盂兰盆节是一个什么样的节日?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七月十五日盂兰盆节,是举行盂兰盆会活动而形成的佛教节日。

    对佛教而言,七月十五日是个含义丰富的日子。首先,这一天是僧侣的自恣日。每年夏天,僧侣们经过三个月的苦修,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结束,叫做“结夏”,他们云集在一起,互相检查三个月中是否戒律精严、丝毫无犯,故曰“自恣”。经过结夏、自恣,僧侣们该忏悔的忏悔,该得道的得道,都具清净戒,佛为此感到欢喜,所以七月十五既是自恣日,又是佛的欢喜日,如同出家人的春节;这一天还是佛教的盂兰盆节,佛教徒在寺庙里举行盛大的盂兰盆会活动。

    “盂兰盆”是梵文Ullambanade音译,意译为“救倒悬”。《佛说盂兰盆经》记载:佛弟子目连以天眼通见其亡母死后变成饿鬼,受饥饿之苦而不得救拔,因而向佛祖求助。佛祖为其传授《盂兰盆经》,要他在七月十五众僧自恣日,集百味饮食于盂兰盆中,供养十方自恣僧,以解救七世父母脱离饿鬼道。目连依照佛祖指示去做,其母果然在这一天得到解救。盂兰盆会即是佛教徒为追荐亡灵而设的一种宗教仪式。

    在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是梁武帝大同四年(538),他在同泰寺举办盛大的盂兰盆会。唐代时,帝王和民众参与的盂兰盆会规模宏大,每年皇家送盆及种种贡物到各官寺,并有音乐仪仗及送盆官人随行,装饰华丽,十分壮观。日本僧人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四记载长安这一天的盛况:“城中诸寺七月十五日供养,做花蜡、花饼、假花果树等,各竞奇妙,常例皆于佛殿前铺设供养,倾城巡寺随善,甚是盛会。”从宋代以后,盂兰盆会成为寺院中每年重要行事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白天诵经,晚上放焰口施食。北宋时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中元节》记载,当时寺院印卖《尊胜陀罗尼经》、《目连经》,又用竹竿搭成三脚架,高三五尺,竹竿上织成灯窝形状,称为盂兰盆。在三脚竹竿的周围,挂上纸衣服、冥钱,用火焚烧。在大街上,从初七至十五,乐人上演《目连经》救母戏剧,观众甚多。此后,历代崇信佛教的帝王亦在宫内设盂兰盆会道场。至清代各朝,北京紫禁城中举办盂兰道场已成为皇家每岁例行的定制。随着佛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老百姓发现佛教的盂兰盆节与农历七月十五祭祀祖先的中元节不谋而合。于是,近现代以来,荐亡超度成为盂兰盆会的主要目的。每年这一天,百姓纷纷到寺庙参加超度历代宗亲的佛教仪式,包括诵经法会、水陆道场、放焰口、施斋供僧等活动。盂兰盆节作为一个中西合璧的传统节日,从中反映出佛教传播过程中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相互渗透与融合的过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