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火因缘

作者:朱瑞玟出处:《佛教成语》
分享到:

 

    “因缘”,本是我国的一个传统用语,是“机缘”或“凭借”、“依靠”的意思。

    佛教传入汉土以后,“因缘”成为佛教名词,原指产生结果的直接原因,后来专指起主要作用的原因。

    “香火因缘”是一个佛教用语,意思是:能够像香和灯烛一样,由于供佛而遇合在一起。形容彼此契合,有如结盟于宿世。这里,“因缘”是“缘分”的意思。

    印度的佛教信徒供佛,除了用鲜花以外,还用檀香等香料制成可以燃点的香。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这一习俗随之进入汉土,外域入贡的物品中增添了香。从此,香在汉地日趋发达起来,中国古代祭祀用的“爵”、“豆”、“鬲”等器皿,也被改造为焚香用的香炉了。

    中国香的种类很多,不仅有放置在香盒里焚烧的香末,还有线状香、饼状香、盘状香、瓣状香等等。除了燃香,佛像前还要燃点具有象征意义的灯烛。例如,状如圆轮的挂灯,叫做“轮灯”,象征“十方世界,若轮灯而明朗”;常燃不息的灯,叫做“长明灯”,象征佛法长明不灭。

    《北史·陆法和传》中记载:陆法和,是梁元帝时期的郢州刺史。他与梁元帝都信奉佛教。当魏军大举进攻南梁的时候,陆法和原本准备出兵救助梁元帝,梁元帝却对陆法和存有戒心,派人前去阻止他出兵。陆法和对来人说:“法和是求佛之人,尚不希释梵天王坐处,岂规王位?但于空王佛所与主上有香火因缘,见主上应有报至,故救援耳。令既被疑,是业定不可改也。”

    陆法和所说的“释梵天王”,指佛教的两个护法天神——“帝释天”和“梵天”。佛教的护法天神共有20个——“大梵天王”(即“梵天”)、“帝释尊天”(即“帝释天”)、“多闻天王”、“持国天王”、“增长天王”、“广目天王”、“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脂大将”、“大辩才天”、“大功德天”、“韦驮天神”、“坚牢地神”、“菩提树神”、“鬼子母神”、“摩利支天”、“日宫天子”、“月宫天子”、“裟竭龙王”、“阎摩罗王”,统称“二十天”。“帝释天”和“梵天”,居于“二十天”之首。佛教传说:释迦牟尼降生之时,就有“帝释天”和“梵天”分侍左右守护。

    陆法和所说的“空王佛”,指的就是佛,因佛“空无一切邪执”,故名。正如《圆觉经》里面所说的:“佛为万法之王,又曰空王。”

    陆法和的意思是:自己一心求佛,六根清净,四大皆空,连“帝释天”和“梵天”的位置都不希罕,哪里会窥伺人世间的区区王位?只不过自己与梁元帝都是佛教信徒,算是有宿世的缘分,才打算出兵救助他。梁元帝既然不信任自己,那么,他的厄运是不可改变的了。说完这番话,陆法和又“设供食”、“著凶服”,表示对梁元帝的祭奠。后来,梁元帝果然兵败而死。

    作为一条成语,“香火因缘”用来表示互相投合,好像前世结下了缘分。

    《烟草谱》里面说:自清代开始,随着烟草的普及,“香火因缘”也用来戏称吸烟人的烟瘾。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