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龟兹佛教艺术?

作者:出处:
分享到:

 
    龟兹在今新疆库车、拜城一带,北倚天山,南对昆仑,西通疏勒,东接焉耆,是丝绸北道的要冲。佛教沿丝绸之路传播,首先进入新疆地区,南道以于阗为中心,北道以龟兹为中心。龟兹以流行小乘佛教为主。

    《晋书·四夷传》记载:“龟兹国西去洛阳八千二百八十里。俗有城郭,其城三重,中有佛塔庙千所。”在库车附近,曾发现“佛塔庙千所”的部分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雀离大寺和阿奢理贰伽蓝。

    雀离大寺遗址在皮朗古城北约13千米的铜厂河两岸。遗址东西对峙,塔庙林立。外国人曾从这些塔庙遗址中攫去公元4~5世纪塑像、壁画和公元6~7世纪的舍利盒。塑像技法简明,以筋肉描写为特色,保持了某些犍陀罗风格。壁画接近克孜尔中期风格。舍利盒表面施彩绘,一件被日本人盗走的盒最为精美。该盒盖上绘执乐器有翼童子四人,童子外绕连珠圈,圈间绘对鸟图案,盒身四周绘戎装舞人七个。联珠玟和对鸟图案均受萨珊艺术影响。

    阿奢理贰伽蓝遗址在库车西约20千米的渭干河西岸。遗址外绕土城,城东、西各存一座高塔。寺址中发现许多塑像和壁画,其中一躯菩萨塑像具有波斯风格。该寺在唐代仍很繁荣,玄奘曾居于此。龟兹地区石窟约占新疆石窟总数的五分之三强,主要有克孜尔石窟、库木吐喇石窟、克孜尔朵哈石窟和森木塞姆等石窟。

    克孜尔石窟,现有236个洞窟,其中74个较完整,保存壁画较多。石窟开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形制以中心塔柱窟为主,壁画题材以表现小乘信仰的本生、佛传为主。公元5世纪初至6世纪初洞窟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内容丰富,壁画风格有明显的地区特色,是克孜尔石窟的极盛时期。公元7~8世纪逐渐走向衰落,规模变小,内容简化。壁画中出现大乘佛教题材。

    库木吐喇石窟现存窟龛112个,是龟兹地区仅次于克孜尔石窟的大型石窟群。石窟开凿于公元5世纪初,一直至公元7世纪,整个面貌与克孜尔同期洞窟很接近,有显著的龟兹特点。公元8~9世纪,除一部分洞窟仍延续龟兹风格外,出现了受中原地区佛教艺术影响的新题材和新风格,还有些洞窟两种风格并存。公元10~11世纪进入衰落阶段。

    森木塞姆石窟是古龟兹东部最大的一处石窟群,现存洞窟52个,完整者19窟。石窟始凿于公元4世纪,略晚于克孜尔石窟。洞窟的开凿终于隋唐时期,该石窟以佛殿窟为主。早期壁画和塑像具龟兹当地风格,以小乘题材为主,后期洞窟的风格受中原地区影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