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弥勒菩萨和弥勒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弥勒,是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译为慈氏。弥勒是姓,名阿夷多。弥勒成佛以前,被称为弥勒菩萨。

    据《弥勒上生经》和《弥勒下生经》记,弥勒原出生于婆罗门家庭,后来成为释迦佛的弟子,先于释迦入灭,上生于兜率天宫。释迦佛灭度后,经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弥勒从天宫下生到人间,在华林园龙华树下成佛,教化解脱众生。

    在中国,从两晋就开始流行弥勒信仰,到十六国时期,弥勒信仰的主要经典都有翻译。但是一直到北魏中期,社会上主要流行弥勒上生信仰,即弥勒在兜率天宫为诸天众生说法,以及往生弥勒兜率净土的办法。

    佛教经典说,若人皈依三宝,诚心向上,就可以往生弥勒净土世界,“除却百亿生死之罪”。这个世界“有八色琉璃渠,一一渠有五百亿宝珠而用合成……于四门外化生四花,一一花上有二十四天女,身也微妙,左肩荷佩无量璎珞,右肩复负无量乐器。如云住空,从水而出。若有往生兜率天上,自然得此天女侍御。”在这天堂乐园里,弥勒为众人说法,解除人们一切烦恼。

    伴随着信仰的流行,弥勒的形象也出现了,现存最早的弥勒像,是甘肃炳灵寺石窟第169窟西秦时绘制的,像旁墨书“弥勒菩萨”。新疆克孜尔石窟及莫高窟北凉时期的洞窟,多以弥勒为主像;云冈石窟孝文帝迁都以前的洞窟,以及龙门石窟的早期洞窟,都有很多弥勒造像,并且占据重要位置。这些弥勒形象都是身穿菩萨装,一般是交脚而坐,在屋形佛龛内说法,表现的是兜率天宫的场景。

    从北魏前期开始,逐渐流行对弥勒下生的景仰,北魏以后对弥勒上生的信仰已经很少见了。弥勒下生是指弥勒降到人间成佛,从此“天下太平,毒气消除,雨润和适,五谷滋茂,树木长大。人长八丈,皆寿八万四千岁,众生得度,不可称计。”

    信仰的变化也在造像中反映出来,弥勒穿上了佛装。现存最早的实例,是北魏太和二年造的金铜弥勒佛造像。北魏以后,在石窟中的弥勒造像多是佛装倚坐式。隋唐时期对净土的信仰更加流行,弥勒净土亦不例外,莫高窟的弥勒经变画最有代表性。画画上表现弥勒下生到翅头末城,城中清洁无尘,以金沙覆地,“有香美稻,一种七获,百味具足,入口消化”,树上自然生衣,穿着舒适,等等场面。

    通过对龙门石窟唐代造像的研究,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从唐高宗到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阿弥陀西方净土信仰日益兴盛,而弥勒净土信仰日渐衰落。五代以后,更由僧人契此作了弥勒化身,世人只知“大肚弥勒”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