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信仰体现在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观音菩萨是大乘佛教慈悲救世精神的体现。

    三十三观音

    指观世音菩萨为摄化而示现的,三十三种形象。包括杨柳观音、龙头观音、持经观音、圆光观音、游戏观音、白衣观音、莲卧观音,泷见观音、施药观音、鱼篮观音、德王观音、水月观音、一叶观音、青颈观音、威德观音、延命观音、众宝观音、岩户观音、能静观音、阿耨观音、阿摩提观音、叶衣观音、琉璃观音、多罗尊观音、蛤蜊观音、六时观音、普悲观音、马郎妇观音、合掌观音、一如观音、不二观音、持莲观音、洒水观音。其中,除白衣、青颈、多罗尊、叶衣、阿摩提五观音外,其余都是唐代以后民间流传信奉的观音形象。

    大慈大悲的观音已经成为慈悲、端庄、圣洁、祥和的化身,在佛教信仰的国家中家喻户晓。由观音信仰产生的观音文化以经文、雕塑、绘画、戏曲等各种形式,融入了佛教文化的宝库。

    观音经典文献可以从有关汉文藏经目录中了解其大致情况:如台湾会性法师编《大藏会阅》共列出经典、注疏、图像仪轨等经本的别译、重出及疏注等约百种以上。此外,观音灵迹、民间故事、赞词颂偈、小说传记、宝卷剧本等世俗、民间观音信仰文献亦大量流传,如六朝陆杲等著《观音应验记》;宋以后《太平广记》、《夷坚志》以及清代《聊斋志异》均含有大量民俗化的故事。宝卷中亦多有崇敬观音之作,如《香山宝卷》、《白衣观音送子宝卷》等。观音本传有宋代《香山大悲传记》、元代《观世音菩萨略传》、《南海观音全传》等。观音戏曲剧本有《香山》、《鱼篮》等多种。1998年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出版的《中国历代观音文献集成》十大册,更是观音文献的集大成者。

    观音造像分为石窟造像和塑像两种。石窟造像多依山崖凿窟,或利用天然洞窟开龛雕塑佛像,如甘肃永靖炳灵寺第169窟6号龛的观世音像;四川大足妙高山4号洞中的十观音像;四川大足北山第136号的宝印菩萨和日月观音像;四川安岳毗卢洞19号观音经变像;陕西黄陵双龙石窟千手观音像;山西太原天龙山第9窟的观音像;西平遥双林寺释迦殿、罗汉殿和菩萨殿内的三尊观音像等均为观音造像的艺术珍品。观音木雕像则是用不同材质雕塑而成,比较常见的是金铜瓷木造像。金铜观音造像多为铜镀金,如山西寿阳出土的东魏武定六年的观音像,像饰华丽而别致,背光外缘饰飞天;陶瓷观音是中国瓷器中享誉世界的名品,如上海博物馆藏青白釉加彩观音,以及出自福建德化窑的元代白瓷观音,其胎釉浑然一体,艺术造诣不同凡响;木雕观音的精品亦有不少,如中国最大的一尊木雕观音是承德外八庙大佛寺(普宁寺)的宗乘之阁千手千眼观音造像,此像高22.23米,重约110吨,堪称木雕观音之最,显示了高超雕塑技艺。除此之外,观音造像还有石雕、泥塑和夹纻(生漆麻布)制品等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观音绘画多系为各种观音经文的配图,有图文相伴、写绘、刻印或壁画等形态,装帧有插图卷子、连环画册或方册等。如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卷子《普门品》大英博物馆藏(S.5642);以及西夏版画《普门品》卷首(TK90),为最早的观音插图绘画。连环画册和改图为册的绘制品,如明宣德七年皇室经册装本《般若心经》和《普门品》的四十幅描金陪图,可谓集明代观音形象之大成。雕版制品如清代菩提印经会的《寻声救苦普门示现图》。此外,文人与民间匠师绘制的观音画像更是多得不胜枚举,如明代丁云鹏绘《观音二十二像册》北大图书馆藏;明代陈洪绶绘《莲池应化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元代赵孟*(左兆右页)绘《鱼篮大士》台北故宫博物院藏。观音题材的壁画亦十分丰富,如敦煌莫高窟第321窟的十一面观音、第320窟西壁南侧菩萨、第205窟的如意轮观音等。

    观音戏曲主要是以妙善公主、鱼篮观音和马郎妇为题材的故事,如张大复的《海潮音》和《香山记》;元明时佚名的《观音菩萨鱼篮记》;明代湛然禅师的《鱼儿佛》;近人顾随的《马郎妇》以及清代大型灯彩戏《大香山》等多种,均是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观音戏。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