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识观是瑜伽宗修养的根本方法。唯识观所依据的就是三自性,方法便是四加行。就观的浅深而分别有五重次第:第一,遣虚存实;第二,舍滥留纯;第三,摄末归本;第四,隐劣显胜;第五,遣相证性。第一遣虚存实是遣除遍计所执性之虚妄而存依他起性之真实;第二、三、四观是观依他起性的因缘;第五遣相证性是遣依他起性的假有而证圆成实性的真实。第一观是观所取空,第二、三、四观是观能取空,第五观是双观二空。
第一,遣虚存实。遣虚是以空观观遍计所执性而破有见,存实是以有观观依他起性而破空见,借此而得证人离言法性。有、空二见若破,空、有二观亦不成立,并非有决定的空和决定的有。因为真观非有非空,诸法不可分别思议。只是观遍计所执的人我、法我是虚妄,体会人空、法空,方能证入真性。然而真性不是空。观祛应当是贯串于四加行,四寻思、四如实智都包括其中。
第二,舍滥留纯,是舍境留心之义。一切识有四分,所谓相分、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内识相分如外境现,是所缘的境;见分、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能缘的心。外境是疏所缘缘,相分是亲所缘缘,都舍而不取,唯观能缘之心。这就是《华严经》所说“三界唯心”的观法,也就是《遗教经》所说“制心一处,无事不办”的要义。
第三,摄末归本,是摄用归体之义。相分是识内所取的境界,见分是识内能取的作用,深观此二都是从识的自体而起。识的自证分是本,见、相二分是末。所以说是唯识所现。
第四,隐劣显胜。八识自体各有心王和心所有法,八识如王,所以称胜;心所有法如臣,所以是劣。观一切心所作业,都是识自体所变现,所以说,一切染净,只是随心而观。
第五,遣相证性。相是事相,性是理性。八识各自证分是依他起性的事相。但是事相的本质却是二空所显的圆成实性。观察依他起的事相是空虚,如是除遣,便证得圆成实性的真实。所谓第一义谛、佛性、法身、如来藏、真如、不二法门等,都包括在此观之内。
如是五重,空有为第一重,境心为第二重,用体为第三重,所王为第四重,事理为第五重,逐步从粗至细,由浅及深,便证唯识道理总摄一切教法。欲界修习此观只有闻慧和思慧,色界修习便具足闻思修三慧,无色界修习此观只有修慧。也可知真正修观,只有依定而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