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栖霞山石窟、剡县大佛与名僧僧祐有什么关系?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僧祐是南朝名僧,生于建康(今南京),14岁时出家。他一生致力于佛教经典的搜集整理,所撰《出三藏记集》对佛经的翻译、流传和真伪详加考证,是现存最早的佛典目录。

    僧祐也是南朝著名的佛教建筑和雕塑设计家。据《高僧传》记载:“祐为性巧思,能自准心计及匠人依标,尺寸无爽。故光宅、摄山大像、剡县石佛等,并请祐经始,准画仪则。”这几处佛像的铸造、雕凿,都是长期筹划的,但动工以后遇到困难,由僧祐主持,经过改凿才得以完成的。

    光宅寺的无量寿佛是“丈八金像”,但先前铸造四次都不成功,在僧的监造下才完成了,被誉为当时金铜佛像之最。可惜此像没有留存到今日。

    摄山大佛在今南京栖霞寺。齐永明二年(484),明仲璋与法度禅师在摄山西峰石壁上主持开凿了无量寿佛和二菩萨像,佛身连座高四丈,二尊菩萨高三丈多。大佛在近代被涂了水泥,已失原来面目。

    在大佛附近南朝时还开了一些石窟,很多王室成员在此处雕造佛像。这是长江流域保存至今的少量南朝石窟之一。

    剡县石佛在今浙江新昌县宝相寺。此处石佛也是前人雕凿未获成功,所以天监六年(507)“敕遣僧祐律师专任象事。……初僧护所创凿龛过浅,乃铲入五丈。更施顶髻及身相。……象以天监十二年春就功。至十五年春竟。坐躯高五丈,立形十丈,龛前架三层台。又造门阁殿堂”。可以看出,僧祐不仅负责佛像的设计,同时主持了殿堂的建筑施工。

    大佛像的规模有记载说,佛身高十丈,佛座五丈六尺,佛面长一丈八尺,眼长六尺三寸,眉长七尺五寸,耳长一丈二尺,鼻长五尺三寸,口宽六尺二寸,手长一丈二尺五寸,宽六尺五寸,佛足同手大。佛像壮丽堂皇,比例匀称。今天见到的大佛虽经后世改修,但其气势仍依稀可见。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