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和石窟兴盛有何关系?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中国早期重要石窟皆建造在丝绸之路古道上,如龟兹石窟、凉州石窟和敦煌石窟等。丝绸之路是一条贸易通道,促进了中国和西域的经济交流。伴随着经济贸易的繁荣,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兴盛,佛教艺术传入中国。

    我们先以克孜尔石窟和敦煌石窟为例说明石窟的发展与丝绸之路的关系。克孜尔石窟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或4世纪初。克孜尔石窟所在的古龟兹地区经济文化都非常发达,是丝绸之路北道上的要冲,西域同中国之间的来往多经过龟兹,“驰命走驿,不绝于时月;商胡贩客,日款于塞下”。公元1世纪佛教传入中国西域地区,龟兹受其影响。公元3~4世纪,龟兹地区佛教盛行,克孜尔石窟于此时开凿。早期的洞窟深受印度石窟影响,壁画在表现手法上,显现出很多印度和波斯的艺术风格。此后,开石窟造佛像随丝绸之路继续东传。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位于河西走廊最西端,是中国进入西域地区的出口;敦煌还是丝路南北道的汇合点,所以又是西域进入中国的入口。这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敦煌在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之间的重要地位。早在莫高窟创建之前,佛教就随着进行贸易的商队传到了敦煌。丝绸之路直到明代海上航运繁荣之前,一直是中西贸易的主要路线。敦煌的政治、经济重要性历久不衰,莫高窟得以持续发展,其延续时间之长为全国石窟之首。

    信仰佛教和开石窟造佛像,是人们追求幸福平安的一种表现。生活在生死叵测中的人,这种宗教情感更是强烈。从敦煌西行就是茫茫荒漠,进入其间死亡随时都会来临。很多旅人怀着对大自然的恐惧,离开敦煌前向石窟寺布施,祈求佛的保佑,以增强自己的勇气和信心。从荒漠中归来的人,为了感谢佛的恩赐,也到石窟寺礼佛造像。这些行旅之人,数量最大的是进行贸易的商队,他们雄厚的经济实力扩大了莫高窟的开窟规模。

    莫高窟的艺术风格是与其联结东西的地理位置相吻合的。早期明显受到西域风格的影响,并把这种风格传向内地;同时又深受中原艺术风格的影响,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沿丝绸之路传播到西域地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