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宗(慈恩宗)根据《解深密经》分释迦如来一代时教为三时,就是小乘教、般若教、唯识教。而以小乘教和般若教为不了义教,唯识教是了义教。又依《金光明经》立为转、照、持三时。佛说小乘教、四《阿含经》等是初转法轮,名为转时;其次说空教,《般若经》等照破有执,名为照时;最后离空离有任持真实,说《华严》、《深密》、唯识教等,名为持时。
由于众生自无始以来迷执有我,不能了知实无有我,更有外道计执自性为因等,于是起惑造业,生死沉沦。所以佛最初说四谛法轮,明有为法是因缘生起,无有人我,唯有其法。憍陈如等最初得道,既闻法有,得证我空,便执以为诸法实有,执于小果,不求大就。佛又方便为说法空,破除法执,显一切法本性皆无,即《般若经》等。于是须菩提等回心向大。既闻法空,便以为诸法性相都无,何所修造,何所断除。于是佛更说三性、三无性等理,以明遍计所执无知,人法双亡;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有照,真俗双存,即是非空非有中道了义。
中观宗以般若教为了义,而瑜伽宗既以唯识教为了义,因此瑜伽宗建立了义的标准有四项:第一就法印而言,如来所说,以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为三法印。凡具此三法印的为了义,无此三法印的是不了义。如是一切佛所说法都是了义,外道所说为不了义。其目的为令众生舍邪归正。第二就常住而言,凡是说如来也是无常变易的是不了义,谈如来常住不变的是了义。如此则小乘教是不了义,大乘教是了义。其目的为令舍小归大。第三就显密而言,凡是如来隐密的言说,如说诸法无自性等是不了义,凡是如来显了言说,如说三性三无性、非空非有中道等是了义。如是般若教是不了义,唯识教是了义。其目的为令舍偏归中。第四就广略而言,凡十二分教中略说的是不了义,广说的是了义。其目的为令知法广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