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典》 圆觉经 六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于是清净慧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为我等辈,广说如是不思议事,本所不见,本所不闻。我等今者,蒙佛善诱,身心泰然,得大饶益。愿为诸来一切法众,重宣法王圆满觉性,一切众生,及诸菩萨,如来世尊,所证所得,云何差别?令末世众生,闻此圣教,随顺开悟,渐次能入。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尔时,世尊告清净慧菩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等乃能为末世众生,请问如来,渐次差别,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时清净慧菩萨奉教欢喜,及诸大众默然而听。

    善男子,圆觉自性,非性性有[1],循诸性起,无取无证[2],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诸众生。何以故?菩萨众生皆是幻化,幻化灭故,无取证者。譬如眼根,不自见眼,性自平等[3],无平等者。众生迷倒,未能除灭一切幻化,于灭未灭,妄功用中,便显差别。若得如来寂灭随顺,实无寂灭及寂灭者。

    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妄想我及爱我者。曾不自知念念生灭,故起憎爱,耽著五欲。若遇善友,教令开悟净圆觉性,发明起灭,即知此生,性自劳虑。若复有人劳虑永断[4],得法界净。即彼净解为自障碍,故于圆觉而不自在,此名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菩萨见解为碍。虽断解碍,犹住见觉。觉碍为碍而不自在[5],此名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有照有觉,俱名障碍,是故菩萨常觉不住,照与照者,同时寂灭。譬如有人自断其首,首已断故,无能断者,则以碍心自灭诸碍。碍已断灭,无灭碍者。修多罗教,如标月指[6],若复见月,了知所标毕竟非月。一切如来种种言说开示菩萨,亦复如是。此名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一切障碍,即究竟觉。得念失念,无非解脱。成法破法,皆名涅槃。智慧愚痴,通为般若。菩萨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无明真如,无异境界。诸戒定慧及淫怒痴,俱是梵行。众生国土,同一法性,地狱天宫,皆为净土。有性无性,齐成佛道,一切烦恼,毕竟解脱。法界海慧,照了[7]诸相,犹如虚空,此名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但诸菩萨及末世众生,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

    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众德本。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8]。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1]非性性有:非性即性无,圆觉妙心,清净本然,无垢染,无差别,不可以言说界定,所以称“非性”;但圆觉妙性,无感不应,无处不至,充塞世间一切有情,所以不可断了为无,故称“性有”。    [2]无取无证:指幻化不起,没有幻垢和离幻垢可言,与清净性平等无异,称“无取无证”。    [3]性自平等:指眼光明镜,对象虽千差万别,但眼具有显明性都是同一的,故称“眼性平等”。    [4]劳虑永断:指圆满地降伏了五住烦恼,了达惑妄空寂,心中不起生灭,断绝了求作之意,得到了清净法界。    [5]觉碍:圆觉之碍。    [6]修多罗教:指佛教化众生所说的一切经教,泛指佛教义学。    [7]法界海慧:法界如大海无尽无边,智慧也如大海无所不摄,无所不照,称为“海慧”。    [8]一切种智:指根本智,又称智慧智。指全知者的智慧,佛的全部智慧。《大智度论》:“佛尽知诸法总相别相故,名为一切种智。”即最殊胜义、最究极的智慧。

    【今译】

    接着,清净慧菩萨也从座位上站起来,恭敬地稽首对佛礼拜,从佛陀的右边绕了三圈,双膝下跪,合掌交叉中指,然后禀告佛说:大慈大悲的世尊,您刚才为我们讲了许多不可思议的事,都是我们从未见过、从未听过的事。我们承蒙您的循循善诱的教导,感到身心非常舒畅,受益无穷。盼望您能为所有到这里来的听众,重新宣讲如来的圆满佛智。请问,所有众生和菩萨以及如来世尊,他们的所证所得,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差别呢?请您告诉我们原因所在,以便让末世众生听了您的教导以后,能够顺利开悟,逐渐进入圣境。说完这段话后,五体投地对佛行最高敬礼,又周而复始,连续请求了三次,礼拜了三回。

    当时,佛告诉清净菩萨说:问得好,问得好。善男子,你能够为其他菩萨和末世众生向我询问如来启发心智的步骤和为何会有差别的原因,你们现在注意听,我来为你们讲说。

    清净慧菩萨听到佛陀这样说,非常欢喜,和其他听众安静地聆听佛的教诲。

    佛说:善男子,具有圆满觉性的自性本来平等没有差别的性质,但是自性由于随缘而又产生出差别。种种差别随着外在因缘而起,没有所取和所证,在实相中,实际上没有什么菩萨和众生的差别。为什么呢?菩萨和众生,都是虚幻的形相,虚幻一消失,就没有取证的人。有如眼睛可以看见外在的物体,但却不可能看见眼睛本身。自性本来就是平等,而不是别人让它平等。众生迷惑颠倒,没有除灭所有的幻相,在灭和不灭的虚妄的功用中,便显出了众生和菩萨的差别。如果能得到如来启发,像如来那样灭除了所有的烦恼和疑惑,那么,就没有了寂灭的名相和加以寂灭的人了。

    善男子,所有众生从久远的过去以来,便虚妄地认定有自我和有爱我的人,而不知道一切都时时刻刻在变迁、生灭,所以就生起了憎恶和贪爱心,沉迷在色、声、香、味、触五欲之中。如果遇到良师益友,让他领悟到自身潜藏的清净圆满本性,认识到一切事物都是虚幻,时时刻刻都在起灭变迁,他就会知道他这一生沉迷五欲是徒自在劳累受苦。如果有人永远断除了劳虑和妄念,体悟到法界清净的道理。但是,他如果又片面执著清净的名相,那么,还会成为自己的障碍,而不能自在自由地证入圆满妙觉。这种情况就叫做“凡夫随顺觉性”。

    善男子,菩萨们知道执著清净的名相是一种障碍。但是,他们虽然在心中断除了这个障碍,可是仍然存在想断除障碍的名相的执著,这种执著就还是一种障碍,因而,也还不能自在自由地证入圆满妙觉,这就叫做“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对观照和觉知有所执着,都叫做障碍。所以,已入圣境的菩萨时常洞察万物可是他并不粘住和执着。所观照的外境和观照者本身,都同时寂灭不存在。譬如一个人,自己斫断了自己的头。头斫断以后,就没有能斫断头的人了。以消除障碍的心去自己断除自心种种障碍。障碍断除以后,也就不再有断除障碍的人了。如来所有的经教,都像指示月亮的手指,如果我们看见了月亮,我们就知道那指示月亮的手指毕竟不是月亮。所有的如来用种种方便言说来启发开导菩萨,也是同样的情形,这就叫做“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

    善男子,所有一切障碍,都是最究竟的圆满觉性。存在杂念和消除杂念都是解脱。成功的法门和破坏的法门都是永恒的涅槃境界。聪明和愚笨都是无上的智慧。菩萨和外道修行的方法都是最高的道行。无明烦恼和真如佛性并非不同的境界。各种戒律、禅定、智慧和邪淫、憎恨和呆痴,都同样是善行。众生和众生所住的国土都是同一法性,地狱和天宫都是同样清净的佛土。有情和无情都同样修成佛道,所有的烦恼都是解脱。用圆满心智来观照各种形相,都如同虚空。这叫做“如来随顺觉性”。

    善男子,菩萨和末世众生只要在所有时刻不生起妄念,对于各种妄念也不加以除灭。在妄想的境界中,不去对外境加以认知。而对于不认识的外境,也不去辨别是否真实。那些众生,听到了这个修行方法,表示相信理解并接受和实行,而不觉得吃惊害怕,这就叫做“随顺觉性”。

    善男子,你们应当知道,像我刚才所说的这种人,他们已经供养了像百千万亿恒河沙那样多的如来佛和大菩萨,早已培植了许多深厚的善根和功德。我说这些人,就叫做“成就一切种智”。

    当时世尊为了再阐述这个真义又说了下面这首诗偈:

    清净慧你应当知道,圆满的菩提觉性,无处可取得,也无处可证得,没有菩萨也没有众生,觉悟和未觉悟之间,在次第上有所差别。一般众生为知识、观念、见解所障碍,见了道和菩萨也没有离开觉悟的境界。真正登了果位的菩萨,到了十地的菩萨就永远寂灭,而不执著一切形相,心无所住。大觉者觉性圆满遍一切处,这就叫普遍随顺。未来末世一切众生,心里不生起虚妄,佛说像这样的人,在现世就是菩萨。他在过去已供养了无数的佛,功德已经圆满,虽然佛法中多有不同方便法门,都是引导众生成佛的随顺智慧。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