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基本教理和教义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教分为小乘、大乘和密乘。创立于印度,印度佛教的历史从释迦牟尼到十三世纪,前后1800年,以后就衰落了。印度佛教的历史,可分为三个600年。前600年是原始佛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乘佛教;中600年是大乘佛教,后600年是密乘佛教。原始佛教有20个部派,现在南传佛教,是通过斯里兰卡再传东南亚,这些都是小乘佛教。佛祖释迦牟尼圆寂后100多年,为佛教戒律问题分为两派,即大众部和上座部,以后又分为20个部派,叫部派佛教。中600年主要是两个大系,一个叫中观学系,这一系是龙树——提婆传下来的,另外一系叫瑜珈学系,由弥勒——无着——世亲传下来。中观讲空,瑜珈讲有,是唯识学系。这是印度的大乘佛教。中观学系传到中国是三论宗,瑜珈系传到中国是法相唯识宗。

    后600年进入密乘,密乘又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叫杂密(日本人称)意思是不完整,不系统。相对杂密,中期、晚期叫纯密。中期的密教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传的,由印度变为中国的唐密,后传到日本,为东密、台密。晚期的密教是由莲花生在西藏传的,为藏传密教。现在佛教寺院的早晚功课、焰口、水陆法会,是杂密。中期密教是两部大法,即金、胎两部。晚期藏密,由莲花生传下来,分为四个教派:1.宁玛巴(古老的意思)——红教;2.迦举巴——白教;3.格鲁巴——黄教;4.萨迦巴——花教。还有一个西藏本有的宗教叫笨教——俗称黑教,他吸收了藏佛教的东西,现在台湾很盛行。

    什么是佛教的根本教义呢?我们可以用一根红线贯穿来回答佛教的基本教义。自有人类以来,世界、宇宙万事万物是从哪里来的,成为人们探求不息的一个大问题。宇宙、人类、生命、地球从何处起源,是哪里来的,古今中外哲学家都讲这个问题,回答不外是两种学说:一是由一种最简单、最基本的物质组成的,中国古时称这种物质叫气,古希腊讲水,有的讲火,等等。现在讲分子、分子核、粒子、质子、中子、基本粒子,现在到了第四层,叫夸克。

    另外一种学说,认为世界和万事万物来源于超自然的神力转化成的。婆罗门讲世界是大梵天造的,伊斯兰教讲真主,天主教讲上帝,黑格尔讲自然法则等等,认为是精神力转化成的。这里不牵扯唯心唯物的问题。

    这两种演说,佛教认为都有合理的部分,但不全面,请大家特别注意,佛教不承认世界及万事万物有一个第一因,即最开头的因。试问,世界是由夸克起源的,那么夸克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样无限地问下去,问题就出来了。    

    那么第二种,上帝、大梵天、真主又是哪里来的呢?这里无穷无尽的回答和提问,所以佛教不承认有第一因。佛教认为正因为无第一因,所以世界就是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以此类推,时间无始无终;世界一切事物无穷无尽。

    那么反过来问佛教,这个问题如何认识,佛教的解答是:世界、万事万物是普遍联系、互相联系着的,都是运动着的;万事万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的,是在互相、普遍联系中产生的,这种条件叫缘。这种条件具备了,就产生了事物,叫缘生则生,缘缺则缺。人和万事万物都如此,佛教叫因缘。佛教有一个偈,叫缘生偈,偈的内容是“诸法因缘生,我说即是因,彼法因缘尽,是大沙门说”。诸法就是万事万物,就是说万事万物因缘而生,我就是释迦牟尼,产生因,彼法就是佛法,大沙门就是释迦牟尼佛。这个缘生偈,也叫缘起偈,佛教把这个偈当作佛的法身舍利,过去装藏、修塔都要把此偈写进去,当作法身舍利。

    这个缘生——条件怎么解释?过去中国南方讲24缘,北方讲四缘,因缘等。最开始讲这个偈,小乘从业力上叫,叫业感缘起。业就是造作,造作名业,身动叫身业,口说叫口业,脑思叫意业,身、口、意三业产生力量可产生善恶,产生因果——业力产生的果——产生网的坏,小乘认为是业感促成的,叫业感缘生。现在认为物质不灭,可以转化。物质可以转化为精神,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佛的舍利,是佛的精神变的物质,是修行的精神变的。所以佛教的根本学说是缘起学说。大乘中观系讲真如缘起,三论宗讲真如缘起,讲万事万物都有本性,本性叫真如。法相宗讲赖耶缘起,讲八识,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意识的根本叫末那识,提供种子的叫阿赖耶识,叫种子识。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种子识发起的,提供前六识的条件,前六识产生的种子又反馈过来,又收藏起来,叫藏识。华严宗讲法界缘起,认为万事万物是由四个法界而起。

    而密宗讲六大缘起,万事万物是六大(地、水、火、风、空、识)缘起,是六种性能生起的。地大,表示坚固性能;水大,表示理性;火大,表示温度;风大,表示流动,动性;空大,表示溶纳;识大,表示了解,辩解。这些性能是本来的,世界万事万物是这六种性能发起的,植物、动物、人也是如此。以上是佛教讲的最根本的缘起。讲缘起不同,宗派不同。

    既然万事万物都是缘起的,凡是缘起,都有三个特点:一、凡是缘起的,都没有独立自主性。也就是说茶杯离不开原材料及制作过程而独立自主,人也如此。这种无自主性,叫无自性,叫无我。二是凡是缘生的,都是霎那不停地运动的,所以无永恒性——叫无常。三是凡是缘生的东西,既然是变化,即就有自己的规律,回归到自己应该回归的地方去最后要寂灭——叫寂灭,归纳以上为三点:1.一切无我;2,诸法无常;3.涅槃寂静。以上是小乘佛法检验是不是佛法的标准,三句话叫三法印。

    到了大乘,进了一步,无我、无永恒性,无常、寂灭,归纳为空,这空不是断灭空(原来有,先有后无),也不是物外空(此有彼无)这不是佛法讲的空。正是因为佛教归纳为空,表示他的体、相、用,佛教讲缘起的那部分不是空,所以又讲不空,不空是有。强调空是三论宗,不空是法相宗——即空不空。因为太复杂,佛教不翻译他的字,不释译他的义,叫——般若,有体、相、用。体,无所有;相,无所住;用,无所取。

    大乘讲般若——法印,——一实即印,是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这就是空不空。不空而空这就是佛法,就是般若。这是空,一无所有,连一无所有都没有,就是不空。密宗讲不空,是万相圆融。三论宗,法性宗讲空,从道理上讲:唯识法相宗讲不空;天台宗、法华宗从空不空上讲空;华严宗从空不空上讲不空;而密宗从思想、实践上讲空不空上的不空。根本道理是空不空,不空而空。    

    明白了这个道理,认为佛教是好的宗教,后来不说是鸦片,又后来佛教成了哲学。佛教自己讲守戒、灌顶,是婆罗门教就有的,都是佛法,外道的加上新的东西合于般若,就是佛法。归纳起来,小乘讲业力,大乘佛法的根本教义是讲般若。佛法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人,一生下来就要生活,生活是根本问题,凡是动物都一样,最后归纳到生死问题上。人死了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佛教讲轮回,认为肉体转化了,精神即生,此造作的业力是要得到报应的。释迦变成太子,是为大事,为因缘而来才掉到了娑婆世界,即不清静的世界,为了这个世界了生死。死了并不拉倒,人有现在,就是一个过去和未来的问题。人死是分段生死,佛教讲轮回,佛家讲敬天礼祖,天人之交,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儒、释、道都讲生死问题,儒家话活世,道家讲长生不老,佛家讲了生脱死。佛教认为,在生活中了生死——入世间;在了生死中生活——出世间。佛教讲了生死,在家也可以。如何了生死,佛教显教讲经三大劫成佛;密教讲即生成佛,即身成佛。

    佛教讲的般若智慧,不是一般人讲的聪明才智,也不是外道讲智慧,也不是缘觉、声闻菩萨的智慧。佛教把整个世界分为十个法界: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前六个法界叫六道。这个天,没有单独的道,寄生于其他五道。所谓六道轮回,就是在此六道中间轮回,是苦的。只有在人道,才能成道。  

    在我们人中间,有一种人叫缘觉,即没有学佛修行,但看到世间现象的因缘而觉悟,叫缘觉,修的十二因缘,即过去、现在、将来的因缘——得的果是辟支佛,不是完整的佛果。第二种人听到佛法,觉悟了,修四谛即苦、集、灭、道。谛是真理,声闻是修四谛而得道,得的是阿罗汉果,是小乘果,是自觉自利。以上为小乘修法。第三种修菩萨道,即菩提(觉悟)萨(有情、众生意),即使众生(有情)自己觉悟,是自觉觉他,自利利他,把觉他利他看得更重于自利自觉,叫大乘。菩萨修六度,即六种法门:布施、戒律、禅定、忍辱、精进、智慧。度是到彼岸即波罗密,即六波罗密,菩萨得的果才是佛果。缘觉、声闻、菩萨、佛,四法界与前六法界合起来为十法界。    

    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就是佛,所证的果都是智慧。    

    缘觉、声闻得的果是一切智、菩萨得的果是道种智和一切智,佛得的果是根本智和后得智,也可以分成五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法界体性智(根本智)。这五智就是后得智。

    通过修六度,把八识变成四智,前五识,意识第六识,末那识第七识,阿赖耶识第八识,意识有个根,叫意根,即第七识——末那识。末那——印度语叫染污,怎么叫意根呢,比如想一个事物的时候,背后有一个思想晓得你想的是什么,就是六识的根,即第七识意根——末那识,第八识是种子识,前六识能想,原材料是第八识提供的,提供的原动力,使种子变成了现行,变成了一种动,反馈到第八识,又变成了种子,储藏在第八识。这种现行,种子互变,生生不已,越生越多,智慧越来越多。

    关键问题在阿赖耶识提供的种子要经过意根——第七识,经过时意根象一个导向开关,导向觉悟——成佛。导向错了,就是众生,这个导向开关常常导错——我的,我的,为上印记,所以导错,带是我的种子,使得我们迷惑。小孩一生下来,就是我的我的,到老到死,都是我的。所以这个意根中的我的,佛教叫我执,就是抓住我不放。这种我执,一种是抓住物质不放,有的是抓住理想不放,佛称人我执(物质),法我执(精神)。这种我执,一种是俱生,一种是后天。后灭容易消除,俱生的难消除。

    有了两种我执,造成两种障碍:人我执——烦恼障;法我执——所执障。烦恼障——肉体病;所执障——心理病,这些病源生意根。这个障碍很大;比如眼见有限,前六识都有限。

    如果取掉我执,就是平等性智,要转末那识变成平等性智,意识变成了妙观察智。这样,前五识就变成了成所作智,种子识——阿赖耶识训成了大圆镜智,这四智都是一个智——法界体性智,前四识都是他流出来的四智。   
 
    学佛就是把八识变成四智,转识成智,即转八识,成四智(五智)。识是无名,智是般若。密教把五方五佛表示成五智。中央大日如来为法界体性智;东方阿*(外门内众)佛为平等性智;南方宝生佛为大圆镜智;西方无量寿佛为妙观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为成所作智。佛就是五智,佛就是般若。

    这个般若,是佛的智慧,不要说人,就是圆觉都很难体会,是不可思议的,只能证得,不能意得。修行就是要证得,证得就是要大彻大悟。

    为了进一步讲清,用禅宗讲。昨天讲了万事万物缘起,小乘讲三法印,大乘讲实相(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就是般若。所以禅宗教化方法与别的宗派不一样,禅宗不用语言、文字,不用逻辑思维。禅宗认为悟不到般若,看不到实相,就是障碍,所以不立文字。我们一般人认识事物是靠常识来认识,例如白色的实相,问几次就说不清了。物理学讲太阳光用三棱镜分析,在光波中显现,讲白色,但一问,就又回答不上来了。所以禅宗认为事物的实相是靠不住的。禅宗调整了一个方法——参禅,用参禅来悟。把感性认识提到理性认识,禅宗认为靠不住,要开悟,怎么开悟,要离开语言文字、逻辑等,证得开悟。举个例子:我是师父,徒弟参禅,师父指茶杯,这是什么?徒弟答:茶杯,师父说错了,茶杯名称是人赋予的,茶杯本来没有名字,是人给起的名字,是过失,这样认识茶杯,叫增益谤。再问,徒答不是茶杯,师父指出又错了,茶杯千百年来都称茶杯,约定俗成,成了法了,说不是茶杯,破了法,叫减损谤。参禅后再问(禅宗参禅难),开口便错,动念就乖。不开口,不动念也错。我们从前讲洗脑筋,用到这里,就是扫尽过去一切的知识观念等等。回答是茶杯,也不是茶杯,又错了,叫相违谤。又去参禅,师父又问,徒弟非是茶杯,非不是茶杯,又错了,叫戏弄谤。是——肯定;不是——否守;也是,也不是——矛盾;非是非不是——不定。用语言来说茶杯问题,离不开以上四种形式。能否在以上四种形式以外,用语言,用思维逻辑回答吗?这说明以上四种形式及文学、语言、逻辑思维有局限性,要耐,要清洗。我们分析以上四种形式,肯定——有句;否定——无句;矛盾——亦句;不定——非句。什么是般若,般若就是离四句,叫顺指看月,离指看月,不能看指不见月。    

    色、受、想、行、识、叫五蕴,每蕴20句,过去、现在、将来一百句,要泯百非,这样才能得般若。

    禅宗要离四句,即四句,也不对;不离不即也不对;亦离亦即;非离非即;非非不离,非非不即。这叫不定,叫重重无尽,到最后不可思议。所以禅是悟——前五识是感性,第六识是理识,第七识是悟识,悟了就是般若。

    过去参禅的人要过三关:初关、重关、牢关。初关,发问,禅宗提倡疑心,用心的本体,证得心的本体。初关——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过了初关,禅宗叫破初禅,不破初禅不开口。到第二步破重禅(关)。——原来如此,——山还是山,水还是水(不同于初关以前的山和水)。不破重禅不下山。到第三步破牢禅(关),证得般若,叫祖师禅。这是中国佛教,这是从彻空上证得空。北宋神秀:身是菩提树,心为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这是破初关。南宋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是破重关。慧能的弟子神会证得顿悟法门,《坊经》是构会对慧能讲述的记录。南宗推翻北宗,到现在顿悟和渐修(悟)公案还未解决。掸宗现代公案,就是胡适与铃木大掘之争。禅的真髓是什么,胡适说可用历史方法证得,铃木说不行,要悟得。用心的本体证心的本体,叫祖师禅,虽如来禅,秘密禅不一样。学佛的目的是了生死;学佛的对象是八识转四智;学佛的过程四个:信(实践行为),解(理解)、行(修行)、证(证得)  

    怎样得证得:三无漏字(漏——烦恼)——戒、定、慧三学;步骤为三:持戒、修定、证慧。持戒,释迦圆寂时,阿难问佛,释尊答;一、何为师——波罗提木即戒;以戒为师。二、何为依执——四念处为依执,观身不空,观受是苦,观法无我,观色无常。三、开经第一句话:如是我闻。戒:杀、盗、淫、妄、酒——小乘戒。大乘戒——菩萨戒(在家娑婆戒、出家比丘、俱足戒)。密教——三昧耶戒。三昧耶——平等本誓,发愿。戒为四种:戒体、戒法、戒行、戒相。戒体:受戒时答部产生的一种;物质东西,叫无表色。现在科学界承认有一种手摸不到、眼看不着的,介乎精神和物质中间的物质叫暗物质。戒法:戒法条文。戒行:按戒法修行,止持(不作什么),作持(作什么)。戒相:修行相。在戒的基础上修定——禅定。人要饮食,呼吸,睡眠,儒家讲气功,讲入世、治世。饮食就是精,呼吸就是气,睡眠就是神。道家讲一定的精神跟气结合就是丹功,后入神。佛家讲饮食为色法,呼吸为息法,睡眠为心法,藏密讲饮食为豚,呼吸为气,睡眠为明点。    

    修法不一样,从息法修的叫如来禅,一呼一吸叫息,一息。吸后呼,呼后吸,在一呼一吸一停上做文章,得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小乘修证阿罗汉果。大乘修九种大定。

    从心法修的叫祖师禅,显教修。从肉体色法修的叫秘密禅。学佛步骤,持戒修定证慧。戒四种,定三种,禅定(如来禅、祖师禅、秘密禅)。密教修秘密禅,叫三摩地。

    证慧,经十信位、十住位、十回向位。十地位,等觉位、妙觉位。密教一进入证慧,入密坛,就到十地位,叫即身成佛。证得的慧,和显教一样,是根本智,后得智,得五智,是修三摩地得五种智慧。    

    汉传佛教小乘两个宗派,俱舍宗,成实宗。大乘八个宗派:律宗、三论宗、法相宗、禅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真言宗。三论宗就是法性宗,法相宗叫唯识宗,天台宗叫法华宗,华严宗叫贤首宗,律宗既是小乘,又是大乘。现在受戒都是小乘戒律,小乘在印度20个宗派,传到中国以道宣律师为首。道宣住终南山,也叫南山宗。过去汉传佛教以南京宝华山戒律为最好。受戒从密宗讲,也是一种密法。戒律都是根据般若来的,以般若为根本。    

    三论宗叫法性宗。是根据龙树菩萨三论(中论、百论、十二门论)创立的宗派,着重佛般若的空,也叫空宗。

    佛教基本理论可用四个字代表,叫缘起性空。万事万物因缘起,无第一性,无常是空,是空不空的空。三论宗着重讲空的一面。法相宗是玄奘大师创立的,把瑜珈学系创立于中国,讲中观,讲法相,这一宗讲般若的不空,叫有宗,三论法相都是从教相(道理)上讲空和不空,而禅宗是从事相(实践)上讲空,是从事相上证明般若的空。天台宗是智者大师创立的,是中国自己的宗派,印度没有。他着重从教相上讲空不空的。华严宗讲空不空,是从事相上讲的。只有真言宗讲空不空,是从事相上证空不空的。净土宗,也叫念佛宗,是通过念佛证得般若,最简便,叫易行道,其他宗派叫难行道。律宗称别教,是释尊亲自制作制度的教。其他教叫化教。三论宗标榜他讲空讲得透彻。法相宗讲有,禅宗讲他是证悟的,是自力,其他宗派是他力。华严宗讲法,自认最圆满,叫圆教,其他叫顿教、浙教。禅宗自认为是顿教,其他是渐教。天台自称一乘,其他是二乘、三乘。真言宗认为其他是显教,他们的经是法身佛说的,其他宗派的经是报身佛说的。他们的教主是毗卢遮那,大日如来。显教42位成佛,密教修即身成佛。显教修如来佛,祖师禅,密教修秘密禅。

    八宗到现在,禅宗、净土宗盛行,其他都衰落了。后来禅、净双修。到民国初年杨仁山居士从日本请回法相宗经典,在南京办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主讲;北边在北京办三明学会。韩清净主讲。到此,南欧北韩,法相突起。近来虚云和尚是禅宗大德。天台宗讲教相,讲佛教教义,近代有替贤大师。华严宗日霞办上海华严大学。净土宗多,黄念祖等。真言宗中国现在没有了,要学就是东密。    

    各宗派都是证般若。

    密    宗

    一般密宗和法门寺唐密曼荼罗

    密教与其他宗派不同,是靠佛、菩萨加持修法。

    密教的基本理论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一、六大无碍常瑜珈;二、四曼相即各不离;三、三密加持速疾显;四、不舍肉身成觉位。

    一、六大无碍常瑜珈

    六大:地大、水大、火大、风大、空大、识大,大是性能,六种性能,密宗认为整个法界(包括十法界)都是六大组成的。佛是六大,菩萨是六大,人心也是六大。既是六大,就没有隔,可以相通,叫无碍,叫瑜珈,叫相应。五轮塔表示五形世界,五形法界,也是一个人体的表示。四方形——地大,坚固;圆形——水大;三角形——火大;半月形——风大;大空点——空大。识大在五大其中。

    这是宇宙的微型,法界的缩影,也是人体象征。这种塔叫五轮塔。空轮、风轮,火轮,水轮,地轮。

    二、四曼相即各不离    

    曼,就是曼荼罗,根本意思是轮圆俱足,叫曼荼罗。开始的意思是事物的本质叫曼荼罗。从牛奶中提炼奶酪,再提,再提,搅拌时精华就出来了。曼荼罗就是本质的意思,是从本质中提取精华的意思。提取时,精华聚集在一起,曼荼罗也有聚集的意思,也有圆转的意思。    

    后来,密教借用了这个意思。佛的最高境界、佛的本质是般若。佛怎么证得的,是在菩提树下顿悟,菩提树下叫场所、集所,在这里释尊显不出本质。曼荼罗,就是许多佛和菩萨显示出本质、证悟,一句话叫轮圆俱足,轮圆一转,万事万物都在里头,包括了本质等一切意。一般密教讲四种曼荼罗:大曼荼罗、法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羯摩曼荼罗。讲一个曼荼罗,其他三个曼荼罗都在其内。比方今天讲课,持接厅就是大曼荼罗。讲课内容是法曼荼罗,讲课的代表形象——粉笔,叫三昧耶曼荼罗。如果不讲,曼荼罗停止;一讲曼荼罗就动,叫羯摩曼荼罗。

    三、三密加持速疾显    

    身、口、意为三密。身体不动,叫身业,修了叫身密;口不动,叫口业,修了,叫口密;意不动,叫意业,修了,叫意密。身——结印;口——真言;意——观想。    

    人各不同,佛菩萨也有不同法门。人对容易相近的佛和菩萨叫本尊。怎么修法,结他的手印,讲他的真言,观想他的形象。到他入我,就是我入(即为本亲尊)。入我——加;我入——持。这样修法快得裉,叫速疾显。   
 
    为什么有个加持,因为大大无碍。    

    四、不舍肉身成觉位    

    六大是般若的体,四曼是般若的相,三密是般若的用。    

    密教讲般若的不空,他有两句话:当相即道,即事而真。意思是眼前的相就是道,事就是真,不是离开现实生活有一个什么道,有一个什么法界,眼前的事就是道,就修行,处处是法门,处处是道。

    般若分为实相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万事万物的本来面目;观照般若,就是用般若的观点,方法去认识事物,认识般若的实相,即用般若认识般若。

    佛教最大的经卷600卷般若经,玄奘法师全部翻译完。600卷讲了十六会,最重要的是第九会、第十会。第九会是金刚般若会,是金刚般若——金刚经,是讲实相般若——讲空。第十会,是理趣般若,般若理趣经,是讲不空的。密教主要讲理趣般若,用不空来证空不空。他跟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是前五大地、水、火、风、空,用肉身法门表示,叫胎藏界,是讲理的,讲色的。相对的金刚界是讲识的,讲智的,讲精神方面的。两部大法,一部讲修肉体,一部讲修精神;一部讲认识物质世界,一部讲认识精神世界。两部大法都是大日如来——毗卢遮那佛说的。毗卢遮那,意为遍照,无处不在,光明普照世界、众生、十法界,是借太阳比方讲的,大日如来,是一个整体法身。释迦牟尼是到人间的报身佛,大日如来是法身佛。六大性能都是大日如来的性能,都是从大日如来分流出来的。可以这样表示:

    金刚界——月轮——心——智

    胎藏界——莲花——肉体——色

    太阳从东方出来,落在西方。人有本性,叫本觉。因为阿赖耶识开导到无明处,变成凡夫。无明叫无始无明。要修成觉悟,叫始觉。胎藏界表示本觉,金刚界表示始觉。胎藏界表示本有,金刚界表示修身。胎藏界本有本觉,自己证得;金刚界要修,要化他,这是两部大法门基本区别。    

    讲金刚界、胎藏界都是讲佛的境界,不是菩萨境界,更不是外道、凡夫的境界。所有密教境界,都是佛的境界,都是从事实上讲佛的境界,而佛的境界的内容,是大日如来法身佛的境界,是遍照境界。  
  
    因为胎藏界是自证的法门,金刚界是始觉修到本觉。胎藏界象日东升,金刚界是让太阳升起来;胎藏界东,金刚界西。
    胎藏界的基本经典是《大日经》,是毗卢遮那佛的。

    金刚界的根本经典是《金刚顶经》,是金刚各经的总称。《大日经》告诉我们怎样修肉体,《金刚顶经》告诉我们怎样修精神,前者教我们怎样认识物质世界,物质现象;后者教我们怎样认识精神世界,精神现象。这是两部大法的区别。但两部大法离不开,是互相关联的,是不二的。两经全部讲,不容易,大意略讲如下;首先讲教相、事相。教相是理论,事相是实践,修行方法。过去,对没有修密法的,什么也不讲。自日本权田雷斧传法,教相公开;但事相不讲,要传承。

    佛教不论那个宗派都是修戒定慧。密教讲戒定慧,首先要发菩提心,即觉悟心;成了是圆满心,要受戒,不然不能入坛。密教戒是三昧耶戒,是本等本誓,与佛的誓愿一样,跟佛发的誓愿一样的戒。在东密有十条(藏密十四条),最主要的是四条,做到四条,就是三昧耶戒。四条为:1.不应远离普提心(觉悟心);2.不舍正法,不起邪行(起,不——针对出家在家);3.于一切法不悭吝(看对象);4.不得不饶益众生(为众行)。这是讲两部大法前讲的,必须弄明白。

    五、《大日经》的根本教义    

    《六日经》建立——胎藏界曼荼罗——本有平等——理界——前五大——色法——莲轮——因——东——种子为 (阿)

    《金刚顶经》建立——金刚界曼荼罗——修生差别——智界——识大——心法——月轮——果——西——种子为 (般)

    中台主尊——胎藏界大日如来    

    中台主尊——金刚界大日如来    

    《大日经》20品,第一品住心品,第二品具缘品。第一品讲教相(理论),第二品讲事相(修法)。住心品是大日经的基本理论。

    《大日经》的根本道理,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

    1.阿字本不生。    

    2.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3.如实知自心。

    1.阿字本不生。  
  
     阿,梵文。密教很重视声音。我方真教体,清静在声闻。显教法华经、华严经讲梵音,海潮音,都很重视声音。特别是密教,许多陀罗尼咒语都是声音、这个声音,在人类、宇宙是非常重要的法体的东西。藏密咒语《普贤王如来根本真言》。

    阿、哞、这个阿是天上的声音,打雷,也是宇宙万事万物最初开始发的声音。在人体上是脑部的声音。哞是地部的声音,地震是哞的声音。拿人体讲,是脐部的声音,而阿是人体喉的声音。人生下来发的第一音,啊、妈、爸,都有元音阿。这是苦恼密讲的。而东密只讲阿。密教认为万事万物因缘生,生是灭、灭是生,霎那生,霎那灭,实际上是不生。这就告诉我们,万事万物虽是缘生,但是本不生。

    密教解释问题分四层:浅略释、秘密释、深密释、秘中秘释。以上是浅略释。

    2.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

    密宗究竟讲的是什么呢?胎藏界讲在母体中怀胎为生命,生下来是活泼的生命,心和胎心是一样的。胎藏界表示心,用八叶莲花表示心。菩提心为因,因就是各种子,是求觉悟的。种子要发芽生根的,需要雨水、阳光等,才能发芽生根。大悲是根本,叫大悲心胎藏界曼荼罗。那么果实是什么,就是方便为究竟,究竟是什么,方便是什么?方便就是当前,当下如法做,就是方便。用各种方便法使众生得渡,方便就是究竟,究竟就是果。

    什么是菩提心,在密教中龙树菩萨《金刚顶发菩提心论》对菩提心讲的很清楚,是三方面的内容:行愿、三摩地、胜义。行愿,愿很重要。佛教讲发愿,儒家讲立志。发什么愿,发成佛的愿,即是三昧耶愿,即发和佛、菩萨一样的愿,而照这个愿做,叫行愿,这才是菩提心,才有大悲这个根本,才能究竟。

    三摩地是静心菩提心,胜是道理,义为正义,非常奥妙的真理。可以这样表示:行愿——大悲、大行;三摩地——大定;胜义——大智。愿、行,原是普渡众生,是大悲歌,包括了大悲,观世音菩萨代表。行,大行,普贤菩萨代表;大定的智慧,地藏菩萨代表;大智,以文殊菩萨代表。   

    菩提心就是代表菩萨的种于,所以叫菩提心为因。

    大悲为根本,佛教讲慈悲,不只是一般的同情心,是大慈大悲。什么叫慈,同等为慈,同体为悲。同等无条件。大慈表示的菩萨是弥勒菩萨。观世音菩萨是代表大悲的。大行——普贤菩萨;大智——文殊菩萨;大愿——地藏菩萨。同心为悲不容易,你我一心一体,同喜同悲。佛教讲慈悲是无私的同慈同悲,无条件的同慈同悲,菩提心以以上三条为种子,叫三句义。

    3.如实知自心。讲实相般若,佛的般若本来面目就是自心,你要如实知道你的自心,叫如实知自心。人们不知道自心,越来越迷惑,越烦恼。人心在哪里,密教就是修肉团心,你要如实知道你的肉团心。心理影响生理,生理影响你的心理。佛教讲要如实知道你自己的肉团心,自己的心。自心为息,一呼一吸为一息,息息不断,念就不停。人的息往往是不安定的,是乱的;念也是散的。人们的心经常处在“攀缘心”,东西南北胡乱想,是散位,不是定位。白天散位,晚上做梦,念头不停,末那识不停,散位、梦位、狂位,只有修持,才能进入定位。 

    呼吸跟念头有密切关系,呼吸顺,念头定。禅定就是用息法调呼吸,调念头,协调了,大脑不是兴奋、压抑;而是一种最安全的状态,身体内部自然调整,道家叫还精返神。

    人的真心是什么,是阿字本不生。他的意思就是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三句义的实质是如实知自心。懂得了这个道理,就懂得了密教的心理学,生理学。

    《大日经》最根本的意思是三个纲领。阿字本不生是三句义,三句义要义是如实知自心。如果用图像表示,就是胎藏界曼荼罗。  

    在这里,要明确三劫十地。显教成佛要经过无数次劫。密教来得快,但是也讲初劫、二劫、三劫。初劫要破粗妄执、细妄执、极细妄执。什么是妄,就是末那识提的“我的”。过三劫,破三妄才能进入十地修行。所以,学了密教,修行就进入初地,初地密教叫发心地,显教叫欢喜地。二地、三地到十地,都是修行地。到十地后修行就圆满了,进入等觉妙觉,进入佛地。所以初地发心,十地修行证佛果。以上分四个阶段,破三妄,进一地;进二地至十地;证佛果。证大日如来佛地。

    为了表示修证流程,用修正法门渡众生,从内心大慈大悲分流出种种法门,渡种种众生,对应种种众生的菩萨像。中台八叶莲花,内证法门流出一重、二重、三重、四重。一重,就是过三劫;二重就是破粗妄执,破细妄执;三重破极细妄执;第四重外加。

    最中间一重用莲花表示肉团心脏,是胎藏界大日如来。八叶四方四佛四隅(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四大菩萨。以主尊的下面为西,上面为东,金刚界相反。(如图1)    

    第一重:中台八叶    

    第二重:遍知院、持明院。

    第三重:观音院、金刚手院、释迦院、虚空院。

    第四重:文殊院、除盖障院、地藏院、苏悉地院、外金刚部院。 
   
    以上共十三院,每院菩萨不一样。例如释迦院是相向释迦的菩萨。种种菩萨,普渡众生。

    这十三院可以分为三个部,中间叫佛部,一边叫莲花部,一边叫金刚部。金刚部叫菩提心为因,莲花部为大悲为根本,佛部为方便为究竟。三句话的裨是如实知自心;心是八叶莲花心,是阿字本不生。金刚部讲空,莲花部讲不空,佛部讲空不空不二。金刚部是空谛,莲花部是假谛(不空是幻有),佛部为中谛。

    曼荼罗讲真空和妙有。

    中台院叫中台八叶院,最重要,其他院是这个院开出来的,是胎藏界曼荼罗的总体,表示人的九识。密宗讲第九识,叫庵摩罗识——清净识,是无丝毫染污的,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杂的东西。第九识就是胎藏界的大日如来,表示人本来是清清净净的。中台八叶,合起来讲叫心王——心所——心不相应——心所有——无为。法相宗把心归为100法。就是以上;归纳为五位;一位是八识。——心王,其他各位是第八识所变,是第九识。四方是四个佛,跟金刚界曼茶罗不一样。

    胎藏界用现在的话讲是现象界,金刚界讲本体。金刚界是心——心法;胎藏界是物——色法。胎藏界用六大表示,金刚界用识大表示。用颜色表示,德性表示,作用——心是要大,成就就大,是成正比的。曼荼罗是轮圆具足的,不要执着。

    中台八叶,中央是大日如来,是庵摩罗识。    

    八识转四智,阿赖耶识转大圆镜智,只有普贤菩萨行,所以在东南方安奉普贤。西南是文殊,能斩断末那识,靠他的法门寺来斩。开敷华王,是莲花三昧,比大悲观音心的心,是妙观察智,是第六识意识转变,是观音菩萨。弥勒菩萨为成所作智,妙音在东北,对天鼓雷音。以上是胎藏界的中台八叶,四方四隅。

    为什么四佛提四个菩萨。因为佛是果,菩萨是因。普贤的果是宝幢,为大圆镜智;文殊的果是开敷花王,为平等性智;观音的果是无量寿,为妙观察智;弥勒的果是天鼓雷音,为成所作智。四识转为四佛四智,四菩萨表示四因,为定;四佛表示四果,为慧,由定生慧。  

    胎藏界大日如来结手印叫法界定印(跏趺坐),金刚界大日如来结的手印叫智印。怎么叫法界定印?五佛为五大,识大在指内。左手为众生五大(识在其内),右手为佛的五大(识在其内)。佛四大在众生四大之上,同归于空。这是大日如来的根本印。

    胎藏界大日如来表示干栗陀心(肉团心),金刚界大日如来表示质多心(第六意识的心)。

    金刚界阿*(外门内众)佛——坚固,东方。从胎藏界讲,象大宝珠一样,功德财富聚集不动,满足众生上求佛道,下渡众生,把他安在大旗帜上,叫宝幢佛,指挥众生修行,降伏四方魔。从体性讲叫阿*(外门内众),从作用讲,叫宝幢。开敷华王佛(胎藏界)与宝生佛是一对,用佛的智慧救波众生,花开圆满,保护菩提,宝生是体,华开是用。西方的(胎藏界)无量寿与(金刚界)阿弥陀佛是一对,本性是无贪瞋,所以是无量寿。北方(胎藏界)的天鼓雷音佛与(金刚界)不空成就佛(释迦佛)释迦说法,就是天鼓雷音。    

    胎藏界表示八叶,肉团心生血为赤色,胎藏界八叶莲花是赤色。而金刚界是质多心,是庵摩罗识,是干净的,所以用月轮表示,是白色;中心用日轮表示。金刚杵是二、三、四、五、九,三股金刚是身、口、意三股平等,与佛的身、口、意三股平等。中台八叶是莲花为台,叫莲花藏世界,表示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八叶莲花表示大悲三股金刚杵,表示大智;中间九尊(四佛四菩萨和大日如来)表示大定;中台八叶表示众生凡夫生的心大慈大悲大定,是圆满具足的。

    四阏伽瓶,浅的讲,表示划界限的,瓶子口内是道场,外是外界;四瓶在四角,从四方供奉中央佛的,表示四智,瓶为金刚界,瓶水为胎藏界,金胎不二,瓶子上放三股金刚杵,表示瓶子坚固、地大,为理。入此理,入此智,又表示理智结合,产生万物德性。瓶子在南方者,为开敷华王,要插花;瓶子放宝,表示储藏万宝;瓶子系带子,有颜色,四隅都用色表示,显教合掌;密教胎藏界是莲花合掌,金刚界是金刚合掌。    

    胎藏界13院,原12院,后从虚空院分出苏悉地院;13院分为佛部、金刚部、莲花部。中间佛部,右莲花部,左金刚部。莲花部为大悲;金刚部为大慧;佛部为大定。胎藏界从修行内证流出一室三部十三院,由大智大悲大定组成内证修行法门,核心是中台八叶院,主尊是胎藏界大日如来。四方四佛(东方宝幢佛,西方无量寿佛、南方开敷华王佛、北方天鼓雷音佛)。四佛表示四智,宝幢佛表示大圆镜智;开敷华王佛表示平等性智;无量寿佛表示妙观察智;天鼓雷音佛表示成所作智。智是佛的果,果是从因地上修,四菩萨因地修成相应佛智。怎么修成。东南普贤菩萨的万德修行,证得宝幢佛的大圆镜智;西南文殊菩萨的智慧证得开敷华王佛的平等性智。西北,观世音菩萨的大悲证得无量寿佛的妙观察智;东北,弥勒菩萨的大慈,证得天鼓雷音佛的成所作智。四隅四菩萨是四因,四佛是果。

    四方四佛从因到果,由定生慧。东方和东南的宝幢佛、普贤菩萨表示发心门(发菩提心);南方和西南的开敷华王佛和文殊菩萨表示修行门;西方和西北的无量寿佛和观音菩萨是证,证得菩提门。北方和东北方的天鼓雷音佛和弥勒菩萨入的是涅槃门。这叫发心——因;修行——行;菩提——证;涅槃——入。因、行、证、入,为胎藏界大日如来的全部功能,是从他的内证法门流出来的。

    合起三部——三句义: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本。方便为究竟,告诉如实知自心,心在哪里,就是胎藏界的大日如来,本质是阿字本不生,他的意是三句义。知自心,心的内容是证四智,过程是因、行、证、入——发心——修行——菩提——涅槃。

    在密教中修行的道路不同,有两种说法,两种法门。一种是中间,中间大日如来。一种是东方宝幢法。两种都对,不过条件不一样,说法不一样。

    金刚界曼荼罗。

    金刚界是月轮表示的曼荼罗,西方曼荼罗。两部曼荼罗画像的作者是谁。过去说法不一,从法门寺地宫看,可以说是中国的和尚惠果。惠果和尚的法力很大,皇帝赏赐给他好多茶,他用茶换钱,买颜料,画曼荼罗,自己画,培养人画。空海回日本,惠果画曼荼罗给空海,空海带回日本,18年后损坏,空海照原样画下来,这样损坏了又画,历四五次,最后一次是公元1600年画的,现在留下来的只有法门寺地宫了,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最早的曼荼罗。    

    金刚界曼荼罗是根据《金刚顶经》建立的。《金刚顶经》在印度叫一十八会,有十万颂,就是大日如来在18次会说的,有十万颂(十万句)。宋朝施护译:初会《一切如来真空摄大乘规证三昧大教王经》;第六会——《最上根本大乐金刚不空三昧大教王经》;第十五会——《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七卷。《金刚经》没有全部翻译出来,但这些都译成藏文。

    现在讲的九会曼荼罗;第一会成身会,第二会三昧耶会,第三会微细会,第四会供养会,第五会四印会,第六会一印会,第七会理趣会,第八会降三世会,第九会降三世三昧耶会。这九会曼荼罗是金刚界大日如来在18会中的初会里说的。《金刚顶经》初会分四大品:1.《金刚界品》、2、《降三世品》、3《偏三世品》、4《偏调伏品》、《一切义成就品》。不空三藏译的这些品,成身会、三昧耶会、微细会、供养会、四印会、一印会、理趣会属《金刚界品》,降三世会,降三世三昧耶会属《降三世品》。不空三藏虽然只翻译四品,但他有一本《十八会指归》,把《金刚顶经》的18会作了简要介绍。

    金刚界曼荼罗的意义

    九会曼荼罗即金刚界九种曼荼罗,但习惯讲九会曼荼罗。

    后来的18会曼荼罗是从初会派生的,展开的,所以初会很重要。18会是金刚界大日如来在阿迦尼吒天宫讲的,地方是色究竟天。佛讲三界:欲界、色界、天色界(色究竟天),即在最高天讲的。大日如来给谁讲,给金刚手、观自在等十地以上菩萨讲的。初地欢喜天。八地是不动地,是大难关;只有到此,才不退动。到十地以上是等觉、妙觉。十地以上是佛界。佛慈悲,把在色究竟天讲的,在须弥山上象演电影一样重现出来,因为须弥山离地球最近,所以龙树菩萨才得以见,把它画下来,才是现在的金刚界曼荼罗。

    为什么叫金刚界?金刚是大日如来的别名,所以金刚界大日如来叫金刚界曼荼罗,是金刚界的大日如来表现的曼荼罗图像。金刚界永远坚固不坏的智慧,成的佛果是金刚界大日如来。金刚界大日如来是怎么修成的,是一切佛的身坚固不坏如金刚,一切佛身、口、意金刚本质形成的金刚不坏的肉体叫金刚界。也可以讲一切如来的口、意、身叫金刚界。金刚界:金刚表示坚固不坏的智慧;界的意义:体性、原素、成份、原因、藏、持、差别。后来弘法大师归为四个要义:体义、界义、身义、差别义。正因为如此,所以金刚界大日如来是金刚之体,集十个法界之身像于一身,又分流十个法界,这个身叫等流身。

    金刚界九会,中间叫成身会,也叫根本成身会。

    成身会表示修行人学五相成身观而成就象金刚界大日如来一样的身体,所以叫成身会,因为其他八会由此展开、派生,所以这里也叫根本成身会。这个根本成身会是金刚界曼荼罗中的大曼荼罗。成身会45尊,这45尊内证的本誓用一种法器表现是三昧耶会,所以三昧耶会没有佛像,而是种种法器,即45尊像的法器。羯摩会表示45尊像都聚集在三股金刚杵上,三股金刚杵表示事业成就,就是造作成就。供养会,表示这些菩萨把三昧耶放在莲花上供养大日如来,供养为事业,叫供养会;成就叫羯摩曼荼罗。以上四曼相即各不离,汇总起来叫四印会,表示四曼不二,但他又有别体,叫小不二。把四曼差别相会到一实相,会到相般若六大,叫一印会,是大不二。

    显教讲法、应、报三身,密教讲自性轮身(法身)。就是万事万物的自性和本身。所有密教的佛像,包括大日如来,都叫自性人生;是佛身,密教的第二种分法,叫正法轮身,是传佛的正法轮身。

    另外,还有一种教令轮身(应身化身)。众生刚强难化,没有办法了,要强迫去做,就是明王愤怒像,强迫去做,这是一种分法。    

    还有,等流身,为了教化众生,佛把自己身体分流出去,叫等流身。

    到了一印会,金刚(坚固不坏)萨埵(有情)即金刚手菩萨,跟显教以文殊菩萨代表智慧,法王子。所有佛是般若产生的,般若为佛之母,在显教以文殊菩萨表示,所以金刚萨埵是大日如来的法王子,所以表示一印会大日如来内证法门,就形成了理趣会,般若有金刚理趣。所以叫般若理趣会。但是有些难化之众生,所以就要显露忿怒金刚来降伏,就有了降三世会,降伏众生的贪、嗔、痴。把降三世的菩萨本事显示出来,就是降三世三昧耶会。    

    金刚界分为五部:金刚部、宝部、莲花部、羯摩部、佛部。金刚、宝部(金刚界)——金刚部(胎藏界),莲花、羯摩部(金刚界)——莲花部(胎藏界);佛部(金刚界)——佛部(胎藏界)。

    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

    根据日本画像,金刚界曼荼罗佛和菩萨像为1061尊。胎藏界曼荼罗用中台八叶莲花表示肉团心,金刚界曼荼罗以月轮表示质多心。所以,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用大圆轮表示识大,大圆轮中又有五轮,叫五轮解脱。即解脱有、无、色、三界,六道之苦,成就五智,圆圆明明,本来面目。    

    中间这个轮是金刚界大日如来,他的四方是四波罗密菩萨。他的东方是金刚波罗密菩萨:南方,是宝波罗密菩萨,西方是法波罗密菩萨,北方是羯摩波罗密菩萨。

    波罗密是到彼岸的意思,更深一层,这波罗密是四佛能生之母。意思是只所以生这个佛,要有四个菩萨的境界,四菩萨是四智,产生了大日如来的法界体性智金刚不坏的自身。反过来,金大日从内证法门流出四智,流出四个菩萨。    
    五解脱轮,西方阿弥陀佛,东方阿槃佛,南方宝生佛,北方不空成就佛。

    金大日内证法门流出四个菩萨来供养,叫内四供;同时四方四佛用功德成果四隅波罗密供养金大日。为什么叫内四供,因为是内证,得了密法,所以喜、曼(化妆、花戴头)、歌、舞。

    金刚界叫五轮,五解脱轮,表示五佛解脱地。金刚界成身会的内容,大轮叫大金刚轮,大金刚轮表示五佛住的宝楼阁,四方佛两侧有金刚表示宝楼阁的八个柱子。里面有五个轮,阿槃佛,金刚杵环绕之;不空成就佛,羯摩杵环绕之;宝生佛宝珠环绕之;阿弥陀佛,莲花环绕之,而位居中央的金大日,用宝轮环绕之。这五个轮中,又有五个轮,每个轮中都有五个无量功德莲花在其中,是个宝楼阁。这个宝楼阁是地、水、火、风、空五轮支持,各在四隅,而空轮就没有表示了,整个宝楼阁都是空轮驮着。空没有障碍,在图像上就没有表示。这个是金刚界八柱宝楼阁,五方五佛就住在宝楼阁中,所以金刚界曼荼罗是个立体的。

    讲五轮,讲五大,在显教中也讲,而密教讲的五大与显教的不同,是悟界属性之标志。是佛教里头的标志。因为地大不会破坏而负载万物,以地象征冲净一切妄想,一切无名的污垢。火能烧尽一切尘垢,所以象征五佛境地能烧尽一切烦恼。风能动,风的流动象征五佛境地绝对的自由。空大,虚空没有障碍,象征五佛境地脱离一切障碍,自在无碍。这是五方佛的本来属性。

    所以曼荼罗有四大神,是惠果和尚画上去的,是他证得的体会。所以五大轮之外是贤劫千佛。过去千佛表示过去一切佛;现在千佛表示现在一切佛;未来千佛表示未来一切佛。贤劫4佛是众生,都有位子。

    下边讲16亲近菩萨,叫16大菩萨生。

    东方阿槃佛四个亲近菩萨:萨、王、爱、喜。

    南方宝生佛四个亲近菩萨:宝、光、幢、笑。

    西方阿弥陀佛四个亲个菩萨;法、利、因、语。

    北方不空成就佛四个亲近菩萨:业、护、牙、拳。

    叫16菩萨生,分别生四佛,反过来四佛表现为16菩萨。

    16大菩萨究竟是什么意义呢?学密宗的人(证方行者)金刚城人,他应该实行的生活,是十六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四个过程,细分为16个过程。东方发心,南方修行,西方证得,北方入涅。

    那么,何为16个过程呢?    

    第一、萨王爱喜,发心,发金刚萨菩提心——金刚不坏的菩提心。万事万物本身是一体;无我,是一如,不是二物。自己、他人一如,不是二物,这个心叫金刚菩萨,有了这个菩提心,本体如一,一切他人都是自己的朋友,就把所有人当作自己看,看他人与自己一样,这个过程就是金刚王菩萨。到第二过程,视人如己,不得不空已爱他,爱屋及乌,看他人需要什么,帮他人成就,“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推己及人,以他人为主要的,这个爱叫金刚爱菩萨。这栏,一切乐观、幸福,给他人一切喜,叫金刚喜菩萨。这是阿槃佛发心的四个过程。最便要的是能做到,叫三昧耶萨埵。这个过程就是因、行、证、入的因,就是菩提心的开、示、悟、入的开。这一条基本上就是金刚界的四愿。

    第二过程,叫宝、光、幢、笑,是行。要舍得。要布施,在帮助别人,就是宝生佛的四亲近金刚宝菩萨。把他人作为好朋友,给他无畏之光,叫他不要害怕,进入金刚光菩萨,自己财施于一切众生,有布施(财施、法施、无畏施)叫金刚幢菩萨。这样的修行才是法施无畏施,看到的人没有不赞成,生活充满了喜爱,进入的境界是金刚笑菩萨。前边讲了缘起性空是佛教的基本教义,佛教实践是上供下施。

    实现宝生佛的以上四个过程,叫灌顶萨埵,就是金刚笑菩萨实行,相当于胎藏界的普贤菩萨的行,金刚界的示。

    第三个过程要证,要看到实相,要进入阿弥陀佛境地,得一切法说,进入金刚法菩萨的位置,心安心平,身安身平,所以能够常常进入三摩地,是定尊,是定生慧,得般若智慧,得法的利益,进入金刚利菩萨的境地——用智慧破除了烦恼,那么他用所得到的般若再来看宇宙,看毗卢遮那佛的曼荼罗世界,就进入金刚因菩萨的位置,看到这个境界,以秘密的言语宣谈,告诉众生,就是十二位金刚语菩萨。    

    到此时,叫智慧萨埵,相当于胎藏界的证,是金刚界的悟。

    第四个过程,要入,要作佛的事业,就进入金刚业菩萨的位置。才能说法,才能渡众生,就不能不精进、忍辱,用精进、忍辱盔甲保护佛的事业叫金刚护菩萨。事情不是一帆风顺,有些难化的众生,就应该以方便的方法对待刚强难化众生,就进入金刚牙菩萨的位置。忍,用牙,叫金刚牙。再进一步,身之所行,凡是所立,精进、身、口、意、三密一致,能够实行正法,进入金刚拳菩萨的位置,就是佛的三密活动到修行人的一身,就到了佛的位置,这个过程.的菩萨叫大事业菩萨,就是胎藏界的人,金刚界的入即入涅槃门,真正证得佛果佛位。

    以上叫慧门16尊。相对于内四供叫定门16尊。

    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互相供养的关系。

    佛教的一切修正都是上供下施。中台金刚大日如来的四方表现为四佛16尊。四佛为表示供养金大日表现为金、宝、法、羯四亲近菩萨的敬献。中央大日如来为了回报四佛的供养,就在四方四佛的旁边,现喜、曼、歌、舞四个天女。喜在东南,曼在西南,歌在西北,舞在东北。回过头来,四方佛在第二重四隅用香、花、灯、涂对应大日如来的喜、曼、歌、舞。香在东南、花在西南、灯在西北、涂在东北。以上为相互对应。

    金刚界大日如来,为了供四方四门显示四摄:钩、索、锁、铃四个菩萨,叫四摄菩萨。钩在东方,索在南方,锁在西方,铃在北方。摄,就是归总,大日如来显内证法门把众生引进来,叫钩,即引菩提心;不让他跑了,丢了,叫索;然后让菩提心坚固,叫锁;然后让其觉悟,叫铃。

    这个金刚界大日如来与四方四佛互相供养,有很深很深的法义。供养圆满,就是佛的事业圆满,佛的一切事业就是供养和布施。四方佛供养中央的金大日,金刚波罗密把一切菩提心都供养,宝波罗密把宝的一切活动都供养,法波罗密把法都供养,羯摩波罗密把铃都供养,胎藏界的因、行、证、入和金刚界的开、示、悟、入,就是四波罗密,就是四个意思。金大日给四佛四智,四佛又把四智回报金大日。所以,四波罗密在藏密中解释为金刚母,以此类推。    

    喜、曼、歌、舞分别由大日如来供给四佛,叫内四供,叫秘密四供。

    四方四佛外供是香、花、灯、涂。香表示信,檀香,盘香是消除烦恼。花,就是美丽庄严,以七种觉悟的花来供养金大日。灯,表示般若智慧,表示光明。涂,涂香,表示清凉,把自己很庄严的事业供养佛。这是定门16尊。

    如果说金刚界大日如来是遍照宇宙——共性,四佛表示法界,人体的个性都是共性赋予的。所以相互供养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45尊图画曼荼罗,是金刚界成身会曼荼罗,为什么叫唐密曼荼罗,因为是唐代中国自己形成的密教之曼荼罗。就法门寺讲,不是照印度,而是有发展,有发明。比如一行,惠果,一行解释《大日经》,按善无畏口授。日本台密,理论根据是一行和尚提的。一行是日本台密的始祖。而惠果传弘法,是日本东密的初祖。空海在东寺讲,叫东密,他发明日本文字。台密是最澄在日本传的。空海和最澄,相当于中国的孔孟,是日本文化的先驱。    

    金胎两部大法的曼荼罗画像是从惠果起的,传法阿阇黎的仪轨是惠果制定的。十八契十八道创造者是惠果。智慧轮毗沙门天王像是智慧轮画的。二十八天是智慧轮发明的。圆珍的两部大法是智慧轮传的。圆珍回日,又多次向智慧轮请教。以上传承大法可以概括为唐密曼荼罗。

    唐密曼荼罗到底高在哪里呢?金胎两部大法是精神与物质,是相对立的。胎藏界大法是善无畏在南印度学的,金刚界大法是金刚智在印度那烂陀寺学的。两部大法在印度没有传,在中国传。金善又互授,后来又两部都传不空,不空传惠果,又是两部一具,传到日本的东密和台密都是两部一具。

    金胎前后都可以,东密台密认为两部不二,但东密认为两部本来不二,不二之外没有不二之法。而台密认为两部不二,不二之外还有一个不二之法,就是苏悉地法。而唐密叫金胎合曼。这是不同东密和台密,是二而不二,不二而二。可惜没有画出来,传出来,但用捧真身菩萨表示,极为珍贵。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