浚县大佛等等,就是这种巨佛的典范,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四川的乐山大佛。

    乐山大佛是中国最大的依山取形的断崖石刻弥勒佛坐像。乐山,古称嘉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有一座被古人称为具有“夸父之巧,巨灵之工”的凌云山。凌云山又称九顶山,位于乐山市东1千米处。山有九峰(即九顶),分别为集凤、楼鸾、灵宝、丹霞、祝融、拥翠、兑悦、望云、就日,合称“凌云九峰”。据记载,唐代各峰皆建有寺、庙,今仅存楼鸾峰上的凌云寺。凌云寺又称“大佛寺”,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弥勒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坡亭、竞秀亭等,其规模宏伟,鸟韵泉香,令人陶醉。凌云寺旁即为著名的乐山大佛,也称凌云大佛。

    乐山大佛雄踞于三江汇流处,依凌云山西壁凿岩而成,古有凌云大佛、嘉定大佛之称。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记载,佛像开凿于唐宣宗开元元年(713),完工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工程前后历时90年。

    相传唐代海通禅师常见江水暴涨,危及乐山城及行船的安全,遂发诚心,抉目励众,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湍险处,开山凿石,造勒佛像,以缓减水势,壮大行船人的胆量。当时,曾有一郡吏求贿于海通禅师,禅师曰:“自目可剜,佛财难得。”郡吏大怒,海通禅师乃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乃大惊,遂奔走祈悔。由此可见海通禅师专诚之心。海通逝世后,造像工程曾一度中断,直到唐德宗贞元初(785),剑南道西川节度使韦皋才组织人力继续营建。唐贞元十九年,大像完工。大佛造型为倚坐式,头与山齐,足踏大江,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头顶螺发,身着袈裟,袒胸示足,肩宽28米,眼长3.3米,耳长7米。两手置于膝上,给人以雄奇壮阔,顶天立地之感,素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堪为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

    这座建造于盛唐时期的大佛,体现了唐代雕刻的特点。唐代的佛教造像,善于吸收外来因素,与传统文化相融合。大佛的发式虽仍未脱印度式样,但从整体看,已摆脱了印度风格的影响,具有汉族人的特点。艺术家以大刀阔斧、粗犷质朴的手法,突出了大佛的手、足、头部,其余部分仅取其大势,使大佛形象庄严,气魄宏伟。如今,佛身已布满苍苔杂草,使这座大佛更平添了厚重的历史沧桑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