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国梵像卷》是何人所绘?有哪些艺术成就?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大理国梵像卷》对于研究大理国的佛教史、典章制度、服饰以及器用部有珍贵作用。

    《大理国梵像卷》是古代云南大理国绘卷,相传是宋代大理国画师张胜温与其弟子,在公元1180年绘制而成,因此又称《张胜温画卷》。此画卷为纸本、设色、贴金,全长1635.5厘米,分三段:第一段长61厘米,第二段长61.5厘米,第三段长61厘米;宽30.4厘米,卷首有清高宗乾隆皇帝题词。画卷的款式为大型卷轴画,以佛国诸尊为主线,其题材主旨是在反映佛教故事,同时也辅以反映大理国的外事活动。内容大致为蛮王礼佛图、四金刚护法、八大龙王、十六观音菩萨、五佛会图、维摩经变、四大菩萨等组成。

    全画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大理利贞皇帝(段智兴)率众礼佛图;第二部分主要描绘诸佛、菩萨、天龙八部等图像;最后一部分为十六天竺国王进贡图。此绘卷原为大理皇室珍藏,后来辗转传至清廷宫内,卷末附有明清时期宋濂等人的赞、跋;卷前则附有清高宗的御笔序文。此绘卷开始以折叠形式画成,类似于某些敦煌佛经,折叠起来即为长方形一帙,便于装箧;披览时可以逐页翻递,是研究古大理国的佛教史、典章制度、服饰、器用的珍贵文献。

    画卷总共绘有单体以及组合像134幅,其中有人物774人,各个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该画卷所描绘的形象非常繁多,既有佛界诸宗派的人物形象,也有各种诸如狮、象、鹿、马、龙、凤、犬等动物,还绘有山水、树木、舟楫、庭院、池台,此外另有各种佛具、法器。不论是画卷之上的人物形象,还是其中的山水楼台以及动物形象,都能看出绘画技术的精湛与娴熟,不仅比例准确,而且神态生动,全画中的七百余位人物都被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如诸佛、菩萨法相庄严;维摩大士面貌清扬、目光炯炯有神、嘴唇微启,与故事中多智善辩的传说相吻合。另外,该画卷的用色也颇为讲究,整体画面金碧辉煌,书法字体庄重秀丽,很有唐代绘画遗风。

    盛德五年(1180),大理僧人释妙光曾于图后题跋:“妙出于手,灵显于心。”此题记中也透露了唐朝佛教绘画艺术对于大理国的强烈影响。明朝的一代名士宋濂,也曾评价这幅画卷:“凡其施色涂金,皆极精致。”

    张胜温的《大理国梵像卷》,可以称得上是“中国艺术史上的一件瑰宝,在顶礼膜拜之余,不敢再撰一辞”(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李霖灿教授在其所著《南诏大理国新资料的综合研究》中有如此之言)。此画卷规模宏伟,描摹人物众多,用笔十分精细认真,如此长卷即使在世界佛教绘画中也属罕见。它曾被认可为足以跟《清明上河图》相媲美,并与其一起被美誉为“南北双骄”。此画卷的原卷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并被该院视为珍宝。据说,该画卷一个星期才展出一次,而且展出的时间也十分短暂,仅为两小时。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