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课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课诵,是佛教寺院里僧侣最主要的佛事活动。

    佛教寺院僧尼的生活既清苦又紧张有序,每天的佛事安排非常忙碌。佛教寺院里的僧众每天有“五堂功课”、“两遍殿”之说,这是佛教寺院僧尼日常最基本的宗教修行和课诵。五堂功课,指的是朝暮课诵和晚殿三堂功课,以及僧众每日早斋和午斋时要依《二时临斋仪》,将即将食用的食物先供奉诸佛菩萨,并且为施主回向、为众生发愿的功课。

    朝暮课诵,即课诵或功课,亦称早课和晚课。佛教寺院僧众每天早晚定时齐集大殿念持经咒、礼拜三宝、梵呗歌赞,并且希望从课诵中获得功德,因此将朝暮课诵也称为功课。

    学术界认为朝暮课诵仪轨与制度源于古印度的“三启”仪制,由中国佛教译经家从西域等地带到内地。东晋道安所制定的僧尼轨范为中国佛教界念诵仪制的始创时期的代表,到了唐朝时期,自马祖道一营建丛林、百丈怀海制定清规后,佛教界课诵始得规范。明朝神宗万历年间高僧云栖袾宏,使佛教寺院的日常课诵逐渐统一起来。他著的《诸经日诵集要》也是当代佛教僧众朝暮课诵的原型,可以说中国佛教界朝暮课诵仪轨与制度,形成于明朝万历年间。

    早课:佛教寺院僧众要在每日寅卯时之间(清晨3点至5点时)齐集大殿,念诵《楞严咒》、《大悲咒》、《十小咒》、《心经》各一遍,在念诵的起止都配有梵呗赞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早课时,首先要加唱香赞,即《宝鼎赞》,然后再念诵。

    《楞严咒》,又称《大佛顶如来顶髻白盖陀罗尼》,藏传佛教称其为《大白伞盖总持陀罗尼经》,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的第七卷。因佛经上说持念《楞严咒》可成无上正觉,诵持此咒有降魔息灾之功效,所以佛教寺院早课首先要念诵的经咒就《楞严咒》。

    《大悲咒》是观世音菩萨的根本法门,出于《千首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

    《十小咒》是《如意宝轮陀罗尼》、《消灾吉祥神咒》、《功德宝山神咒》、《准提神咒》、《圣无量寿决定光明陀罗尼》、《药师灌顶真言》、《观音灵感真言》、《七佛灭罪真言》、《往生净土神咒》、《大吉祥天女咒》。

    《心经》全称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佛经上说《心经》能除一切苦,故佛教寺院僧尼早课时必念诵《心经》,念诵完《心经》后便起腔唱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三遍,然后念回向偈,赞佛偈,念圣号,发愿文和三皈依,祝韦天和韦陀赞,最后是礼祖。至此,早课结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