猢狲入布袋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猢狲”,是生活在我国北方山林里面的一种猕猴,善于攀缘,生性活泼。“猢狲入布袋”,本是“禅宗”僧人所用的一个譬喻,表示受到束缚。

    《五灯会元·白云禅作禅师》里面记载了唐代僧人真寂的故事:

    真寂的长相酷似印度人。当他受与圣国师披剃后初次在鼓山禅院露面的时候,僧人们“皆回眸”,惊讶地注视着这个相貌奇异的新同门。真寂不仅相貌奇异,而且悟性极高:一次,与圣国师“披襟示之”,僧人们都惘然不知所措,只有真寂“朗悟厥旨,入室印证”,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颇为相似。他这种非凡的悟性,甚至连与圣国师也“莞然奇之”。因此,与圣国师圆寂以后,真寂顺理成章地做了鼓山禅院的住持和尚,威望很高。

    一次参禅时,有一个僧人问:“如何是主中主?”(这也是“禅宗”僧人们经常参究的一个“话头”。)真寂禅师回答:“汝还具眼么?”意思是:“你还长着眼睛吗?”“眼”,是“六根”之首,能对“色尘”产生“眼识”。真寂禅师意在启发这个僧人:不要被“六尘”污染,应做到“无眼耳鼻舌身意”。这个僧人却没有领悟这个道理,以为自己提问得不合时宜,就说:“恁么,则学人归堂去也。”意思是:“这样的话,我就回自己的房间去吧。”真寂禅师认为他没有理解佛法的真谛,非但不能获得解脱,反而会使自己受到束缚,就批评他说:“猢狲入布袋!”

    宋代的梅尧臣,出色地使用过真寂禅师的这个比喻,以至于有人把他的话误作这个比喻的“源头”。梅尧臣性格洒脱不羁,有诗名30年却一直对做官没有兴趣。欧阳修的《归田录》卷2中记载:宋仁宗时,朝廷让梅尧臣参加欧阳修主持的重修《唐书》的工作,梅尧臣很不情愿,却无可奈何,曾对他的妻子感叹道:“吾之修书,可谓猢狲入布袋矣!”

    作为一条成语“猢狲入布袋”多用来比喻野性的人受到了拘束。

    如果说“入袋猢狲”,则用来比喻行动受到约束的人。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