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论译释 现观庄严论略释 序品第一

作者:出处:
分享到:

     
    稽首大雄师  慈尊无著等
    传此教授者  加持利有情
    今依宗喀巴大师父子及无等恩师札迦大师之著述,略录少分诠释正义。释此分三:
    甲一、论前义,
    乙一、释论题,
    乙二、解敬礼。
    甲二、论正义。
    甲三、论后义。
    乙一、释论题
    现观庄严般若波罗蜜多教授论
    此论题在梵语为“阿毗三昧耶阿朗迦罗那摩般若波罗蜜多邬拔提沙奢萨哆罗”。华语译阿毗三昧耶为现观,阿朗迦罗为庄严,那摩为名曰,般若波罗蜜多为慧到彼岸,邬拔提沙为教授,奢萨哆罗为论。
    谓般若波罗蜜多经广(初会)中(二会)略(四会)三部中难通达义,此论能令容易了解,故名教授。此具整治救拔二种功德故名为论。(依世亲释正理论意)此复现前亲证,故名现观。喻如世人容仪端严复着众多妙庄严具,用镜照显,倍生欢喜,如是般若自体甚深微妙即自体庄严。复以七十义庄饰,照显于此论之中,能令智者倍生欢喜,故此论名曰庄严(即明显庄严也)。
    乙二、解敬礼
    敬礼一切诸佛菩萨!
    翻梵为藏诸译师等,为令息灭一切留难,为令翻译事业圆满,令知此论属经藏摄及为证得无上菩提,故于翻译前敬礼一切诸佛菩萨也。
    甲二、释正论。分三:
    乙一、正申敬礼兼明造者之志愿,
    乙二、为乐广者分别广说,
    乙三、为乐略者更说略义。
    乙一、正申敬礼兼明造者之志愿
    求寂声闻由遍智,引导令趣最寂灭,
    诸乐饶益众生者,道智令成世间利,
    诸佛由具种相智,宣此种种众相法,
    具为声闻菩萨佛,四圣众母我敬礼。
    慈尊于造论之前先礼赞三智者,为令所化于此般若佛母发生净信,由此因缘当得解脱及一切种智。现在正申敬礼兼明造论誓令究竟,如诸善士虽至命难亦不弃舍所发愿故。此释敬礼所为。皈敬颂文义分两段为称赞与敬礼。赞又分二:正赞三智之功德,次赞为四圣之母。初赞一切智,谓能引导所化趣证寂灭,谓赞道相智能成办三种所化所求义利。赞一切相智谓能转法轮。如其次第即颂前三句(汉文译成前六句),最后一句(译成两句)即赞为声闻独觉菩萨如来四圣之母。初句正标声闻亦兼取独觉,以彼为求自利而趣涅槃与声闻同故未分说。我敬礼者,即明三业至诚敬礼彼四圣之母般若波罗蜜多也。此释敬礼略义。
    慈尊造论之前先赞礼三智,以就所依补特伽罗声闻独觉,诸求寂灭苦集二谛者,由能遍知蕴处界法皆是补特伽罗无我之一切智,能引导彼令趣有余依无余依寂灭涅槃妙果,而礼彼智故。又就所依补特伽罗,谓求饶益诸众生之菩萨,由通达三道无我之道相智,成办世间三类种性众生之利益,而礼彼智故。又谓诸佛由“具一切相智,通达一切相悉皆无我”为说法之增上缘,宣说种种法藏诠一切相,而于彼智三业敬礼故。此释敬礼文义。
    乙二、为乐广者分别广说。分三:
    丙一、论所为义,
    丙二、全论总义,
    丙三、全论文义。
    丙一、论所为义
    大师于此说,一切相智道,非余所能领,于十法行性,
    经义住正念,具慧者能见,为令易解故,是造论所为。
    如是赞礼为先而造正论。此论所释为广、中、略三部《般若》,其释经之仪式如世亲云“演说经义者,当先说所为、略义及文义、结合与答难”为令易解故以五支方便而解释也。此中“大师于此说”至“是造论所为”二颂,是明造论之所为义,即造论之用或果也。“般若波罗蜜”至“四相正宣说”凡有十五颂,是明全论之略义。“发心为利他”至第八品最后之“许法身事业有二十七种”止是明全论七十义之文义。又论中“次一切智性”及“次由人狮子”等之“次”字即是明结合义,结合前后文义令相贯澈。又论中“法界无差别”及“若谁于何义”及“不可说义中”等文,皆是显示答难。由此五支释经能令听者恭敬易了断疑生信。如世亲云“由闻经胜利,若听闻受持,闻者起恭敬,故先说所为。成此由略义,略义由文知,次第前后理,由余二无违”。谓诸欲求经义者,由见现前究竟胜利,乃于文义恭敬受持,为令于经发起希求,故先说所为。若以正量成立彼所为义者,必须粗知略义方可。若欲详知所说略义,则须依论广学文义。欲使论文前后贯属,则赖结合之文。欲释前后所许无违,则须解释妨难也。
    初释所为义中“大师于此说,一切相智道”二句明所诠法。“非余所能领”者明此法之差别。其次三句明究竟所为果。最后二句正明造论之意,即为令末法有情容易了解如来所说般若之甚深义也。系属之义文中暗述。
    总谓此论所诠,即佛在此广、中、略三部《般若经》中分为八种现观所说一切相智之道、发心等十法也。此所诠之八种现观非外道、小乘等所能领受,以彼等未于方广大乘经典勤闻思故。此论亦有究竟所为之果:已于发心等十法行为体性之经义,安住闻思、正念。其聪慧菩萨即能现见证得故。今造此论与经无重复之过,以依此论易解经义即造论之所为义故。
    丙二、全论总义。分二:
    丁一、略标论体,
    戊一、标能所释,
    戊二、标能释数。
    丁二、随标广释。
    戊一、标能所释
    般若波罗蜜,以八事正说。
    现观庄严论以能诠八品及所诠八事,正释广、中、略三部《般若经》之义故。亦可释为教、道、果三种般若。即文字方便究竟般若也。
    戊二、标能释数
    遍相智道智,次一切智性,
    一切相现观,至顶及渐次,
    刹那证菩提,及法身为八。
    此论所诠之义,谓一切相智、道相智、一切智、圆满证一切相加行、至顶加行、渐次加行、一刹那现证菩提加行,及法身果。
    丁二、随标广释。分三:
    戊一、广释三智体,
    戊二、广释四加行体,
    戊三、广释法身体。
    戊一、广释三智体
    初、明一切相智
    发心与教授,四种诀择分,正行之所依,谓法界自性,
    诸所缘所为,甲铠趣入事,资粮及出生,是佛遍相智。
    表示一切相智之体者有十法。誓愿意乐谓发心。成办誓愿之方便谓教授。最初通达空性之修得正行谓四顺诀择分。大乘修行所依之根本,谓法界自性住种性。大乘修行断除增益之所依谓诸所缘。大乘正行之究竟所修谓所为。此行须发广大心谓擐甲正行。加行须广大进趣谓趣入正行。又须二种广大资粮谓资粮正行。决定出生一切相智谓出生正行。是为表示一切相智之十法。
    次、明道相智
    令其隐暗等,弟子麟喻道,此及他功德,大胜利见道,
    作用及胜解,赞事并称扬,回向与随喜,无上作意等,
    引发最清净,是名为修道,诸聪智菩萨,如是说道智。
    表示道相智之体者,谓由如来自性光明,令诸天光隐暗不现等,是道相智之支分。了知声闻弟子道之道相智,了知麟喻独觉道之道相智,了知菩萨道之道相智中,有见道修道二种。初者谓具足现法后法广大胜利之大乘见道。第二谓修道之作用,或由修习修道之力,所得之胜利,及信解般若为三利随一本源之胜解修道。胜解修道之胜利谓赞美承事称扬之修道。能转自他所有善根为大菩提支分之回向修道。于自他善根深修欢喜之随喜作意无上修道。此胜解回向随喜三种修道是有漏修道(即后得有分别智)。能得究竟智德之因谓引发修道(或译正行修道)。能得究竟断德之因谓最清净,即清净修道。诸聪智菩萨之现观道相智,以如是十一法表示而说。
    三、明一切智
    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所治能治品,加行平等性,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
    表示一切智之体者,谓观待世俗事,是能破有边现观种类之大乘圣现观,即由智不住诸有之道相智。又观待世俗事,是能破静边现观种类之大乘圣道,即由悲不滞寂灭之道相智。远离殊胜方便智慧者,即非方便遥远之一切智。殊胜方便智慧所摄持者,即方便非遥远之一切智。此二如其次第亦即是所治品之一切智与能治品之一切智。此正修对治实执之中正所说者谓菩萨加行。破除实执智慧所摄持之加行,即加行平等性。大乘之谛现观即见道。就建立所依,谓声闻独觉等圣者身中所立之一切智,即以九法如是解释也。
    戊二、广释四加行体。分四:
    初、释圆满众相加行体
    行相诸加行,德失及性相,顺解脱抉择,有学不退众。
    有寂静平等,无上清净刹,满证一切相,此具善方便。
    圆满一切相加行之体者,谓所修之行相及能修之诸加行。加行功德,加行过失,加行之性相,大乘顺解脱分,大乘顺诀择分,有学不退转僧众之不退相,安立法身之三有寂灭平等加行,安立受用身之严净无上佛土加行,安立化身之善巧方便加行。此即表示圆满一切相加行之十一法也。
    二、释顶加行体
    此相及增长,坚稳心遍住。见道修道中,各有四分别。
    四种能对治,无间三摩地,并诸邪执著,是为顶现观。
    顶加行之体者,谓得顶加行十二相中随得一相之初顺诀择分。较供三千大千世界有情数佛所得功德尤为增上之十六种增长第二顺诀择分。通达三智随顺之慧,及于利他不可破坏获得坚稳之第三顺诀择分。引发见道之功能成熟心能遍住无边三摩地之第四顺诀择分。见道顶加行与修道顶加行,谓彼二道中各有四种分别之四种真能对治。次谓无间三摩地之顶加行,及所应遣除之邪行。以此八法而表示顶加行也。
    三、释渐次加行体
    渐次现观中,有十三种法。
    渐次加行之体有十三种,谓六波罗蜜多之六种渐次加行,随念三宝之三种渐次加行,随念天舍戒之三种渐次加行,及无性自性之渐次加行。是为表示渐次加行之十三法也。
    四、释刹那加行体
    刹那证菩提,由相分四种。
    刹那加行体唯有一,就相不同而分为四,谓异熟刹那加行,非异熟刹那加行,无二刹那加行,无相之刹那加行。
    戊三、广释法身体
    自性圆满报,如是余化身,法身并事业,四相正宣说。
    正说法身有四种法,谓自性身,圆满受用身,如是所余之化身,并智慧法身及所作事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