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梵呗?梵呗的代表作有哪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梵,是印度语「清净」的意思。呗,是印度语「呗匿」的略称,意为赞颂或歌咏。

    中国的梵呗音乐,模仿印度的曲调创为新声,用汉语来歌唱。自佛教传入至三国时,来自印度、西域的一些高僧在汉地传播、翻译佛经的同时,也带来了印度、西域的佛教音乐。月氏人支谦据《无量寿经》、《中本起经》制成《菩萨连句梵呗》三契;康僧会亦曾制此曲,又传《泥洹呗声》。此外,作“胡呗三契、梵响凌云”的帛尸黎密多罗也是西域人。这些梵呗,都是西域风格的佛曲。中国化佛曲的创始者应该是三国陈思王曹植。相传,曹植“尝游鱼山,忽闻空中梵天之响,清雅哀婉”,“乃慕其音,写为梵呗”,曹植的改梵为汉,就是在梵音的基础上有所创作,这种“鱼山呗”已经出现了与印度佛曲相异的形式,代表了佛曲华化的趋势。

    在梵呗的伴奏方面,主要是法器磬、铛、铪、铃、鼓、鱼等,也配以简单的管乐器,如《翠黄花》、《挂金锁》、《准提咒》、《普庵咒》等。其中,《普庵咒》不仅为寺院所用,琴乐、琵琶曲和管弦合奏都有同名。全曲由《释章谈句》、《初起咒》、《香赞》、《莲台现瑞》、《二起咒》、《钟声》、《鼓声》、《钟鼓同声》、《鸣钟和鼓》、《清江引》等组成,是一组特别优美的梵曲。

    梵呗的代表作有《鱼山梵呗》、《赞菩萨连句梵呗》、《泥洹梵呗》、《云何呗》、《后呗》等。

    《鱼山梵呗》据传产生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俗称“鱼梵、鱼呗”。曹植于太和三年被封为东阿王,相传他游览境内的鱼山时,听到岩洞内有梵音的歌唱,便拟写音调。后人因曲调产生于鱼山,故称之为“鱼山梵呗”。《高僧传》记载说:“陈思王曹植,深爱声律,属意经音,既通般遮之瑞响,又感鱼山之神制,于是删治《瑞应本起》,以为学者之宗,传声则三千有余,在契则四十有二。”其中四十二契,便是四十二个曲调联奏。

    《赞菩萨连句梵呗》简称“连句梵呗”,后汉支谦作。“连句梵呗”制作时间与“鱼山梵呗”时间相近。支谦从黄武元年(222)开始,到建兴二年(253)的三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活动。在此期间,根据《无量寿经》和《中本起经》的内容,制作了“赞菩萨连句梵呗”三契,流行于江南一带。支谦的这一创作对梵呗艺术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泥洹梵呗》是由西域康居国沙门康僧会在吴都建康传授的梵呗,因为内容出自《泥洹经》而得名。康僧会于吴赤乌十年(247)至建兴(建康),主要从事译经工作。根据《高僧传》记载:泥洹梵呗“清靡哀亮,一代模式”。

    《高声梵呗》据传是由西晋末年西域僧帛尸梨密多罗所传授的梵呗。据说帛尸梨密多罗“曾作胡呗三契,梵音凌云,次诵咒数千言,声音高畅,颜容不改,既而挥涕收泪,神气自若。又授弟子觅历高声梵呗于今”。觅历遂成为当时江南梵呗高僧。“高声梵呗”的名称既不标志内容和题材,又不标志体裁和形式,而表示这种梵呗的声腔特点。

  《云何呗》是密教所用梵呗之一。即在四句一偈之首,加上“云何”二字,附音调而讽咏,称为“云何呗”。

    《后呗》是佛教赞呗之一,与“始段呗”、“中呗”相对称。是法会结束之前所唱的梵呗,其音为高低屈曲的声调。唱颂后呗的风俗,在唐代的佛教仪式上极其盛行,例如法华忏法之后,一定要颂后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