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门
寺院山门,为进寺大门。位于广场的前面,座北面南,五间开,仿唐风格,庄严雄伟。一幅唐代皇家寺院与佛教各派祖庭的气派!平时开东西二扇门,东进,西出。遇到重大节日或重大活动,东、中、西三扇门俱开,甚是隆重、宏大。在此,不由令人想到,唐代八位皇帝迎送佛骨舍利的空前盛况。1993年6月11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此也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足迹。
中门上高悬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笔提写的三个金色大字:“法门寺”。书法艺术勘称当今一流水平。
门前一对雄狮,昂首挺胸,很是引人喜爱。
法门寺山门,原为三间。1939年,华北慈善会会长朱子桥将军等募捐重修法门寺,加固砖塔时修茸。朱子桥,字庆澜,浙江绍兴人(1874—1941),早年投身民国革命。历任黑龙江督军、广东省省长等职,是著名的爱国将领和慈善家,曾为保护法门寺作出了巨大贡献。
现山门为1988年人民政府拔款重修。
(2)前殿(三圣罗汉殿)
一进寺院山门,便是前殿,也称华严三圣殿、罗汉殿。明清风格,建于1939年,原有一大铜佛,旧称铜佛殿。两侧为十八罗汉塑像,个个形态不一,非常逼真。铜佛于“文革”期间被“破四旧”毁掉,罗汉像也被砸烂。
1984年,住持澄观和监院净一法师于前殿重塑华严三圣:中间为毗卢遮那佛,东边为骑狮的文殊菩萨,西边为骑象的普贤菩萨。三圣两侧为十八罗汉。佛、菩萨、罗汉代表不同的果位。佛为最高,菩萨次之,罗汉最低。
两侧十八罗汉是:1.宾度罗。2.迦诺迦伐蹉。3.迦诺迦跋里惰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迦里迦。7.跋陀罗。8.伐阇罗弗多罗。9.戍博迦。10.半托迦。11.罗睺罗。12.那迦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氐多。16.注荼半托迦。17.降龙。18.宾头罗。十八罗汉详见本书《法门寺佛教诸神及函义》。
(3)真身宝塔
法门寺佛塔,因塔下地宫瘗埋佛祖释迦牟尼指骨舍利而被历代称为真身宝塔。过去,当地有段民谣:
扶风有个法门寺,
把天磨得咯吱吱。
可见塔之高。高47米。仿明砖塔,十三层,八棱,周长56米。底层正南开一门,进去可顺旋梯直达塔顶。塔顶是用铜铁浇铸的高2.45米,直径1.45米的覆钵形塔刹,巍峨雄伟。其余十一层每层有八个门洞,共88个门洞,即88龛,可供游人观赏四周风光。每层每角各一风铃,共104个,微风吹动,铃声飘荡,动人心肺。
一层的正南镶着“真身宝塔”的石刻,表示塔下瘗埋着佛指舍利,是非凡的朝拜圣地。北面镶着“美阳重镇”,表明这里曾是美阳县治,有不凡的历史。东面镶着“浮图耀日”,浮图为佛塔的别称,表明了这里风景秀美和神圣,可与东升的朝阳比美。西面镶着“舍利飞霞”,表明法门寺佛指放光等祥瑞不断,美丽奇妙如飞霞一般。其他四面各刻“乾”、“艮”、“巽”、“坤”,以示西北、东北、东南、西南方位。此塔为1988年重修。
塔,梵文音译为窣堵波,浮图等。原为供奉舍利的专用建筑物,后演变为佛教弘法的象征,寺院的标志。
法门寺最早瘗埋佛指舍利被民间称为“圣冢”,相传约在东汉时建塔,为木塔。唐时改建为四级木塔,塔顶装着九个园盘相轮。因此,后来金朝德顺僧师伟写诗赞曰:“三级风檐压鲁地,九盘轮相壮秦川。”
明隆庆年(公元1572年),木塔在关中大地震中崩塌。明塔为民间修建,极为艰难,历时三十余年。曾有位“西蜀大洲居士”为了修塔护宝,以苦行僧方式,肩筋穿百尺铁锁链,周游四方,化缘行乞,弘法集资。明塔为十三级砖质建筑。为了保护地下珍宝,当时未触及唐代地宫。
史无前例的“文革”期间,红卫兵“破四旧”来到法门寺,到处乱砸乱挖,毁掉了石碑、佛像、十八罗汉像等。正要深挖塔下地宫,住寺僧人良卿法师为护宝,用煤油浇身点火自焚,红卫兵见此惊呆,悄然撤走。良卿法师,功不可灭!
1981年8月24日10时,真身宝塔三分之一向西南坍塌,剩余依然挺立,一时传为奇观。坍塌似为不幸,却孕预着法门寺的再次辉煌。人民政府及时采纳民众的呼声,决定重修真身宝塔,1987年4月在清理塔基时,意外地发现了唐代地宫,四枚佛骨舍利和数千件珍宝重见天日!1988年11月9日(农历10月初1),宝塔重修竣工,法门寺以新姿对外开放。
法门寺的新天地开始了。巍峨的真身宝塔,自豪地竖立在法门寺佛教圣地,无比的挺拔!
(4)唐代地宫
详见本书《璀璨历史的宝库 大唐盛世的缩影》。
(5)今法门寺地宫
详见本书《今日法门寺地宫——朝拜的最高法界》。
(6)钟楼鼓楼
钟鼓楼矗立在大雄宝殿前院两侧,东边为钟楼,西边为鼓楼。1996年重新修建,各高30余米,正方形,下层为10米高的砖围墙,内有楼梯,可登楼顶。上层四角立柱,柱上架唐风楼顶,斗拱挑檐,雕梁画栋,楼顶有七环相轮。鼓楼上层架着一大鼓,直径2米。鼓槌一敲,声似雷响,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生活的乐趣。
钟楼上层吊着一大古铁钟,高1.93米,口径1.6米,重1800公斤。铸于明朝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钟体铭文为一部完整的《金刚经》。每天清晨,太阳东升,钟声悠扬,十分动人。“法门晓钟”为扶风县八景之一。
清初诗人刘瀚芳赞歌曰:
瞳瞳晓色未全分,
无限钟声入梦闻。
京兆虚传佛骨表,
浮图依旧矗青云。
(7)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又称正殿、大殿。是寺内的主体建筑。高14米,七间开间,面积731平方米,仿唐风格,庄严,高大,雄伟,气势非凡。大雄,特别的英雄,释迦牟尼的别称。
大殿内正中供奉着贴金片的五方大佛,神态各异。中间为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左侧第一位是南方宝生佛,表示福德;第二位是东方阿閦佛,表示觉性;右侧第一位是西方阿弥陀佛,表示智慧;第二位是北方不空成就佛,表示事业。五方佛也表示五种智慧。
殿前大柱上有一副深奥奇特的对联:
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
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
应断读为:
法、非法、非非法、舍非非法,
门、无门、无无门、入无无门。
此联为全国著名学者文怀沙先生题写。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五佛两侧是二十四诸天,为佛的护法神。二十四诸天名称如下:(1)大梵天。(2)帝释天。(3)北方多闻天王。(4)东方持国天王。(5)南方增长天王。(6)西方广目天王。(7)密迹金刚。(8)大自在天。(9)散脂大将。(10)辨才天。(11)功德天。(12)韦驮天。(13)地天。(14)菩提树神。(15)鬼子母。(16)摩利支天。(17)日天。(18)月天。(19)水天。(20)闫摩罗王。(21)紧那罗。(22)紫微大帝。(23)乐后边大帝。(24)雷神。
五佛的身后两侧是十二圆觉菩萨:(1)文殊菩萨。(2)普贤菩萨。(3)普眼菩萨。(4)金刚藏菩萨。(5)弥勒菩萨。(6)清净慧菩萨。(7)威德自在菩萨。(8)辩音菩萨。(9)净诸业障菩萨。(10)普觉菩萨。(11)圆觉菩萨。(12)贤善道菩萨。
五佛的背后为南海观音像。42尊造像遵循唐代经典,法度庄严。以上五佛、二十四诸天、十二圆觉僧详见《法门寺佛教诸神及涵义》。
大雄宝殿常年香火很旺,每天来这里烧香拜佛的人络绎不绝,有当地人,有祖国各地的、港澳的,还有来自各大洲的外国朋友。人们祈祷增福增寿,增智增慧,祈祷祝愿祖国早日统一,世界永保和平。
(8)藏经楼
藏经楼,是寺院珍藏佛教经典的地方。高13.2米,总面积875.8平方米。二层,仿唐风格。下层为法堂、禅房,上层为存放佛教经典的地方。
方丈院,寺院方丈居住的地方,东、西各一。位于藏经楼后边。
(9)玉佛殿(卧佛殿)
位于东院的南边。高10.6米,宽19.5米,五开间。总面积441平方米,仿唐风格,2001年农历4月初8建成并开光。殿内中心安奉着玉卧佛,此玉卧佛为一块长4.05米,重5吨的缅甸巨玉雕刻而成,为香港宝莲寺高僧永惺法师1996年为法门寺敬施。
卧佛为佛祖释迦牟尼涅槃像。佛祖80岁时知自己寿尽,来到拘尸那迦城外的娑罗树下,安祥地面西而卧,右手支脸,左手放在身上,入大涅槃境,并嘱咐弟子“要勤修我法,吾灭后以法为师”。涅槃像为佛门弟子瞻拜的重要佛像。
(10)放生池
放生池,释放已捕捉的鱼等生物,并给施食的水池。《金光明经》说流水长者之缘,天台智者始立此法。据说佛教天台宗大师智者曾买断捕捉鱼的用具,来罢免江河采捕。佛教设此,意劝人类善待各种生物,不要杀生,要多行善事,必有好报。
(11)千佛阁(千佛绕毗卢阁)
位于寺院东院中心,全称千佛绕毗卢阁,简称千佛阁。为八角圆形的建筑,高23米,中心安奉的是毗卢遮那铜佛,高13.5米,重30吨,如此大的铜佛像在国内外为数不多。站在阁内,一眼看不到佛顶,沿阁周墙楼梯,可上到20米高的上层。铜佛像神情安祥,不愧为普渡众生大德大智的觉者!
铜佛的座下四周为千佛小铜像,个个栩栩如生,活生生似的!
千佛阁于2001年农历4月初8落成并开光。千佛绕毗卢来源及涵义详见《法门寺佛教诸神及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