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净土的学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直接来源于小乘佛教的愿力思想,以及大乘佛教的易行、难行的修行学说。

  第一节 关于净土的学说

  净土学说的公开提出应该是从大乘佛教开始的。净土是相对于秽土而言的。净土是佛居住的地方,秽土是世人所居之地。大乘佛教中佛有无数,所以净土也有无数。

    有一个地方,那里亭台楼阁,雕梁画栋,香风吹拂,鲜花遍地,悠扬的音乐在天空中舒缓回荡。人们心地纯净,平静而健康地生活。天降甘雨滋润万物,所有的庄稼自种自收。这个地方就是净土,是佛所居住或应化的世界,又称净土世界、佛土、佛界或佛国等。与净土相对而立的是人们所居住的现实世界,这个世界处于生死轮回的过程之中,善少恶多,业障重重,污浊不堪,因而是不干净的秽土世界,或称娑婆世界。这个世界的生死轮回与各种罪恶就像熊熊烈火,炙烤众生,摧毁着他们的身体与精神,因而这个世界也被称为火宅。但是众生却看不清,体会不到这些苦难的存在,常常安于现状,不知道出离。

    净土学说的出现,就是要向人们昭示在现实世界这个火宅之外还有一个充满快乐的净土世界,并使众生相信净土的存在,要求众生按照净土信仰者们所提倡的方法修行,出离秽土,往生净土。    

    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性,净土思想的提出,勾起了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追求,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一种思想渐渐地拥有了无数的追随者,净土思想演变为净土信仰,伴随着净土信仰的出现,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大乘佛教中佛有无数,因而净土也相应地有无数,净土信仰也有无数,无论从佛经、造像、绘画等作品中,都有无数对这三个净土世界的描绘和形象再现,但是这些净土都是佛在现实世界之外建立的,是世外桃源,而每个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毕竟没有人能够亲身证明那个遥远的净土的存在,人们还要在现实社会中生活,这又该怎么办呢?

    《维摩诘经》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造就了另一个净土信仰,即现实世界就是净土之说,将人们从对遥远的净土世界的向往拉回到了现实世界中,对现实世界中生活着的人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安慰。

    此后,禅宗还提出了心即是净土的学说。有一个故事,记载舍利弗有一次对佛陀说:“十方国土都那么清净,为何佛陀您的娑婆世界却如此污浊肮脏呢?”佛陀回答说:“我住的世界,你们不了解。”说着,佛陀就用足趾一按,大地即时光明灿烂,清净庄严。佛陀道:“这就是我所住的世界。”所以,众生虽然共同生于这个世界,但是各人感受不同,心里的世界也不一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禅宗心即是净土的说法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怎样才能进入这些净土世界呢?这就是净土信仰的倡导者们一再宣扬的重要理论,即往生净土的方法。从各自所使用的方法不同,造成净土信仰传播中信徒数量的差别增大,在弥勒信仰中要求信徒通过禅定、观想佛的相好的方式来证悟佛性,从而往生净土。在而在弥陀净土信仰中,则要求通过口念佛名的方式达到往生净土的目的。与弥勒信仰的方式相比较而言,弥陀信仰的方式要容易和简便得多,这也是造成弥陀信仰更加大众化、容易被广大的信众所接受的原因之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