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旃陀(Ajanta)石窟是印度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位于孟买市东北约300千米处。石窟始凿于公元前2世纪,公元7世纪后终止开凿,8世纪后逐渐被人忘却,直到19世纪初才被重新发现。
阿旃陀(Ajanta)石窟开凿在长550米、距地面10~30米不等的崖面上,现存洞窟29座,以中央诸窟年代最早。石窟除5个窟为供信徒礼拜的佛殿窟外,其余都是僧房。其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早期阶段,时间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3世纪,主要洞窟有第9、10、12等窟;第二阶段是笈多王朝时期,洞窟有第1、16、17、19等窟。
阿旃陀石窟的建筑和雕刻非常精美,其中以笈多时期的第19窟为代表。该窟门面以中央莲花瓣形卷窗和双柱门廊组成,堂门两旁列柱和柱上斗拱皆装饰图案、花草纹样和人物浮雕,堂内正中的佛塔和门面的窗、门两旁以及周围墙面,遍开大小神龛,内雕佛像或菩萨像,杂以花草图案和各类细部装饰。此窟精美的建筑和雕刻,皆属印度佛教石窟之冠。
阿旃陀石窟更以其壁画艺术著称于世。早期石窟表现的是小乘佛教题材,以本生故事画为主。壁画形象生动,笔法洗练。作于公元前1世纪的《六牙象本生图》,有一块较完整的部分表现了六牙象和象群在森林中生活的场面,神态栩栩如生,象群水沐、歇息、觅食等景色皆跃然壁上。
笈多王朝时期的壁画构图富于变化,人物神态端庄优雅,色彩绚丽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