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概要 从佛教学派兴衰的演变说到中国佛教之建立 六、复兴西藏佛教迦当派之略史

作者:出处:
分享到:

     
    西藏佛教自唐至元,凡数百年,其兴废变迁之浪。起没非一。诸讲论者,多无切实之行持;其修行者,又多盲无闻慧。学显教者则专鹜大乘无羁之行;乐密法者,尤以躐等为能事,戒律禁行,弃如糠稗,僧伽羯摩,那是全无见闻的了。尔时有宗喀巴大师者应运而出,多闻实行,慎重戒律,依据阿底峡尊者之教授,若显若密,皆建立修行一定之程序,堵绝学者偷便宜之心理。西藏佛教由是又为之一振,遂形成今日威声赫赫之黄教派了。
    其建立显教之行者,谓总一切经论。其所为获得之目的,要之不出二事:一、令众生离过;二、令众生生德。其过可分三类:(一)诸非福业,能令堕诸恶趣;(二)有漏众善,皆不顺涅槃;(三)自私之心理,能障菩萨大心。离彼三过,便能不堕恶趣,不受流转,不滞小乘。令所生之德,可为二类:(一)未出世者,即增上生法;(二)出世间者,即决定胜法。后又分二:(一)唯自一人解脱生死;(二)令一切有情证大菩提。
    令众生离恶趣、生善趣者,即修十善、五戒等人天乘善法而足。故非佛说法之真实目的,其目的在令有情永出生死及成佛耳。为成办此故,略有三种法要,谓出离心、菩提心、真空见。若无出离心者,定不能出生死轮转,自不愿出故。若无菩提心者,定不能成佛,永不能入菩萨数故。若无真空见者,决定不能断除二障、现证二空,以无真实义愚之真对治故。又,若无出离心者,定不能发大菩提心,以自未厌三界流转,决定不想度脱他故。又若不知苦者,定不能发真出离心,以未知苦,定不厌患;不厌患者,定不舍离故。
    又能知三界之微细行苦者,定须先知三恶趣之粗重苦苦。能畏三恶趣之苦者,定须先知人死亦可堕落其中。能畏堕落者,必须先知人寿无常及死期无定,能爱时光,恐死没者,必须能知人身利益及难得也。能修正法、证得乐果者,应先知我辈,下至减一过失,生一德,皆赖善知识诲导之力;即就世间庸常工作,若无前贤之教导,尚难成办,况云从未见闻之出世法乎!故一切功德之根本,最初即应依善知识,其他进修人身利大难得,寿量无常,及三恶趣苦等,由此能令发生粗分畏苦之心。由畏苦故便思能解脱、能救护之方便。然此方便绝非神权或人等之可能,要须自己之防恶修善,方能脱离也。然此防恶修善之法,由谁能说之,及谁能行之耶?厥唯如来自证自说,及唯佛徒乃依佛行,故此三宝,乃真能救护众生之归依处耳。
    次观三界同一火宅,其苦之源,为烦恼及业,即由斯二谛,便令众生常回转于大苦轮中永无休期也。唯有灭除苦集,乃为安乐;其能灭除者,唯有三学,依此实行,便能解脱生死,永断苦种也。再进观一切有情,其心念相续,从无前际,惑业所漂,人生游遍,所经之胎卵二生,定蒙父母之慈悲惠育,乃得生全。故一切有情,皆是自己之多生父母,而且恩德深厚焉。为欲酬报父母恩故,必须为其除苦与乐;欲想成办如此伟大之誓愿责任故,除成佛而莫由达。故依慈悲之根本,便能发生为利有情之大菩提心;依此心故广修诸行,圆满福智二种资粮,由此乃能现证等觉也。
    即以此次第故,总括大小乘一切经论之诠,罄无所余。譬如戒律广明苾刍之开遮持犯等相,即是出离三界之方便所摄。《俱舍》之广明生死还灭,总别因果等,即是中士道之总相所摄;《大般若经》、《中观论》及《现观庄严论》等,即是广明菩萨之总行及真空正见。其余之宣说诸佛菩萨功德事业等经论,即是明归依三宝及发菩提之境。故总三藏之一切大小乘经典,悉皆归入此大菩提道次第之中,亦即明一切经论,皆是成佛之真正教授,更不容无知浅识之后学速次躐等、妄行取舍、执一而谤百也。
    其建立密法之次第者,谓凡学密法者,必先完成菩提心以前如上所说之功德;若无此德,则无入密之基础也。次须依此具足德相之大阿阇黎,受圆满灌顶;未得大灌顶,尚不得闻密法之教义,况云起修耶?次于灌顶时所受之三昧耶及别解脱律仪,须严谨守护;若不持戒,尚不能得人天善趣,况云成佛耶?已能严谨持净戒者,次须精研密法之真实义;不尔,则徒修假相之仪轨,终无现证真实之希望。通达实义之后,犹须勇猛恒常,勤修生起次第之法,以未成本尊相应之胜三摩地,纵然安修息脉交点及光明等定,终久是不得生起的。
    如已善修生起次第者,次当进修圆满次第;若无幻身及光明定等,以证佛果之色法二身,唯修本尊行相之三摩地,仍无所成故。其密部之经论仪轨,唯诠此义而无余。故一切密法,皆有决定之法则及次第;凡无定则及超越等次之传述,皆非清净之密法,亦可知矣。宗喀巴大师虽对于显密二教,俱与以有次第、有条理之整顿,然佛法能久住至今而不晦者,尤以其重视戒律,及学行相应,为最有力者也。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