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2立地成佛——放下压迫生命的重负 记住恩惠 忘记仇恨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这个世界上,永远不可能用仇恨来止息仇恨,仇恨只可以用慈爱来止息,这是一个永恒的真理。

    ——佛陀

    一个品德低下的人,只会记住别人对他的仇恨,而记不住别人对他的恩惠;而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只会去记住别人对自己的恩惠,决不将与别人的仇怨记在心上。这并不是说品德高尚的人性情懦弱,不敢与别人一同面对矛盾,事实恰恰相反,这样的人往往都有一颗宽容的佛心,他们将每个人的恩惠铭记于心,而将仇恨忘记。他们这种记住恩惠,忘记仇恨的作法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有一次与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同外出旅行,三人行经一处山舍时,马沙失足滑落,眼看就要丧命,机灵的吉伯拼上命拉住了他的衣襟,将他救起。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恩德,动情的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力刻下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三人继续前行,不几日来到河边。可能因为长途行路的疲劳使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了起来,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光,马沙被打得火星直冒。然而他没有还手,却一口气跑到了沙滩上,仍然用很大力气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记耳光。”

    旅行很快结束了,回到家乡后,阿里怀着好奇心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写在沙滩上?”

    马沙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永远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运动忘记得一干二净。”

    在生活中,一个人刻意记住什么,又故意忘掉什么,可以从中反映出这个人的素质和胸怀。有的人面对一些有意或无意的伤害总是能够一笑了之,有的人却是睚眦必报,即使有人不小心踩了他的脚,他也要斤斤计较,他记住的只有对某一件事情的仇恨,却把人家当初对他的帮助和恩情忘得一干二净。

    人不可能永远都生活在掌声中。有一天,当你的身边没有了掌声,你也要记住那些当年曾送给你掌声的人。只有记住那些人,你才可能东山再起。而如果只记住了别人对你的冷落,你就等于失去了获得成功最亟须的东西——良好的心态。

    很多时候,仇恨的是别人,但烦扰的却是自己。学会放弃仇恨,就等于放弃了烦恼,永远不要因为仇恨而使自己终日郁郁寡欢。其实,有些人是不值得我们去仇恨,去记忆的。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每天需要我们记住的东西都记不过来,何必再费心思去计较那些无聊的事情呢?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忘记,忘记那些无益的仇恨的同时,我们要记住别人曾给予我们的恩惠,哪怕是滴水之恩。

    记住人家的恩德,哪怕这恩德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显得似乎很微不足道,你也会领会到感恩所带来的生命愉悦。这是良性循环。而忘掉人家对你的伤害,你才会轻装上阵。忘掉,不是“鸵鸟政策”,而是它不值得你去记忆,除非你愿意生活在紧张和焦虑之中。

    【结语】仇恨如同是人体内的垃圾。只有把它清除掉,你才会轻松。因此,忘记仇恨就等于善待自己,而记住别人的恩德,你会觉得这个世界还是美好的,人世间还是温暖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