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楷在佛教绘画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梁楷是深受佛家、儒家、道家文化影响的一代大家,开一代艺术绘画之风。

    梁楷,南宋东平人,宁宗嘉泰间(1201~1204)曾为画院待诏,师贾师古(贾以学吴道子著称),又远远超过老师。据说当时画院中人见到梁楷的作品,没有不佩服的,可见梁楷在南宋画院时就有很高的声望了。梁楷继承前人已取得的成就,并加以灵活运用。他深入体察所画人物的精神特征,表现出人物的音容笑貌,准确地抓取事物的本质特征,充分地传达出了画家的感情,从而把写意画推入一个新的高度,使人耳目一新。

    据清代官修的《佩文斋书画谱》、《石渠宝笈》以及厉鹗汇集的《南宋画录》统计,梁楷留下来的作品不下几十件,但我们今天能见到的只有十件左右了,而且大都不在国内了。梁楷作品的题材,多表现佛道、鬼神、古代的高人逸士,如《右军书扇》、《羲之观鹅》、《黄庭经换鹅》、《渊明像》、《钟馗像》、《寒山拾得》、《参禅图》、《田乐图》、《庄生梦蝶》、《苏武牧羊》、《孔子梦见周公》、《莲蓬变相》、《太乙三宫兵阵图》等。

    梁楷属于粗放一派,不拘法度、放浪形骸。南宋宁宗时,画院的习惯讲究职业画家常常要奉皇帝的“诏令”作画,而任职画院待诏的梁楷也不例外,必须配合画院的要求,不能在绘画风格上有大胆、自由的表现。这对于一个有无限创作欲望的画家而言,刻板地画画、不能自由发挥,无疑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梁楷具有洒脱、自由的性格,作画时全然按照自己的感觉走,似乎没人能够限制他。所以说,梁楷的画实际上是一种笔墨体验,也是一种心境的体验,更是一种禅意的体验。

    《六祖截竹图》是梁楷的代表作之一,此纸本墨画描绘的是六祖慧能砍竹的“修道”功夫,是一幅描绘修平常道的禅画。《六祖截竹图》中的禅宗六祖玩世不恭的情绪洋溢于画表,劈竹的姿态狂放而又怡然自得。梁楷笔下的线条具有高度的表现力,宽松的粗麻僧衣用线涩硬疾驰,是以刷子或秃笔毫无造作地涂画纸上而成。五官、手臂用线平缓流利,湿润饱满,劈刀用线刚劲细长,竹秆则是以没骨淡墨扫出,体现出不同的速度感和力度感。这种线的表现力并不仅是出于客观物理特征的把握,更主要是在于画家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故能形成一种笔先之意,于笔势之中体现心灵的冲动,从而揭示出六祖的精神世界。此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八高僧故事图》卷是梁楷画作中的另一名作。此图绢本,设色,共有图八段,每段各纵26.6厘米,横64厘米左右,分别描绘南北朝至唐代八高僧的遗事逸闻。图一《达摩面壁·神光参问》;图二《弘忍童身·道逢杖叟》;图三《白居易拱谒·鸟窠指说》;图四《智闲拥帚·回睨竹林》;图五《李源圆泽系舟·女子行汲》;图六《灌溪索饮·童子方汲》;图七《酒楼一角·楼子参拜》;图八《孤蓬芦岸·僧倚钓车》。画卷人物生动传神,笔法工整豪放,是梁楷早年的作品,现藏上海博物馆。

    梁楷的减笔人物画,开创了中国绘画史上的新天地,丰富了中国画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审美观念和发展潮流,对后代的徐渭、朱耷、原济、金农、李*(左鱼右单)以及现代的齐白石等,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