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寺壁画为何被称为「明代壁画之最」?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法海寺壁画是艺术水平甚高的巨制,堪与宋元壁画相媲美,对研究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海寺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模式口翠微山南麓。法海寺是由明英宗朱祁镇的近侍太监李童倡议并募捐兴建的。始建于明正统四年(1439),历时近五年完工。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护法金刚殿、伽蓝殿、祖师堂、钟鼓楼以及云堂、厨库、寮房等。著名的法海寺壁画《帝释梵天图》,历经五百余年,至今色彩仍然绚丽辉煌,保存完好。

    当年寺内各处都有壁画,今仅剩下大雄宝殿内的几幅。这几幅壁画分布在扇面墙、后檐墙和东西山墙上,墙上画的是由帝后、天龙八部及侍从三十六人组成的“礼佛护法图”;扇面墙背后是观音、文殊、普贤三大士像,其中水月观音最为传神;东西两面山墙是以十方佛众、飞天、仙女为中心,以牡丹、月季、菩提、芭蕉为衬托的神佛图像。这些壁画是明代壁画中的代表作,在中国绘画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北京地区现存历史最久和最完整的壁画。中国佛教壁画以唐宋时期成就最高,但这个时期的壁画遗存下来的仅有敦煌莫高窟等不多的几处,而佛寺中的壁画因年代久远基本没有遗留下来。相比之下,明代寺院壁画的重要遗存却有不少,而且其艺术价值并不逊于唐代。具史料记载,明代许多著名画家都参与过寺院壁画创作,使明代寺院壁画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北京法海寺的壁画就是这一时期壁画的重要代表。

    法海寺大雄宝殿北壁的《帝释梵天图》描绘的是佛教的“护法神”、“释、梵等二十天”神像。画面表现各路天神从东西两侧相对行进而来,画家将众神赴会的情节展现在人们的面前。构图既庄严肃穆,又不呆板。历来天神的形象,已形成一定的模式,但明代画工更善于把握不同类型人物性格的细微差别,刻画他们的内心世界。如壁画两侧画的“诃利帝母”,佛教中也称“欢喜母”、“爱子母”,画工表现“爱子母”以母性的温柔和文静,一手执扇,一手抚摸着毕哩孕迦。毕哩孕迦依立在母亲身旁,躬身合十,相貌端正,虔诚而又带有童真。母子间温馨的情感传递,给人以美好的感受。

    壁画中对四大天王的描绘,是通过相貌和姿态动作来表现的。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法海寺壁画在绘画技艺上也具有很高水平。画家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段来描绘物体的质感,构图布局巧妙,用线流畅,富于变化。中国传统的“十八描”,都可以从这里找到。在设色上,则充分运用了民间“沥粉贴金”的传统方法,使整个画面艳丽谐调,富丽堂皇,富有装饰效果。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