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略)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修初地,欲入第二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此十心得入第二离垢地。佛子,菩萨住离垢地,性自远离一切杀生,不畜刀杖,不怀怨恨,有惭有愧,仁恕具足。于一切众生有命之者,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是菩萨尚不恶心恼诸众生,何况于他起众生想故,以重意而行杀害?性不偷盗,菩萨于自资财常知止足,于他慈恕不欲侵损,若物属他起他物想,终不于此而生盗心,乃至草叶不与不取,何况其余资生之具?性不邪淫,菩萨于自妻知足,不求他妻,于他妻妾,他所护女,亲族媒定及为法所护,尚不生于贪染之心,何况从事,况于非道?性不妄语,菩萨常作实语、真语、时语,乃至梦中亦不忍作覆藏之语,无心欲作,何况故犯?性不两舌[1],菩萨于诸众生无离间心,无恼害心,不将此语为破彼故而向彼说,不将彼语为破此故而向此说,未破者不令破,已破者不增长,不喜离间,不乐离间,不作离间语,不说离间语,若实若不实。性不恶口,所谓毒害语、粗犷语、苦他语、令他瞋恨语、现前语、不现前语、鄙恶语、庸贱语、不可乐闻语、闻者不悦语、瞋忿语、如火烧心语、怨结语、热恼语[2]、不可爱语、不可乐语、能坏自身他身语,如是等语,皆悉舍离。常作润泽语、柔软语、悦意语、可乐闻语、闻者喜悦语、善入人心语、风雅典则语、多人爱乐语、多人悦乐语、身心踊悦语。性不绮语[3],菩萨常乐思审语、时语、实语、义语、法语、顺道理语、巧调伏语、随时筹量决定语。是菩萨乃至戏笑尚恒思审,何况故出散乱之言?性不贪欲,菩萨于他财物、他所资用,不生贪心,不愿不求。性离瞋恚,菩萨于一切众生恒起慈心、利益心、哀悯心、欢喜心、和润心、摄受心,永舍瞋恨、怨害、热恼,常思顺行仁慈祐益。又离邪见,菩萨住于正道,不行占卜,不取恶戒,心见正直,无诳无谄。于佛法僧起决定信。
佛子,菩萨摩诃萨如是护持十善业道[4],常无间断。复作是念:一切众生堕恶趣者,莫不皆以十不善业,是故我当自修正行,亦劝于他,令修正行。何以故?若自不能修行正行,令他修者无有是处。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作是念:十不善业道,是地狱、畜生、饿鬼受生因;十善业道是人、天,乃至有顶处受生因。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以智慧修习心狭劣故,怖三界故,阙大悲故,从他闻声而解了故,成声闻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不从他教,自觉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因缘法故,成独觉乘;又此上品十善业道,修治清净,心广无量故,具足悲悯故,方便所摄故,发生大愿故,不舍众生故,希求诸佛大智故,净治菩萨诸地故,净修一切诸度故,成菩萨广大行;又此上上十善业道,一切种清净故,乃至证十力、四无畏故[5],一切佛法皆得成就。是故我今等行十善,应令一切具足清净。如是方便,菩萨当学。
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又作是念:十不善业道,上者地狱因,中者畜生因,下者饿鬼因。于中杀生之罪能令众生堕于地狱、畜生、饿鬼,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偷盗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贫穷,二者共财不得自在;邪淫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妻不贞良,二者不得随意眷属;妄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多被诽谤,二者为他所诳;两舌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眷属乖离,二者亲族弊恶;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闻恶声,二者言多诤讼;绮语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言无人受,二者语不明了;贪欲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心不知足,二者多欲无厌;瞋恚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常被他人求其长短,二者恒被于他之所恼害;邪见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若生人中,得二种果报:一者生邪见家,二者其心谄曲。佛子,十不善业道能生此等无量无边众大苦聚,是故菩萨作如是念:我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法园苑,爱乐安住。自住其中,亦劝他人,令住其中。佛子,此菩萨摩诃萨复于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作是念言:众生可悯,堕于邪见、恶慧、恶欲、恶道稠林,我应令彼住于正见,行真实道。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分别彼我,互相破坏,斗诤瞋恨,炽燃不息,我当令彼住于无上大慈之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贪取无厌,唯求财利,邪命自活[6],我当令彼住于精净身、语意、业,正命法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常随三毒,种种烦恼因之炽燃,不解志求出要方便[7],我当令彼除灭一切烦恼大火,安置清凉涅槃之处。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愚痴重暗、妄见厚膜之所覆故,入阴翳稠林,失智慧光明,行旷野险道,起诸恶见,我当令彼得无障碍清净智眼,知一切法如实相不随他教。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在于生死险道之中,将堕地狱、畜生、饿鬼,入恶见网中,为愚痴稠林所迷,随逐邪道,行颠倒行,譬如盲人,无有导师,非出要道谓出要,入魔境界,恶贼所摄,随顺魔心,远离佛意,我当拔出如是险难,令住无畏一切智城。又作是念:一切众生为大瀑水波浪所没,入欲流、有流、无明流、见流、生死回复,爱河漂流,湍驰奔激,不暇观察,为欲觉、恚觉、害觉随逐不舍,身见罗刹,于中执取[8],将其永入爱欲稠林,于所贪爱深生染著,住我慢原阜[9],安六处聚落[10],无善救者,无能度者,我当于彼起大悲心,以诸善根而为救济,令无灾患,离染寂静,住于一切智慧宝洲。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处世牢狱,多诸苦恼,常怀爱憎,自生忧怖,贪欲重械之所系缚,无明稠林以为覆障,于三界内莫能自出,我当令彼永离三有[11],住无障碍大涅槃中。又作是念:一切众生执著于我,于诸蕴窟宅不求出离,依六处空聚,起四颠倒行,为四大毒蛇之所侵恼[12],五蕴冤贼之所杀害,受无量苦,我当令彼住于最胜无所著处,所谓灭一切障碍无上涅槃。又作是念:一切众生其心狭劣,不行最上一切智道,虽欲出离,但乐声闻、辟支佛乘,我当令住广大佛法、广大智慧。佛子,菩萨如是护持于戒,善能增长慈悲之心。
佛子,菩萨住此离垢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多千佛、多百千佛、多亿佛、多百亿佛、多千亿佛、多百千亿佛,如是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于诸佛所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诸佛所以尊重心,复更受行十善道法,随其所受,乃至菩提,终不忘失。是菩萨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譬如真金置矾石中如法炼已,离一切垢,转复明净。菩萨住此离垢地亦复如是,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远离悭嫉破戒垢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佛子,此菩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余非不行,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
菩萨住此地,多作转轮圣王为大法主,具足七宝,有自在力,能除一切众生悭贪破戒垢。以善方便令其安住十善道中,为大施主,周给无尽布施、爱语、利行、同事[13]。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又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是菩萨若欲舍家,于佛法中勤行精进,便能舍家妻子五欲。既出家已,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千三昧,得见千佛,知千佛神力,能动千世界,乃至能示现千身于一一身,能示现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是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略)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已净第二地,欲入第三地,当起十种深心。何等为十?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是十心,得入第三地。佛子,菩萨摩诃萨住第三地已,观一切有为法如实相,所谓无常、苦、不净、不安隐、败坏、不久住、刹那生灭、非从前际生、非向后际去、非于现在住。又观此法无救无依,与忧、与悲苦恼同住,爱憎所系,愁戚转多,无有停积,贪恚痴火炽燃不息,众患所缠,日夜增长,如幻不实。见如是已,于一切有为倍增厌离。趣佛智慧,见佛智慧,不可思议无等、无量、难得、无杂、无恼、无忧,至无畏城,不复退还,能救无量苦难众生。菩萨如是见如来智慧无量利益,见一切有为无量过患,则于一切众生生十种哀悯心。何等为十?所谓见诸众生孤独无依,生哀悯心;见诸众生贫穷困乏,生哀悯心;见诸众生三毒火燃,生哀悯心;见诸众生有牢狱之所禁闭,生哀悯心;见诸众生烦恼稠林恒所覆障,生哀悯心;见诸众生不善观察,生哀悯心;见诸众生无善法欲,生哀悯心;见诸众生失诸佛法,生哀悯心;见诸众生随生死流,生哀悯心;见诸众生失解脱方便,生哀悯心;是为十。菩萨如是见众生界无量苦恼,发大精进,作是念言:此等众生我应救,我应脱,我应净,我应度,应著善处,应令安住,应令欢喜,应令知见,应令调伏,应令涅槃。菩萨如是厌离一切有为,如是悯念一切众生,知一切智智有胜利益,欲依如来智慧救度众生。作是思惟:此诸众生堕在烦恼大苦之中,以何方便而能拔济,令住究竟涅槃之乐?便作是念:欲度众生令住涅槃,不离无障碍解脱智;无障碍解脱智,不离一切法如实觉;一切法如实觉,不离无行无生行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不离禅善巧决定观察智[14];禅善巧决定观察智,不离善巧多闻。菩萨如是观察了知已,倍于正法勤求修习,日夜唯愿闻法、喜法、乐法、依法、随法、解法、顺法、到法、住法、行法[15]。菩萨如是勤求佛法,所有珍财无有吝惜,不见有物难得可重,但于能说佛法之人生难遭想。是故,菩萨于内外财,为求佛法,悉能舍施,无有恭敬而不能行,无有憍慢而不能舍,无有承事而不能作,无有勤苦而不能受。若闻一句未曾闻佛法,生大欢喜,胜得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若闻一偈未闻正法,生大欢喜,胜得转轮圣王位;若得一偈未曾闻法,能净菩萨行,胜得帝释梵王位住无量百千劫;若有人言我有一句佛所说法能净菩萨行,汝今若能入大火坑,受极大苦,当以相与。菩萨尔时作如是念:我以一句佛所说法净菩萨行故,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大火满中,尚欲从于梵天之上投身而下亲自受取,况小火炕而不能入?然我今者为求佛法,应受一切地狱众苦,何况人中诸小苦恼?菩萨如是发勤精进求于佛法,如其所闻观察修行。
此菩萨得闻法已,摄心安住于空闲处,作是思惟:如说修行乃得佛法,非但口言而可清净。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时,即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住初禅;灭觉观,内净一心,无觉无观,定生喜乐,住第二禅;离喜住舍有念,正知身受,乐诸圣所说,能舍有念受乐,住第三禅;断乐先除苦喜忧灭,不苦不乐,舍念清净,住第四禅。超一切色想,灭有对想,不念种种想,入无边虚空,住虚空无边处,超一切虚空无边处;入无边识,住识无边处,超一切识无边处;入无少所有,住无所有处,超一切无所有处;住非有想非无想处,但随顺法,故行而无所乐著。
佛子,此菩萨心随于慈,广大无量不二,无怨无对,无障无恼,遍至一切处。尽法界、虚空界,遍一切世间,住悲喜舍,亦复如是。佛子,此菩萨得无量神通力,能动大地,以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或隐或显,石壁山障所往无碍,犹如虚空,于虚空中跏趺而去同于飞鸟,入地如水,履水如地,身出烟焰如大火聚,复雨于水,犹如大云,日月在空,有大威力,而能以手扪摸摩触,其身自在,乃至梵世。此菩萨天耳清净,过于人耳。悉闻人天若近若远所有音声,乃至蚊蚋虻蝇等声亦悉能闻。此菩萨以他心智如实而知他众生心,所谓有贪心如实知有贪心,离贪心如实知离贪心,有瞋心离瞋心、有痴心离痴心、有烦恼心无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略心非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16]、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皆如实知。菩萨如是以他心智知众生心。此菩萨念知无量宿命差别,所谓念知一生,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百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在某处如是名、如是姓、如是种族、如是饮食、如是寿命、如是久住、如是苦乐。我于彼死生于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是形状、如是相貌、如是言音、如是过去无量差别,皆能忆念。此菩萨天眼清净,过于人眼,见诸众生生时死时、好色恶色、善趣恶趣,随业而去。若彼众生成就身恶行,成就语恶行,成就意恶行,诽谤贤圣,具足邪见及邪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堕恶趣,生地狱中。若彼众生成就身善行,成就语善行,成就意善行,不诽谤贤圣,具足正见及正见业因缘,身坏命终必生善趣诸天之中。菩萨天眼皆如实知。此菩萨于诸禅三昧三摩钵底,能入能出,然不随其力受生,但随能满菩提分处,以意愿力而生其中。
佛子,是菩萨住此发光地,以愿力故,得见多佛,所谓见多百佛,见多千佛,见多百千佛,乃至见多百千亿那由他佛,悉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承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一切资生,悉以奉施,亦以供养一切众僧。以此善根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其佛所恭敬听法,闻已受持,随力修行。此菩萨观一切法不生不灭,因缘而有,见缚先灭[17],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皆转微薄,于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邪痴,悉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佛子,譬如真金善巧炼治,称两不减,转更明净。菩萨亦复如是,住此发光地不积集故,邪贪、邪瞋及以邪痴,皆得除断,所有善根转更明净。此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顺心、悦美心、不瞋心、不动心、不浊心、无高下心、不望报心、报恩心、不谄心、不诳心、无险波心、皆转清净。此菩萨于四摄中,利行偏多;十波罗蜜中,忍波罗蜜偏多,余非不修,但随力随分。佛子,是名菩萨第三发光地。
菩萨住此地,多作三十三天王,能以方便令诸众生舍离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是一切诸所作业,皆不离念佛,不离念法,不离念僧,乃至不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复作是念:我当于一切众生中为首,为胜,为殊胜,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为一切智智依止者。若勤行精进,于一念顷得百千三昧,得见百千佛,知百千佛神力,能动百千佛世界,乃至示现百千身一一身,百千菩萨以为眷属。若以菩萨殊胜愿力,自在示现,过于此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那由他劫不能数知。
尔时,金刚藏菩萨欲重宣其义,而说颂曰:(略)
[1]不两舌:不传闲话,不搬弄是非。 [2]热恼语:使人身心痛苦、焦燥不安的语言。 [3]不绮语:不花言巧语。 [4]十善业: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瞋恚、不邪见。十恶业与十善业相反。 [5]四无畏:一切智无所畏惧、漏尽无所畏惧、说障道无所畏惧、说尽苦道无所畏惧。 [6]邪命:与正命相反,即不以佛的正教,而以种种邪法求得生活资料以活命,如种植园圃、占卜骗财等等。 [7]出要:出离生死的要道。 [8]罗刹:暴恶可畏惧的速疾鬼。 [9]我慢:恃我自贵、慢他。 [10]六难:佛世难遇、正法难闻、善心难生、中国难生、人身难得、诸根难具。 [11]三有:三界的异名。有生有死、有因有果叫作有。三有即欲有、色有和无色有三种生死。 [12]四大毒蛇:即地、水、火、风四大。四者遍满世界,所以叫大;人因此四大而成人身内的坚、湿、暖、动四性,四性交攻,不相和顺,致身生诸病,故喻之为毒蛇。 [13]同事:同其所做的事。 [14]观察智:指用智慧了解人、法二者都是空无实体的真如。知晓主体的能证知的智慧和对对象的事理都是空不可得智慧。 [15]到法:即到法顶,到法顶三昧。菩萨能达到法山之顶。行法:指大尼的戒法。 [16]定心:指佛行止坐卧,经常不脱离深深的胜定。 [17]缚:指知一切法没有缠缚。
【今译】
(偈颂略)
这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大菩萨已经修行得到初地品位,要想进入第二地品位,应当发起十种深心。什么是十种深心呢?指正直心、柔软心、堪能心、调伏心、寂静心、纯善心、不杂心、无顾恋心、广心、大心,菩萨用这十种心,得以进入第二脱离尘垢地的品位。佛子,菩萨停住在脱离尘垢地的品位,本性自然永远脱离种种杀生,不积储刀和棍棒,不怀有怨恨,有惭愧,仁德宽恕圆满具足,对于一切众生有生命的,常常产生利益慈念的心。这种菩萨尚且没有恶心恼害诸众生,何况再想比这还重的意思进行杀害众生呢?本性不偷盗,菩萨在自己资财上经常知足,对他们慈祥宽恕不打算侵害损坏,就像东西属于他人的就认为是他人的,终究不在这上面生盗窃的心,乃至于对一片小草叶也不施加任何取与,何况其余的资财和用品呢?本性不邪淫,菩萨在自己妻子那里知足知乐,不去追求别人的妻子。对于别人的妻妾、别人养护的女眷、别人媒定的亲族以及为佛法所保护的所有的人,连贪爱染污的念头都不会产生,何况于从事,更何况于以非道的手段、形式从事之呢?本性不妄悟,菩萨常说实话、真话和符合时宜的话,乃至于在睡梦之中也不忍心说覆盖隐藏的谎话,根本没有说谎的欲念,更何况明知故犯呢?本性不喜搬弄事非,菩萨对所有的众生没有挑拨离间的心,没有恼害的心,不将此人的话,为了离间彼而告诉彼;也不将彼人的话,为了离间此而告诉此;彼此没有隔阂的就不要让他们破裂,已经出现破裂的就不要加重破裂;不喜欢挑拨离间,不乐意挑拨离间,不造作挑拨离间的话,不传说挑拨离间的话;或者实话实说,或者不实说,总以不挑拨离间为标准。本性不恶口伤人,毒害别人的话、粗犷不中听的话、挖苦别人的话、让别人瞋目发怒而怨恨的话、为了表现自己而现前的话、为了损害对方而不现前的话、鄙劣可恶的话、庸俗下贱的话、不受听的话、听的人不高兴的话、使人忿怒的话、像火一样烧心的话、怨恨解结的话、使人头脑发热不冷静的话、不可爱的话、不可乐的话、能损坏自身和他身的话,像这样的话全都要舍弃脱离,经常说滋润人心的话、柔和绵软的话、悦耳中意的话、可乐意听的话、听的人高兴的话、善于深入人心的话、风趣雅致典故规矩的话、多人愿意听的话、身心踊跃高兴的话。本性不花言巧语,菩萨经常乐于深思审慎的话、符合时宜的话、老实话、义深的话、符合佛法的话、顺应道理的话、巧妙调伏人心的话、随时筹划衡量断然不易的话,这种菩萨乃至于开玩笑还恒常深思审虑,何况要故意说出散乱的言论呢?本性不贪欲,菩萨对他人的财物、对他人的生活用品,不生贪图之心,不愿意得到,不去追求。本性脱离忿怒怨恨,菩萨对一切众生总是发起慈心、利益心、悲哀怜悯心、欢喜心、调和滋润心、摄取接受心,永远舍弃忿怒、怨恨、热恼,经常想着随顺业行仁慈福祐利益众生。又,脱离邪见,菩萨停住在大乘正道,不施行占卜算卦,不摄取恶的戒行,心见正直,没有诳妄,没有谄媚,对佛、法、僧三宝生起断然不易的信念。
佛子,大菩萨如此保护持守十善业道法,经常不间断。还这样想:所有众生堕落到罪恶深渊的,没有不是因为这十种不善业行的,所以我应当自己修行正道的十善业行,也劝他们修行正道的十善业行。因为什么呢?如果自己不能修行正道的业行,让别人修行正行,没有这样的道理。佛子,这个大菩萨还这样想:十不善业行道法是投胎地狱、畜生、饿鬼的原因,十善业行的正道是投胎人、天神乃至有光明顶的地方的条件。高于此品位的,是用智慧修习十善业道法,但由于心狭隘拙劣的缘故,惊怖欲、色、无色三界的缘故,缺大悲心的缘故,只能通过听闻、讲说道法而能有所觉悟,而成了声闻小乘;高于此声闻品位的十善业道修行,是修治清净,不需他人讲解教化,而能自觉自悟,但大悲心方便法门还没有圆满具足的缘故,开悟理解很深的因缘法的缘故,而成了无师自悟的独觉乘;高于此独觉乘品位的十善业道修行,是修治清净、心宽广无量的缘故,圆满具足大悲怜悯心的缘故,方便法门所制摄的缘故,发生大誓愿的缘故,不舍弃众生的缘故,希望求得众佛大智慧的缘故,清净治理菩萨众地法的缘故,清净修行一切济度方法的缘故,成就菩萨广大行;最上等的品位的十善业道修行,一切种子清净的缘故,乃至证得十力、四无所畏惧的缘故,一切佛法都得以成就。所以我现在平等施行十善,应当让一切圆满具足清净,像这样的方便法菩萨应当学习。
佛子,大菩萨又这样想:十不善业行径中,严重的是入地狱的原因,中等的是投生畜生的原因,轻微的是当饿鬼的原因。其中,杀生的罪恶能让众生堕落到地狱、畜生、饿鬼,如果投生为人,得到的是二种果报:一是短命,二是多病;偷盗的罪恶也让众生堕落到地狱、畜生、饿鬼等三恶道,如果投生为人,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贫穷,二是共财产不能自在为用;邪淫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到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妻子不贞洁良慧,二是不能得到遂心满意的眷属;说假话诳骗别人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多被别人诽谤,二是为他人所诳骗;传闲话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到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眷属不和诣而背离,二是亲族有欺诈蒙骗恶行;出口骂人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遭受恶言秽语,二是说话经常遭到争辨、责备;花言巧语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说话无人接受,二是话说不明白;贪欲的罪过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在人间,会得二种果报:一是贪心不足,二是多欲望没有厌倦;忿怒怨恨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经常被别人挑剔长短,二是经常被他人所恼害;邪见的罪恶也让众生堕入三恶道,如果投生在人间,会得到二种果报:一是投生在有邪见的家庭中,二是心怀谄媚不直。佛子,十不善业道能产生如此无量无边的大苦相聚,所以菩萨又这样想:我应当远离十不善道,以十善道为佛法的园圃花苑,爱乐安住,不仅自己安住其中,也劝别人让他们也安住其中。佛子,这种大菩萨又对一切众生生利益心、安乐心、慈心、悲心、怜悯心、摄受心、守护心、自己心、师心、大师心。作这样想法说:可悯众生堕于邪见,困于恶慧、恶欲、恶道的稠密森林,我应当让他们安住于正见,修行真实的道法。又这样想:一切众生,分别彼我,互相破坏,斗诤忿怒怨恨,炽燃不息,我应当让他们安住于无上大慈心的佛法中。又这样想:一切众生,贪取心无厌倦,只追求财货利益,靠邪命自活,我应当让他们安住在清净的身、语、意三业行,正命佛法之中。又这样想:一切众生,常常随着三毒、种种烦恼,因此而炽燃不息,不理解志求出离生死的要道和随缘修行的方便法门,我应当让他们除掉、断灭一切烦恼大火,安置在清净凉爽的涅槃的地方。又这样想:一切众生,被愚昧无知重重妄见的厚厚壁膜所覆盖的缘故,进入阴暗稠密树林,失去了智慧的光明,行进在旷野险路,生种种恶见,我应当让他们得到没有障碍的清净智慧眼睛,了解一切佛法真如实相不随顺其他教法。又这样想:一切众生处在生死轮回险道之中,必将堕入地狱、畜生、饿鬼等恶道,入恶见的罗网之中,被愚昧无知的稠密树林所迷惑,随顺追逐邪道,施行颠倒是非苦乐的业行,比如盲人,没有导师,将不是正途说成是正途,入众魔境界,被恶贼摄制,随顺魔心,远离佛意,我应当把他们拔出这样的险难,让他们安住在无所畏惧的能知一切的一切智城中。又这样想:一切众生被大的瀑水波浪所淹没,进入了贪欲之流、有为之流、愚痴无明之流、感觉的见流,生死轮回,爱河漂转,急流的水奔驰激荡,来不及观察,与贪欲觉、怨恨觉、危害觉随波逐流而不舍,亲身看见恶鬼在其中执着拿取,将他们永久投入爱欲的稠密森林,被所贪爱的东西深深地染著,停住在自我骄慢的本阜,安住于六难得的村落,没有善于救他们的,没有能度脱他们的,我应当对他们发起大悲心,用种种善根而营救济度他们,让他们没有灾害祸患,脱离染垢,得到寂静,安住在佛的宝洲。又这样想:一切众生处在世间牢狱,有许多的苦恼,经常怀着爱憎心,自生忧愁和惊怖,被贪欲重重枷锁所系缚缠绕,被愚昧无知的稠密树林所覆盖和障蔽,在欲、色、无色三界中不能自拔,我应当让他们永久脱离欲、色、无色三界善恶果报的三有,永住在没有障碍的大涅槃中。又这样想:一切众生执着于我,在五蕴集聚的窟宅之中不求解脱,依靠眼、耳、鼻、口、咽喉种种空聚而生,发起是非、苦乐、好坏、爱憎等四种颠倒的业行,被地、水、火、风四大毒蛇所侵入恼害,色、受、想、行、识五蕴冤贼所杀害,受无数量的苦,我应当让他们安住于最没有执著的地方,所谓灭一切障碍的最高的涅槃。又这样想:一切众生他们的心胸狭窄顽劣,不修行最高的佛道,虽然要出离苦海,但满足于声闻、辟支佛小、中乘,我应当让他们安住在广大佛法、广大智慧之中。佛子,菩萨像这样保护持守于佛的戒律,善能增长大慈悲心。
佛子,菩萨住在脱离尘垢的品地,用愿力的缘故,得以见到许多的佛,所谓许多百佛、许多千佛、许多百千佛、许多亿佛、许多百亿佛、许多千亿佛、许多百千亿佛,如此乃至见到许多百千亿无数无数的佛,于众佛皆以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禀承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生活费用都给以呈奉布施,也用这些供养一切众僧,用这些善根回归投向无上正等正觉。对众佛所,以尊重心,进一步接受施行十善的道法,随顺其所接受,乃至佛道,终久不忘掉失去。这菩萨在无量百千亿无数无数的劫中永远离开悭吝嫉妒,破除应当戒除的尘垢的缘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比如真金放在矾石中按照方法冶炼之后,脱离一切污垢,转而恢复明净。菩萨住在这种离垢地品位也是如此,对无量百千亿无数无数劫永远离开悭吝嫉妒,破除当戒尘垢的缘故,布施持戒清净满足。佛子,这种菩萨在四摄法中,爱语偏多;在十波罗蜜中,持戒偏多,其余的不是不施行,而是随着力的大小随时当施行的那一部分。佛子,以上就是所谓的略说菩萨摩诃萨第二离垢地。
菩萨住这种品地,多作转轮圣王,作为大法主,具备了七宝,有自在神力,能除掉一切众生的悭贪破戒的尘垢,用善方便法让他们安住在十善道之中;作为大施主普遍供给没有穷尽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像这样的一切种种造作业行,都不脱离念佛,不脱离念法,不脱离念僧,乃至于不脱离念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这样最高的佛智。又这样想: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成为首领,成为优秀,成为特别优秀,成为神妙,成为微妙,成为上乘,成为无上的上乘,乃至成为最高佛智依随住止的人。这种菩萨如果要想舍弃家庭,在佛法中勤奋施行精进,便能舍弃家庭中的妻子和五种贪欲,既然已经出家,勤奋施行精进,在一念的顷刻间就能得到成千禅定三昧,得以见到成千佛,知道成千的佛的神力,能摇动成千的世界,乃至能显示呈现成千的身躯在每一个身躯的能力之中,显示呈现成千的菩萨做为他的眷属。如果用菩萨特殊超越的誓愿力量自由自在地显示呈现,那将远远超过这个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无数无数劫,数也数不过来。
这时金刚藏菩萨要重复宣讲他说的话的意义,而唱颂词说:(略)
尔时,金刚藏菩萨告诉解脱月菩萨说:佛子,大菩萨已经得到清净第二地品位,要想进入第三地品位,应当发起十种深心,什么是十种深心呢?即所谓清净心、安住心、厌舍心、离贪心、不退心、坚固心、明盛心、勇猛心、广心、大心,菩萨以这十心心力,得以进入第三地品位。佛子,大菩萨得到第三地品位以后,观察一切有为的事物像真如实相,即所谓经常变化,悲苦,不清净,不安隐,败坏,不永久安住一处,刹那间生、刹那间灭,不是从前世投生,不是向未来世投去,不是在现在世停住。又观察此有为法没有拯救,没有依归,给以忧愁,给以悲伤,与苦恼同住,为爱憎所缠绕,忧愁亲近转多,无休地积累种种垢染,贪欲、怨恨、愚昧的火焰燃烧不息,为种种祸患所缠绕的烦恼日夜增长,种种有为就像幻影一样不实在。看见这样以后,对一切有为法成倍地增加厌倦、脱离之心,趣入佛法智慧,见到佛的智慧认为不可思议,没有差等,没有数量,难以得到,没有杂染,没有烦恼,没有忧愁,达到无所畏惧的国土,不再退转,能拯救无数的众生。菩萨像这样见到如来智慧无量的利益,见到一切有为法无数的过错和祸患,就对一切众生产生十种悲哀怜悯心。哪十种哀悯心呢?即所谓看见众生孤独没有依靠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贫困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的贪欲、忿怒、愚昧三毒害的火燃不息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有牢狱的禁闭之灾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为烦恼稠林所覆盖障蔽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不善于观察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没有求善法的欲望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失掉众佛法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随顺生死流转产生悲哀怜悯心,看见众生失去解脱方便法产生悲哀怜悯心,这就是十种哀悯心。菩萨像这样看见众生界无数的苦恼,发起大精进,这样想:这些众生我应当拯救,我应当解脱,我应当让他们清净,我应当济度他们,我应当让他们执着善,应当让他们安住佛法,让他们欢喜,就应当让他们有知见心,应当让他们有调伏心,让他们达到涅槃境界。菩萨如此厌弃脱离一切有为法,如此怜悯思念一切众生,知道佛的智慧超胜利益,要依随如来智慧拯救度脱众生。这样考虑:这些众生堕入在烦恼的大苦之中,用什么方便法门而能拔苦济度,让他们安住终极涅槃的乐境呢?便这样想:要度脱众生让他们安住涅槃境界,离不开没有障碍、自由解脱的智慧;没有障碍、自由解脱的智慧离不开一切法如实的觉悟;如实觉悟一切法离不开没有做作的无行、超脱生灭的无生行的慧光;无行无生行慧光离不开禅定善于巧妙的断然不易的以智慧照了人、法二空的真如之理的观察智;禅定善巧断然不易的观察智离不开善巧多听。菩萨如此观察了知以后,加倍勤奋修行学习大乘正法,日夜只愿意听佛法,喜欢佛法,乐意佛法,依归佛法,随依佛法,理解佛法,顺着佛法,得到佛法,安住佛法,施行佛法。菩萨像这样勤奋追求佛法,所有的珍宝财物都没有什么吝惜的,不看重难得之物的贵重,却对能说佛法的人产生一种难以遇求的想法。所以,菩萨对于内财、外财,为了追求佛法都能施舍,没有什么样的恭敬之事是不能践行的,没有什么傲慢是不能舍的,没有什么奉承佛事是不能作的,没有什么勤奋劳苦是不能受的。设或听到一句未曾听过的佛法,便产生大欢喜,胜过得到三千大千世界装满的奇珍异宝;如果听到一偈未听过的大乘正法,心生大欢喜,胜过得到转轮圣王的王位;如果得到一偈未曾听过的佛法,能清净菩萨的业行,胜过得到上天帝释、梵王的王位,安住无数的百千劫时间里;如果有人说我有一句佛所说的法,能净化菩萨业行,你现在如果能跳入大火坑忍受极大的苦,就把这一句佛法给你。菩萨这时这样想:我对一句佛所说法,净化菩萨业行的缘故,即使三千大千世界装满大火,尚且要从梵天之上投身跳下亲自接受火的考验,何况小小火坑还不能跳入呢?是这样,我现在为求得佛法,应当接受一切地狱种种苦,何况是人世中种种小的苦恼呢?菩萨如此发起勤奋精进追求佛法,按照他所听到的佛法,去观察和修行。
这菩萨听闻到佛法以后,摄制内心安住在无色界天的地方,作这样考虑:按照佛所说法去修行就可以得到佛法,不只是口出言论就可得到清净的。佛子,这菩萨住进这个发光地品位时,就脱离了贪欲之恶的不善法,有感觉、有观察,脱离了生的喜悦欢乐,进入初禅定;断灭了感觉观察,内净化专心一意,没有感觉、没有观察,灭定了生的喜悦欢乐,进入第二禅;脱离了欢喜得到,舍弃有一点念头,正得知身受乐的众圣贤所说,能舍弃有一点念头受乐,住入第三禅;断灭乐先得,除去苦喜和忧,断灭不苦不乐,舍弃一念之有得到清净,进入第四禅。超出一切质碍色的思想,灭除有对立的思想,不思念种种的思想,进入无边无际虚空,安住虚空无边无际的地方,超出一切虚空无边无际的地方;进入无边无际识,安住在识无边无际的地方,超出一切识的无边无际的地方;进入没有少所有安住没有所有的地方,超出一切无所有的地方;安住没有想不是没有想的地方只随顺佛法,所以践行而没有所乐执着的。
佛子,这种菩萨随顺着慈心,广大无量不二归一,没有怨恨、没有对立,没有障碍、没有烦恼,普遍到一切地方,尽于涅槃实相的法界,虚幻空无实体的境界,普遍于一切世间,住于悲心、喜心、舍心,也还是像这样。佛子,这菩萨得到了无量的神通力,能撼动大地,用一身变为多身,多身变为一身,或隐藏起来,或显现出来,岩石壁景高山的屏障所过无有阻碍,就像虚空,在虚空中双足交迭地禅坐而过去,与飞鸟相同,入地像水,在水中走如履平地,身上出的烟火像大火团,下的雨水像大的云彩,日月在空中有很大威力,他能用手抚摸摩触,他的身子逍遥自在,就到了梵天世界。这菩萨天耳清净超过人的耳朵,能听到人天远近所有的声音,乃至于蚊子、蚋虫、牛虻、苍蝇等声音也全能听见。这菩萨用他的心智如实知道众生的心,即所谓贪欲心如实的知道有贪欲心,脱离贪欲心如实的知道脱离贪欲心,有忿怒心非忿怒心、愚痴心非愚痴心、烦恼心非烦恼心、小心广心大心无量心、省略心非省略心、散心非散心、定心非定心、解脱心非解脱心、有上心无上心、杂染心非杂染心、广心非广心,都如实地知道。菩萨如此用他的心智知道众生的心。这菩萨能在一念间知道无量过去世的差别,即所谓一念知一生,一念知二生、三生、四生、乃至十生、二十、三十,乃至百生、无量生、无量千生、无量百千生的成劫、坏劫、成坏劫、无量成坏劫。我曾经在某处如此名、如此姓、如此种族、如此饮食、如此寿命、如此久住、如此苦乐,我对你死生在某处,从某处死生于此处,如此形状、如此相貌、如此说话的声音、如此过去世的无量差别,都能记住。这菩萨天眼清净超过人的眼睛,能看见众生生时、死时,好色界、恶色界、善的趣取、恶的趣取,随顺业行而去,如果那些众生成就自身的恶行,成就语言恶行,成就意的恶行,诽谤贤者至人(菩萨佛)完全具备邪见和邪见业行因缘,身坏命终时必然堕入恶的趣向,投生于地狱之中。如果那些众生成就身的善行,成就语言的善行,成就意的善行,不诽谤贤圣人,完全具备正见和正见业行因缘,身坏命终必然投生善的趣向到上天之中。菩萨天眼都如实知。这菩萨在各种禅定三昧等至禅定,能入死出生,然而不随顺他的力投生,却随能充满觉悟的部分里,用意愿力而生佛法禅定之中。
佛子,这菩萨安住这个发光地品地,以愿力的缘故,得以见到多佛,即所谓见到多百佛,见到多千佛,见到多百千佛,乃至见到多百千亿无数无数的佛,全都用广大心,深心恭敬尊重,禀承佛事供养,衣服、饮食、卧具、医药,一切生活用品,全都奉承布施,也用这些供养众僧,用这些善根回归投向无上正等正觉,在那佛讲经的处所恭敬地听法,听法之后接受持守,随顺法力修行。这种菩萨观察一切法,不生亦不灭,由因缘而存在,见到解缚而先断灭,一切欲缚、色缚、有缚、无明缚,都转向微薄弱小,在无量百千亿无数的无数劫中不积累、不集聚的缘故,邪的贪欲、邪的忿怒和邪的愚痴都得以消除断灭,所有的善根转向更光明清净。佛子,比如真金,善于巧妙地冶炼,斤两不能减少,转向更加光明清净。菩萨也是如此,安住于发光地品位,不积累集聚的缘故,邪贪欲、邪忿怒以及邪愚痴都得以消除断灭,所有的菩萨善根转向更光明清净。这种菩萨忍辱心、柔和心、谐和随顺心、悦美心、不忿怒心、安定不动心、不混浊心、没有高下心、不希望果报心、报恩心、不谄媚心、不诳妄心、不偏颇险恶心,都转向清净。这种菩萨在四摄法中利行业行偏多;在十波罗蜜中忍辱偏多,其余的不是不修行,只是随顺神力随时完成那一部分。佛子,这就叫菩萨第三发光地品位。
菩萨达到这种品位,多作三十三天王,能用方便法让众生舍弃贪欲,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如此一切种种造作业行,都不脱离念佛,不脱离念法,不脱离念僧,乃至不脱离念圆满,具足一切种一切智智这种最高的佛智。又这样想:我应当在一切众生中为首领,为优秀,为特别优秀,为妙,为微妙,为上,为无上,乃至成为佛的一切智智的依随住止的人。如果勤奋施行精进,在一念顷刻间得到百千禅定三昧,得见百千佛,知道百千佛的神力,能推动百千佛世界,乃至显现变现百千身为一个一个的身,百千菩萨成为眷属。如果用菩萨特别超胜的愿力自由自在显示变现,将远远超过这个数,百劫、千劫、乃至百千亿无数的无数劫,不能数清。
这时,金刚藏菩萨想要重新宣讲其义,而唱颂词说:(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