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为何风靡世界?

作者:出处:
分享到:

 
    20世纪初,敦煌藏经洞的被发现,引起了中外学术界的注目。对莫高窟造像、文物内涵的研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就是敦煌学。敦煌学的研究包括两个部分,即敦煌石窟的彩塑、壁画及藏经洞保存的文物。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从十六国到元代一千年间的500余个洞窟,4.5万多平方米的壁画,2400余身彩塑。延续时间如此长、规模如此大、保存如此完好的石窟,在世界上是非常罕见的。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石窟的开凿年代、石窟内各种形象的时代特点、形象的内容考证、艺术风格的演变以及敦煌石窟与其他石窟的关系等问题。这些研究大多涉及石窟内的形象,所以为我们了解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比如天宫伎乐形象保存了音乐舞蹈史的资料;众多的建筑式样是建筑史可靠的材料;壁画中的生活场景使我们了解当时的社会经济生活;大量的彩塑和壁画当然是美术史最直接的资料。另外这些形象还涉及政治、宗教、民族、军事、科学技术和中外文化交流等等方面。

    在敦煌藏经洞内发现了大量的从晋朝到宋朝的写本、绢画和刺绣,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一次发现可与之相比。它数量如此大,内容如此丰富,保存如此完整,使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敦煌写本以佛经为主,保存了一些久已失传的经典,还有一些写本记载了当时的佛教历史;另外一些写本反映了当时道教、摩尼教和景教等宗教的情况。写本中还保存了大量经、史、子、集,如有久已不存的古本隶书《尚书》、反映西北史地的《沙州志》、古注本《老子》、唐代大诗人韦庄的《秦妇吟》,等等。另外有很多俗文学作品。这些材料涉及了古代哲学、文学和语言学等方面。

    写本中还保存了大量当时的卖田、借贷、卖身等契据和图经等,这些材料使我们了解了古代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历史地理沿革等很多社会经济历史情况。敦煌写本使用的文字包括汉文、梵文、龟兹文、回鹘文、康居文、吐蕃文等,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西北地区的民族状况和语言文字情况。

    藏经洞发现的唐代咸通九年(868)的《金刚经》刻本,是世界现存最古老的印刷品。写本所用的纸张和大量的绢,以及有天文历法和医学等内容的写本,是研究古代科技史最可靠的材料。

    敦煌宝库被打开以后,中外学者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20世纪20~30年代,外国学者主要对敦煌遗书进行研究,出版了一批著作,震动了国际学术界,人们为这批研究中国和世界历史难得的文献所倾倒。尤其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学者的研究扩大了敦煌学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现在,国际敦煌学的繁荣,使敦煌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