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典》 华严经 十行品第二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无著行?佛子,此菩萨以无著心,于念念中能入阿僧祗世界,严净阿僧祗世界[1],于诸世界心无所著,往诣阿僧祗诸如来所恭敬礼拜,承事供养,以阿僧祗华[2]、阿僧祗香、阿僧祗鬟[3]、阿僧祗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妙盖诸庄严具,各阿僧祗以用供养。如是供养,为究竟无作法故[4],为住不思议法故[5],于念念中见无数佛,于诸佛所心无所著,于诸佛刹亦无所著,于佛相好亦无所著[6],见佛光明听佛说法亦无所著,于十方世界及佛菩萨所有众会亦无所著,听佛法已心生欢喜,志力广大,能摄、能行诸菩萨行,然于佛法亦无所著,此菩萨于不可说劫,见不可说佛,出兴于世。一一佛所承事供养,皆悉尽于不可说劫,心无厌足,见佛闻法,及见菩萨众会庄严,皆无所著,见不净世界亦无憎恶。何以故?此菩萨如诸佛法而观察故,诸佛法中无垢无净,无暗无明,无异无一,无实无妄,无安隐无险难[7],无正道无邪道。菩萨如是深入法界,教化众生,而于众生不生执著;受持诸法,而于诸法不生执著;发菩提心住于佛住,而于佛住不生执著;虽有言说,而于言说心无所著;入众生趣,于众生趣心无所著;了知三昧能入能住,而于三昧心无所著;往诣无量诸佛国土,若入若见,若于中住,而于佛土心无所著;舍去之时,亦无顾恋。菩萨摩诃萨以能如是无所著故,于佛法中心无障碍,了佛菩提,证法毗尼[8],住佛正教。修菩萨行,住菩萨心。思惟菩萨解脱之法,于菩萨住处心无所染,于菩萨所行亦无所著,净菩萨道、受菩萨记[9]。得受记已,作如是念:凡夫愚痴,无知无见,无信无解,无聪敏行,顽嚚贪著,流转生死。不求见佛,不随明导,不信调御,迷误失错,入于险道。不敬十力王[10],不知菩萨恩,恋着住处。闻诸法空,心大惊怖;远离正法,住于邪法;舍夷坦道,入险难道;弃背佛意,随逐魔意;于诸有中,坚执不舍。菩萨如是观诸众生,增长大悲生诸善根,而无所著。菩萨尔时复作是念:我当为一众生于十方世界一一国土,经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成熟,如为一众生为一切众生,皆亦如是,终不以此而生疲厌,舍而余去。又以毛端遍量法界,于一毛端处尽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一毛端处一一毛端处皆亦如是。乃至不于一弹指顷执著于我,起我我所想,于一一毛端处尽未来劫修菩萨行,不著身,不著法,不著念,不著愿,不著三昧,不著观察,不著寂定,不著境界,不著教化调伏众生,亦复不著入于法界。何以故?菩萨作是念:我应观一切法界如幻,诸佛如影,菩萨行如梦,佛说法如响,一切世间如化,业报所持故;差别身如幻,行力所起故;一切众生如心,种种杂染故;一切法如实际,不可变异故。又作是念:我当尽虚空遍法界,于十方国土中行菩萨行,念念明达一切佛法,正念现前无所取著。菩萨如是观身无我,见佛无碍。为化众生,演说诸法,令于佛法发生无量欢喜净信[11],教护一切,心无疲厌。无疲厌故,于一切世界若有众生未成熟未调伏处,悉诣于彼方便化度。其中众生种种音声、种种诸业、种种取著、种种施设、种种和合、种种流转、种种所作、种种境界、种种生、种种殁,以大誓愿安住其中而教化之,不令其心有动有退,亦不一念生染著想。何以故?得无所著无所依故,自利利他清净满足。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难得行?此菩萨成就难得善根、难伏善根、最胜善根、不可坏善根、无能过善根、不思议善根、无尽善根、自在力善根、大威德善根、与一切佛同一性善根。此菩萨修诸行时,于佛法中得最胜解[12],于佛菩提得广大解,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一切诸佛之所护念,具行一切菩萨苦行,修菩萨行精勤匪懈,于大乘愿恒不退转。是菩萨安住此难行已,于念念中能转阿僧祗劫生死,而不舍菩萨大愿。若有众生承事供养,乃至见闻,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此菩萨虽了众生非有,而不舍一切众生界。譬如船师不住此岸,不住彼岸,不住中流,即能运度此岸众生至于彼岸,以往返无休息故。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不住生死,不住涅槃,亦复不住生死中流,而能运度此岸众生置于彼岸安隐无畏、无忧恼处。亦不于众生数而有所著,不舍一众生著多众生,不舍多众生著一众生;不增众生界,不减众生界;不生众生界,不灭众生界;不尽众生界,不长众生界;不分别众生界,不二众生界[13]。何以故?菩萨深入众生界如法界,众生界法界无有二,无二法中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无有无无,无取无依,无著无二。何以故?菩萨了一切法法界无二故。菩萨如是以善方便入深法界,住于无相,以清净相庄严其身。了法无性,而能分别一切法相[14],不取众生,而能了知众生之数,不著世界而现身佛刹,不分别法而善入佛法,深达义理而广演言教。了一切法离欲真际,而不断菩萨道,不退菩萨行,常勤修习无尽之行,自在入于清净法界。譬如钻木以出于火,火事无量而火不灭。菩萨如是化众生事无有穷尽,而在世间常住不灭。非究竟非不究竟[15],非取非不取,非依非无依,非世法非佛法,非凡夫非得果[16]。菩萨成就如是难得心修菩萨行时,不说二乘法,不说佛法,不说世间,不说世间法,不说众生不说无众生,不说垢不说净。何以故?菩萨知一切法无染无取、不转不退故。菩萨于如是寂灭微妙甚深最胜法中修行时,亦不生念我现修此行、已修此行、当修此行,不著蕴界处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17],所起大愿诸波罗密及一切法皆无所著。何以故?法界中无有法名向声闻乘、向独觉乘[18],无有法名向菩萨乘、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有法名向凡夫界,无有法名向染向净、向生死向涅槃。何以故?诸法无二无不二故。譬如虚空,于十方中若去来今,求不可得,然非无虚空。菩萨如是观一切法皆不可得,然非无一切法,如实无异,不失所作。普示修行菩萨诸行,不舍大愿调伏众生,转正法轮不坏因果[19],亦不违于平等妙法,普与三世诸如来等。不断佛种,不坏实相,深入于法,辩才无尽,闻法不著,至法渊底,善能开演,心无所畏,不舍佛住,不违世法,普现世间而不著世间。菩萨如是成就难得智慧心,修习诸行。于三恶趣拔出众生[20],教化调伏,安置三世诸佛道中,令不动摇。复作是念:世间众生不知恩报,更相仇对,邪见执著,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无有信心,随逐恶友,起诸恶慧,贪爱无明,种种烦恼[21],皆悉充满,是我所修菩萨行处。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22],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何以故?于众生中为明导者,法应如是,不取不求,但为众生修菩萨道,令其得至安隐彼岸,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善法行?此菩萨为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等,作清凉法池[23],摄持正法,不断佛种。得清净光明陀罗尼故[24],说法授记辩才无尽;得具足义陀罗尼故,义辩无尽;得觉悟实法陀罗尼故,法辩无尽;得训释言辞陀罗尼故,辞辩无尽;得无边文句无尽义无碍门陀罗尼故,无碍辩无尽;得佛灌顶陀罗尼灌顶故[25],欢喜辩无尽;得不由他悟陀罗尼门故,光明辩无尽;得同辩陀罗尼门故,同辩无尽;得种种义身句身文身中训释陀罗尼门故[26],训释辩无尽;得无边旋陀罗尼故,无边辩无尽。此菩萨大悲坚固,普摄众生,于三千大千世界变身金色[27],施作佛事,随诸众生根性欲乐,以广长舌[28],于一音中现无量音,应时说法,皆令欢喜。假使有不可说种种业报,无数众生共会一处,共会广大充满、不可说世界,菩萨于彼众会中坐。是中众生一一皆有不可说阿僧祗口,一一口能出百千亿那由他音,同时发声,各别言词,各别所问,菩萨于一念中悉能领受,皆为酬对,令除疑惑。如一众会中,于不可说众会中,悉亦如是。复次,假使一毛端处念念出不可说不可说道场众会,一切毛端处,皆亦如是。尽未来劫,彼劫可尽,众会无尽。是诸众会,于念念中以各别言词,各别所问,菩萨于一念中悉能领受,无怖无怯,无疑无谬。即作是念:设一切众生以如是语业俱来问我,我为说法,无断无尽,皆令欢喜住于善道,复令善解一切言词,能为众生说种种法,而于言语无所分别。假使不可说不可说种种言词而来问难,一念悉领,一音咸答,普使开悟,无有遗余,以得一切智灌顶故,以得无碍藏故,以得一切法圆满光明故,具足一切智智故。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安住善法行已,能自清净,亦能以无所著方便而普饶益一切众生,不见有众生得出离者。如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乃至于不可说三千大千世界,变身金色,妙音具足,于一切法无所障碍,而作佛事。佛子,此菩萨摩诃萨成就十种身:所谓入无边法界非趣身,灭一切世间故;入无边法界诸趣身,生一切世间故:不生身,住无生平等法故;不灭身,一切灭言说不可得故;不实身,得如实故;不妄身,随应现故;不迁身,离死此生彼故;不坏身,法界性无坏故;一相身,三世语言道断故;无相身,善能观察法相故。菩萨成就如是十种身,为一切众生舍,长养一切善根故;为一切众生救,令其得大安隐故;为一切众生归,与其作大依处故;为一切众生导,令得无上出离故;为一切众生师,令入真实法中故;为一切众生灯,令其明见业报故;为一切众生光,令照甚深妙法故;为一切三世炬,令其晓悟实法故;为一切世间照,令入光明地中故;为一切诸趣明,示现如来自在故。佛子,是名菩萨摩诃萨第九善法行。菩萨安住此行,为一切众生作清凉法池,能尽一切佛法源故。

    佛子,何等为菩萨摩诃萨真实行?此菩萨成就第一诚谛之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此菩萨学三世诸佛真实语,入三世诸佛种性[29],与三世诸佛善根同等,得三世诸佛无二语,随如来学智慧成就。此菩萨成就知众生是处非处智,去来现在业报智,诸根利钝智,种种界智,种种解智,一切至处道智,诸禅解脱三昧垢净起时非时智,一切世界宿住随念智,天眼智[30],漏尽智[31],而不舍一切菩萨行。何以故?欲教化一切众生悉令清净故。此菩萨复生如是增上心[32]:若我不令一切众生住无上解脱道,而我先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则违我本愿,是所不应。是故,要当先令一切众生得无上菩提,无余涅槃,然后成佛。何以故?非众生请我发心,我自为众生作不请之友,欲先令一切众生满足善根,成一切智。是故,我为最胜,不著一切世间故;我为最上,住无上调御地故;我为离翳,解众生无际故;我为已辨,本愿成就故;我为善变化,菩萨功德庄严故;我为善依怙,三世诸佛摄受故。此菩萨摩诃萨不舍本愿故,得入无上智慧庄严,利益众生,悉令满足,随本誓愿,皆得究竟。于一切法中智慧自在,令一切众生普得清净。念念遍游十方世界,念念普诣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国土,念念悉见不可说不可说诸佛及佛庄严清净国土,示现如来自在神力,普遍法界虚空界。此菩萨现无量身,普入世间在而无所依,于其身中现一切刹、一切众生、一切诸法、一切诸佛。此菩萨知众生种种想、种种欲、种种解、种种业报、种种善根,随其所应,为现其身而调伏之。观诸菩萨如幻,一切法如化,佛出世如影,一切世间如梦。得义身、文身无尽藏,正念自在,决定了知一切诸法,智慧最胜,入一切三昧真实相,住一性无二地,菩萨摩诃萨以诸众生皆著于二,安住大悲,修行如是寂灭之法。得佛十力入因陀罗网法界[33],成就如来无碍解脱,人中雄猛大师子吼[34],得无所畏,能转无碍清净法轮,得智慧解脱,了知一切世间境界,绝生死回流,入智慧大海,为一切众生护持三世诸佛正法,到一切佛法海实相源底。菩萨住此真实行已,一切世间天、人、魔、梵、沙门、婆罗门、乾闼婆、阿修罗等,有亲近者皆令开悟欢喜清净。是名菩萨摩诃萨第十真实行。

    尔时,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佛刹微尘数世界六种震动[35],所谓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雨天妙华、天香、天末香、天鬘、天衣、天宝、天庄严具,奏天乐音,放天光明,演畅诸天微妙音声。如此世界夜摩天宫说十行法所现神变[36],十方世界悉亦如是。复以佛神力故,十方各过十万佛刹微尘数世界外,有十万佛刹微尘数菩萨俱来诣此土,充满十方,语功德林菩萨言:佛子,善哉,善哉,善能演说诸菩萨行。我等一切同名功德林,所住世界皆名功德幢,彼土如来同名普功德,我等佛所亦说此法,众会眷属言词义理,悉亦如是,无有增减。佛子,我等皆承佛神力来入此会,为汝作证,十方世界悉亦如是。(略)

    [1]严净:佛土庄严清净。    [2]华:华同花。    [3]鬘:鬘(mán),编织成串,用以装饰身首的花。    [4]无作:没有因缘造作。    [5]不思议:与不可思议意义相同,二者的差别只在就对象言,称不可思议;就主体言,则称不思议。    [6]相好:佛的身体。就身体的相状形态而言,称之为相,就身体的可爱乐而言,称之为好。同时,相好的区别,还具有相为总,好为别;相为粗,好为细;相为表,好为内;相为外在的表现,好为内在的德性等等意义。    [7]安隐:同安稳。    [8]毗尼:律藏。毗尼,善于治理,调伏。    [9]菩萨道:圆满自利、利他二利而成就佛果的菩萨修行过程、方法、道路等。菩萨记:菩萨的修行记录、记事。    [10]十力王:如来佛。    [11]净信:清净的信心。    [12]胜解:百法五位中五别境之一。对于理的认识明了无碍称之为胜解。    [13]不二:一实之理,如如平等,没有彼此分别称为不二。    [14]法相:在现象中以种种可以感知的形相表现统一的法性的殊相称为法相。诸法性体是一,但表现性体的相是殊别的,即所谓的诸法一性殊相,其殊别的相即叫作法相。    [15]究竟:致极的事理,终极真理。    [16]得果:修行佛法的人所达到的最终结果,得果所得的是妙觉极果。这里指的是得到佛果的人。    [17]蕴界处:五蕴、十八界、十二处的略称。五蕴即色、受、想、行、识等五蕴,又称五阴;十八界即六根、六境、六识;十二处即六根、六境。内世间、外世间、内外世间:器世间、众生世间和智正觉世间。    [18]向:趋向,接近,这里意指名言不能反映、表达声闻乘等的本质。    [19]法轮:一比喻佛法的威力能摧破众生所有的恶,一比喻佛演说佛法不停滞于一人一处,而是像车轮转动一样辗转传人。    [20]三恶趣:即三恶道。是说作恶的人往来的三处所。一地狱道,二饿鬼道,三畜生道。    [21]无明:心智暗昧愚钝,没有认识事理的智慧。    [22]无所适莫:适我意的称为适,不适我意的谓之莫。对于众生不因为能适我意就亲近,不适我意就疏远他们,称之为无所适莫。    [23]清凉法池:修行佛法所要达到的涅槃佛果的比喻,意为涅槃能除去人的欲念所造成的恼热。又如本行最后所说,清凉法池,乃一切佛法源泉处。    [24]陀罗尼:译为持、总持、能持能遮。意为持善法时能使善不散,持恶法时能使之不起的力量、作用。陀罗尼分为四种:一法陀罗尼,即闻听了佛法之后保持不忘;二义陀罗尼,即认识诸法的义理之后保持不忘;三咒陀罗尼,禅定所发的具有神秘莫测的验证的秘密语言叫咒语,对这样的咒语保持不忘;四忍陀罗尼,安住法的实相叫作忍,忍陀罗尼即持忍。    [25]灌顶:佛教弟子入门时所行的用水或醍醐灌洒头顶的仪式,此为洒水灌顶。除此外尚有数种并不洒水的所谓灌顶,是表示诸佛护念使修行者达到佛果的最高品位。    [26]义身、句身、文身:身,集二者以上的意思。义身:义理间的联系或现在所说的义理系统;句身:两句以上的句子的联系;文身:两个以上的字的联系。    [27]三千大千世界:以须弥山为中心,四方有四大海,海中有四大洲,并有一日月一帝释,此为一世界。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合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合为一个大千世界,合称三千,所以一个大千世界称之为三千大千世界。在佛教中三千大千世界也就是释迦佛所化的世界。    [28]广长舌:如来化身所具三十二相之一。舌广且长,意为所言必定真实。    [29]种性:种即种子,义为能生出、生养等,性即性分区别,义为不改易。种性即某一种类存在固有的本性。    [30]天眼智:用天眼认知事物的智慧。天眼为五眼之一。所谓五眼即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其中天眼能洞悉远近、内外、昼夜中的一切。天眼为天众所具有,人通过修习禅定也可以获得。    [31]漏尽智:断灭一切烦恼的阿罗汉智。阿罗是贼的意思,汉是破除的意思。阿罗汉即破贼。    [32]增上心:具有强盛势力心。增上心又指定心。    [33]十力:如来佛的十种智力,本篇中所指即“知众生是处非处智”至“漏尽智”所列的十种智力。  因陀罗网:因陀罗汉译为帝释,为佛教最高的神。因陀罗网即帝释天的宝网,意喻为物物交错的网络重重叠叠、无穷无尽。    [34]师子:同狮子。    [35]六种震动:指动、起、踊、震、吼、击等六种震动。一方独动叫动,四方俱动叫遍动,八方齐动叫等遍动。    [36]夜摩天:欲界六天中的第三天名叫夜摩天。夜摩天以善知时分而受五欲之乐。

    【今译】

    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无著行?佛子。此修行是菩萨用没有任何执著的心,在刹那刹那之中能够进入到无数世界之中,使无数的世界庄严净洁清净起来,并在所有的世界中对任一世界都无所执着。去拜诣无数的所有的如来住所,对如来恭敬礼拜,供献奉养,以无数的花、无数的香、无数的鲜花珠玉编织的花环、无数的涂香末香、衣服、珍宝、幢幡、奇妙的伞盖等种种端庄严饰的物品,各种都得无数多以用于供献奉养如来。像这样的供养,为了最终没有因缘造作的缘故,为了安住于不可思议的道理的境界的缘故,对于所有的佛的处所心里没有一丝的执着。对于所有的佛的国土同样没有任何执着,对于蕴内在懿德与庄严的外表于一身的佛的身体没什么执着,见到普照四方的佛光、听到佛所宣讲的妙谛佛法没有执着,对于十方世界以及佛菩萨所有的集会也无所执着,聆听佛法以后心生欢喜,志向心力广大,能摄受、能修行所有的菩萨行,然而,对佛法也同样无所执着,这样的菩萨在无数的劫中,见到不可以言说的佛,出现在世间。在每一佛所居、所现的地方承担供献奉养,并且持续不断以至于永恒,心中并不产生满足之念,见到佛面,聆听佛法,以及见到菩萨庄严集会,都没有相善、偏好的感情,见到不清净的世界也不憎恶。这是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这样的菩萨像所有佛法那样观察这一切的缘故,在所有的佛法中本来就无所谓污垢与清净、昏暗与光明、异与同、真实与虚妄、安稳与险难、正道与邪道的区分、对立。菩萨像这样的深入到法界之中,教化众生,却不执着于众生;领受持守所有的佛法,却不执着于诸法;生发菩提之心住于佛所住之处,却不执着于佛所住之处;虽然言说,却不执着于言谈;入于众生道中,却不执着于众生道;去拜诣无量的所有佛的国土,好像是进去了,好像是见到了,又好像住在其中了,但对于佛土却无所执着,离开的时候也没有什么顾惜眷恋。菩萨摩诃萨由于能如此的无所执着的缘故,在佛法中心无障碍,了知佛的智慧,证得佛法律藏,安住佛的正教。修行菩萨行,安住菩萨心。思量忆念菩萨解脱的道理法则,静修菩萨行时,心净无染;行菩萨行主事时,亦无所执着,恪守菩萨圆满自利利他,成就正果的菩萨道,领受记载菩萨修行过程的菩萨记。得受这菩萨记之后,作这样的思考:世间凡夫俗子愚昧痴钝,没有真知、没有灼见,没有信心、没有正解,没有聪慧的自勉修行,愚悍顽固、贪婪执着,流转于生死轮回之道不得解脱。不求见佛,不随顺光明的导引,不信佛的调伏驾驭,迷误失错,步入危险的迷途。不敬如来佛,不知菩萨的恩德,贪恋执着、固守着过去的地位境界。闻听诸法皆空的道理,心里便惊惧恐怖得不得了;远远地离开真正的道法,顽固地坚持邪门道法;舍弃安全平坦的大道,步入险恶艰难的危途;背弃佛的意志,随顺追逐魔鬼的意志,在所有的“有”中,坚执不舍。菩萨如此观察看待众生的状况,增长大悲之心,生发培育种种善根,而没有什么执着。菩萨这时又进一步想:我当在十方世界中经过不可说不可说劫,教化一众生,使其成熟。犹如教化一众生一样,对一切众生也都使其成熟,终究不能因此而生疲倦厌恶之心抛下未被教化的众生而离去。又以毫毛尖量度法界,在一毫毛尖中有无数无限的劫,在这其中教化调伏一切众生,如在一毫毛尖教化调伏一切众生一样,在个个毫毛尖处教化调伏众生。乃至于不在一弹指的顷刻之中执着于我,起我想我所想,即起执着于我有、执着于外物为我所有的妄想。于一毫毛尖处,在未来的所有劫中修行菩萨行,不执着于身,不执着于法,不执着于意念,不执着于寂定,不执着于境界,不执着于教化调伏众生,也不执着于法界。为什么?菩萨这样认为:我应视一切法界如虚幻,所有的佛如影子,菩萨行如梦境,佛说法如没有内容的声响,一切世间如幻化,罪福业报所持住的缘故;各个不同的相差别的身体犹如幻影,行为作业的能力兴起来了的缘故;所有个个众生犹如心所受的各式各样的杂染的那样的缘故;一切法犹如真如实理不可变异一样的缘故。菩萨又产生这样的意念:我当穷尽虚空界,周遍所有的法界,在十方国土中修行菩萨行,在刹那刹那间明达一切佛法,正念呈现于前而没有取舍执着。菩萨这样观察自身而没有我执,自由无碍地得见佛身。为了化度众生,演示宣讲种种佛法,让他们对佛法产生无量广大的欢喜和清净的信心,教化护念一切众生,心里没有疲倦厌恶之念。由于没有疲倦厌恶之心,所以,在一切世界中如果仍有没有成就、未被调伏的地方,便欣然前往所有的这样的地方,采用适宜有效的方法化度那里的所有众生。其中众生的各式各样的声音,种种所作所为、所思所言,一切欲取执著,所有的设施安排,一切的因缘和合,种种生死流转,种种的造作,各式各样的境界,千般生,万般死等等,无所不有,菩萨以宏大的誓愿的力量安于其中而实现对众生的教化,不让众生动摇退转对佛法的信心,也不使其产生丝毫杂染执着的念头。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证得无所执著,无所依借的智慧,便能达到既有利于己也有利于其他众生,即既能断灭自身的烦恼,超越生死,也能普度众生到达极乐的彼岸的圆满清净境地。这就叫作菩萨摩诃萨第七无著行。

    佛子,何为菩萨摩诃萨修行的难得行?这是菩萨成就难得的善根、难以降伏的善根、最不可战胜的善根、不可坏败的善根、没有能超过的善根、不可思议的最妙的善根、不可穷尽的善根、自由自在的善根、最大的威猛圣德的善根、与所有的佛的善根同一的善根。这是菩萨修行所有的菩萨行时,对佛法理解中的最胜解,对佛智得到的广大无量的理解,对于修行菩萨的志愿未曾有过休息停歇,穷尽所有的劫数心无疲倦,处于所有的苦难之中而不生厌恶离去的念头,不能为众魔所动摇,为一切众佛所护念,修行所有的菩萨修行中的苦行,修行菩萨行勇猛精进而无些许懈怠,追求大乘之利己、利他之愿永远持久而不退转。这样的菩萨安住于这样的难行修行后,在刹那刹那之中能转化无限劫数的生死,而不离舍菩萨的最大心愿。若有众生修行供献奉养佛乃至于见佛面、听佛法的功德,全都不得退转求证无上正等正觉的修行。这样的菩萨虽然了悟到众生的本质是非有,即虚空,但却不抛弃众生界。这就好比驾驭航船的船师,不住守在此岸,不住守在彼岸,也不住守在河流的中央,而能将此岸的人运渡到对岸去,这是由于航船在此岸与彼之间来回往返,不休息停歇的缘故。菩萨摩诃萨也是这样,不住守于生,不住守于死,不住守于生死流转的中央,而能运渡此岸众生到达安稳无畏惧、无忧虑恼害的彼岸。也不在众生数上有所执著,不抛弃一个众生而执着于众多众生,不抛弃舍去众多众生而专执着于一众生;不增益众生界,不减损众生界;不妄生众生界,不殄灭众生界;不终止众生界,不长养众生界;不分别众生界,不二分众生界。为什么呢?菩萨深入到众生界就如同法界,众生界和法界是同一的,同一的实理是无增无减、无生无灭、既非有又非无、无所取著无所依凭、无执著无二分。为什么呢?菩萨了知一切法、法界如如平等,本质同一不二的缘故。菩萨像这样深入到法界的深层本质,安住于无相之境,以清净的现相端庄严饰其身。了知法本无性,而能分别所有的表现统一法性的殊别的法相,不取着众生,而能了知众生的数数,不执着于世间界而现身于佛的国土,不妄自区分不同法界而善于证入佛法,深达佛法义理而广泛演示宣讲佛法言教。了悟所有的佛法的断离欲染的至极真言,而不断绝菩萨道,不改变修行菩萨行,持之以恒的精勤修习无尽头的修行,自由无碍地进入于清净法界。譬如钻木取火,取火这样的事生生灭灭是无限的,但火本身是不灭的。菩萨就像这样,教化众生的事是无穷尽的,而在世间却常住不灭。不是终极真理也不是不是终极真理,不是有所取著也不是不有所取著,不依凭谁也不是没有依凭,既不是世间法也不是佛法,既不是凡夫俗子也不是得到佛果的人。菩萨成就如此难得心修行菩萨行时,不说大乘、小乘之二乘法,不说佛法,不说世间事,不说世间法,不说有众生,不说无众生,不说垢染,不说清净,为什么呢?因为菩萨深知一切法没有垢染、没有取著,不改变性质、不改变地位的道理。菩萨在这样的寂灭微妙、最深沉、最强有力的道法中修行的时候,也不产生我现在正在修行此行,已经修行过此行,应当去修行此行的杂念。不执着于色受想行识等五蕴、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声香色味触法等六境组成的十八界和由六根、六境组成的十二处,不执着于众生世间、佛的国土世间和佛的智慧世间,对所有的最大的志愿、最大的菩萨行以及所有的一切道法都无所执著。为什么呢?在法界中没有法名能趋向、接近、反映听闻佛法修行的声闻乘教法,趋向、接近、反映观察因缘生死觉悟佛法的独觉乘教法,也没有法名能反映表达利己、利他的菩萨乘教法、反映表达无上正等正觉,没有法名能反映凡夫界,没有法名能反映垢染或清净、反映生死或涅槃。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诸法无二无不二的缘故,亦即诸法一性殊相的缘故。譬如虚空,好像在十方世界中流逝着的过去、现在、未来之流一样,没有定在,抓不住,求不得,然而又不是像绝对的无那样的虚空。菩萨像这样观察一切法都不可得到,但绝不是没有一切法,一切法的存在如实体存在一样无异,不丧失它的作用作为。普遍示现修行菩萨行,不舍弃宏大志愿,调伏众生,转动真正的法轮不坏败因果因缘,也不违背平等妙法,普遍的与三世所有的如来相等同。不断绝佛的种族,不坏灭实在的现相,深入于法的内部,善巧说明佛法义理的才能无尽,闻听佛法而不执着于所闻,直至抵达佛法的渊源底处,善于演示、宣讲佛法,心里无所畏惧,不舍弃佛所住心的佛法,不违背世间的法则,普遍示现于世间但不执著于世间。菩萨像这样成就难得的普慧心,修行演习种种菩萨行。在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中救拔出众生,调伏教化他们,将众生安置在三世诸佛道中,不让他们动摇。更进一步想到:世间众生不知彼此以恩相报,反而是相互为仇做对,执着邪见,迷惑颠倒,愚痴无智,没有信心,追逐坏朋友作恶,生出种种作恶的鬼主意,贪爱愚昧等种种烦恼全都充满的地方,正是我修行菩萨行的所在。假设有一地方充满了知恩必报的人、聪明智慧的人、有许多知识、有高深学问的人,我则不在那里修行菩萨行,为什么?我对于众生,并不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顺适我的心意便亲近他们,不顺适我的心意就疏远他们,我对他们没有任何冀盼希望,乃至于无求于他一缕线、一毫发、一字赞美之辞,在穷尽未来劫数中修行菩萨行,未曾有过丝毫为自己的念头,仅只是要度脱所有的众生,让他们脱离烦恼永保清净,永远脱离生死轮回。为什么呢?作为众生中引导光明的人,理应如此,不取著、不贪求,但只为了广大众生而修菩萨道,让他们得以抵达极乐安稳的彼岸,成就无上正等正觉。这就叫菩萨摩诃萨第八难得行。

    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的善法行?此修行是菩萨为一切世间天众、人众、魔众、梵众、沙门及婆罗门、乾闼婆等八部鬼神,修造清凉法池,摄受护持真正道法,不断绝佛的种族。由于证得清净光明的佛果并保持不遗失的缘故,演说佛法、授受修行记事、善巧说明佛法义理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总持具足一切的佛法义理的缘故,随机演示说明一切义理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总持觉悟真实无妄道法的缘故,随机善巧说明一切法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总持训解诠释的言词的缘故,随机善巧地说明词义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总持用无边际界限的文字无限的意义说明解释经文的自由的门径的缘故,自由地解释经文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佛的灌顶陀罗尼的灌顶,随机善巧地表达欢欣喜悦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总持不需借助他人帮助就能解悟佛法的门径的缘故,随机善巧地显现佛的智慧之相的光明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诸法同一的言辩并能贯通总持之,所以,随机说明诸法同一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了运用种种义理文句概念间的逻辑组合训释如何才能持善不散、使恶不起的总持方法道理的缘故,所以,随机说明训释的才能无限;由于得到无边际的智慧总持力量,所以随机善巧地说明万法的才能无限。这样的菩萨大悲心坚定牢固,普遍统摄众生,在三千大千世界中变现为金色的身体,施作佛事,随顺所有众生贪欲快乐的根性,以广长舌,在一音中示现无量的音,应时演说佛法,使所有众生都欢欣喜悦。假如存在不可言说的无限的各式各样的罪福业报,无数众生共同聚会于一处,这样的聚会广大充满犹如不可言说的无限世界,菩萨坐在这样的众会中间。这个聚会中的众生每一位都有无数张口,每一张口都能发出千百万亿的声音,他们同时发声,各有各的语言词汇,各有各的问题,菩萨在刹那间都能领会接受并同时应酬对答,让所有的众生消除疑惑。如同在一次众生集会中一样,在不可说的无限的集会中同样如此。其次,假使在一毫毛尖的地方在刹那刹那间有无限多的道场集会,所有的毫毛尖处都是这样。穷尽未来所有的时间,那里的时间可以穷尽,众生的集会却不能穷尽。在如此众多的集会中,在刹那刹那间所有众生用各式各样的语言词汇,提出名式各样的问题,菩萨在刹那中全都能够领会接受,没有恐怖、没有胆怯,没有疑问、没有乖谬。菩萨作这样的想法:假设所有的众生以这样的语业都来提问我,我将为其演说佛法,不间断没尽头,全让他们欢欣喜悦地安住于善道,再让他们善解一切言辞,能为众生演说所有的佛法,而对于言语却无所区分差别。假使很多很多到不可说不可说那样无数的言词同时来向我问难,在刹那间都领会了,一音就全都回答了,使众生普遍地开了窍、解悟了真理,没有遗余,以得到具知一切的智慧灌顶的缘故,以得到自由无碍的智慧的聚积的缘故,以得到所有的事物及一切自体都圆满光明的缘故,具足能知一切的智慧的智慧的缘故。佛子,修行此行的菩萨安住于这种善法行后,能使自己清净,也能用无所执著的适宜的方法、手段使所有众生普遍地得到利益,不见有众生得到出离生死。正如在这样的三千大千世界乃至于在不可言说的无限的大千世界中,变现金身,妙音具足,对于一切存在都无所障碍,而作佛事,施行佛法教化。佛子,这样的菩萨摩诃萨便成就了十种身相:所谓的入无边的法界的非六趣之身,这是由于断灭了一切世间烦恼的缘故;入无边的法界的六趣之身,这是由于生在一切世间的缘故;不生身,这是由于安住于死和生平等同一的道法的缘故;不灭身,这是由于所有的灭都是用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是利用语言所追求不到的缘故;不实身,这是由于证得了真如实相本体空寂的道理的缘故;不妄身,这是由于要随缘顺应需要变现的缘故;不迁身,这是出离了死于此、生于彼的生死轮回的缘故;不坏身,这是由于法界性体无坏败之性的缘故;一相身,这是由于三世言语道断同于真际的缘故;无相身,这是由于善于深入观察法相的缘故。菩萨成就如此十种身,完全是为了成为一切众生的房舍,让其生长养育所有的善根;成为一切众生的救护者,让其得到最大的安稳;成为一切众生的归宿,为其提供最大的归依之所;成为一切众生的引路人,让其得到永久的出离生死;成为一切众生的导师,让其证入真正的实体本质;成为一切众生的明灯,让其清楚地看到罪福业报;成为一切众生的阳光,让其照亮深沉奥妙的佛法;成为一切过去、未来、现在三世的火炬,让其知晓觉悟真实法体;成为一切世间的光照,让其得入光明之地;成为一切诸趣的光明,示现如来的自在圆满。佛子,这就是所谓的菩萨摩诃萨第九善法行。菩萨安住于此行,为一切众生建造清凉法池,能够尽知一切佛法的源头。

    佛子,什么是菩萨摩诃萨真实行?真实行是菩萨成就最最诚实无妄的诚谛主语。如说能行,如行能说,言行相济即是。这是菩萨学习三世诸佛的真实无妄无欺的语言,加入三世诸佛的种姓,与三世诸佛的善根等同一致。得到三世诸佛唯一无二佛法义理的言教,随顺如来学习成就智慧的方法、道理。这位菩萨成就了晓知众生哪里对、哪里错的智慧,洞悉过去、未来、现在罪福业报的智慧,明辨一切众生所有根性胜劣的智慧,遍知世间众生界分不同,于不同中悉能认识的智慧,如实遍知所有众生种种不同的欲乐善恶的智慧,通晓遍知世间有漏行涅槃、无漏行及至不受佛化、别为邪法的外道的智慧,善知所有的禅定深浅程度的智慧,随意知一切世界往昔宿世的智慧,用天眼认知事物的智慧,断灭一切烦恼的阿罗汉智慧。虽然如此,却仍不舍弃所有的菩萨行的修行。为什么呢?这是由于菩萨欲教化所有的众生,全让其达致清净之境的缘故。此菩萨又生这样的具有强盛势力的心:如果我不使所有的众生安住无上解脱的道法之上,而自己先成为具有无上的正等正觉的人,则违背了我的本愿,是不应该的。所以,我要先让所有的众生得到无上的佛智、无余涅槃,然后自己再成佛。为什么呢?不是众生请我发大慈悲心,而是我自己要作众生的不请之友,欲让众生先充满具足为善根性,成就一切智。所以,我的作为是最好的,因为我不做一切世间的贪爱等事;我的作为是最上等的,因为我住于无上的调伏驾驭众生普渡的地方;我的作为离断了翳障,因为我了解了一切众生的广大深远;我的作为已经周遍,因为我的本愿已经成就;我的作为最善于变化,这是因菩萨的功德端庄严饰;我的作为善于依凭怙恃,因为我为三世诸佛所摄取。此菩萨摩诃萨不抛弃本愿的缘故,得以证入无上智慧庄严,利益众生,使众生都得到满足,随顺本誓愿修行都能得到佛果。在一切法界中智慧自在无碍,使一切众生普遍得到清净。在刹那间遍游十方世界,在刹那刹那间普遍拜诣不可说不可说的无数多的所有佛的国土,在刹那刹那间看见所有的不可说不可说的无数的诸佛和诸佛庄严清净的国土,示现如来自在无碍、威力无边的神力于普遍的法界、虚空界。此菩萨示现无数的身相,进入普遍的世间而无所依凭,在其身相中示现一切佛刹、一切众生、一切法、一切诸佛。此菩萨知道众生所有的各式各样想法、所有的各式各样的欲望、所有的各式各样的理解、所有的各式各样的善恶业报、所有的各式各样的善的根性,随顺众生所有的这些的反应,示现身相而调伏之。视所有的菩萨犹如幻相,一切法界犹如魔术变化,佛出世犹如影子,一切世间犹如梦境。得到无数义理的积聚、文句的积聚、无穷尽的正念积聚,自由无碍、坚定不移地了知一切诸法、智慧最上乘,证入一切禅定三昧的真实法相,安住于一性无二之地。菩萨摩诃萨以诸众生都执着于我与非我的分别,安住大悲心,修行这样寂灭的佛法。得到佛的十种智力,进入到像帝释的宝网一样重重交错无尽的法界,成就如来的无碍解脱,在人中宣说佛法犹如雄大狮子吼一样,无所畏惧,能转动没有任何妨碍的清净法轮,证得智慧,解脱一切烦恼,了知所有的世间境界,断绝生死轮回的流转,驶入智慧的大海,为一切众生护持三世诸佛的正法,直到一切佛法大海的实相的源头渊底。菩萨安住于这一真实行后,一切世间天众、人众、魔众、梵众、沙门及八部众鬼神等,凡有亲近于菩萨者,全都让其开启觉悟欢喜清净。这就叫作菩萨摩诃萨第十真实行。

    当时,由于佛的神力,十方世界各有佛国土化作微尘的数量那么多的世界有六种震动,即所谓的动、遍动、等遍动,起、遍起、等遍起,踊、遍踊、等遍踊,震、遍震、等遍震,吼、遍吼、等遍吼,击、遍击、等遍击。妙华自天雨下,天香、天末香、天、天衣、天宝、天庄严具等一时毕具,奏响天界音乐,齐放上天光明,演唱诸天界的微妙的声音。像这样的世界夜摩天宫是演说十行法所示现神变的,十方世界亦全都是这样。更进一步,十方各过十万佛的国土化为微尘般无数的世界以外又有十万佛的国土化为微尘般无数的菩萨全来诣拜此土,充满十方,告诉功德林菩萨说:善哉,善哉,善巧能演说所有的菩萨行。我们全都同名,名叫功德林,我们所住的世界全都名叫功德幢,其他国土的如来都同名叫普功德,我与佛等所在所说的也是这一道法,众集会的眷属所说的言词义理,也都是这样,即没有增益什么,也没有减损什么。佛子,我们都承借佛的神力来参加此集会,为你作证,十方世界也全都这样。(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