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禅方便谭 中国的禅宗 疑情的生起和运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大疑大悟,小疑小悟”,差不多成为宗门的惯话,亦可证明疑情在参禅门庭的重要性。可是起疑情却是初学人的一大难关,不少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疑情始终起不来,使他学禅的信念和希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然而,出世法的修习,有时亦不离世间法的原则,就以物理学中力的功能,作为学禅的参考,力的功能发生,有三种要素,即是大小、方向、作用点。这三种要素,倘不能运用得当,就不能生起功能了。禅人疑情的生起,亦须配合各种生起条件;否则,哪怕历经多劫,仍是“缘木求鱼”。
    起疑情,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呢?现在简单地与大家介绍:
    一、无我的观念的确立。众生最大的妄执,执身为我,如参“念佛是谁”或“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这种无我观念,就不能不建立;否则,念念有个我在,疑情定起不来。如何方能把这种观念建立起来?请参考拙著之《学禅方便谭》,限于篇幅,于此恕不赘述。
    二、起疑情的方法,在用功的过程中,如果不得其法,终难如其所望。学禅行人,往往深感禅宗不易入手,对方法的运用上是否恰当,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究竟怎样才是正确的运用呢?现在就用一个最普遍采用的话头来作例子。禅宗的话头,没有固定的方式,而由禅德相机给予,所以话头上亦如众生的心相,千差万别,为数甚多。最普通的有“如何是祖师西来大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的本来面目”?“万法归一,一归何处”?“谁教你拖这死尸来”?“念佛是谁”?……惟近代禅门,多参“念佛是谁?”现在,就从这个最普遍的话头,说明用功方法。学人先端正姿势,回光返照,使内心妄想,由粗变细,再念佛数声,然后参此能念佛的是谁?念佛的是什么东西?因为吾人先有建立此身非我的观念在先,即知此能念佛者非此四大假合之身。然既念佛非身,到底又是什么东西呢?自然会起疑情。倘或疑情未起,还是照顾话头,寂寂惺惺地问下去,久之必起。又或疑情初起,必须绵绵密密地疑下去,久之可成大疑,那便真疑现前。但绝对不许对话头有了答案;一有答案,疑情之门闭塞。疑情愈大,精神愈集中,由一个话头生起一团疑情,引入定境而愈疑愈深,充塞两间,贯通三世,尽是此一疑情,乃至不疑而疑,那才是自己与疑情打成一片,而真疑不失。初用功的人,疑情初起,尚非真疑现前;真疑起了,亦尚未打成一片;此时忽疑忽散,时起时断。在其断时散时必须提起话头,回复疑情,久之,亦不难真疑现前;再假以时日,可望打成一片,直待磕着碰着,桶底脱落了。
    三、时间的重要。在世间法上,无论做什么事情,必须要有相当的忍耐性,才能获致成绩的表现;学出世间法,更应具有高度的坚韧性,以方法来配合相当的时间,才能有个入处,直至大死一番处,打个转身,忽然会见娘生面。此时是否就算破了本参话头,多少还有问题,然至少已是大悟境界,可断言矣。一般行人,在修学的过程中,经过了一段时间后,觉得没有消息,遂认为不是学禅根机,自甘放弃,这是缺乏殷重常恒心,非常可惜!此应自加检讨,究竟是方法上的问题?抑或是时间上的问题?如果时间上尚未成熟,遽要讨个消息,那就将使你在门外徘徊,永远不会有消息飞来。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