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广目天王,梵文音译「毗留博叉」,意译为「广目」,佛教四大天王之一。
据说广目天王能以清净天眼观察护持世界,护持人民,故名。他居于须弥山西部山腰处的白银棰,率领诸龙族及富单那(臭饿鬼)诸神将等,守护着西方瞿耶尼洲。
相传他是由印度神话中狩猎之神演化而来,一说他本是大自在天的化身。依《大集经》等记,广目天王曾受佛陀付嘱,让他率领眷属、诸神将等,守护西方世界,护持佛法。
广目天王也很少有单独供奉的。一般都是与其他三尊一起,构成四天王组像。广目天王的形象有多种,在《陀罗尼集经》中记,他左手持稍,右手执赤索,其余与持国天王大致相同。在《般若守护十六善神王形体》中,广目天王身子是肉色,臂挂黑丝,面露微笑,身着甲胄,手持笔作书写状。
在中国佛教寺院中,广目天王的形像最多见的是身为红色,手中缠绕一龙。如北京法海寺壁画中的广目天王,就是颜面为红色的,怒目面对前方,虬须飞动,雄伟坚定。身披铠甲,右手小臂上缠绕着一条紫金龙,左手捏一宝珠,上举至左胸。手握紫金天龙,象征降伏归“顺”,因此在中国民间传说中此广目天王就是管理风调雨顺中的“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