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高昌佛教艺术?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古代高昌就是今天新疆吐鲁番地区,是西域与内地交往的重要门户,同时也是汉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错点。这里佛教盛行,城中寺院随处可见,中原地区的佛教艺术在此有很大影响。

    高昌地区现存主要的佛教遗迹有吐峪沟石窟、柏孜克里克石窟、雅尔湖石窟和胜金口石窟等。

    吐峪沟石窟在鄯善县西南,是吐鲁番地区开凿年代较早的石窟。该石窟始凿于公元5世纪,一直延续到回鹘高昌时期(公元9~14世纪)。大部分洞窟已坍毁,仅八个窟尚残存部分壁画。

    吐峪沟东南区第四窟,是开凿年代较早、保存较好的一个窟。该窟为前、后室方形窟,窟正中设方坛。窟顶绘莲花、立佛、坐佛、供养天人等,正壁和左、右壁中上部绘千佛,下部绘一周横幅排列的本生故事画,每幅附汉文隶书榜题。本生画内容有“梵志烧身”、“尸毗王割肉贸鸽”、“慈力王施血”等。壁画题材和画风接近龟兹壁画,而横幅排列和汉文榜题显然受中原影响,两种艺术风格在此交汇。

    柏孜克里克石窟在吐鲁番县城东北约50千米处。石窟始凿于公元9世纪以后,讫于13世纪。共编号57窟,是古代高昌地区保存最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处石窟。

    此石窟洞窟构筑特殊,有些窟采取开凿石崖与土坯砌建并用的形式。窟内原有塑像和壁画遭严重破坏,现仅存部分壁画,内容仍很丰富。题材有以立佛为中心的供养图、横幅连环画式佛经故事画和经变画等。经变画包括西方净土变、药师变以及《法华经》诸品的经变画。壁画上佛像、僧侣和供养人像旁,大多用汉文和回鹘文双行并书榜题。壁画绘制以线描为主,轮廓线用墨线勾出,面部和肢体加以渲染。色调以红为主,画面艳丽。

    以柏孜克里克石窟为代表的回鹘高昌佛教艺术,一方面受到龟兹、于阗佛教艺术的某些影响,同时又与敦煌石窟晚唐至宋的壁画有一些相同点,反映了它在佛教艺术传播的路线上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