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五年己亥七月初二日,由终南深处道出南五台(属终南)大茅篷,内住得定道坚诸师,皆现世龙象。主席觉朗上人,谈及古之学道者,才入门,宾主相见,便以一大事因缘互相研究。今人相逢,群居杂谈,率多世谛。遐哉古风,不可复矣。
初三日,随涧而行,往各茅篷参访。湘子洞来性师,事理清彻。老虎窝明性师,觉性颇明。锁龙场妙慧师,有上上智,无了了心。仍回大茅篷。
初四日,觉师同上太乙峰。登峰远眺,渭水晴光,一望无际,终南佳气,尽入楼台。终南高大深广,峻极于天,青霭吐吞,白云变幻,故诗云:“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不诬也。询觉师,此地佛法如何,答:“叠叠南山峻,滔滔渭水深。”问见么,良久云:“半句当峰诸缘息,触目无非露真宗。”师语滴滴归源,令人意解心开。
下坡里许,四天门。二里卧佛殿,丈六金身释迦文佛涅槃像,并诸大弟子围绕像。时雨过地湿,足跟不稳,一滑落空,觉师赶来扶起,口占云:“落空滚到非空处,触目相逢主人翁。”休息半时,勉强再行。六里普光寺,在太乙峰麓。太乙峰者,终南之别名,为洞天之最胜。东接骊山太华,西连太白至于陇山,北去长安八十里,南入楚塞,连属东西诸山周回数千里,名为福地。沿山庵宫寺院重叠,唐时极盛,俗呼唐皇庙。谚云:“长安三千金世界,终南百万玉楼台。”今则失修湮没矣。三里出口,西有子午峪、斜谷,曹操道出汉中地也。五里刘村,二十里牛首寺,即少陵原山脉,至此已尽,如牛头相似,故名,形势开展,气候温和。有杜工部祠,贞元十一年建。寺内有古幢古碑。前有四季柏,四时皆花,尤称奇绝。
初五日,师送至大道口,指云:“不可错认路头,只须直下长安。”言下指归,令人警省。十八里大兴善寺,创自晋武,隋开皇间易名,时有僧徒万众,极一时之盛。太和二年,得梵观音像移内作大士阁。住持体安上人住锡于此。余问:“工夫不能直下承当,诸多阻碍,何故?”师云:“佛说,用工夫的人,必先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佛无为,内无所得,外无所求,心不系道,亦不结业,无念无作,无修无证,即名为道。”
初六日,体公同行。里许大雁塔寺,即慈恩寺,唐三藏法师译经处。高宗永徽三年,法师于寺建塔,高二百尺,下如雁形。雁塔晨钟,关中八景之一也。古有梵文藏经颇多。西行里许,小雁塔寺,唐天授元年改荐福寺,有碑,宋时雷轰。谚云:“时来风送滕王阁,运去雷轰荐福碑。”即此事也。此寺在昔曾翻译佛经,造浮图十五级,高十余丈。五里长安省,历代帝王都会之所。古京兆府,即雍州,东距黄河,西抵垄坡,南据秦岭,北临沙漠。进永宁门,即南关。经文庙碑林,有唐·吴道子画观音像,现于石上。历代名人古碑总汇一处,曰碑林,一览而出。
初七日,至旧都故宫一游。
初八日,东霞老人讲南山道宣律师《宾主序》。序曰:“夫损己利他者,乃是僧家之义也;害物安身者,非为释子之理也。”讲至“大限临头,悔之莫及”,听众颇多点首。东霞老人平日最为究心于此,是日为僧众请说此文,至“普原回心”等句,老人潸然泪下,闻者咸凄然感动。老人云:“但愿在座诸师,人人依斯而行,必登菩提之岸矣。”休息,至十一日告别,出西关,五里金胜寺,罗汉堂中供丈六金身佛,唐·玄奘法师译经处。四十五里临渭堡,过渭河,俗呼咸阳古渡,关中八景其一也。登岸,咸阳县,秦始皇旧都。进城,假宿安国寺。二里咸阳原,在渭水北九嵕山南,西起武功,东尽高陵,称五陵原,即长陵、安陵、阳陵、茂陵、平陵是也。上有文武、成康、周公、太公及秦汉君臣陵墓在焉。高阳原,在县东南,秦始皇作阿房宫于此,与长安接界。
十二日,北风早至,云物凄凉。五十里兴平县,住城隍庙。沿途面食,三十文可度一日。
十三日,三十里马嵬坡,杨贵妃墓在焉。贵妃擅宠时,杨氏兄弟姊妹穷奢极欲,未几皆败,亦千古之鉴也。五里东扶风镇,四十五里武功县,宿善阁寺。寺在半山,目收全城风景。遥观太白山上积雪,炎夏不化,望之皎然,如白莲千朵,横于南天半壁。相传山下行军不得鼓角,鼓角则有疾风暴雨。《水经注》:“山半有横云如瀑布则澍雨。人常有为候语曰:南山瀑布,非朝即暮。”关中诸山,莫高于此。山巅高寒,不生草木。山上有洞,道家名为第十一洞天。
十四日,渡河登山。二十里,有朝阳洞二仙桥龙盘山,西望香烟山为大士佛地万笏山。三十里石垒山,一峰挺秀,拔萃群峰之中,名曰独秀峰。东南黑风岭。十五里神会天坡,六月中雾撤山显,曰开山。其先后为雾雪所塞,曰封山。自黑岭至松花坪二十里,沿路尽松,登坪甚险。下有水濂洞,岩景极佳。二十里二仙山,山有二石如人。又十里望仙石。东南二十里救苦岭,险峻益甚。十里宿上坡寺。
人行乱石间,西南寒风关。三里神洼,二十里,墙壁直上如线,俗言太白放光,异光现神像,或星光如斗。至此鸟兽草木甚稀,寒气逼人。十里由魔女岭、东天门、冲天岭、雷神峡,皆陡绝。西南五里分天岭,遇西风起,山之东向阳颇热,山之西虽大暑而奇寒。五里孤魂洼,险峭。岭上风起,人行必伏,若起则吹堕如叶。更有观云海处,极佳。有三山、九牙、十二楼诸胜,高插碧空。二十里,住金锁关,鸟兽草木绝无矣,山势森罗。
洼西南里许大太白池,地广三十余亩,水面如镜,照彻天地,森罗万象,中无寸草点尘,惟龙潜焉。池面常放五色光,虔叩则应,否则无。池为云雾笼罩不常见,曰封池;祷而后见,曰开池。六池皆然。东南上三里雷神池,洞中有亘古凝冰,洞上有石塔,名观星楼。又有龙凤二小池。大太白池西南有二太白池,过稻地洼,至此十里,池大数亩。五里有三太白池,大亦数亩,其旁不可久憩,久则雷电疾至。十里玉皇池,大二十余亩,其东为龙门。上走马岭,相传山神乘马处,石上蹄迹宛然。十里佛池,大数亩。五里三清池,池旁金背枇杷树,撷其叶可疗百病。诸池皆有神司之,凡祷者以黄楮投之,诚则楮沉,否则浮。自宿清湫庙上至三清池,共计一百八十里。
二十日回武功。
二十一日,三十里汉·班超故里,有祠墓在焉。路遇秀空师同行。三十里扶风县,宿。秀师彻夜坐禅。
二十二日,五十五里,道旁有碑曰五丈原(南行四十里即是)。五里岐山县,宿。复遇宏源师。渭河之南有祁山,昔武侯六出祁山,即此(此去七十里,凤翔府大道通甘肃)。
二十三日,三人同行出南门,宏师前,秀师中,余随后。秀师云:“勿错认路头。”宏师曰:“何错为?”秀师言:“古云:修行无别修,贵要识路头。路头若识得,生死一时休。生死一时休,即是安身立命之计,不可为道人说破,须道人自参自悟。”四十里第五村,宝鸡属。不经眉县,分路,四十里抵店住。
二十四日,二十五里渭水河(源出凤翔,东去太公庙,有钓台),无桥无渡,幸水涸,跣足而渡。十五里夷门镇栈道,北口连云栈。栈道有南北之分,自此至褒城为北栈道,自沔县进口为南栈道。
二十五日,入北口,路崎岖难行,李白诗云“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信然。三十五里古大散关,下坡,二十五里东河桥宿。
二十六日,三十里黄牛铺西圣宫,稍息。是时天气亢旱,住持留二师求雨,午后小雨数阵。
二十七日早,微雨。四十五里草凉驿,午后阴寒,宛若冬天。二十五里白家店,住。
二十八日,三十里凤县,即古凤州。上山二十五里凤岭关(西去甘肃两当县),十五里新红铺,住。
二十九日,十五里三坌,十里古废邱关,二十一里南星台,五里莲云寺,宿。街头有碑曰“陈仓古道”。
三十日,十五里松林驿,十里紫柏山口。柴柏山有前、中、后之分,内有三十六洞七十二塘。塘者,平旷也,皆非凡境,无缘得游。昔圣性长老居此茅篷数年,后入宝华,大兴律宗。七里柴关岭,八里妙台子,宿留侯祠,相传张良从赤松子学仙,得道于此。
八月初一日,四十七里留坝厅,二十里青羊铺,宿。
初二日,十里青龙寺。是时天雨路滑难行,源师叹曰:“行脚真苦,衣履不就时,用具不能带,食宿无所,早迟不便,冷暖不均,粗细莫调,饥寒交迫,深入异乡,逢危履险,种种是苦。”余言:“去夏过金山,访大定长老,谈及行脚参访事。长老云:‘人人皆说行脚之苦,其中之真乐,人所不知也。行脚者有真伪二种:伪行脚者,假此名目,贪名图利,到处侵扰,贩卖货物,欺人自欺,真可愍也;真行脚者,名利不能牵,情欲不能缚,烦恼不能扰,幻境不能转,独为生死大事,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一念中无障无碍,无上妙味,不可思议也。’”十三里武关驿,五里武关河。渡登彼岸,五里铁佛寺,宿。
初三日,二十里武曲铺,二十里马道,宿小南海。汉·韩信投蜀,夜走至此遇水涨,萧何追及于此。道旁碑曰“寒溪夜涨”。
初四日,过河。铁索桥长十数丈,下深数百尺,行时鼓动,能挺人堕涧,行者留心。四十里青桥驿,二十三里鸡头关,关上有连城,为汉王练兵处。顶有十二峰,连接如城垒,皆平旷可居。峰各有池,其下有黑沟。十里出口,东出褒城县。(东南四十里汉中府南郑县,去沔县百十里。北二十里,丙穴水下注褒水。东南行,有小石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
初五日,西南行五十里黄沙驿,诸葛造木牛流马处。二十里菜园子。(渡河,三里许定军山,诸葛武侯墓在焉。墓前汉江水经此一曲而下,内有八阵图。汉水之源出自嶓冢、五丁诸山,西北天荡山。)八里武侯祠。
初六日,里许古平阳关,今沔县,西通甘藏。南行里许,破城,进南栈道,十五里土关铺,十五里沮水铺。源师云:“沿山居民太苦。”秀师答:“悯济人穷,虽分文升合,亦是福田;乐与人善,即只字片言,皆为良药。”六十里大安镇。
初七日,金牛道(即金牛峡,一名五丁峡,五丁所开。今在汉中府宁羌州东北四十里,通西川大道,其山高峻,峰峦连接,中分一道,势同斧劈,自古称蜀道最险,莫此为甚。相传秦惠王谋伐蜀,患山险隘,乃作五石牛,置金尾下,言能粪金。蜀王贪,乃开道引之,秦因进兵灭蜀。沿涧路僻人稀,不可独行)。三十里宽川铺,过单人峡,要小心。十五里上岭,五丁关,关上有小小饭店数家,不宜住宿。此山系古力士武丁所开通蜀大道,道旁有武丁碑。相传秦献美女于蜀,蜀王遣武丁迎女,见一大蛇入山穴中,武丁随之,山崩,压武丁秦女,皆化为石。下岭,十五里滴水铺,宿店。
初八日,冒风雨而行,道滑路险。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念清净之难,亦难于上青天。二十里柏临驿,十里宁羌州,二十里界牌关,三十里黄坝驲,宿店。自此食米饭,每碗六文。
初九日,天阴气寒。上坡五里,下坡八里,出石峡关,又名西秦第一关。过河,二里上岭七盘关,此为陕川交界。下武侯坡,二十五里中子铺,十里纸坊铺。过市,雨大风狂,但见东涧泉通西涧水,南山风送北山云。沿途树木森立,景致绝佳。十里神宣驲,寓栈。间壁有客互谈,云:“身世多险途,急须寻求安宅;光阴同过隙,切莫汩没主翁。”
初十日,小雪。十里龙背,下有龙洞,深不可测,隐隐水声如雷自洞口出。二十里朝天镇,大桥头小峨眉寺,留息。午后谒普贤洞。返时,与二师谈念佛一法,并不在多,只要字字分明,句句接续,步步踏实,念念到家,纯一不杂,风吹不入,雨打不湿,自然久久成片,花开见佛。即证菩提,绝妙法门也。
十一日,早晴(如由陆路经朝天关,九十里广元县),搭船,八十里经沙河驲,小雨,至千佛岩登岸。大云洞,岩有千佛,涌现壁空及石洞间。十里广元县,即古利州(四川属)。
十二日,早晴,二十里皂角铺。是时天气暴热,山山吐雾,浮云乱飞,来去不定,如一念之颠倒不息也。三十里过河,昭化县,古葭萌关,遇雨,往梵天院住。
十三日,上坡,十五里天雄关,一名牛首山。三十五里高庙铺,二十五里志公寺,住僧二人。遥望剑阁,天险高峻,形如半天之城。石赤如丹,岩上色青翠,千峰万叠合抱而来,但有一线之道可通,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古云:“直造悬岩上上关,白云影里转身难。个中若使能通变,夺食驱耕总是闲。”沿途有千年之古木遮蔽,乃西蜀之一大观也。上坡三里剑泉,三里剑阁,赤壁高千百丈。中有剑门,上书“西蜀第一关”。过桥有钵盂寺,山深有雨寒仍在,松老无风韵亦生。
十四日,里许剑门关驿站。十四里天生桥,有坊曰“天然图画”。大路两旁古柏阴遮古道,阳光不入,微雨不湿。树林直至梓樟,数百里连接不绝。十里汉阳驿,二十里抄手铺,西蜀古蚕丛之国,崎岖险阻,山当人立,云逐径生,故诗云:“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是也。二十里剑州,古雄州,宋隆庆府。西门外南禅寺,住。
十五日,二十里清凉铺,二十里柳池沟驿,四十里武连驿,宿。古之武连县,武侯驻军处。
十六日,四十里上亭铺,古郎当驿。二十里吉阳铺。二十里,遥望一派茂林,天然佳境,即七曲山,有九曲水、文昌帝君圣里,庙西南有石名曰槃陀石,帝坐其上,联曰:“槃陀石上留仙迹,阴骘文中见化身。”
十七日,微雨,下坡十里,送险亭,有坊曰“陂去平来”,古瓦口关,下有古剑泉。再下十里,梓橦县,古潼川府。三十五里罗汉桥,华严寺,宿。
十八日,微雪。五里宣化铺,二十里魏城驿,十里铜瓦铺,二十里蔡家桥,十里杭香铺,宿。
十九日,十里烂泥桥,十里芙蓉溪。此处出甘蔗,出产丰富。七里老绵州城,在溪边过河。二十五里兴安寺,三十里鸡鸣铺。沿途大雨,拖泥带水而行,唯方寸中寸丝不挂。十里金山铺,住。
二十日,微雪,天寒地冻。三十里罗江县,七里落凤坡,有碑曰:“庞士元尽忠处。”再上,碑曰:“须知天下苦人多。”上曰“一体同观”,下曰“善恶循环”。二里许,白马关。出山二十五里,仙人桥,泥泞路滑。谚云:“高山容易过,平路最难行。”如方寸间粗惑易除,细妄难消。沿路多树木。十五里德阳县,南门外庙宿。
二十一日,当家开单接众留住。是夜浮云满空,不见天月。幸一轮之心月尚明。
二十二日,四十里大汉镇,三十里广汉县,宿开元寺,主人尚好。
二十三日,二十里弥牟镇。沿途米饭,每大碗又加一碗,名毛耳头,钱七八文,小菜每小盘钱一文,三十文足度一日。二十五里新都县,北门外寓宝光寺,宝塔巍巍,殿阁辉煌。罗汉堂五百尊者,种种妙相,诸方莫比。暮鼓晨钟,经声佛号,足以唤醒迷人。林木森罗,三溪周匝。竹影松涛皆道韵,花香鸟语尽禅机。昔悟达国师道场也。此处家风纯静,种种如法。方丈本立,道气迎人。领袖祖镛,宗教皆通。果亮专门禅宗,缁素百余众。
二十四日,入城,桂湖池一游。是午,果师谈及禅宗,云:“祖师西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更无别法。”祖镛师曰:“若论向上一着,人人本具,个个不无。如能二六时中,回光返照,步步踏实,不妨头头独露,法法全彰。万境不能侵,诸缘不能入,情消见绝,自见本地风光,不从他得。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师言甚有功夫,留息三日。
二十八日,与源师同行。出西门,经八阵图,沿路小镇甚多。四十里昭觉寺,周匝数里,梵室数百重。殿阁凌云,庄严法界,曰天下第一丛林。清规颇好,住僧二三百众,乃圆悟禅师道场。主席天性,班首空月,性天月朗皆有道气。
二十九日,七里驿马桥,马祖故里。七里北关,进四川省城,成都府成都、华阳二县。余寓东门内,宿大慈寺。
三十日,往文殊院一览,清规严肃,海单。主人崇慧道德风高,首座修奇专门持咒。是日宿草堂寺,主人心泰福德过人。(西去青城山,山在灌县西南五十里,自岷山发脉,连峰接岫,千里不绝。)
九月初一日,仍回省城。(四川为禹贡梁州之域,取岷江、沱江、黑白二水以为名,洵奥区也。北走秦风,有铁山剑关之塞;东下荆襄,有瞿塘滟滪之险;南通六诏,有泸蒙之水;西拒土番,有石门崆峒之障。山水襟束,自为藩篱。)城中街市繁盛,物产殷富,诚所谓天府之国也。但吾人为生死事大,出而参学,都市无可留恋,故明发峨眉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